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
,只拿她當成個普通親戚家的孩子來串門兒的即可?!?/br> “可是人家畢竟是公主,話兒是這么說的,我們二太太可不能真拿她不當公主看,這些日子忙得什么似的,”她說著嘴上嘖嘖連聲,“您不知道,這銀子花得像流水,可我們太夫人和二老爺還嫌不夠,只怕長公主覺得磕磣。我們大老爺還特特的八百里加急送了信,叫家里好生款待,千萬別露了怯。就連大夫人前幾日風程仆仆的剛從京城回來,進了府人都沒坐下,就趕到那院落去看視呢。” 其實于胡府來說,蓮公主的到來并不算什么,那以照顧蓮公主為名而來的安陽長公主,才是重中之重。 安陽長公主是先帝的遺腹子,肖太妃所生,幼時跟著她母妃并不如何受當今寵愛,名不見晴轉的。 先皇后殯天后,太后傷心不已,她沒有女兒,先皇后在她身邊長大,她一直將其當成親生女兒看待,先皇后這一走,太后沒了說話的人,便將安陽長公主留在身邊教養(yǎng)。 當今圣上是出了名的孝順,見安陽長公主能在太后膝下承歡,便也對她格外看重。 那蓮公主雖然是當今圣上親生的,但畢竟年紀太小,況且又失了母親庇護,這么多年也沒有派人往胡府傳個音訊,也不知道她在宮里受不受寵,究竟過得如何。 但是若是細想,恐怕她并不是個十分得寵的,聽說慧貴妃和皇后生的公主都有封號,蓮公主卻連個封號都沒有。 “即是這樣,便煩請嬤嬤轉告二太太,若是有需要的,便派人支會我一聲,我能幫上忙的,自然不會托辭。” 溫夫人如是說道。 那王嬤嬤便謝了又謝,余嬤嬤也在旁邊附和,后二人起身告辭,張晴見狀便要起身與溫夫人一起去送,二人連稱不敢,溫夫人便命高嬤嬤親自送了出去。 高嬤嬤送了人回來,進門便歡天喜地的同溫夫人道喜:“看樣子夫人要著手準備下一樁喜事了?!?/br> 原來姜青青和于大成見面后從涂碧館出來正好遇見送人回來的高嬤嬤,高嬤嬤見她雖然眼睛紅紅,卻是喜盈盈的,高嬤嬤問了她兩句,她含羞帶怯的不好意思說,像高嬤嬤這樣的過來人,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了。 溫夫人聽了也很高興,“你快去告訴老夫人,讓她也高興高興,”說著又叫住剛要邁步的高嬤嬤,笑著起身道:“還是我親自去同她老人家說吧?!?/br> 說著興沖沖的出門而去,張晴看著溫夫人的背影也跟著笑起來。 她還從來沒看見娘親像這樣著急過。 接下來的幾天,溫夫人又開始忙碌,給姜青青籌備嫁妝、與于大成商議婚事、請媒人;胡府那邊過來兩次借擺設、人手,又請溫夫人親自過去幫著看看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添減的。 姜老夫人舍不得姜青青回原籍,又怕她離了侯府受委屈,又擔心于大成見她離了侯府將她看輕,溫夫人便又親自見了一回于大成,同他商議著能不能在這邊成親,侯府可以將他也在遼陽安置下來。 于大成在白城不過有幾畝薄田,只要回去說通了他娘將他娘接過來即可,溫夫人跟他提的事他求之不得。 樹挪死、人挪活,莫說溫夫人答應他給他找份差事做,即使不給他找差事,有侯府庇護,他也能在遼陽府打拼一番,若是能在這繁華的大城市扎根,豈不比他在老家務農要好得多得多? 第四十二章 赴宴 溫夫人見于大成同意了,便將原本打算給姜青青的現銀嫁妝又添了一筆,在離吉祥胡同不遠的五福街買了座二進的小宅子,挑了兩個地角好的鋪面,又在東寧買了兩個農莊。 她原本的打算,是若姜青青嫁回白城,便不一次給她太多銀錢做嫁妝,以免那于大成見利忘義,姜青青手里有太多的銀錢,反而害了她,待日后二人生兒育女,真心實意的在一起過日子了,她再慢慢地貼補給她。 現如今于大成答應來遼陽,有她在、有侯府這座大山在,于大成再如何也翻不過天去,即使她百年之后,她的兒女們也不會叫姜青青受了委屈,那便索性一次都給了她,說出去兩下里都體面不說,叫外人看了,也得給定北侯府豎起大拇指。 忙碌著,八月二十八轉眼即至。 頭兩天遼陽城內便傳得沸沸揚揚的,說安陽長公主和蓮公主的儀仗如何壯觀盛大,遼陽城百姓如何趨之若鶩,胡府上下如何迎接跪拜等等。 但定北侯府并沒有幾人前去,一是喜歡看熱鬧的張陽被拘在書院出不來,二是家下人等除卻幾個出門抽空跑去看熱鬧的,都各有各的差事,去不了 牛小二悄悄跑了去,回來特意托妙香帶話問張晴要不要聽聽,卻被張晴拒了,妙香倒是遂了心愿,牛小二繪聲繪色的講了小半天,直聽得她恨自己沒有分身之術,不能即不丟下手里的活計又能一飽眼福。 胡府壽宴這天一大早,張晴就被紅鵑哄了起來,雖然很難受,雖然很不高興,但她還是強忍住了脾氣,昨晚娘親千叮萬囑的叫她早起,娘親這些日子這么累,她不能叫娘親不高興。 紅鵑見她雖然坐起來了,但卻閉著眼睛像布娃娃似的任由她們擺弄,與鶯語對視一眼,二人都忍著笑,卻不敢笑出聲來。 待換了衣裳、梳妝完畢,又用溫水洗過臉,張晴總算稍稍清醒了一點,卻是怎么都不肯走動,趴在紅鵑背上讓她背著去秋云院。 “要是二哥在家就好了。”在路上,她還挑刺,嫌棄被紅鵑背著不舒服,紅鵑心里苦,卻是怎么都不敢說出來的。 本來府里有給主子們坐的二人小轎,但張晴向來不肯坐那個,專門挑人,紅鵑是她幾個丫鬟里年紀最長最高的,又比其他幾個稍稍豐腴一點,于是,她耍賴的時候,就屬紅鵑最倒霉。 雖然她人小,也不重,背起來不算什么,但就這在人家背上還吹毛求疵的毛病,實在讓紅鵑受不了。 好不容易到了秋云院,張晴進了內室,紅鵑才松了口氣。 張晴給姜老夫人和溫夫人見了禮,又給坐在一旁的齊敏華行禮,眾人見她迷迷糊糊的樣子,都笑著連聲叫她免禮。 溫夫人將她叫到身前,仔細打量起她的梳妝穿戴來。 長這么大,張晴這還是頭一次出門參加這樣的大型宴席。三、四歲以前,是因為年紀小,溫夫人等人嬌慣她怕她驚著嚇著;大一些了,她性格當中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