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0
…”最后還是坐在車前座的季副官為樓大總統(tǒng)解了惑,將鋼盔的由來和作用都詳細說了一遍,聽得樓大總統(tǒng)嘖嘖稱奇。“真能防炮彈?”“不是防炮彈,是可以防炮彈破片,保護頭部。”季副官解釋道:“特地在試驗場做過實驗的?!?/br>“這誰想出來的?”“言少爺和兵工廠里的幾個老師傅一起琢磨出來的。”實際上,李謹言只是提出了一個概念,具體的設計和制作過程都是那些老師傅親自動手。原本李謹言提出的是英國人扣在腦袋上的“碟子”,幾個老師傅做出的成品卻和李謹言計劃中的相差了十萬八千里。當老師傅將制作好的第一件成品擺到李謹言面前時,李三少驚訝得幾乎合不攏嘴巴,他真的很想問這幾個老師傅一句,老幾位該不會也是穿的吧?除了沒有鷹徽,這整個一德軍二戰(zhàn)時的納-粹鋼盔??!在試驗場中驗證了這種鋼盔的實際性能和作用之后,樓少帥直接下令,北六省各師分批配裝,當然,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少帥的獨立旅。不過李謹言也和杜維嚴以及幾位老師傅商量過,咱們自己人就用這樣的,但他之前提出的那種草帽一樣的鋼盔也要生產(chǎn)一批。“現(xiàn)在先別問我為什么。”李謹言在幾人提出疑問前率先說道:“相信我,總有能用上的時候?!?/br>122、第一百二十二章樓大總統(tǒng)抵達北六省的隔日,出現(xiàn)在了北方兵工廠。車間里的機器轟鳴,步槍,機槍,子彈,火炮,不斷的從流水線上制造出來,經(jīng)過檢驗人員檢測合格之后裝箱運進倉庫。由于大規(guī)模采用了德國的機械設備,槍廠和炮廠逐步淘汰了手工作坊似的生產(chǎn)和管理模式。走進車間,第一感覺就是整潔有序。每個老師傅主管生產(chǎn)的一到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旦制造出來的步槍或者機槍出現(xiàn)故障,很快能檢查出問題出在哪里,并在第一時間返工。造成這一問題的生產(chǎn)組全部組員需負連帶責任,扣除當月一部分獎金。被返工的次數(shù)越多,扣的錢也就越多。自己犯錯卻牽連其他人要受罰,不只是旁人惱火,連本身那一關都過不去。當然,有懲罰就有獎勵,兵工廠規(guī)定,連續(xù)五天沒有返工的小組將額外得到獎勵。這一措施給了犯錯的人彌補的機會,只要接下來努力,就能將扣掉的獎金再爭取回來!一獎一懲,再加上豐厚的工錢和獎金,不只是生產(chǎn)線上的工人,連幾個老師傅都憋足勁頭互相競爭,槍廠的生產(chǎn)效率穩(wěn)步提高,從日產(chǎn)步槍一百七十支提高到一百九十支。重機槍提高到每月八至十挺,輕機槍也達到每月三十五挺。只是火炮的生產(chǎn)效率一直沒有得到提高,維持在原有水平。礙于各種原因,主要是鋼材方面,杜維嚴和炮廠的負責人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太好的解決辦法。不過煉鋼廠已經(jīng)成功煉制出高猛合金鋼,品質和進口鋼材相當,假以時日,必定能幫炮廠解決不小的問題。機械廠不久前開始制造工廠生產(chǎn)需要的部分機器,并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北六省的商家,李謹言特地在時政要聞上幫杜維嚴做了大幅的廣告,還聯(lián)系了北六省內(nèi)幾家報紙同時對此做了報道。一番運作下來,不少工廠都選擇從北方兵工廠下屬機械廠購買機器。雖然質量暫時無法和舶來品相當,但考慮到價格便宜和三年內(nèi)保修的承諾,他們還是更愿意和自己人做生意。“三年保修?”“是的,是從工業(yè)區(qū)那些廠子里學來的?!倍啪S嚴對樓大總統(tǒng)解釋道。“不是我兒媳婦?”“大總統(tǒng),這事和我沒關系?!崩钪斞赃B忙擺手,“這是工業(yè)區(qū)里一家家具廠老板最先提出的,他對顧客承諾,一年之內(nèi),凡是家具廠出售的家具,若有損壞可以免費補修,但損壞太大或是故意損毀的不在范圍之內(nèi)。名聲傳出去,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杜廠長認為這種方法好,干脆借鑒用到廠子里,考慮到機器和家具的不同,將保修時間提高到三年,三年之內(nèi),只要不是人為故意損壞就全免修理費,三年后酌情收費?!?/br>機械廠這條規(guī)章一出,李謹言還以為兵工廠里出了某位穿越同仁,詢問幾次才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搞清這其中的細節(jié)之后,他不得不感嘆,華夏商人的生意經(jīng)當真是不一般。十八世紀中期,公認的世界首富可是廣東十三行的行首潘振承,一個華夏商人!比起他當時擁有的財富,后世某些所謂的富豪壓根就不夠看。當時華夏的對外貿(mào)易幾乎都被十三行所壟斷,廣東商人也稱雄海內(nèi)外商界。只是后來兩次鴉片戰(zhàn)爭徹底打破了這種格局,多處沿??诎堕_埠,十三行逐漸沒落,加上幾次大火,最終導致盛極一時的十三行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將兵工廠所有改建后的車間都走過一遍之后,樓大總統(tǒng)一行人來到了位于兵工廠西側的武器試驗場。這處試驗場被重兵把守,即便是兵工廠里的工人,未經(jīng)許可也不能隨便進入。兵工廠里的工人大都知道這處試驗場不能輕易靠近,很少到附近來,會想方設法刺探這里情況的,只有各方的探子,尤其是日本對這座兵工廠更是異常關注。僅在這個月,兵哥們就接連抓住了三個探子,兩個在逃跑途中被殺死,一個半死不活的直接扔進了情報局的審訊室,是否問出了什么還不清楚,不過喬樂山這幾天倒是時常往那里跑,偶爾還會帶上丁肇。李謹言這才知道,原來比起開發(fā)藥物,丁肇最大的興趣竟然是研究各種毒藥,對毒氣方面也有涉獵。好在他的性格還算“正常”,沒有嚴重的報社心理,否則……李三少打了哆嗦,果然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化學和醫(yī)藥方面的高級知識分子才是大殺器!丁肇的“愛好”給李謹言提了個醒,讓他想起后世日本矬子在華夏大面積使用的毒氣彈,最臭名昭著的就是芥子氣!直到他穿來之前,華夏仍留有不少日軍在二戰(zhàn)時期遺留的毒氣彈沒有被發(fā)現(xiàn)。當年華夏軍人拼死流血保家衛(wèi)國,在飛機大炮的轟炸下用血rou之軀鑄起鋼鐵長城,日軍一旦遇到激烈的反抗,久攻不下便會使用毒氣彈,多少軍人沒有死在真刀真槍的對決中,而是死在了這種卑鄙的手段之下?!東北的七三一部隊,喪心病狂的抓捕無辜的華夏老百姓做實驗!這么一個卑劣無恥的民族,竟然還有人在為他們張目?為他們說好話,同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