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2
然不敢怠慢,當即去和刺史通了聲氣,轉而把事情壓到下面,說那人是個別州通緝的江洋大盜,讓底下的捕頭去鎖人。捕快到了地方吆喝砸門,很快有人來應,一眼看去卻是個雜居的小院,把人都聚攏了也沒見到形貌相似的,而前后守著的人卻一口咬定那人進去后就再也沒出來過。捕快于是把所有人都帶去了衙門,吵吵鬧鬧地審了一遍,都說確實有個那樣的小伙子,叫阿明,和奶奶住在一起。這阿明身體不好,經常會犯病,他一犯病,老太太就會出門為他抓藥。街坊鄰居曾想幫忙,老太太卻一概都不搭理,自己佝著身子出去再回來,往往一去就是大半天。眾人都說老太太脾氣古怪非常孤僻,阿明卻是和氣可親,病好后買來酒菜替奶奶賠不是,說那方子是奶奶的獨門秘方,輕易不肯示人,眾人于是都諒解了。這雜院里的人不少,多是些做小買賣、出苦力的人,阿明除了時不時會病一病,與其他人并無任何不同,而且因為特別安靜,往往讓人忽略了他的存在。至于阿明的奶奶,則更是乖僻得厲害,除了買藥幾乎從不出門。于是,在大家七嘴八舌的互相補充中,才算把這個阿明和奶奶都講明白了。審案的知府聽得不耐煩,醒木一拍,問:“那這個阿明和他奶奶呢?去哪了?”眾人面面相覷,就聽一個男孩說:“中午下學的時候我看見阿明哥哥牽匹馬回來,好像不大舒服的樣子。”另一個大嬸點頭道:“我也看到了,后來他奶奶就出門了?!?/br>知府陰沉著臉,再問:“那么沒人看見阿明出門了?”眾人皆點頭。知府把醒木又一次重重地拍下:“那這個阿明到哪里去了?!”平度的心情再次被攪得亂透了!李章的憑空消失,更坐實了他的不簡單,而對他這樣神出鬼沒的變裝功夫,平度知道想抓他才真是海里撈針。他開始覺得談錦博的事他根本就不該插手,悄悄勸jiejie離開談家避禍后,自己也不肯再見談錦博。十月,朝廷徹查寧州侵地案的欽差到達云南,比欽差更早到達的,還有靳白。靳白離京時雖然把暗衛(wèi)系統(tǒng)交給了穆嚴,卻并未真正放開對暗衛(wèi)的控制。他那來自于家族傳統(tǒng)的責任感,使他無法當真飄然于世外。雖然他無比羨慕師祖的瀟灑恣意,他卻知道自己永遠都不可能做到。靳家先祖是和太*祖皇帝一起長大的伙伴,陪著他做了皇帝立了國,在各藩王的威壓下始終維護著皇帝的尊崇地位,甚至因此被設計行了宮刑。太*祖皇帝感念他的忠心,將他留在宮中,封少府卿,領管皇室錢財及皇家衣食住行。靳家先祖看不得藩王對皇帝的各種刁難和欺辱,耿直相護,因向藩王討要供奉而與當時勢力最大的陳王立下賭約,靳家長房子孫自此弱冠即娶,得子即凈身入宮,而藩王對朝廷的供奉也自此定例。其后數(shù)十年,靳家皆以此賭約為祖訓,長房長子幼入宮廷陪讀,及長留得子嗣后凈身入宮,少府卿一職幾如靳家世襲。因成年凈身風險極大,靳家其余子弟皆自小學醫(yī),雖然數(shù)十年間從未發(fā)生過因凈身而殞命之事,但當事人多數(shù)命不長久,到靳白的爺爺時,入宮尚不到五年即一病而亡。長房一脈更是因此而人丁單薄,幾乎代代皆為單傳。烈帝掃藩成功后,國中不再有來自藩王的重壓,靳白爺爺?shù)倪^早去世也讓烈帝頗為感傷,進而下旨終止了靳家的這個祖訓。宣帝末年,成人后的靳白父親頭一回以完全之身再坐少府卿之位,終結了折磨靳家?guī)纵吶说哪е?,卻不知為何,依然只有靳白這一個兒子,而先輩留下的責任也依舊向下傳承著。靳白自小聽著這些故事長大,卻不像先輩們那樣安心接受屬于自己的命運。八歲時他離家出走,遇到四處游歷的鄭一晏,被鄭一晏帶在了身邊。五年后,靳白回家,不久就被送入宮中陪讀,開始了他作為靳家后人的責任的延續(xù)。所以,無論是穆世通定義的“天生反骨”,還是他自己時時表現(xiàn)出來的隨性不羈,他的本質里,卻是和穆嚴相同的以皇帝為中心的對大魏朝的絕對忠心。這也是他既慫恿了李章的放開,又在最后關頭放棄了他的主要原因。當一切不矛盾時,他希望李章能成為自己沒法做到的人;而當這危及到皇家天下時,他的選擇也同樣無需選擇。只不過他比穆嚴更喜歡不肯認命的李章,這讓他看到了從前的自己,體會到那種向往自由的心情。寧州屠寨案的報告一到京城,靳白就知道了,仔細看完,第一反應就想到了李章,隨后啞然,進而苦笑,想起那個安靜卻敏銳細致的人,心里仍是當日一樣的綿密疼痛。隨后而來的報告,卻是寧州主理對寧州暗衛(wèi)網被人私自征用的反調查報告。靳白真正動了心,開始仔細關注寧州的情報,發(fā)現(xiàn)竟是一樁牽涉極大的侵地案時,更確認了心中的想法。他暗中指示白杉讓寧州一切照舊,適當收減反調查的力度。果然,沒過多久他就等來了這份寧州侵地案的完整報告。他知道這不是他的暗衛(wèi)能自主做到的事,確認之時,心中為李章依舊堅守的原則和立場而滿是欣慰,進而再次感到了愧疚。他幾乎沒多思考就趕到了云南,在消息點放進自己約見的信息,卻一直也沒等到李章的回應。直到這時,他才意識到,李章早在決意赴死的時候,就已將自己隔離于他們之外了。而他,也早在那一夜,就不再是與李章月下對飲的自己了。他們各自兌現(xiàn)了諾言,早已互不相欠……靳白悵然離開了云南,沒有關注侵地案的最后結果。穆嚴表彰了寧州暗衛(wèi),報給司馬逸的結果卻讓司馬逸起了疑心。只是白杉至今都對當初之事耿耿于懷,雖然也猜出了一二,卻借口消息未經證實而壓根不愿對司馬逸多說。司馬逸頓時覺得缺了靳白的暗衛(wèi)非常不順心,大筆一揮,又把靳白召回了京中,繼續(xù)當他的光祿大夫。李章確實壓根都沒想過要與靳白聯(lián)系,即使在被暗衛(wèi)反調查得很緊迫的時候,也從未動過向那個暗衛(wèi)老大求援的心思。他知道就算因此寧州的暗衛(wèi)體系換了自己無法進入的狀態(tài),已經開始的調查都會上傳到靳白手中,不難引起他的關注,進而繼續(xù)查下去。而他堅持自己查下去的初衷,與其說是責任,倒不如說是被壓抑太久的傲氣使然,想讓靳白看到自己絕不僅是司馬逸男寵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