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趣,當下就預備了個大筐,一起去。村子邊河沿上就有不少榆樹,都是野生野長的,也沒人給去修個枝剪個岔什么的,這些樹都長得四仰八叉的,倒不是很高。長得密的榆錢都在上頭,大柱挽了挽袖子,看身上沒有什么容易刮著的地方,幾下就爬上樹了。二柱挺得意,自己大哥就是厲害,謹兒看著大柱利落的上樹,睜大了眼睛,握著小拳頭盯著。大柱幾下爬到樹上,找到個大枝杈穩(wěn)住自己,一手扶著樹,一手把長滿了榆錢的樹枝掰下來,扔到地上。二柱歡呼一聲撲過去,揪著點兒榆錢送到嘴里,看到謹兒還愣著,忙招呼他過去。隨著樹上扔下來的枝條越來越多,兩個小的一邊吃,一邊把枝條放進杜安的大筐里。兩個大人自然不能像小孩兒似的從地上撿,杜安找了棵比較大的樹,也爬了上去,雖說沒大柱那么利索,到底也上去了。杜仲平有心也試試,到底顧忌著在學生面前,還要保持形象,也就找了比較矮的樹枝,踮踮腳就夠著了。要說這榆錢也就是吃個新鮮,味道也就是那樣,倒是摘榆錢更好玩兒些。等到槐樹花開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那種甜香彌漫在整個村子里,好像在勾著人去摘。這槐樹花成串的開放,花色潔白,中間帶著點嫩黃,看著就招人。而且,用著煮粥,涼拌,蒸槐花糕,做槐花餅,乃至生吃,曬干了泡茶,都是極好的。只是這槐樹又叫刺槐,樹上長了不少的刺,倒是給摘花的人添了不少麻煩。杜家這次不像摘榆錢時好玩多點,連著趙八方勝都一起來了,狠狠摘了一大堆回去。除了給杜安留出做吃食的,杜仲平曬干了些,留著做茶喝。方勝則是炒制了些,這可是一味藥材呢。——————————————————————————————————————————自從帶著謹兒去摘過榆錢、槐花之后,謹兒越發(fā)的喜歡跟在大柱后頭轉了。大概年長男孩子在弟弟們心中的形象總是高大的,總是無所不能的。對于這一點,杜仲平和杜安是有些嫉妒的:謹兒現在有了點心都總不忘給大柱留著點兒。可是自家事自家知,既然杜家要在這里扎根,謹兒要在這里長大,還是快點兒適應這里的好。如今謹兒年紀小,總在家里還沒什么,等謹兒年紀大些,總要交些朋友,一起出去玩兒才好,要不然,可就太孤了。千萬別小看了農村孩子打打鬧鬧中結下的情誼,這些男孩子都要長大,慢慢的成為一家之主,擁有家里的發(fā)言權。等過個十年二十年,若是有什么事情,沒兩個朋友幫襯著,那就太難了。可是農村男孩子喜歡的伙伴絕對不會是聽話的乖乖牌或者是會讀書識字的小書呆。在這些孩子心中,會讀會寫比不過上樹摘果子下河摸魚蝦,只有謹兒跟著當地的男孩子玩兒到一起去,以后才能融入到村里的生活中。因此,雖然心里不舍,但是對于大柱二柱帶著謹兒到處走到處玩兒的做法,杜仲平是沒有阻撓的,只是免不了每次都叮囑幾句,好在大柱是個能讓人放心的。既然春耕已經結束,村里人也都閑了下來,杜仲平和杜安商量,要趁著這個時候把廂房蓋起來,把井打了,免得過一兩個月,開始鏟地拔苗,又不得閑了。只是沒等杜家出去找人幫忙,又有人找上門來了。這回來的是李二哥,里正的小舅子,去年還給杜家修過火墻。李二哥快人快語,竹筒倒豆子般把來意說了個清楚,他家的大兒子比大柱小了兩歲,也想送到杜家來讀書。李二哥以前給城里送過糧,他自己這樣賣死力氣的,一天下來才得幾個錢?每天累死累活,吃的是菜團子加有些牙磣的餅子。他親眼看到那算賬的,坐在一邊,算盤珠子撥兩下,提筆寫兩個字,還有人伺候著茶飯,聽說人家拿的是銀子,都不是銅子!李二哥坐在杜家的炕沿上,咬著牙說:“自從那一遭起,我就立意要給我兒子尋個能學念書寫字的地方,本來打聽過,卻沒摸到門路,我也就慢慢熄了這個心。這回來給姐夫家?guī)兔?,見大柱竟然出息了,拜了你做先生。我就想著,把俺家那小子也送來跟你學學?!?/br>杜仲平倒是不介意多收個孩子,反正一樣的教。且李二哥也是給自家?guī)瓦^忙的人,當下點頭應許。李二哥像是沒想到杜仲平這樣干脆就點了頭,愣了一下,又道:“只是俺家人口多些,手頭上不太寬裕?!毕袷桥露胖倨椒椿?,加快語速道:“等農忙時俺們家人來幫工,閑時也能來做活······”杜仲平擺擺手打斷他的話:“二哥把我當成個什么人了?難道我是指著這個斂財的?剛來時二哥跟我沒打兩個照面,就能來幫我做一天的活兒,論理你家孩子還得叫我一聲叔,來學點本事怎么了?只要你送來,我就教得?!?/br>又轉過頭對著陪李二哥來的里正道:“原本我不想說這話,怕叫人說我輕狂:但凡咱們村里的孩子有心想念點兒書的,只管送了來,只要孩子肯學,我自是肯教——也算是我為村里盡點心。只是孩子得在七八歲上,能坐得住不淘氣才行?!?/br>里正萬沒想到他這樣說,呆了一下,竟起身向杜仲平深施一禮:“我竟是替各位弟兄們先謝謝你才好?!?/br>杜仲平忙避開,謙虛了一回,才又坐下說話。里正道:“你這可是做了一回大善事,你不知道,王全那小子得了你家杜安的指點,花了大價錢才撬開個掌柜的嘴,到底教了他算賬,只是開春的差事是怎么也沒趕上,不過只要手藝學到手,以后自然能尋摸著門路。就是這一段日子,晉陽城里的貨商也是越來越多,鋪子也越開越多。那小子好歹有點良心,傳過話來,說是挺多鋪子招伙計,若是能說能寫的,人家樂意要不說,給的錢還多呢?!?/br>“你這一教這些小子們,學兩年,機靈點兒的就去城里找個差事,不比地里刨食的強?像咱們這樣的,若是老天不開眼,收成不好,只怕家里吃飯都難呢?!崩镎钦嫘母屑ざ胖倨?,種地安穩(wěn),但到底是看天吃飯,要是還有別的道走,心里也有底不是?杜家蓋房子、打井沒用自己去請人,自從里正把杜仲平樂意收村里孩子當學生的話放出去,有不少人自己來幫忙。家里有孩子的自然不用說了,都上趕著來幫忙。李二哥就是最熱心張羅的,他本人就是個瓦匠,跟那些燒磚燒瓦的,還有些一起做活的木匠,都熟的不得了,只要杜仲平和杜安兩個說出個意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