分卷閱讀162
了百了的想法。司馬師轉(zhuǎn)而拿出了裝在小瓷瓶兒中的真·靈泉水,表示這是當年高人贈給他的神水,他能生這么多娃兒全靠它。原本就有意無意讓曹叡把目光轉(zhuǎn)向朝中子嗣眾多的大臣及其家族,還特意言辭含糊地讓曹叡注意到司馬師的穿越女夢仙子有些心虛,但是看到那瓶能解決她現(xiàn)在的燃眉之急的靈泉水以后,她簡直是大喜過望。而在夢仙子把神水帶回去之后,不久以后,就傳來了后宮之中夫人郭氏有妊的消息。第111章不敗郭夫人也是黃初年間就入了曹叡后院的老人了,還挺得寵。曹叡當初冊封毛皇后的父親和兄弟的時候,其實也順帶冊封了夫人郭氏的親族。但是毛皇后的家人太過極品,郭夫人的家人相對低調(diào),因此大部分的火力都轉(zhuǎn)到毛皇后的家人身上去了。毛皇后如今已漸漸有了失寵的架勢,畢竟前些年曹叡為了她連發(fā)妻虞氏都黜回鄴宮去了,家族也是烈火烹油的盛景,等到曹叡廣納后宮的時候,毛皇后當然有心理失衡的趨勢,曹叡可不愿意自己被人這么管著,尤其是毛皇后當年也是因為他的那一套做法才能成功上位的。正妻難做,尤其是毛皇后這種因愛上位的,如今男人移情別戀了,處境就更為尷尬了。郭夫人當初的得寵程度就僅次于毛皇后,如今毛皇后寵愛日漸衰竭,郭夫人的地位就更突出了。而現(xiàn)在,郭夫人懷上了龍?zhí)?對于曹叡來說,這可能就是他未來的希望啊!雖然現(xiàn)在宮中已經(jīng)有了秦王和齊王,但是他們兩個是宗室子,不是曹叡的兒子,要是能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位,曹叡怎么肯放棄?要是曹叡已經(jīng)心若死灰,他后宮那些數(shù)量龐大的美人難道是擺著好看的?縱然是明君,有自己親生兒子繼位的可能的時候,不管再怎么不合理的事情,他都能做得出來。同樣是無子而傳位給宗室子的宋仁宗,在大臣們逼他立儲、而他自己還不想放棄想要再努力一把生個自己的親生兒子的時候,可是因為無子而與皇后夜半對泣??!仁宗他爹真宗也差點就絕嗣了,但是仁宗出生了,并且活了下來,當時眼見兒子養(yǎng)住了的真宗大喜過望,轉(zhuǎn)眼就把養(yǎng)在宮里的宗室子又送了回去。然而宋朝的情況和曹魏可不一樣,宋朝雖然也是強敵環(huán)伺,但是當時的中原地區(qū)是安定了的,哪像曹魏,除了作為外敵的胡人,還和東吳、西蜀并立。論動蕩程度,曹魏現(xiàn)在的情況可比宋真宗后期、宋仁宗那時候復雜多了。但是曹叡現(xiàn)在畢竟還是盛年,有哪個人會自己咒自己、認為自己會英年早逝的?普通人都不會這樣想,更不用說曹叡這個皇帝了。等到郭夫人十月懷胎,生下了皇子之后,曹叡更是同已經(jīng)夭折的皇子殷出生時的舊例,大赦天下。曹叡給他如今的獨子取名為紹,乃繼承之意,這名字一取,朝堂諸公并宗室都知曉,若是這個皇子能養(yǎng)得住,天子就要立他為繼承人了。當年天子長子曹囧、次子曹穆皆早殤之后,又有一皇子誕生,取名為殷,“殷,大也;眾也”,皇子殷的名字的意思應當是取“眾”的意思,說明天子當時還是希望自己能多子多福的,可是現(xiàn)在看來,天子的希望已經(jīng)降低了不少,只希望皇子紹能成功長成,繼承皇位也就是了。想曹cao與曹丕之時,子嗣眾多,群臣需要憂心的是儲君為諸公子中的誰,到了曹叡這一代,皇子們倒是不奪嫡了,但是就連正統(tǒng)的繼承人都找不出一個來了。青龍五年三月,天子宣布改元為景初,次月為景初元年四月。而在皇子紹出生之后不久,夫人郭氏晉貴嬪,九月,皇后毛氏因窺伺帝蹤的罪名失寵,并被賜死,十月,皇子紹生母郭氏晉皇后。相比于歷史上一直到曹叡病重之前才立郭氏為皇后,這輩子他可干脆利落得多,但是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誰讓郭皇后生了曹叡如今的獨子皇子紹,母憑子貴呢?然而他對自己寵愛了這么多年的毛皇后說賜死就賜死,雖說他是因為感到了被窺伺行蹤以及身邊侍從透露所在的不悅,但是也能說明這個人的薄情了。同樣是在景初元年,七月,樂浪公公孫淵叛,自立為燕王,置百官,立年號為紹漢,稱臣于吳,乞其北伐;并冊封邊民,誘使鮮卑等胡部侵擾曹魏邊境。紹漢,也就是延續(xù)漢祚的意思,雖然用的是之前東吳與他們接觸的時候冊封“燕王”稱號,但是公孫淵表示我是大漢王朝的代表人!對于公孫淵臭不要臉地借用大漢的名義,名義上的正統(tǒng)的漢祚延續(xù)政權(quán)蜀漢表示:Excuseme?被曹丕封為山陽公,死后曹叡重新給予皇帝謚號的漢孝獻皇帝劉協(xié)的后人、現(xiàn)任曹魏山陽公表示:Excuseme?其實遼東公孫淵這個反骨仔造反也算是早有預料,就連他哥都說過這哥們野心不小,只是曹叡就是沒有采納。公孫淵的哥哥叫做公孫晃,因為任子制的原因在曹魏都城洛陽為官。任子制呢,其實是西漢時期就有的一種制度,應該是西漢中后期出現(xiàn)的,任子制的出現(xiàn)基本上就宣告了門閥士族時代的來臨,只不過那時候只是萌芽階段,還不明顯罷了,西漢和東漢中間的這段時期又經(jīng)歷了一次大洗牌,后患延后了許多才爆發(fā)。記載:“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chǎn)若子一人為郎?!?/br>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你的父親是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任職滿三年,就能任用“同產(chǎn)若子”一人為郎官。以司馬師他們家舉例好了,司馬懿的官職就符合二千石以上這個條件,任職早就超過了三年,也就是說,作為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天然就有機會成為郎官,從此進入官僚體系。而得寵的官員們,子嗣出任的還不僅是郎官,什么太子洗馬、太子中庶子,也就是未來皇帝的心腹,也是很正常的。任子制發(fā)展到后來,雖然名義上規(guī)定只能蔭封一個兒子,但是兩三個兒子乃至于其余家人也是常有的事。兩漢時期出現(xiàn)諸多身在高位的外戚干政的情況,以及其后的門閥士族眾多,任子制真的是功不可沒啊,這和先秦時期的貴族傳襲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同之處?。?/br>而那些傳承無數(shù)年的門閥士族,說起自己的祖上,一般都是兩漢時期的高官,追根溯源,就是因為這個制度。九品中正制發(fā)展到后期的下品無士族也大概是這么個意思,只不過比任子制出名罷了。而公孫晃作為遼東太守公孫度的長孫、遼東太守公孫康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