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是祖父和幾位老臣連夜入宮,和皇上稟報了件大事,是關(guān)于二十多年前那些南平勸降官員的死。 第099章 早朝尚未結(jié)束, 再多的沈嫣也不清楚了,但這件事就這么傳過來,單是這一句話就讓人落了猜想, 二十來年前的事, 還是關(guān)于南平的,沈嫣首當(dāng)其中便想到去年回家省親時和祖父提及的那些。 她回宮之后祖父肯定有去調(diào)查, 到如今能與別的大臣一起入宮覲見,必定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重要的事。 沈嫣的心里總有一處不太安。 同樣不太安的, 還有玉明殿中的一些大臣。 適才當(dāng)刑部尚書常大人提及南平舊事, 說到二十年多年前打的仗, 再提到二十年前南平被滅后南平王宮的大火,另有起因四個字,讓有些大臣的心有些突。 有些異樣的還有王國公, 今晨出門來上朝時他就左眼直跳,眼下刑部尚書這么一提,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是人都聽出來這事兒與自己有關(guān)。 沒想多久, 皇上便問起了他。 王國公心里揣摩著,走出列,恭敬道:“臣在?!?/br> “二十年前南平一事, 你可還記得?!?/br> “臣記得。” 紀(jì)凜沒對刑部尚書的話作以評價,而是語氣微揚(yáng):“那你再說說,當(dāng)時南平王宮起火,究竟是何緣故。” 九月去的大佛寺, 祭天大典后,別人都回來了,王國公在大佛寺里留了四十九日念經(jīng)祈福,如今這才回來半個多月,又趕上皇上問二十年前的事,饒是記得十分清楚,開口時還是緩了半拍,主要是沒來得及理順從哪兒開始說。 殿內(nèi)安靜了會兒后,王國公額頭微沁了汗,才開始說。 二十年前的事,對在朝不少官員都是陌生的,有些新官那會兒還沒出生呢,就連當(dāng)今皇上那會兒也還在南平公主的腹中,皇上御駕親征平定南平后,帶回了南平公主封了妃,王國公等人就被留在了南平。 當(dāng)時在南平留了一陣子的還有已經(jīng)致仕的傅閣老,但傅閣老僅呆了一年就被皇上召回了,王國公等人還留在南平,處理一些后續(xù)的事。 南平被攻破后,南平王和王后在王宮中自縊身亡的事眾所周知,除了那些投降的官員將士之外,當(dāng)時南平還有許多將士是不愿投降的,這些人放到如今的大晉來說,也是頗有謀略的文官武將,所以當(dāng)時先帝不忍殺了他們,想勸他們投降來報效大晉,就算是不愿意來阜陽城為官,也能將南平治理好。 王國公他們在南平的主要任務(wù)之一,就是為了勸降這些人。 但這些人太難說服了,文人有傲骨,武將又錚鐵,快速投降的那些官員和這些不愿意降服的比較起來,智謀立見高下,要不是頭三年下來南平被折騰的不輕,便是先帝御駕親征,還不一定能在兩年內(nèi)將南平拿下。 就這樣勸了有一年,被關(guān)在南平宮中的那些官員將士依舊是不肯降服,而王宮外那些南平百姓,也不愿意聽從大晉官員,時不時鬧事,搶軍糧,借機(jī)燒毀軍庫,攪的王國公他們頭疼不已。 但不能將這些百姓也趕盡殺絕,王宮中好話也勸了,拿家人威脅的事也做了,這群官員油米不進(jìn),連死都不怕,王國公他們也沒轍了。 之后王國公派人上報到朝廷,言明了南平的一些事,先帝又派了兩個官員前去,快入秋時,那些不肯降服的官員在王宮中造反。 先是外頭那些將士帶著本來已經(jīng)投降的士兵攻南平王宮想要救被關(guān)的官員,之后王國公等人及時帶人攔下后,雙方在王宮內(nèi)打了起來。 淇河那兒留有許多駐守的士兵,調(diào)配起來很快,這些人包圍王宮后,那些官員將士見逃不出去,要敗了,竟開始四處點火。 “皇上,當(dāng)時南平王宮中還有我大晉一千多的士兵,那些南平官員見無回轉(zhuǎn)的余地,就想把我們困在王宮中,與我們同歸于盡!”王國公說的臉頰通紅,鏗鏘之處,整個人都會抖,“臣當(dāng)時還勸過他們,只要他們肯歸順,這件事先帝也會既往不咎,但他們執(zhí)意如此,還傷了上前勸說的劉大人,若非護(hù)的及時,劉大人那時就死在他們手上了?!?/br> 王國公說完后,朝堂中一片安靜,這番話和過去是一樣的,年長些的大臣都知道,當(dāng)初王國公呈遞上來的折子也是這么寫的,沒什么出入,但之所以大家這么安靜,是因為適才刑部尚書說,南平王宮起火是另有起因。 紀(jì)凜看著王國公,視線從這些大臣中掃過,落在了刑部尚書常大人的身上:“常大人,適才你說另有起因,是為何意?!?/br> 常大人看了王國公一眼:“回皇上的話,去年郭大人和王郎中前去南平調(diào)查許大人的案子,回來之后,王郎中請命前去南平出任府尹一職,已有數(shù)月了,二十年前南平王國起火一事,正是王大人派人傳信給臣,托臣稟報的?!?/br> 王國公一口氣悶在胸膛中,吐不出,又不能表現(xiàn)出來,快將他給悶死了,一張臉憋的通紅,恨恨有了要打死兒子的沖動。 早朝的這些人是不清楚昨夜沈老國公他們曾入宮覲見過,紀(jì)凜也是裝著不知,淡淡哦了聲:“是何起因?!?/br> “南平王宮中的那些官員和將士并未全部身亡,也有人逃出來,在南平隱姓埋名多年,是王郎中在查繳貢一事中無意發(fā)現(xiàn)的,二十年前南平王宮的大火,并非是那些官員所放,而那些官員也并非如王國公所說,不愿歸順。” “胡說八道!”王國公直接反駁了常大人,“不是他們所放,難道這火能自己燒起來不成,他們要是愿意歸順,何至于鬧出這么多事來,還挑撥百姓鬧事?!?/br> 常大人的神情如常,這事兒也不是他查的?。骸按耸戮唧w如何,王國公不如書信一封去問問王大人?!?/br> 常大人的話沒有繼續(xù)往下說,這眼神說明了一切,你們不是父子么,你有什么問題直接問兒子不就明白了,是你兒子說當(dāng)年的事有別的起因又不是我說的。 王國公又是一口氣悶下去,面朝皇上恭敬道:“皇上,此事劉大人他們皆能作證,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人胡言亂語捏造事實,不可信?!?/br> 那都是當(dāng)初和王國公一起在南平的幾個官員,出列之后的說辭和王國公一致,再者還有那么多士兵,眾人都看的見的,豈是能隨意胡說的。 常大人卻還是那句話,事兒是王府尹查到的,至于具體的,那還得往南平走一趟才能知曉。 紀(jì)凜看著眾人問:“諸位愛卿以為何如?” 眾人面面相覷,那些個不知道情況的,也沒有站出來說的必要,而略知一點,但沒有去過南平的,更是不好發(fā)言,這時位列中的孔學(xué)士走了出來,甚為恭敬道:“皇上,王府尹也不是魯莽之人,他既能將此事奏明,可見并非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