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4
火種帶到了人間,卻因此要被鐵索鏈條縛在巖石之上,被禿鷲蒼鷹日夜啄食肝臟。辛棄疾當時聽完這個來自歐羅巴的傳說,一臉的詫異和不解:“為什么帶來火光卻是罪過呢?”“你們文明里的神農嘗百草,不也是這樣的嗎?!壁w青玉攪著咖啡上的奶泡,反問道:“神農將百草嘗盡,最后因為斷腸草丟了性命,這也是代價啊。”“我不明白?!?/br>“再比方說,真實發(fā)生過的事情——”趙青玉笑了起來:“以前有個叫布魯諾的科學家,他批判哲學和神學,宣傳世界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最后被燒死在了羅馬鮮花廣場。”辛棄疾隱約聽出來了什么,低聲道:“你在提醒我,回了宋國以后,也不要貿然地把火種傳出去?”“人們不一定愿意了解真相。”趙青玉指了指他書包里那一摞子現代教材,語氣輕松而平淡:“你所要發(fā)出的聲音,你所憂懼的問題,如果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嘲諷和威脅了的話,那真相就是無足輕重的了?!?/br>哪怕太陽確實就是世界的中心,哪怕地球是圓的,那也已經不重要了。“我跟柳叔打過賭,猜你回去以后會不會被當成異端給燒死,畢竟你知道的東西對于他們而言……實在是太多了?!壁w青玉捧著下巴道:“瞥見了天火,就把它藏在心里,不要貿然地掏出來,急切地想要照亮世人?!?/br>“他們極有可能認為,自己并不需要這些?!?/br>這就是辛棄疾平平安安活到現在了的根本原因。宋國雖然不至于戲劇性到抓只蒼鷹去啄他的肺腑,可如果自己被打為臨國來的叛賊,后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辛棄疾埋首于案牘之中,從早到晚都在參與臨國資料的編錄工作,間或要接受各路官僚的審問和質疑,晚上還要回去陸府寫道德文章。與其說是逆來順受,諸事都頗好商量,倒不如說是在隱忍著觀察著這一切。幼安,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想怎樣來報答這個國家?戰(zhàn)爭結束以后,地圖被重新分割,臨國的版圖自然又擴張了不少。三國和議的事情自然沒有被放下,連鐵棘戰(zhàn)車的訂單都照樣如從前一般執(zhí)行——攻打西夏的事情被推到了九月,臨國依舊不出錢也不出力,卻在隱約地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逼著他們去相爭。在這些事情的基礎上,又添了一個沂州和議。沂州和議的內容,對于金宋而言確實有些串味了。在紹興協(xié)議之中,金是君,宋是臣,當年的規(guī)矩本來是趙構應該給金國皇帝行跪拜禮,只是秦檜以孝期為理由給擋掉了。可在沂州和議之中,柳恣表示對這種倫理哏不太感興趣,表示三國從此平起平坐,不要再糾結誰比誰高了。臨國甚至不要金宋的歲幣進貢,只吩咐在后續(xù)的外交工作中修訂清晰三國的商貿等領域的具體條例,連占便宜的興趣都沒有。眼下的臨國,占了富產磷礦的海州,霸了巖鹽資源豐富、坡縷縞石數不勝數的楚州,還拿下了金剛石儲量極高、鐵礦可采面積達十平方公里的沂州,別說跟金宋鬧著玩,就是專心推動工業(yè)革命,把目標放在造飛機造衛(wèi)星上都沒有問題了。這些事情在臨國內部自然都可以自圓其說,但同時也在進一步的激發(fā)宋金兩國的不安和恐慌。別說鐵棘之車了,就之前拿來守城的炮車,隨便拿三輛出來都能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轟過去——臨國為什么這么好講話,而且根本沒有繼續(xù)打得意思?他們是有什么把柄或者弱點,所以才一直不擴張嗎。陸游在沂州和議之后,雖然沒注意到皇上懷里又多了個新東西,卻能夠明顯地嗅出臨國的不安分出來。如今掐不死這苗頭,未來只會更難做。他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把目光放到了辛棄疾的身上。一定要找到制勝的辦法。也一定要毀掉臨國。辛棄疾再次被帶到了宮城之中。他不清楚這附近的規(guī)制,也不清楚自己被帶去了哪里。但總隱約感覺……這次的問詢果然和從前幾次不一樣。而且極有可能和城內傳的沸沸揚揚的事情有關。趙構等在殿內,一眼就看見了這個書生。旁邊的湯丞相端出一副長者的大度姿態(tài)出來,笑吟吟地招呼他不必多禮,坐下說話。來的人不多,但都是樞密院以及其他幾處的重臣。話雖然這么說,但禮數不敢出錯。哪怕湯丞相又開口攔了一次,辛棄疾還是跟皇上和他手下的一群人輪流行了個禮,腳步眼神一個不錯。直到皇上跟他問話的時候,他才敢抬頭看看這個久未見面的皇帝。趙構又老了些許,雙鬢染白而皺紋橫布,笑起來都會加深老態(tài)。湯丞相自然是替皇帝來說事的,兩三句話就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大意就是你辛棄疾理應明白家國大義,為宋國慷慨解囊,把知道的事情都掏出來。旁邊陸游再出面許諾,說只要他幫著朝廷瓦解臨國,自然高官厚祿不盡,還把他沂州附近的家人都想辦法接過來。辛棄疾既不接話也不回避,只聽完三四個文臣輪番上陣的一通說辭之后,才再度作揖詢問道:“陛下可問的是制服臨國之道?”“是?!壁w構盯著他道:“你肯說實話嗎?”辛棄疾抬起頭來,雙眼清澈干凈:“言無不盡。”——他的態(tài)度始終都非常配合,語氣卻帶著微微的悲涼。只是這種悲涼沒有宋人能察覺。“臨國,是以科學和法理治國的。”辛棄疾開口的時候,其他人的眼神都開始變得復雜而不信任。“他們孩童從識字起就不讀道德之書,而是學習科技之術、自然之律?!?/br>“也正因如此,無論是工匠技藝,還是國防武器,每一樣的發(fā)展速度都非常的快,而且每個領域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br>宋代雖然風行從商,人們甚至不把做商人當成一樁丑事,可這不代表做工匠或者鉆研這些奇yin技巧就是值得提倡的。“宋國不說制勝臨國,哪怕只是想收復河山、驅逐金賊,也應該開啟民智、發(fā)展科技,讓真正的物理之學、化工之學能夠被體系化的傳播和發(fā)展。”辛棄疾說的是實話,可他自己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一個封建國家立國的根本,就在于至高無上的君權。參政院也好、揚州或者整個臨國也好,民主思想是占主流的,想要發(fā)展科技推動生產力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對于宋國而言,如果發(fā)展科技,萃取新的文明,就等同于在推動資產階級的發(fā)展,叩開民主思潮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