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
句也不行。 崔玉問,“姑姑,這招管用嗎?” 方云很有信心,“多話的人,對付她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理她?!?/br> 一個月后,馬大嫂知道錯了,這婦人憋壞了。她是個愛說話的人,但是,每次說話,人家不理,還用譏笑的眼光看她,她就以為別人在嘲笑她被休。 后來這婦人就有些消沉,方云知道她得到教訓了,又怕她想不開,就讓人找她來,語重心長地對她說,“牙尖嘴利并沒讓你過得好。日后需知禍從口出。你為何被休,又為何,這宅子里沒人愿意理會你。無非是因為,聽你說話,沒好處。與你相處,也沒好處。你自己思量看看?!?/br> 方云解了禁令,其他人又開始和馬大嫂說話了。 這之后,馬大嫂就改過自新,不再無事生非,說話也公道起來,不再做潑婦了。 崔玉很服氣,“姑姑,這女人跋扈了一輩子,如今被你治了。” 方云說道,“是啊,說話,是一門值得學一輩子的學問。會說話,不是話多,也不是會抬扛。而是,能用話語解決難處。曾經(jīng)有人,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國家的危難,制止一場戰(zhàn)爭。還有的人,僅靠一番話,就能讓互相仇視的人放下芥蒂,和睦相處。話,不需要多,只要有用,幾句就夠了。真正會說話的人,既要懂得怎么說話,也要懂得,什么時候需要沉默。” …… 這個縣城住熟了,方云就帶著侄子和家人離開了,去到下一個地方。 那是一個靜謐的村子,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漫山遍野的桃花。 這村子不小,有不少孩子想要讀書,但是,他們原先的先生,剛剛去世了,孩子們無人教了,都放了野羊了。 有人知道來租宅子的人家,公子讀過書,就求著崔玉,給他們做個先生,崔玉推脫,“我們住些日子,就走了?!?/br> 可村民言辭懇切,他推脫不過,加上姑姑也在慫恿,就同意了。 本來崔玉以為,教小孩子太容易了,自己可是飽讀詩書的。 可誰想,教書比他想象的,難多了。他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聰明人,自己學懂不難,讓別人學懂,才難。你說破了嘴皮子了,孩子就是睜著無辜的眼睛,看著你,不懂。 聽著崔玉訴苦,方云倒是不急,“讓你驕傲,大才子,撞南墻了吧?你要知道,隔行如隔山。做先生也是個不容易的行當。不是你會學,就會教的。你呀,太過聰明,一學就會,所以你就不是個好先生。因為你沒耐心教別人,你覺得什么都很容易……你需要先寫一個教學大綱,到底要教什么,然后知道每堂課要講多少內(nèi)容,這堂課,重點在哪里,難點在哪里。重點和難點,要仔細講。還有,你也不能像喂鴨子一樣,滿堂灌,要留下時間,讓學生思考。而且,要互動起來,互動,知道嗎?” 崔玉又有點呆了,傻傻搖頭。 “互動就是說,你要給學生灌輸知識,但是,也要問學生,他們是怎么想的。想得對的,要鼓勵,想錯的,要糾正……學生能專注的時間有限,你要適當休息,給他們講些故事,這個他們肯定愛聽。你要讓學生喜歡你,對學業(yè)有興趣,曾經(jīng)有位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又去哪里?” “我去拿紙筆,記下來!” 原身做過女先生,方云又把現(xiàn)代教育理念告訴崔玉,雖然有些超前,但是,崔玉很能接受。 他對做教書先生這件事慢慢上了癮,尤其是學生習慣了他的教學方法后,漸漸習慣了,越來越喜歡這個長相好看,又學識淵博的年輕先生。 甚至還有村花跑來送吃的,獻殷勤,崔玉每次在學生的哄笑聲中,逃跑。他記得姑姑說得話,無事獻殷勤,非jian即盜。 村姑如果不是要偷東西,那么……就更可怕了! 跟隨的護衛(wèi)把崔玉的表現(xiàn)稟報方云,尤其是他對村姑們的恐懼,說著,還樂出聲。方云無奈看他一眼,“你莫不當回事。他是個文人,是家族的希望。若是有人用女色之事抨擊他,足夠毀他一生,身敗名裂,也不過很快的事情。” 護衛(wèi)立刻收斂的笑容,趕緊發(fā)誓,“屬下一定保住公子的貞潔!” 方云眨眨眼,這話怎么聽起來有些奇怪? 三個月后,方云給孩子們請到了新的先生,崔家人也該走了。 這個地方風景美,民風淳樸,跟學生們也有了感情,走得時候,崔玉頗有些舍不得。 方云還得安慰他,“你看,在上一個縣里,你可沒想到,這個村莊,讓你這么舍不得。那你這樣想,也許下一個地方,更好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就是這樣,總是充滿了意外和分離。你要習慣,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次的別離,習慣就好了。” 崔玉就覺得,姑姑怎么鐵石心腸。 那天一早,崔家人是偷偷走的,崔玉怕孩子們會哭。 可是,沒想到,還是被早起的農(nóng)夫發(fā)現(xiàn),一下子全村的孩子都跑出來了,孩子們的家長也匆匆趕來。 小孩兒最怕分離,個個哭得不住。有的就扯住先生的袖子,哭著求,“先生不走。我不要新先生,我就要你。” “你這就走了,不教我們了?” 最小的孩子,那個胖乎乎的小家伙,平時他最調(diào)皮,此刻哭得最兇,“先生,不走,好不好。我再也不調(diào)皮了,每天都好好聽先生的話。” 惹得崔玉蹲下身,把他抱在懷里哄著。 方云沒有去催,此刻的崔玉,得到學生真心實意的愛戴,這是他一生難忘的場面。 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哭聲中,村里的大人們就把匆匆收拾出來的果干、花饃,要塞給崔家人。 崔玉一下子難過起來,真想不走了,在這美麗的小山村當上一輩子的教書先生。但是,他也知道,不走是不行的。萬里路,才剛開始。 他一激動,把自己帶出來的崔家藏書取下來十幾本,留給孩子們一人一本,“這可是我崔家祖?zhèn)飨聛淼臅?,你們要愛惜。讀懂書中的道理,就成才了。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等你們將來成了才,就來找我,我住京城……” 他那時候沒有想到,這些孩子中,真有人成才,而且到京城里去找他了,并且成為追隨終身的弟子。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0 十年過去了,崔家姑侄的行程遍布整個國家。 最起碼, 每個州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崔玉已經(jīng)成了全國最有名的游記作者。他的被各地書商追捧, 只要刊印,必定被一搶而空。 本來, 崔玉是要等到游歷結束, 再出本游記。 可是方云告訴他,“你的文章夠多,出一本,太厚了。不如分開來,多出幾本, 也讓大家能早些看到。何況,我們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