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上知道自己應該表現的高興,但是就是高興不起來,這么出息的女兒要是他的該多好??!呸呸,秦箏和他一個輩分。 犯了紅眼病的皇帝開始小心眼了,他道“平王的爵位不降就不降了,慧王的爵位降等席爵是先皇定下的,朕不好改?!?/br> 幾個內閣大臣輪番勸皇帝“普通宗室稀罕爵位,朝廷拿著爵位可以轄制,慧王一脈如今如日中天,爵位于他們倒不是要緊,主要體現朝廷氣度,皇上不可讓番人笑話了去?!?/br> 小心眼的皇帝就是不答應“朝廷對平王的爵位已經優(yōu)容,其他不能太過!五皇叔是我朝的皇叔,他必定知道朝廷的難處,難道他女兒當了個番邦皇帝,朕要把朕的帝位讓給他才算表現了氣度?” 大臣一聽皇上連胡話都說了出來,不敢再勸,只得默默退下,心思清明的感嘆不已,皆覺得皇帝這個事情處理的昏聵,但是這好歹也算皇帝家事,只能讓秦燁吃虧了。 皇帝有他自己的隱秘心思,他也知道一般人家為了一個爵位,算計翻臉的不在少數,他私心想著,平王是秦燁嫡出,我不降他的爵位,五皇叔一定會把慧王的爵位讓給小兒子,我偏偏降了他的爵位,秦箏又是庶出的同胞,嫡庶之間將來為了爵位鬧起來,到時候他也能看好兒。 將來的好兒他還沒看見,秦箏的使臣給了他一個大大的堵心,使臣是秦箏心腹,當然關心女王父母的爵位,得知皇帝的意思,使臣道“貴國爵位的事情女王陛下不好插手,女王陛下給自己父母爵位,想來皇帝陛下也不能插手的,女王陛下給父親母親還有哥哥們都封了親王爵。我回去后也會稟明皇帝的意思,女王陛下定會傷心??磥碣F國看不起我們吶,兩國貿易的事情我國要斟酌一下了!” 皇帝連反駁的話都沒有,大臣只好打圓場,使臣聽都不聽,在鴻臚寺四處宣揚皇帝的行為,偏偏玫瑰公國不與□□接壤,沒有必須打好關系的必要,兩國貿易都是利好的事,你皇帝不愿意,我們也不是非你不可。 大臣們給皇帝收拾爛攤子擦屁股,皇帝的親媽,當今太后找了皇帝,淡淡說道“我一個婦道人家,也不知道朝廷的章程,原本我也沒什么好說的,只是你一力給艷丫頭的夫君降了爵,我都沒臉見哥哥了?!?/br> 皇帝這才想起秦旭是許清艷的丈夫,說起來他也是媒人之一呢,為著自己的私心,這下子得罪的人可不少,皇帝郁悶極了,又不能朝令夕改,正不知道如何挽回,秦燁上表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不敢讓朝廷為了些許小事而誤了國事,臣沒有怨言?!?/br> 朝堂一片贊揚聲,皇帝獨自弄的里外不是人,還不能發(fā)泄,憋的火氣都大了幾分,太醫(yī)開了許多清火的湯藥。 倒是秦燁提出,女兒已經是女王,作為女王的母親,他要把劉年扶正,這點無人異議,皇帝為了彌補,特意加了誥命給劉年。 回到青州,說了皇上如何給的爵位,秦燁道“你們要記牢,前程是自己掙的,不能窩里斗!” 秦旭先笑了“父王不必如此敲打,說實話我還看不上朝廷給的爵位,不過一年幾百兩銀子,朝廷當個寶,我還不稀罕呢!” 秦毅也道“兒子再糊涂也知道朝廷的意思,想著我們兄弟為了這個翻臉,也太小瞧人了!meimei做女王也不是朝廷封的,端看個人的本事,只盯著上面的賞賜過活,那是乞丐,兒子必不會如此!” 秦燁點點頭“還有一事,我要把劉母妃扶正,這么多年她的為人你們都看在眼里,可沒有意見吧?” 這要有意見也是秦毅有,秦旭是沒意見的,秦毅笑道“理應如此,母妃全心全意為了王府,這么多年照顧我們大家,就是母親知道也是贊成的,再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倒是劉年不答應“這么多年都過來了,正妃不正妃的不過一個形式,我并不計較,倒是讓毅兒添了堵,不必如此!” 最后還是秦毅和周琳瑯勸了,劉年才回心轉意,于王府是沒什么變化的,反正大家一直叫她娘娘,就是米側妃打趣的見了她要行禮。 劉年笑道“那你可別敷衍,大禮!我給你賞封!” 米側妃啐了一口“美的你!好好受著就罷了,挑三揀四,有能耐你去玫瑰公國呀!”眾人又是一笑。 ……… 多年后,劉年已經白發(fā)蒼蒼,她的重孫子也好幾十個了,由于青州的特殊原因,朝廷只能派人收海港的稅務,其他事務一樣都插不上手,朝廷倒是很想接手,但是秦毅和秦旭已經今非昔比,當初就藩時青州偏僻,如今已經占了地理之便,朝廷便是想找借口發(fā)兵,一時也啃不下來,加上朝廷要處理的問題也多,青州從來沒有不臣之心,哪來的借口發(fā)兵? 內閣肯定不答應,打青州對朝廷有什么好處?先別說每年青州港數百萬兩的稅銀沒了,調兵譴將也不是小問題,打的名頭可以捏造,然后累死累活打下來,秦燁一脈往新城一跑,利用海軍卡死海路,以后朝廷日子怎么過?把海貿封了? 別忘了海外還有個女王,捏造假證據打人家的父王,然后女王國書來譴責,這官司打到什么時候去?怎么看都不劃算,所以朝中大臣沒一個會同意這個腦殘的決定。加上秦燁一向大方,海上的利益朝中大臣都有牽涉,這么一顆搖錢樹,傻子才會動刀去砍。 只是秦燁做出的成績越好,朝廷防范的也厲害,朝廷很希望秦燁一脈如同別的宗室一樣,只知道吃喝玩樂,這樣多年后不用別人惦記,自己就玩完了。 但是這些小子從小就走南闖北的,不像別的宗室,只顧著扒住祖宗不放,他們哪里憋得住,朝廷防范不用他們,秦燁劉年就把有志向的都送給了秦箏。 秦箏的女王位置已經穩(wěn)如泰山,她對前來投奔的侄兒侄孫道“這里天地廣闊,你們只要用心,開疆拓土皆可為!” 秦燁一脈在朝中沒有建樹,但是在海外,好幾個已經成了大將軍,還有幾個喜歡冒險,家族也有銀子,他們成了歷史上有記錄的航海家。 后來朝廷勢微,青州等于是秦燁一脈的永久藩地,新港的海軍更是已經成勢,兩地互為犄角,聯系緊密,朝廷已經沒了掌控力,好在秦燁有家訓,只要朝廷不向青州開刀,不許子孫冒犯朝廷,這讓后來的君王慶幸不已。 皇帝不愿意用秦燁一脈,但是史書不會忘記,作為玫瑰公國女王的父母,秦燁和劉年都留下了自己的名號和事跡,而由于他們這一脈在海外的貢獻經歷,甚至有專門的記錄記載,而卡住爵位不愿給的皇帝也跟著得了一個史上最小心眼名號----番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