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
為復仇,她以已故摯友之名化身暗使,深入敵宮尋找摯友思念多年的心上人,卻意外身陷情網(wǎng)。 一場驚變,他們雙雙逃離敵京,回到原本的生活,他是護衛(wèi),她是千金小姐,在風云詭譎的京城中,兩人一路撥開云霧,并肩而行。 新文也會堅持日更原則,每天大概三千字吧,1V1,歡迎收藏~ ☆、第113章 三日后,皇帝身體大好,開始上朝。朝上眾位大臣面色都十分尷尬,帶著一種小心翼翼的揣測,皇帝不解,下了朝將六位內閣大臣和六部尚書留了下來。 “眾位愛卿,今日似乎有心事?”皇帝皺眉道,“不妨告訴朕,究竟為何?” 眾人面面相覷,卻又不敢開口,項頌良回頭看他們一眼,坦然說起前幾日乾明宮外的事,皇帝一愣:“朕從未聽聞此事??!” 他與大臣們立時明白,他們都被元桑糊弄了。 “這……”大臣們氣惱不已,又不敢當著皇帝的面說元桑的不是,唯有項頌良和秦故一臉“早就猜到”的表情。 “元?!被实蹏@口氣,“罷了,先不說他,今日朕召眾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件最最重要的事,要托付給眾位。” 眾臣惶恐地跪下道:“陛下盡管吩咐,臣等必不辱命?!?/br> 皇帝滿意道:“眾位都是朝中志慮忠純、德高望重的棟梁,朕也不跟你們客氣,其實你們想要求朕的事,正是朕想請求你們的事?!?/br> 眾臣大驚,紛紛抬頭,不可思議地望著皇帝。 皇帝嘆息道:“日后,我若有個三長兩短,還請你們輔佐好淳兒。那封圣旨,就藏在宸陽殿的牌匾后面,到時……你們知道怎么做?!?/br> “陛下!”項頌良潸然淚下,沒想到多年所求,就這樣實現(xiàn)了。 一路走來,艱辛永生難忘,好在,最終得償所愿,穆淳成為眾望所歸。 “好了,”皇帝笑嘆道,“你們去吧,朕累了。” 此事,皇帝沒有告訴穆淳,但穆淳自然還是從項頌良處得知了,此后他裝作不知,卻也往乾明宮走動得更勤了些。 “今日太子也來了,”皇帝道,“如今你可比他繁忙,你也不必日日來陪朕,正事要緊?!?/br> 穆淳笑道:“哪里就忙到連陪父皇的時間都沒有了?兒臣早就說過,之所以選擇成為蜀王,選擇回京,就是因為對父皇愧疚。如今父皇才病愈,兒臣更應該多在父皇身邊盡孝道,讓父皇身體好起來?!?/br> 皇帝自病了一場后,就不愿再召那些歌舞姬和伶人伺候,宣宮妃侍寢的次數(shù)也少了,穆淳知道他是變得清心寡欲了些,便道:“我跟輕璇說過了,讓她也多來陪陪您,左右她長日無事?!?/br> 皇帝搖搖頭:“輕璇那丫頭慣愛玩的,你讓她陪著朕,不是把她憋壞了?!?/br> 皇帝雖這么說,可輕璇還是來了,時常守著皇帝,給他說故事,皇帝聽得倒是高興得很。 縱使皇帝只將易儲之事告訴了幾個心腹大臣,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件事還是讓吉榮打聽到了,他第一時間將此事告訴了阮貴妃,阮貴妃立即傳信太子。 太子火急火燎地趕到蔓蘿宮時,阮貴妃也正急得團團轉,太子見她這副模樣,只得先強迫自己鎮(zhèn)靜下來,扳著阮貴妃的肩道:“母妃,如今圣旨未下,此事仍有回旋余地。” 阮貴妃瞪大雙眼問:“皇兒可有主意?” 太子臉色陰狠:“眼下,倒是有一個現(xiàn)成的辦法?!?/br> “哦?”阮貴妃雙眼一亮,“什么辦法,快告訴母妃。” 太子低聲耳語幾句,阮貴妃疑惑:“此法可行?” 太子道:“事在人為,但是在做此事之前,有一個人咱們要除掉?!?/br> “誰?” “今日傳信給您的人,”太子低聲道,“此前他并沒有太多關于我們所做之事的證據(jù),可如今,一旦事發(fā),他必然知道是我們所為。母妃,吉榮不是個老實人,他今日幫助我們,明日就會不斷索要好處,且他又在父皇近旁,這個人,太過危險。” 阮貴妃皺著眉,思索了一會兒,點點頭:“好,按你說的辦,吉榮的事交給我,外面的事你去做?!?/br> 阮貴妃下手十分快,第二天清晨,吉榮便被發(fā)現(xiàn)溺死于瀚瀾湖旁的一口井中。 對此反應最大的人便是皇帝,吉榮伺候了他十余年,竟一朝溺亡于井,令他心下惻然許久。然而此事實在蹊蹺,皇帝驚疑之下命穆淳細查,并準許他在案情查清之前,夜宿于乾明宮的偏殿內。此消息又掀起一陣波瀾,連后宮眾婦人都知曉,這是極大的恩寵。 穆淳被牽絆在宮中,正好給了太子可乘之機,不過幾日時間,北境便傳來消息,屠幽國國主招認,此前皇帝病重期間,他曾受蜀王穆淳所使,聯(lián)合北境各國,與大炎境內的江湖幫派青門內外勾結,協(xié)助穆淳逼宮篡位。 其中細節(jié),屠幽國國主竟描繪得十分清楚,他聲稱,皇帝病情和宮內地形圖,是由蜀王穆淳提供,由惠寧公主設法將圖紙和書信送至宮外,交由定北將軍令遙和武節(jié)將軍方湛,其二人同時代表蜀王與青門,跟潛伏在洛陽城中的屠幽國等五國暗使商談了行動細節(jié)與成功后各自分得的好處,方湛再命人從京城一路奔赴北境,將行動細節(jié)傳達至沿途各地的青門派眾,以便策應。 整個招供中,情節(jié)細致、證據(jù)確鑿。屠幽國國主甚至派使臣將那五名北境各國暗使捆綁起來,送到了大理寺以備問詢,他聲稱,自皇帝病情好轉的消息傳到屠幽國,他便知道逼宮之事再無可能,想到事后此次未實施的行動有可能走漏風聲,他坐臥難安,終究在極度折磨之下選擇將此事稟告給皇帝,這樣他反而輕松了。 屠幽國是大炎北境僅次于喀爾喀國的大國,在周邊諸國中有著不可撼動的統(tǒng)領地位,但對于炎朝來說還是一個小國。如今大炎強盛難敵,屠幽國與大炎的交流方式早就由小打小鬧變成了往來互市,洛陽城中也有不少屠幽國人。押解暗使的使臣一路來京,沿途遇到各國商隊時,對他們也是毫不隱瞞,所以使臣還沒入京,此事便由北境一路傳來京城,當皇帝知道時,京中幾乎有半數(shù)官員百姓都知曉了。 所有人都無法相信,看上去俊秀英勇、和藹可親的蜀王殿下竟是逼宮造反的人。 當一應證物呈至皇帝跟前時,他甚至不知該作何反應,是真的去查穆淳,還是去查此事的漏洞,以證明穆淳的清白。 第二日,皇帝沒有上朝,宸陽殿中眾大臣們紛紛議論著此事。大部分人認為此事有假,屠幽國這一代國主曾對大炎虎視眈眈,又是個重財之人,很難想象他會因這種沒成行的事而坐臥不安。但證物擺在那里,讓人不得不信,殿中少有的幾個太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