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7
,就全部征服?!?/br> 然而愛國的燕國人民,于兩年后,新崛起的民間武力把齊軍驅(qū)逐出境,并擁立太子姬平繼任國王。 這位燕昭王為報一箭之仇,聯(lián)合秦、楚等國大舉伐齊,聯(lián)軍只用半年時間便攻占了齊國除莒和即墨兩城外的大部分國土,齊國險些亡國。 所以燕國雖然算不上強國,但燕國人的彪悍,卻一直是齊國所畏懼的。然而,依君太后的個性,要她放棄這么好的機會去燕國“吃一口”又不大可能。 因此,孫臏才建議老十三邀齊擾燕,任魏、趙兩國鷸蚌相爭,并趁機奪其要地,蠶食之。 秦國本就是此次事件的背后謀劃者,再加上有孫臏這個軍事天才的指點,真真是如虎添翼,計中有計呀。 第一百零三章 “火牛陣”的意外收獲 魏、燕合攻趙國之事,自然瞞不過趙國的耳目。趙王急招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正如孫臏所料,大將廉頗受命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晝夜兼程,直奔趙魏邊境而來,頗有一些來勢洶洶的意味。 這趙國的歷代國君,不乏明主。 在這冷兵器的時代,就先后在與秦國和魏國接壤之處,修建了兩段長城,號稱南、北長城。 在趙、魏相鄰處,南長城的西段,沿著山梁丘嶺而筑;在東段的平原地區(qū),則將漳、滏河堤防連接擴建,夯泥土加高,如一條巨龍,矗立在趙國的南部邊界。 所以,在趙王看來,魏國只派二十萬大軍來犯,若想突破其南長城,是絕對需要耗費些時日與兵力的。 之所以授命廉頗出戰(zhàn),是有探子密報:此時秦國的兵力部署,也發(fā)生了異動,約有二十萬大軍秘密調(diào)往秦、趙兩國的邊界。 這讓本就勢如水火的秦趙邊境的趙**隊,頓時進入了一級備戰(zhàn)狀態(tài)。 至于燕國,說句心里話,趙國上上下下實在是沒把它放在眼里。一個區(qū)區(qū)小國,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居然也想來趙國分一杯羹。 于是,趙王便把自己最喜愛的年輕將領(lǐng)趙括,也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派了出去。 意喻不言而明,自是給年輕的趙括,一個鍛煉成長和立下戰(zhàn)功的機會。 趙國雖算得上是匆忙應(yīng)戰(zhàn),不過,好在國力雄厚,兵源充足。再加上此一仗并非趙國本意,百姓們自然是同仇敵愾。 不過,誰曾想戰(zhàn)事變幻,風(fēng)云莫測。 魏國的吳起與公孫衍盡管在朝中一直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 不過呢,這吳起既是師出鬼谷子,雖只得其形,未及其,其才智也是相當(dāng)過人的。 這回,就連公孫衍也暫時閉上了他的嘴。表面上雖然還是不屑于顧,但內(nèi)心之中,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心悅誠服的。 那吳起在其出發(fā)之前,便說服魏王派出了使臣,重金賄賂君太后的弟弟武信侯。 并許諾事成之后,將邯鄲以東,與齊國相鄰的七個城池讓給齊國。 于是,在武信侯的進言下和這七個重要城池的誘惑下,君太后便默許了魏國的軍隊取道齊國,直奔趙國的首都邯鄲。 而在趙國的南長城附近,吳起又布下了疑陣,只用了極少的兵力,搭起了延綿不斷的帳蓬。 每日里,極盡所能地升起炊煙,遠(yuǎn)遠(yuǎn)望去,倒真的像是不下于二十萬大軍,在虎視眈眈地盯著趙國的南界。 而且,一日,魏國的部隊都要派出一些士兵,在南長城下搜腸刮肚、竭盡所能地辱罵趙王及廉頗。 其中的一句,更是為后世所廣為流傳:“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廉頗雖是一員猛將,但多年的南征北戰(zhàn),已養(yǎng)成了其小心謹(jǐn)慎的個性。 惟恐有詐,命二十萬大軍死守著南長城,不肯下城應(yīng)戰(zhàn)。 消息,自然是源源不斷地傳到了大秦。 一直在沙盤前若有所思的孫臏,指尖便輕輕地叩在了齊國與魏國的邊界上。 淡淡地嘆息著: “廉頗果然是老了,他若能親自下去查看一番,必能發(fā)現(xiàn)疑點。 魏國如此的大張旗鼓,興師動眾,豈能甘心止步于長城,而不進行攻打? 這吳起,向來jian詐而且詭計多端。若我所料不差,他必是取道于齊國,直撲趙國的首都邯鄲。 廉頗必會率軍隊回去救助。” 轉(zhuǎn)過身,孫臏兩眼閃閃發(fā)亮地看著老十三,“在下倒是有一計,讓燕國出奇不意地消耗掉趙括的兵馬。 那么,就只剩下勢均力敵的廉頗與吳起相戰(zhàn),殿下意下如何?” 于是,一封加急的密信,便由聽雨一溜煙兒地送到了莫嬤嬤的手中…… 趙括,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 可以說是趙國的后起之秀,也是趙國有名的美男子。 身高近七尺,偏瘦,特別喜歡穿著一襲繡綠紋的鮮紅長袍,并外罩一件亮綢面的乳白色對襟襖背子。 袍腳上翻,塞進腰間的白玉腰帶中,腳上穿著白鹿皮靴,只為了方便騎馬。 那烏黑的頭發(fā),在頭頂梳著整齊的發(fā)髻,并套在一個精致的白玉發(fā)冠之中。 這趙括本就生得是唇紅齒白,五官俊美,可以說是人神共憤。再加上這一身裝扮,在一身戎裝的趙**隊里是極其的顯眼。 此刻,他正快馬加鞭地帶領(lǐng)著趙國的十萬兵馬,疾馳在通往與燕國邊境的路上。 這一路上,不斷有軍情源源不斷地送到他的手中。 當(dāng)聽到魏國竟然罵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樣的羞辱人的話來,而廉頗卻仍固守長城而不應(yīng)戰(zhàn),趙括的眼睛都紅了。 若不是身旁的將士們極力阻攔,他早已掉轉(zhuǎn)馬頭,往南線的戰(zhàn)場而去。 這時,前方有準(zhǔn)確的情報傳來,此一次,燕國出兵,僅為五萬兵馬。且只攻打下趙國的邊境小城易水,便止步不前了。 趙括就是一聲冷哼,果然是一弱國,竟然也想來我趙國想分一杯羹,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 年輕氣盛的他,根本不疑有他,下令部隊全速前進。 僅僅只用了一日,這趙括便已率領(lǐng)部隊將小小的易水,包圍了起來。 看了看天色已晚,便傳令下去,部隊就地休息,明早攻城。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