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7
不懷念學生時代……” “?” “我不懷念?!?/br> “咦,怎么可能,晝川老師你這樣的人,長得好看,學習好,名牌大學畢業(yè),高中的學習生涯肯定很完美啊……特別是你寫東西那么厲害,八百字作文不在話下,你的語文老師估計都是你的第一批粉絲吧?” “并沒有,”男人重新邁開步伐,任由身后的人加快腳步繞到自己面前來好奇地盯著自己,他對視上她的眼,淡淡道,“高中那時候作文滿分六十分,在高三月考之前,我的作文從來沒有上過四十分?!?/br> 初禮一愣。 男人抬起手,在面前那個晃來晃去的腦袋上拍了拍——看著那晃來晃去的腦袋因為他的一拍停止晃動,男人停頓了下,而后有并不那么明顯的笑意在眼中擴散開來…… 或許是喧鬧之后一下清凈下來的耳根讓人有種撥開迷霧的奇妙感。 或許是此情此景。 又或許壓根就是眼前出現(xiàn)的人,突然之間想讓他張開閉上了很多天的尊口,說一些什么…… 就像是死死閉著嘴的蚌,遇見了讓它不得不開口的沸水。 總之—— “給你講個我朋友的故事?!?/br> “?” “我朋友等于我那種。” “……” 第47章 那是發(fā)生在晝川高三那年第一次月考時候的事……嗯, 掐指一算,大約是十年前。 十年啊, 三千六百多天以前。 初禮非常驚訝有人能夠把一件這么久遠以前的事情記得那么清楚——包括那一天的天氣怎么樣, 發(fā)生了什么事,出現(xiàn)過什么人,那些人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以及當時他們臉上的表情……當男人將故事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冷漠又冷靜地娓娓道來時,初禮發(fā)現(xiàn)自己仿佛也輕易地被代入了那個故事中。 一個真的算不上是太美好的故事。 * 十年前。 那時候十七歲不到的晝川在高中的時候就因為父親是個大作家而小有名氣,同學們在討論起晝川這個人的時候, 總會說:【那個一班的晝川,他爸是個作家啊, 超厲害的?!?/br> 但是僅此而已。 因為緊跟著的下一句必然會是—— 【咦, 那他怎么一點都沒遺傳到他老爸的基因???作文總是那么差?!?/br> 就是這樣。 這個名叫晝川、老爸是個大名鼎鼎的作家的少年, 偏偏在一腳踏入高中之后為期二年的時間里, 在滿分六十分的作文項目上拿到超越四十分的次數屈指可數——不是因為他寫不好作文, 而是在別的同學都按照老師教的“經典三段式”寫議論文的時候, 作為第一學霸的晝川同學就盯著那一句“除詩歌外題材不限”, 瘋狂寫出了一個又一個八百字寓言故事…… 因為這事, 他的語文老師曾經找過他聊不止一次,然而每次的對話幾乎都是千篇一律且徒勞無功的, 例如—— 語文老師:“晝川,昨天課代表又跟我告狀,我讓你們背的那些名人事跡還有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你都不肯背, 你怎么回事?。窟@些你們寫作文的時候明明都可以用的……” 晝川:“……明知道自己肯定不會用,我浪費時間背來做什么?” 語文老師:“什么叫浪費時間——就拿上次考試來說!上次考試作文立意是‘內心強大者,方得圓滿’,你放著好好的愛迪生、楊利偉還有司馬遷這些都可以用的素材不寫,為什么又自己在那遍故事?!” 晝川:“開頭排比,中間舉例愛迪生,舉例楊利偉,舉例司馬遷,舉例完畢結尾繼續(xù)排比點題——你說的是這種愛迪生、楊利偉和司馬遷嗎?” 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我知道你想創(chuàng)新,但名人事跡再怎么老套,那也比你自己編故事好!像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那都是活生生的萬里挑一的經典正面人物形象,難道不比你編造的故事更生動活潑——” 晝川:“如果注定只能把這些名人事跡隨機排列組合搬出來套用,那試卷上寫的【除詩歌之外題材不限】寫來哄鬼的???不如寫【只接受議論文,請寫議論文】?!?/br> 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你怎么和老師說話的!你好好說話!那試卷上印了什么是我能決定的嗎?是我能決定的我還真要把你說的這句話印上去!” 那氣氛,別說是印試卷上了,他看上去甚至想把這行字印眼前少年的腦門兒上。 晝川:“我的小故事里有開頭有結尾,人物形象豐滿,從頭到尾半句廢話和作文書上的摘抄都沒有……哪里不比你那堆八股文強?” “什么八股文!晝川!你別胡說八道了!只要按照套路來,最低也可以拿個四十三四分,難道不比你現(xiàn)在強?!”話題進行到這里時,語文老師總會提高嗓門,“明明語言知識部分九十分滿分能拿八十多分,作文隨便寫寫你也輕輕松松能考個一百三四,這有什么不好!你為什么非要和改卷老師對著干,難道高考時候還寄希望于碰見一個能欣賞你這些小故事的改卷老師?雞湯看多了吧!我還會害你不成——還不都是為了你好?高考多一分踩上萬人,你還記得我說過的江與誠學長嗎,人家比你多踩二十萬人?!你現(xiàn)在學著寫議論文還來得及!” “……” “……” “我知道了?!?/br> ——我知道了。 無數次的談話,都是以少年這樣固執(zhí)的回答作為結尾。 然而只有晝川的語文老師知道,少年這樣的回答依然是敷衍而已……因為在下一次的考試里,他總還是會用那四五十分鐘的時間,編一篇看似符合考題立意的八百字小故事出來—— 穩(wěn)如泰山地繼續(xù)拿著他那三十來分、少得可憐的作文分數。 對老師給的名人材料也繼續(xù)不屑一顧。 對格式化、能拿到的分數也相對穩(wěn)定的議論文形式也當然是繼續(xù)敬敏不謝。 ——并且絲毫不覺得自己哪里有問題。 語文老師的發(fā)際線都被他氣高了幾毫米,更年期來臨之前就很有希望趕上加入“戴眼鏡的地中海教師”這光榮的典型形象行列之中…… 而就在晝川以為自己的整個高中生涯作文成績“應該也就這樣了”的時候,事情的轉折突然出現(xiàn)了:高三第一次月考,模擬高考封訂試卷,文理科班級交換試卷改分,在這種情況下,晝川的小故事作文居然在隔壁文科班語文老師手上拿到了五十八分這個接近滿分的超級高分! 一時間,全班轟動! 就連晝川自己都有些懵逼。 月考一過,晝川的卷子被隔壁文科班的語文老師特意要過去,在自己帶的四個文科班一一認真朗讀,再花時間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