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7
。這讓心高氣傲的諸位大臣們怎么能接受。而最最讓他們焦心的是,民間竟然也開始提及此事,話里話外都是他們這些大臣不體恤,不關(guān)心在邊關(guān)的將士和國師,把皇帝陛下給氣到了。那些武將們更是在民間鼓吹這種說法,一點制止的想法都沒有。有些大臣不樂意地上門和武將們理論,然而還沒等他們說出第二句話,就被平日里“不善言辭”地武將們給奚落了一頓,然后被轟出門去。出了這么大的丑,大臣們怎么會還樂意找武將們理論?有些大臣們實在忍受不了每日被百姓冷嘲熱諷。他們來到張浦的跟前,低三下四地對張大總管說:“大總管,請您和陛下說說吧。我們這些人是被豬油蒙了心,不敢再說國師大人的不好。若是陛下愿意回來上朝,我們什么都愿意做的?!?/br>終于等到這句話的張浦心里樂開了花,但是他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是抬了抬眼皮,道:“就你們幾個大人,我怕陛下不信大人們的誠意啊?!?/br>瞬間領(lǐng)會張浦話中深意的這些大臣們都恍然大悟。他們一邊嘴里說著:“是是是,大總管說得對!”,一邊往宮外趕去。“嘖?!睆埰謸哿藫坌渥?,然后去給他主子報信了。作者有話要說:我現(xiàn)在才看skam是不是太晚了。。。但是挪威的小哥哥們真是太撩,太帥了。。。_(:з」∠)_我都想去學(xué)挪威語了,誰來打醒我。( ̄ε( ̄)第84章第八十四章自大曜王朝開國以來,一共有過十一位皇后。這其中除了跟隨開元帝白手起家的文皇后之外,每一位皇后都出身在名門望族。像是長孫皇后這種出生一品武將世家的,在已故的眾位皇后的隊列中,身世只能算是中等。而因為皇后出身高貴,其背后母家勢力強大而引起的外戚專權(quán),也不是沒有發(fā)生過。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護國大將軍那樣“一根筋”,也不是所有人都甘心放棄唾手可得的權(quán)利。自從連縱繼位,京城中各世家都在搗鼓著讓自家的姑娘入宮為妃為后。雖然在期間遇到了因為站錯隊而導(dǎo)致滿宮后妃被遣送回家改嫁的面子里子都丟盡的事,這仍然不能阻擋權(quán)貴們對于“皇親國戚”這個名頭的渴望。這一批的女孩子皇帝陛下看不上,這不是還有下一批嗎?文武百官對于連縱的身強體健還是很有信心的。然而他們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無論他們怎么上書諫言,皇帝陛下都對后妃沒有什么興趣,甚至連充填空空如也的后宮的想法都沒有。在所有人都感嘆皇室后繼無人之時,他們又心驚膽戰(zhàn)地發(fā)現(xiàn)了皇帝陛下對國師大人的看中。這位國師大人也無愧是大曜開國以來除了第一任國師大人之外最讓人信服的一位了。先不說祭祀那日出現(xiàn)的神跡,單單是數(shù)次出現(xiàn)在皇宮中的祥瑞跡象,就讓文武百官對顧放很滿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忍受顧放沾染朝政,甚至和皇帝陛下關(guān)系曖、昧。他們這些人可以走到如今的位置,哪一個不是人精?也正是因為看得清楚所以才會在連縱一次次地抬舉顧放地位之時,表現(xiàn)抵觸。有一個深得陛下心意,并且會分權(quán)的國師已不被他們所容忍,一個“男皇后”自然更不可能讓百官接受。但是現(xiàn)在,他們似乎失去了和皇帝陛下討價還價的權(quán)利。這位“英明神武”的大曜帝王,利用他們戀棧權(quán)力的內(nèi)心。連縱早就知道顧放這次前往邊關(guān),雖然是做了利國利民,挽留大曜十?dāng)?shù)萬將士生命的偉事,但是百官必定會為此上書責(zé)備,企圖淡化國師的存在。他卻沒有阻止,反而推波助瀾。甚至當(dāng)局勢在萬分危急的地步之時,運籌于帷幄之中的皇帝陛下罷朝了。連縱用這樣的方式,讓百官,不,應(yīng)該說是文官的底線一點一點地后退,最后到只能妥協(xié)。他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難道還可以罷黜了這個皇帝再改立他人嗎?先不說如今大曜皇室拿的出手的除了連縱,連橫兄弟,其余有才華者太少了。就算有,人家也不愿意跟著他們“造反”。而且就在百姓中的信譽和好感來看,皇帝陛下和國師的威望太高,他們根本動搖不了。再看武將陣營,大多數(shù)武將都是連縱在邊關(guān)一手帶出來的,怎么可能反駁連縱的命令?還有一些就算和連縱交情不深,那也是和護國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兩任護國柱石有些深刻的友誼。自知再也沒有回天之力的中書令在自己的書房對一眾來向他詢問辦法的同僚無奈地,挫敗地嘆了一口氣,他最后只得說:“吾之輩,切不可走前人之路啊!”中書令的話中的深意被所有人察覺。他們怎么忘了,這樣從邊關(guān)浴血歸來的鐵血皇帝,在登基之后的一年之中是如何清理朝堂的。他們也不該忘,連縱是怎么用百萬雄獅包圍皇城得到帝位的。這位皇帝,骨子里比大曜王朝先前的帝王還有冷血,還要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一陣寂靜之后,諸位大臣終于有力氣思考怎么取得陛下諒解了。“那明日?”禮部尚書為難地詢問中書令,“吾等去向陛下告罪?”“不,不等明日,今日吾等就去金鑾殿謝罪!”中書令思索了一陣之后,擺了擺手。他說這話的時候,眼里閃過一絲苦笑:“至少,我們不用擔(dān)心有外戚專權(quán)不是嗎?”其他大人們聽了中書令這番話,都不約而同地苦澀地笑開。怎么會有外戚?安國公顧氏一族全部都被流放了!他們這時候還可以抓著這點反對陛下嗎?不能!這可就是活生生的前車之鑒??!一干文臣由中書令帶領(lǐng),于正午時分,在皇宮金鑾殿之外,宣讀罪己書,懇請皇帝陛下上朝處理朝政。口干舌燥的中書令大人念到了奏折的最后:“國師大人勞苦功高,前有祭祀天地,為大曜爭取國泰敏感,后又深入險境,挽留邊關(guān)十?dāng)?shù)萬百姓和將士的于為難之中。令吾等拜服?!?/br>“吾等在此懇請陛下,為國師大人再添一份榮譽,封為尚君,位同皇后?!?/br>就這樣,連縱于幾日之內(nèi),以一種沒有損傷一人性命的方式讓百官自愿接受,甚至主動提出他立顧放為后的事情。只不過……“尚君?”國師塔中,自信滿滿地連縱玩味地笑了,“這些老家伙說到底還是心有不甘,不然怎么不直接稱呼放兒為皇后?”開元真老家伙帝吹胡子瞪眼地從后頭糊了連縱一下。可惜已經(jīng)作古的老祖宗根本碰不到自己的后背,只能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