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8
書迷正在閱讀:一春浮夢到梅花(H)、獸X人+touch(H)、九龍會蟠龍之癡狂(H)、一盤番茄炒蛋的自我修養(yǎng)、冤家路窄(H)、總有人給我招黑、東郭先生、竹馬馴養(yǎng)手冊、小傻蛋與大腹黑、找對象好難qaq
莊里悄無聲息的辦成了一件大事,除了在康熙跟前留下個腳踏實地、力干實事、不爭不搶的好印象,還讓天下百姓都知道了雍親王的賢名,感謝這位為民生大計甘做農(nóng)夫的雍王爺??上П娙酥罆r一切已經(jīng)成了定局, 無論再跌足長嘆時光也不會倒流, 給那些一時大意的儲位爭奪者們重新謀過的機會。 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康熙又一次忍不住對太子黨出手, 都統(tǒng)鄂善、尚書耿額、齊世武、副都統(tǒng)悟禮等人一起被鎖拿關(guān)押,經(jīng)此一役太子黨每況愈下,太子整日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哪一天醒來后就聽到再次被廢的噩耗,以前意氣風發(fā)的太子終于變成個鵪鶉模樣。 十一月二十日, 胤禩生母良妃薨逝,康熙因早已看不慣胤禩做派,認為胤禩野心甚大,為了打壓胤禩一派的氣焰,便命良妃一切喪儀從簡,不可奢靡,胤禩大受打擊,卻并未一蹶不振,很快恢復(fù)精神繼續(xù)參與爭斗。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圈禁咸安宮,屆時太子一派終于徹底敗落,再無復(fù)立之可能。誠親王胤祉見此亂局,又見康熙對他冷談無寵,心灰意冷之下主動退出競爭,于是明面上胤禩便成了一家獨大,再無可以匹敵的對象,滿朝文武大半以為大事將定,八爺一派名聲更顯。 而胤禛呢,正各地跑著督辦新種推廣種植事宜,朝堂上的風起云涌似乎已經(jīng)與他不沾邊,徹底遠離了權(quán)利的中心。經(jīng)過皇莊兩季試種,又從各地統(tǒng)一收購新良種,胤禛覺得新種推廣一事時機成熟,便向康熙上奏,康熙將新種一事全權(quán)交給胤禛督辦。因初始良種畢竟有限,也不適合全面推廣,胤禛便挑了西北地區(qū)特別貧困的幾個府縣,那里環(huán)境惡劣,土質(zhì)貧瘠,經(jīng)常干旱缺水,風沙較多,但勝在一點,土地廣袤,耕地資源極為豐富,只不過因為受天然惡劣氣候限制,很多土地并沒有得到合理利用。不是百姓不想多種地,可種的多了有什么用,常年的干旱讓他們很多時候必須挑水灌溉才能勉強保住莊稼,家里總共就那么些勞力,純手工作業(yè),起早貪黑能侍弄過來的土地太過有限,只能任由大片土地閑置,卻有許多人常年挨餓。 不得不說胤禛這第一站就選了個好地方,為接下來的勝局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胤禛帶著大批新種到了西北,由各府縣張榜通知,朝廷提供免費易種且產(chǎn)量高的新種供百姓耕種,新種不懼干旱,不挑土地,同時各府縣配有經(jīng)驗豐富的司農(nóng)人員指導(dǎo)種植;鼓勵百姓積極墾荒,只要力有所逮,開墾多少荒地這些荒地以后便歸百姓所有,但荒地只能種植新種,至少連續(xù)種三年,且每一畝地需要額外上繳兩成用作來年新種,若是趁機將土地挪作他用便要按市價收取銀子;新種收獲后,官府統(tǒng)一按價收購,也可沖抵主糧用作繳納賦稅??傊路N的推廣方案極盡詳細可行,幾乎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為求解除百姓們的后顧之憂,讓百姓安心試種新種。 若說一開始很多聽到官府通知的百姓還心存疑慮,裹足不前不敢嘗試,但經(jīng)過胤禛不辭辛勞挨個將準備試種的府縣跑了個遍,以親王之尊親切問候當?shù)匕傩眨钊氚傩罩虚g做鼓勵動員之后,又當著百姓的面臨時起灶蒸煮了幾大鍋新種,讓百姓逐一試吃。至此幾個被選出來試種的府縣百姓再無半點兒疑慮,一個個斗志昂揚、興高采烈的排隊去府衙領(lǐng)新種,領(lǐng)完一小袋新種后便寶貝的安置在家里,然后全家總動員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開荒種田的大業(yè)之中。 當?shù)匕傩詹环σ惠呑舆B縣老爺都未曾見過,更別提親王之尊,那可是活生生的皇子,天底下最尊貴的人兒,突然間得知京城里的雍親王不敵辛勞親自來到西北,就是為了推廣朝廷發(fā)現(xiàn)的新種,甚至不拘小節(jié)的下鄉(xiāng)面見百姓,但就這一點就足夠讓百姓熱血沸騰。人家王爺大老遠的來到大西北,總不能騙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吧,難不成圖好玩?更何況人家雍王爺說了,不用占自家原有的耕地,隨便墾荒,種子免費,不會種也不怕,有專人指導(dǎo),最關(guān)鍵的是種出來的糧食還能拿到官府賣錢,又能抵繳賦稅。 百姓們在心里噼里啪啦算了一筆賬,這絕對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即便不確定這新種究竟產(chǎn)量幾何,可大家都是幾十年的莊稼老手,還怕莊稼種不好嗎,而且需要上繳的不是定量的多少石,而是兩成,即便種壞了收成不好,兩成還是交的出去的,最后最多白花一年力氣罷了。莊稼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氣,只要能吃飽,能掙錢,還怕力氣不夠嗎! 古代百姓本就比較單純,又是在皇權(quán)至上的封建社會中,上頭隨便一個詔令下頭就不折不扣奉命完成,更別提這等好事,必須妥妥的!于是胤禛的第一站推廣頗為順利,不僅得到當?shù)匕傩盏姆e極響應(yīng),在第一季結(jié)束體會到豐收的喜悅后,雍親王愛民如子的好名聲已經(jīng)隨著大西北的風傳遍了西北每一個角落,不用官府再多做什么,已經(jīng)試種過的百姓自發(fā)的留下種子準備來年當做主要口糧種植,甚至還盤算著再多花點兒力氣趁著這股好政策多開墾的荒地,這樣撿便宜的時候可是錯過了這個村兒就沒了這個店兒。 而有了這個好的開頭,接下來的推廣便更為順利,胤禛在大西北待的將近一年時間里,還悄沒聲兒的與早就安排在西北的年羹堯加緊聯(lián)系,暗中做了諸多部署。遠在京城的胤禩一派,還不知道胤禛西北之行除了明面上的政績,私底下更是籌謀了不少事情,胤禛的這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的著實巧妙,關(guān)鍵人家還是奉旨辦事,任誰都挑不出錯來。 胤禛在外頭跑了幾乎有三年多,除了西北之行待的時間長了些,當然里頭有他刻意為之的成分,其余地方便都是來去匆匆,畢竟有了經(jīng)驗和成功的案例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連各地的官員都積極不少,這可是送上門增加政績的事,怎能不積極一點兒?總不能有一天全國各處百姓都開始轟轟烈烈種新種,唯獨自個治轄遲遲不見成效,到時候一頂治理不善不作為的帽子扣下來可就完了。 三年多的辛勞沒有白費,先是在東南西北周邊推廣新種,然后從四周往中心輻射,胤禛計劃回京之時,大清幾乎所有地方或多或少都開始耕種新種,當然向江南本就富饒之地,新種只是補充,真正受惠的還是類似西北這等原本貧瘠之地,估摸著再有三五年,國庫絕對能充盈不少,不說完全解決百姓吃飽問題,至少在天災(zāi)面前多了一層保障。 胤禛不聲不響干了這樣一件大事,一件實事,一件人人交口稱贊的偉事,胤禩等人終于坐不住了。尤其再廢太子之后,東宮位虛,諸臣以為不妥,屢有向康熙諫言早立太子,但康熙俱不置可否,不予理睬,惹得胤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