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7
書迷正在閱讀:未來之系統(tǒng)喊我去種藥、焚心劫、犬夜叉之當奈落家有個葉沉、愛卿,朕要黑化了、穆也歸來慕也歸、重生之再來一次、抱緊總裁粗大腿、影帝要我親親才肯起來、王的向?qū)?/a>、[綜]千重葉
要是有其他本地士紳愿意同他做生意,沈家也會敞開大門歡迎。以上這些都不算什么,倒是胥吏這個任沈家選的小吏位置,實用不少,看來莫知縣也的確是下了本錢。莫知縣為何一直打不開局面?還不是他是外來者,而有編制又有定額限制的胥吏都是本地人,知縣是客官,即便是邊關(guān)之地的縣令,像莫知縣一樣一任就是十來年的也不多見,胥吏卻是只要不被人替代,可以一直在這個位置上坐到老,那些三年就走的縣令,沒點本事的,權(quán)力被這些胥吏架空還真不是稀罕事。換而言之,名下支持他的胥吏多寡,直接關(guān)系到莫知縣在林山縣的權(quán)勢地位,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名額,莫知縣不加強自己一方的勢力,反而將其讓給了沈家,做出的犧牲不可謂不小。莫知縣如此向沈家示好,方天林自然知曉是為什么,他自己對胥吏這個位置沒什么想法,不代表沈家其他人沒有,更不用說,方天林清楚,在縣衙安插一個胥吏的好處。衙門里有人,以后林山縣有什么動靜,他都能第一時間就知道,只是這個人選倒是不好選了,不問他都知道,當官對沈家人的誘惑有多大,盡管胥吏并不算入品官員,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涉及。別看胥吏地位較低,位置一點都不起眼,卻是有實權(quán)在手,底下不知道有多少連編制都沒有的差役想要補缺。莫知縣找上沈家合作并不是胡亂為之,從方天林兩次進縣衙買山林荒地一事就可以看出沈家不缺錢,而他最缺的恰恰就是這個。要是他手下權(quán)力大,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想來即便沒這么夸張,也不會是如今這番田地,當然,前提是他要夠貪。問題就在于此,莫知縣是想貪都沒多少地方讓他貪。若藏富于民,莫知縣還能動動歪腦筋,偏偏大量財富已經(jīng)被本地豪強收歸囊中,他再大肆收刮,這個林山縣就真沒眼看了。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莫知縣沒到這等地步,卻也沒差了,胥吏差役都要錢生活,他手上沒錢,怎么拉攏他們?沈家這個剛在林山縣落戶的外來富戶,自然就被他盯上。反正情況再壞也壞不到哪去,最多就是回歸原樣。第161章和莫知縣達成協(xié)議后,方天林沒再逗留,立刻啟程回谷。見人消失在大堂門口,丁仲秋問道:“大人,方老爺拿了好處,真會助我們一臂之力?”“起碼他不會跟我們對著干。這人心正,只要別去禍害沈家,能幫我們一把就會幫一把,不過寄望于他主動,這也不太現(xiàn)實?!蹦h捋著胡須,一臉高深莫測的模樣,看得一旁的丁仲秋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到家后,方天林立即找來文管事,讓他將本地雇工花名冊找出來,再次核對那些在縣衙上過戶籍之人,之后即刻派他去縣衙核實情況。莫知縣既然已經(jīng)行了方便,便不會在此事上過多干涉,對于荒谷到底有多少人手,他無意窺探。文管事此行可謂是異常輕松,一回到荒谷,便告知方天林,名冊記錄都屬實,并無人謊報情況。小青山口建村落一事并不急,方天林拿到這份名單之后,便暫時擱置一邊,他現(xiàn)在先得處理胥吏空缺補位一事。這事不等人,必須盡快落實。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關(guān)成這些兵丁一走,方天林從云州城那邊帶過來的人,沈家人自不必說,關(guān)成他們前腳離開,后腳沈老爺子等人便搬到荒谷內(nèi)谷中。余下那些人,則暫時安置在峽谷這邊,等他們徹底緩解旅途疲勞之后,便會根據(jù)各人分配到的工作安排住處,到時候內(nèi)谷外谷和峽谷都有可能。當沈老爺子他們從峽谷村后城門穿過,見到不遠處還矗立著一堵更高更寬的城墻,臉上的訝異之色好半天才下去。砌成墻并不是難事,問題出在工期上。一年出頭一點時間,沈家河他們是怎么筑起前后三道城墻?別忘了荒谷中人并沒有將精力全花在筑墻上,墾荒、建房都在同步進行。這么快的工期,老三一家到底請了多少人?再加上他們這次帶過來的千把人手,他們家真能養(yǎng)得起?懷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情,沈老爺子穿過最后一段已經(jīng)修整過的峽谷,看著不比州城要小的城門,老爺子心里說不出的震撼。還好,老三直接把兵丁們攔在第二道城墻外,從那邊望過去,壓根看不到最后一堵城墻,不然指不定他們會怎么想沈家。外面那兩道城墻,比起眼前這個可是要遜色不少,最多也就達到縣鎮(zhèn)級水平,并不算扎眼。沈老爺子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人。讓人驚訝的地方可不僅這一處,沈家海他們一進入荒谷,望著眼前一大片綠油油的田地,還有遠方規(guī)劃整齊的村莊,不少人都不自覺張大了嘴。這可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個山谷實在是有點大,開發(fā)程度遠高于他們預(yù)期,這還不算什么,關(guān)鍵是谷中一派生機盎然、蓬勃且充滿朝氣的模樣,深深感染到了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就算乏味枯燥一點,至少心情會很暢快。三胞胎殷情地擔當起了向?qū)У穆氊?,隨著馬車行駛一路介紹著。途經(jīng)養(yǎng)殖場時,沈家人不約而同都轉(zhuǎn)過頭張望,雖沒能近距離觀看,但遠遠一望就足夠他們驚訝不已。那里面放養(yǎng)的牲畜數(shù)量眾多不說,且品類也基本把農(nóng)家豢養(yǎng)的牲口都包括了。一聽三位小解說員說養(yǎng)殖場還包括附近幾個山頭,里邊養(yǎng)著不少野味,眾人就更是吃驚。之前沈家人不清楚荒谷有多少人,現(xiàn)在雖也不知道具體人數(shù),但大致情況已經(jīng)有數(shù),谷中頂多也就五六百人,就這個養(yǎng)殖場的規(guī)模,估計人人吃rou都還能有不少剩余,養(yǎng)這么多能賣得出去?林山縣可不富裕,rou類消耗量有限。面對眾人的疑惑,沈家河解釋道:“爹,無論是砌成墻、建房還是墾荒,都是重體力勞動,干這些活之人每人每天都能分到一些rou食,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力氣勞作。再加上護衛(wèi)們整日訓(xùn)練,體力消耗很大,rou類都是足量供應(yīng),光他們一天少說就要耗去百八十斤。用不完那些,一部分做成rou干,一部分繼續(xù)養(yǎng)著,隨吃隨殺,等能出欄的牲畜達到一定數(shù)目,便拉到林山縣城去賣?!?/br>沈家河沒說的是,養(yǎng)殖場可不止這一處,農(nóng)田那邊還放養(yǎng)了一些牲畜。雇工下人們是按照規(guī)定的工錢月例發(fā)放,護衛(wèi)跟他們不同,方天林對他們可說是給出了最好的待遇,每一餐都提供至少六個葷菜十個素菜,每人限打兩葷兩素,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