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1
書迷正在閱讀:完美無缺、欲望樂園(總攻)(H)、嬌悍、獵頭人、俊兒、未來之神農(nóng)空間、朗朗星空、獵星者、嬌顏賦、一言不合就斗舞[花樣滑冰]
里仍沒少議論。 幸而這時,南昭國與大楚邊境生出些摩擦來,朝中極為重視,準備調(diào)兵前往震懾,眾人便轉(zhuǎn)而議論出兵事宜了。 近幾年,那里主要由寧泰郡王負責防守,雖時常不太平,卻也沒什么大的戰(zhàn)爭。 所以這次萬壽節(jié),寧泰郡王一早就進了京,聽得這個消息,頓時火冒三丈,立馬進宮請求回去領(lǐng)兵踏平南昭國。 皇帝卻笑道:“咱們兄弟多少年沒團聚了,你才剛回京城,朕偏不放你。老弟,就把這個機會讓給年輕人,也讓孩子們鍛煉一番,咱們都一把老骨頭了,該好好榮養(yǎng),這江山社稷總要交給他們年輕人的。” 寧泰郡王自不服老,不過皇帝這么說,他也不能駁了,便笑道:“也罷,就交給年輕人吧,等他們鎮(zhèn)不住了,我再出山?!?/br> 皇帝與重臣商議,最后議定派安世誠最佳。 他守的南夷防線距南昭國最近,且南夷雖兇悍,也偶有進犯之舉,卻也大多在秋冬季節(jié),如今倒正是相安無事之機,主帥暫時離開,一時半會的,也不會出什么意外的。 寧泰郡王也沒話,畢竟安氏宗族年輕子弟中,安世誠是其中翹楚,于是急調(diào)令便發(fā)了下去。 丘如意聽聞,放心不下,厚著臉皮往寧泰王府走過幾次,寧泰王妃拍著丘如意的手笑道:“放心。我家王爺說了,南昭國文弱,打不過咱們大楚的?!?/br> 既然如此,為何楚昭邊境就生了戰(zhàn)事出來呢? 丘如意不敢明說,只在心中納悶,不過她相信丈夫的能力,小小大大也打了不少的仗,這次說不得又該著他立功了。況且他身為督軍,想來無論勝敗,性命總該無虞的,雖如此,卻也少不得和袁氏一同燒香拜佛。 安天祐也頗有些不解。不過接到線報后,也就了然了。 寧泰郡王一向有勇無謀,從前有永平王安國公等人管著,倒也妥當。 永平王及安國公等老將因年老等諸多原因,回京榮養(yǎng),寧泰郡王便如脫了韁繩的野馬,在邊關(guān)為所欲為,又一向自視甚高,自他到南昭國邊境,平日里就沒少挑釁壓迫南昭邊民,如此一來,便積下了不少恩怨,南昭國邊將終于忍不下,趁著寧泰郡王回京城,殺過了邊境實施報復,也因此引起楚昭之戰(zhàn)。 安天祐雖直覺有些不對勁,一時之間卻又想不出來。 第二八二章 太子發(fā)誓 直到看到監(jiān)軍竟然是皇帝身邊最為信服的侯公公時,安天祐心中的不安感越發(fā)強烈起來。 自來本朝將軍領(lǐng)兵在外,朝中大多會派皇帝親信的皇親國戚擔任監(jiān)軍,一為監(jiān)督巡查軍隊,戰(zhàn)時保證糧草運輸、并掌控將領(lǐng)賞罰等,二則是防止這些將領(lǐng)擁兵自重、內(nèi)外勾結(jié),生出不臣之心。 此次楚昭之戰(zhàn),雖是寧泰郡王行為不當引起,卻也是監(jiān)軍的失職所在——其實在宗室將領(lǐng)身邊任監(jiān)軍,真不是個輕巧活。 論地位論皇帝的信任,監(jiān)軍哪個都靠不上,加之寧泰郡王又是個狠戾的主,做他的監(jiān)軍,要想順順當當?shù)匕具^去,只能當個擺設(shè)了。 但總歸是監(jiān)軍瀆職,故朝廷另派臨軍便是正常,不正常的是,本朝少有宦官擔任臨軍的。 安天祐得到線報同時,皇帝也差不多時間知道了南昭事件的大概原由,因戰(zhàn)亂未平,尚不是清算的時候,故只暫將寧泰郡王拘在京城,這次監(jiān)軍便肩有徹查此事的責任。 寧泰郡公本是宗親,不僅屢為大楚立下汗馬功勞,更在皇帝即位一事上出盡氣力,所以一向得皇帝信寵,也因上漸漸滋生驕奢之氣,尋常官員可看不到他的眼中,只怕那邊查他,京城里的家人就被他給禍害了。 幸而寧泰郡公一向親近族人,與眾宗眾關(guān)系處得不錯,故才使得皇帝及眾文武百官投鼠忌器,不肯用宗室子弟,而眾宗室也不愿趟這渾水,于是便定下了侯太監(jiān)前去充任監(jiān)軍。 一切都合情合理,安天祐只是直覺不對勁,卻也無憑無據(jù),只得命眾人嚴密監(jiān)視南昭那邊的情況。 至于京城里的事情,安天祐深思過后,終是決定繼續(xù)下去。 雖然一開始,他也覺得國事當頭,內(nèi)部的事最好暫時放放,一致對外。 不過,這南昭國又另當別論了。 說來,南昭國當年亦是前朝領(lǐng)地,后來戰(zhàn)亂,那時的郡太守趁亂自立為王,當時他手里兵馬不少,又往南擴進不少國土來。 大楚開國后,他見機派人前來稱臣,當時征戰(zhàn)不息,好容易平息下來,國人厭戰(zhàn),大楚皇帝也只得暫時承認他為蕃屬國,心里卻打定主意要將之收回的。只是后來南夷強大,南昭國便兩面稱臣,大楚朝一時不好出手。 幸而這些年,南昭國國君一代更比一代平庸,臣屬們也大多喜愛享樂,國雖富,兵卻越發(fā)文弱起來。 這對大楚朝來說,真是一塊大肥rou吊在嘴邊,看得吃不得,勾得人心里直發(fā)~癢。 這也是寧泰郡公屢屢欺壓南昭的根源所在,無外乎就是想挑點事出來,好趁機收了南昭國。 但當朝皇帝也是將領(lǐng)出身,行軍打仗本就厲害,如今即了皇帝位,看得越發(fā)高遠,知道不啃下南夷這塊硬骨頭來,南昭國難收回,只要啃下南夷,若是應(yīng)對得當,或許不費一兵一卒便可重將南昭國收回。 這也是安天祐身為長興帝時收復南昭國的對策方針。偏寧泰郡王恃功自傲,聽不進去,且北荻衰弱后,越發(fā)沒有后顧之憂了,便一心想著先收了南昭,借南昭之地踏平南夷,以報當年差點亡國之恨。 幸而安世誠駐扎南夷多年,看得明白,也知道朝中對南昭的應(yīng)對政策,而南昭國國君也不是硬氣的,軟硬兼施之下,戰(zhàn)事便可盡量避免,暫時維持現(xiàn)狀,以圖后事。 安天祐便決定仍按計劃行~事。 而且寧泰郡王在京城,倒也算是個不借的機會了。 誰都想過安穩(wěn)日子,如今安氏宗室也就寧泰郡公年紀越大,心眼沒長多少,倒真是個不錯的出頭椽子。 打仗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jié)束的,況且國人皆知南昭之弱,隨著大軍的開拔,不幾日便似隨風吹走了,倒是太子借種一事,又死灰復燃,重新回到眾人視線里。 原來姚氏因懷胎有功,已悄悄被太子殿下請封為了九品奉儀,雖位份很低,卻也正經(jīng)是位貴人了,等到生下小皇孫,少不得還得另行封賞呢。 看太子如此作為,倒是讓此前借種的謠傳消去不少??墒菂s又有人道:太子子嗣艱難至此,莫不陰私事做得多了得了報應(yīng)?既然如此,如何當?shù)梦磥淼奶熳樱?/br> 這不全是安天祐的手筆了。 安世弘帶傷從御書房出來,早被有心人看在眼中,那兩位皇子的心也就活了。 當年他們只是庶子,螢火不敢與日月爭輝,如今同是皇帝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