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
求要住我這里的,而且這兩個月里‘你’也沒有出府過一次,誰會懷疑?!?/br> 蘭天那個白癡!白若軒暗罵,憤恨不已。 白東寧雖把白若軒關了起來,但待他倒也沒有多苛刻,把他安排在了一間舒舒服服的廂房里,除了沒有人生自由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應有盡有。 為了避免蘭天和白若軒是兩個人的事暴露,白東寧將青梅、竹馬被派去了別的地方,換了專門的暗衛(wèi)看守白若軒,以防他狗急跳墻。 開始青梅、竹馬還有點不高興,她們姐妹倆被蘭天帶瘋了,多少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不再像以前那樣唯命令是從了,但是看到白東寧的臉色,她們趕緊閉了嘴,不敢再多說、多問一句。 白若軒被關在廂房里郁悶至極,長這么大他何時受過這種待遇。 是蘭天主動強烈要求住在四王兄家的?她腦殼是不是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白若軒被關在廂房里苦惱不已。 而此時白東寧也沒好到哪里去,他在想到底該怎么處理白若軒。 蘭天真是聰明,知道一開始就來找他當靠山,他是最想殺白若軒的人,但現(xiàn)在他反倒動不了他了,不僅如此,還要幫他抵擋外面來的一批又一批的暗殺者。 白東寧來到蘭天之前住的屋子,看到她寫的關于文字改革的東西,不由贊許,先前對她的刻苦要求還是有點用的,起碼現(xiàn)在她的字能看了,就是從左到右書寫的毛病還沒有改過來。 白東寧別扭的從左到右看了起來,文字改革的事是先前已經上報上去的事情,因為蘭天的突然離開,白東寧稱病推后了,但之后還是要繼續(xù)的。 指望白若軒是別想的,他現(xiàn)在阻止的就是讓白若軒和父王不要見面。 白東寧看完蘭天寫的東西,眼前一亮,這篇文章思路很清晰,條理很清楚,想的也很周到,把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寫在里面了,并提前做出了答案。 她應該是很用心的在做這件事吧,可惜這么快就回去了。 白東寧心里稍稍有些失落,她說讓他保護她;她說她沒有野心;她說她要跟他合作;她說她會幫他登上王位…… 他是不信的。 可他卻同意與她合作,答應保護她。 白東寧想,他應該是相信蘭天的吧。 如果真的要找同盟的話,或者和白若軒長著一樣臉的蘭天是最好的選擇。 白東寧搖搖頭,他在想什么呢,蘭天都已經回去了,回到她應該在的地方。 也罷,他本來就抱著獨自一人的思想走上這條路的,現(xiàn)在也沒什么好失落的。 白東寧將蘭天寫的文字改革中可能遇到的狀況詳細的看了幾遍,熟記于心,帶著文字改革的奏折來到了大殿上。 ☆、第27章 白東寧帶著他和蘭天這幾個月一起整理出的來到了大殿,滔滔不絕的講著由繁體字到簡體字的好處。 然而還沒講完,果不出所料的遭到了眾位大臣、老學者們的反對。說白東寧這是背叛祖宗,是忘本,更有甚者,說他這是想改朝換代。 安王眉頭微皺,原本就不高的興致現(xiàn)在全沒了。他倒沒覺得白東寧想改朝換代,四小子還沒那個本事,安國是以美為尊的國家,白東寧長這么丑,就算他有謀逆的心,天下百姓也不會同意,他還沒那么笨,明知不可為之。 只是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修改文字是個大工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既耗費人力,又耗費財力,至于文字改革的好處……安王并不覺得有四小子說的那么神奇,相反還可能像大臣們說的一樣落個千古罵名。 現(xiàn)在安國國泰民安,他樂得輕松,沒必要沒事找事。 白東寧看著安王的表情,已然明白了父王的意思,要是以前他絕不會再說下去了,但…… 想到前段時間沒日沒夜的和蘭天整理出來的這套方案,費盡了心思,讓他就此放棄很是不甘心。 他沉思了片刻,繼續(xù)說道:“各位大人,你們口口聲聲說要弘揚民族文化,學習前輩精神,但真正遇到事情,反而把前輩精神都給忘光了。我們從假古文一直演變到現(xiàn)在的文字,不就是一代一代改革下來的結果嗎,從簡到繁是歷史演變的過程,是社會進步的象征。開始是會費力費錢些,但改革完成之后可以給人們節(jié)省下來很多時間,很多財力,讓全民都識字,提高全民素質,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br> “沒必須讓全民都識字吧?!币粋€老學者擔憂的說了句。 “是啊,每條街有一兩個識字的就行了,全民認字?”緊接著另一個老學者搖搖頭接著道,“全民識字太可怕了?!?/br> 白東寧的手微微緊握,愚民、愚民、愚民!這些老一輩什么時候才能改掉這個思想,抱著這種思想,難怪社會不能進步,難怪這個世界與蘭天口中的世界那么不一樣。 聽過蘭天同他講過蘭天所在的世界的事情夠,白東寧對蘭天的世界充滿了向往,特別是在蘭天說道她所在的世界以前就是這邊這個樣子的時候,他對改革有了更深的執(zhí)著。 “各位大人,全民進步才是社會進步?!卑讝|寧轉向安王,恭敬的道,“父王,請您設想一下,如果在您這里,普及了簡化字,讓全民都認得字,這可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情,是會被史官記錄在案的大事件,您將會被稱為千古明君的大好事啊!” 說到這里安王有一絲絲動容,身為一國之君,已沒有什么物質追求了,唯有精神空虛,從他繼位以來一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沒什么讓他cao心的,同時也沒做過什么可以留名千古的大事件。 留名萬世,被世人所歌頌,這是每一個君王的愿望,卻是很難做到的,歷史上的昏君很多,千古明君卻很少。 安王摩挲著大拇指上的玉扳指,聽著白東寧的話,有些動容。 而此時大臣們卻激動了:“淮海君,你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你是說安王現(xiàn)在就不是明君嗎?” 另一個大臣冷哼一聲:“按照淮海君的意思,按照您說的做就是千古明君,不按照您說的做就不是千古明君,”他諷刺的笑了下,“這千古明君倒也好做?!?/br> 白東寧強壓下怒氣:“大人們若非要曲解我的意思,我也無話可說。”他轉向安王,恭敬的道,“還請父王明察?!彪S即便靜默不語。 白東寧有些無力,他該說的都已經說了,不該說的也都說了,再多說下去就真的是逾越了,引來父王的不滿文字改革這件事就真的是不可能實施了。 老一輩的大臣們清一色的抵觸白東寧的提議,堂上噴得白東寧體無完膚。 倒是有幾個年輕的官員,認真的看過了白東寧前兩天分發(fā)下來的《繁簡體字書寫大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