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0
、回口甜,極是鮮香開胃。 北靜太妃聞言笑了起來,說:“這丫頭也伶俐,這是在提醒我,定須多吃幾筷,一年就吃這一回,過兩天便吃不到了呢!”說著眾人都笑了起來。太妃卻不動筷,反而好奇地探頭望著柳眉身后的食盒。 “這新上來的是湯么?” “回太妃的話,是兩個熱碗,一個是莼菜魚圓羹,另一個是紅燜茭白。” 聽見莼菜魚圓羹的名字,黛玉已經(jīng)忍不住先笑了。 作者有話要說: 水八仙:茭白、蓮藕、水芹、芡實(shí)(雞頭米)、茨菰、荸薺(馬蹄)、莼菜、紅菱;季節(jié)原因,這里只寫了六種。兩年前曾經(jīng)在湖北吃過一次藕帶,至今難忘——其實(shí)酸辣味的更好吃,可惜紅樓里通篇沒提過辣椒這種神奇的調(diào)味。 紅樓里明確寫到這幾種水生植物的有:蓮藕、雞頭米、紅菱這三樣,所以柳眉也算是完成了一點(diǎn)點(diǎn)任務(wù),任務(wù)條小小幅地推進(jìn)推進(jìn)—— 第32章 消夏良品水中仙(下) 莼菜魚丸羹盛在一只青釉陶罐里,由柳眉小心翼翼地捧了出來。 陶罐里莼菜碧綠,魚丸雪白,煞是好看,湯面上卻不見半點(diǎn)油星兒。湯里的莼菜一朵一朵,極像是剛生的嫩荷葉,偏又小巧別致,兩側(cè)緊緊地卷起來。這莼菜葉背生就一層薄薄的瓊脂,入口滑潤,嚼之卻又爽脆,兼之清熱潤肺,是消夏去暑的佳肴。 北靜太妃只看了一眼,驚奇地嘆道:“這一眼望過去,就跟將整個荷塘搬上了桌似的。”一句話出口,周圍的王府仆婦莫不掩口而笑。一直侍奉在太妃身邊的管事娘子忍不住也笑道:“太妃說得極是,我們聞到這香氣,也覺得和在水邊相仿佛!” 柳眉見到黛玉微笑,就知她想說什么。 黛玉果然開口,又講起一個典故:早年間有個姓張的文人在北地做官,見秋風(fēng)起,便思念起南方的莼菜羹、鱸魚膾,只說了一句“人生貴得適意爾”,就翩然辭官回家鄉(xiāng)去享用莼鱸去也,一時便傳為佳話。 一時黛玉說起“莼鱸之思”,神色間終于流露出些黯淡:想她羈旅數(shù)千里,孑然一身,南方故鄉(xiāng)卻似遙不可及,陡然見了故鄉(xiāng)食物,自是涌起思鄉(xiāng)愁緒,萬難派遣。 正在這當(dāng)兒,只聽鳳姐笑道:“這可了不得!” “虧我們來得早,猶能在太妃這里嘗到這新鮮的莼菜羹——若是真等到秋風(fēng)起,這里的莼菜豈不是早就被慕名前來的人們搶了去?” 一語出,北靜太妃忍不住指著鳳姐,“嗤”的一聲笑了出來。 黛玉一時也渾忘了鄉(xiāng)愁,用帕子掩口微微而笑。 鳳姐卻兀自一本正經(jīng),指著新上的兩個熱碗,說:“好在我是個俗人,不曉得這荷塘兒搬上桌到底該如何享用,就只好指著那一碗紅燜rou……” 適才柳眉說得清楚,另一個熱碗,做的乃是紅燜茭白——茭白切滾刀塊下鍋紅燜,以舊年的火腿煸油提鮮,紅燜時火腿便棄置不用。待茭白燜好,無論是品相還是香氣,都有點(diǎn)兒像rou,但其實(shí)呈上的卻依舊是一道素菜。 眾人見鳳姐如此說笑,更是樂不可支,管事娘子笑得握著嘴說:“奶奶還不快嘗嘗這rou味如何?” 鳳姐一點(diǎn)兒也不笑,竟真從布菜的仆婦那里接過一塊,送入口中,細(xì)細(xì)品鑒,片刻后搖著頭說:“唉,太妃早曉得我是俗人……” 眾人聞言都是愣了。 “……這一道素菜,也非要做成紅燜rou的樣子來,”鳳姐流露出委屈的樣子,“只吃到最后,口齒留香的時候才驚覺這原來不是rou,太妃您這是成心哄我嗎?” 廳中更是一片笑聲,北靜太妃聞言笑得險(xiǎn)些將手中的半碗湯合在身上,管事娘子趕緊上來接了湯碗。太妃緩了片刻才笑指著鳳姐說:“人都傳你最是精乖,猴精猴精的,今兒個我才是真真見識了,這三句話一說,便讓我笑得喘不上來氣——這紅燜’rou’,難道不是你家的廚娘做的?” 鳳姐這時候神情依然自若,起身向北靜太妃略福了福,說:“太妃,我是您小輩,不過說一兩句笑話,讓您笑了笑,也免得一會兒積了食。若有什么得罪的地兒,太妃千萬看在您比我長著輩分的份兒上,不要跟我計(jì)較……” 一番話說出來,廳里自然又是一陣大笑。 柳眉見時辰差不多,便悄悄地招呼王府仆婦將菽米飯也一起呈了上去。太妃吃著覺得新鮮,配著一眾脆嫩的熱炒時蔬,這更帶嚼勁的菽米飯便也似乎格外相稱。 “這是什么米?我怎么好似從沒見過似的?”北靜太妃望著手中以陶碗盛著菽米的發(fā)問。 黛玉卻見過,“這是菽米,原本是山野鄉(xiāng)民所食之物,后來食的人少了,便也金貴起來。可今日在太妃這座別院里,唯有這菽米飯,配上這院、這屋、這桌、這佳肴……才是渾然天成的山林之趣。” 北靜太妃望著黛玉笑道:“別總給太妃臉上貼金了啊!要不是你們家的廚娘救場,咱們幾個現(xiàn)在就是瞪著眼空著肚子喝著茶?。 ?/br> 鳳姐也跟著開口:“太妃別笑我這俗人肚內(nèi)沒墨水,我記得有句詩叫做什么什么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太妃這座別院,真真就是難得的田園氣象,令人早將那宅院里的煩人事兒都忘了?!?/br> 太妃與黛玉都笑,黛玉說:“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br> 柳眉在一旁心想,話說鳳姐想起的這句詩,其實(shí)下文恐怕更應(yīng)景些——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北靜太妃聽聞,卻眼望著黛玉,由衷感慨了一句,“說起故人,林姑娘,令堂在世的時候,大家都是極相熟的閨中老友,偏生她成婚后隨令尊南下,一晃便是十?dāng)?shù)年,大家這才漸漸失了音信……好不容易你來了京中,我卻到今日才有緣得見……” 黛玉聽見北靜太妃提起父母,趕緊起身聽著,雙眼卻微微紅了。 北靜太妃忍不住再嘆一句,“既是故人,萬萬沒有不彼此照應(yīng)的道理。今日世榮過來,我定要好生吩咐他,以后你在京中,也算是多一門親眷,逢年過節(jié)大家可以時常走動。” 鳳姐立即露出一副“那感情好”的表情。 可黛玉聽了,卻微微有些緊張。 北靜太妃是何等樣人,立即瞧出端倪,當(dāng)即笑道:“知道你們高門大戶的姑娘守禮。世榮過來本是要陪我在這別院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