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9
之中亦有耳目,為什么未曾從他們口中聞知怨聲呢?” 趙頊立即止之道:“卿此言太過。”他知道王安石將矛頭指向近臣與后族倒也并非無理取鬧,這幾日聯(lián)名彈劾市易司提舉呂嘉問“市易違法”的便正是家中有經(jīng)營市易司貿(mào)易貨物的宗室王公與近臣后族,他們正是因市易司的設(shè)置而利益受損最重的一部分人。但聽見王安石如此肆無忌憚地在他面前公然抨擊自己身邊人,未免大為不悅。 王安石再向趙頊奏道:“臣亦以為如今的確應(yīng)該修善人事,變更二府、三司、諫院、御史臺官吏,以適時(shí)之人才替代才不逮時(shí)者,以利變法大業(yè)得競其功?!?/br> 趙頊不動聲色地問他:“那依卿之見,朕該選用哪些人呢?” 王安石回答:“臣以為市易司提舉呂嘉問、御史中丞鄧綰、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舒亶,同判大常寺李定等人,均可委以重任?!?/br> 全是對他惟命是從的新黨中人。趙頊暗想,這未免太過分了,朕說要修善人事就是覺得新黨氣焰太熾、行事太囂張,故而欲起用一批舊黨以抑制制約,避免他們率性而為造成的不良局面。如今他倒順著朕的話爬上來,公然要求朕全部起用新黨,人多稱其專橫,在朕面前尚且如此,可見舊黨人對他的評價(jià)未必全是誣蔑之辭。 那怒火便難以遏止地從心底蔓延上來。趙頊冷冷對他一向言聽計(jì)從的宰相說:“修善人事之事日后再議。待朕將廣求直言詔頒布下去,收取各地諫書閱后再決定如何去做?!?/br> 王安石了然,這道詔書其實(shí)代表的是趙頊對他信任態(tài)度的動搖,是他第一次完全站在舊黨立場上對他的新政進(jìn)行的全面的懷疑,所謂“廣求直言”,是他有意識地要使“異論相攪”,不再視新法思想為惟一準(zhǔn)則。 心若遭重?fù)?,忍不住目泛淚光。他再度跪下,叩首,再拜,堅(jiān)定明白地對趙頊重申他的新政精神:“陛下,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呀!” 趙頊一時(shí)訝然:想不到他終于親口把這“三不足”精神說了出來! 王安石參與執(zhí)政后不久,便在外表達(dá)過這“三不足”的意思,司馬光、范鎮(zhèn)、陳薦等舊黨便借考試館職人員的機(jī)會把這三句話列為考題,并以“愿聞所以辯之”為試題結(jié)語,讓考生作文反駁。當(dāng)他們把試題呈給趙頊批準(zhǔn)的時(shí)候,趙頊驚異不已,說朝中絕對無人敢如此說,批示另出試題。后來他親自試探王安石,問他是否聽過這樣的話,王安石雖答“不聞”,但卻立即詳細(xì)解釋“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道理,認(rèn)為此言有理,絕非謬論。至于“天變不足畏”,他當(dāng)時(shí)雖未明說是正確的,但后來的言行也證明了這確實(shí)也是他信奉的箴言。而今在面對著“天變”的威脅、“流俗之言”的重生和皇帝對新法新政的懷疑之時(shí),他終于親口向皇帝以此話再度表明了他的態(tài)度和堅(jiān)持新法到底的決心。 趙頊看著他因多年憂于國事而皺紋漸增的蒼老的臉、日顯衰疲的身軀和滿盈憂慮但仍流露出一貫堅(jiān)定信念的目光,慢慢陷入一種類似感動的情緒之中。這個人是他一直信任的重臣,當(dāng)然,也是忠臣,是良師,也是益友。多年來,他們攜手共進(jìn),意欲改變國家貧病交加的局面,中興父輩傳給他的大宋江山,現(xiàn)今變法初見成效,王安石功不可沒。但是,他的思想太為新銳,說的話過于驚世駭俗,有時(shí)連頊自己聽了都心驚膽戰(zhàn),不知是否該全然聽從。就比如這幾句……頊徐徐咀嚼著這驚世三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唉,是否該相信呢?是否該聽他的話,不顧天變、不顧祖宗法度及別人的反對之言繼續(xù)信任他、支持他呢? -------------------------------------------------------------------------------- 2006-5-24 18:03 31樓 > 花的心 普通會員 (花的心) 眼兒媚(43-44):煮豆/玉殞 2003年04月24日09:09:06 網(wǎng)易文化 米蘭Lady 煮豆 是夜,趙頊隨母親高太后前往慶壽宮看望最近身體不好的曹太皇太后。一進(jìn)宮門便見太皇太后正在拭淚,頻頻嘆息。弟弟趙顥立于一旁,也是一臉憂戚之色。 趙頊與高太后均大驚,立即疾步過去問太皇太后為何落淚。太皇太后從身邊幾上取過一幅畫卷,遞給頊說:“請官家仔細(xì)看看。” 頊展開一閱,觸目之處全是一片流民慘狀。一個個瘦骨嶙峋到可悲可怖之人號哭于街,衣不蔽體、嚼根咽土,沿街賣兒鬻女,在兵卒追逐軀趕下哀號躲避奔走倒地…… “這,這……”頊的聲音與執(zhí)畫的手都有了顫抖的痕跡:“這畫是誰畫的?是誰呈上來的?” 趙顥上前行禮請安,然后道:“此圖乃監(jiān)安上門小吏鄭俠所畫,托臣直呈陛下御覽?,F(xiàn)今京城之中滿布從各地逃荒而來的貧苦流民,他們本來大多是有家有地的普通農(nóng)戶,因天災(zāi)導(dǎo)致顆粒無收,無力償還高額青苗錢免役錢,導(dǎo)致被迫棄家流浪來京。他們在京城乞討爭食度日,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得比一般乞丐還不如。而且入京流民過多,福田院無法容納,流民散布城中已成大患,所以最近皇城司派禁軍驅(qū)逐,手段強(qiáng)硬殘忍,與圖中所畫景象一般無二?!?/br> “你呈上來的?你故意帶來給太皇太后和朕看的?”頊忽地冷笑出聲:“流民情形朕也略知一二。逃難之人自然免不了有饑寒之狀,但堂堂皇城之下怎會有人饑寒到需賣兒鬻女的地步?這幾日王安石著皇城司設(shè)法疏散流民,朕也是知道的,禁軍行動必井然有序依法行事,怎會如強(qiáng)盜土匪一般對待良民?只怕是有人惟恐天下不亂,故意令小吏夸張作圖,把流民于街之景象畫得如人間地獄,以毀謗新法、誣蔑新黨罷?!彪S即把圖拋于地上,拂袖在椅上坐下。 “陛下!”顥再奏道:“此畫中種種慘狀皆是鄭俠這些天在安上門城樓上親眼目睹的,筆筆屬實(shí),何況臣前日出宮赴皇陵歸來途中也親眼見過流民苦情,確有禁軍不顧流民死活揮鞭如趕牛羊一般驅(qū)趕他們?!?/br> 頊漠然看他,語氣冰冷一如往常:“就算是有流民,就算他們是過得很凄慘,就算是有禁軍疏散急了些以至傷人,那又能說明什么?流民乃天災(zāi)造成,與人事無關(guān),與新法無關(guān)?!?/br> “官家,”此時(shí)太皇太后開口勸道:“祖宗的法度雖未必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