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8
書迷正在閱讀:溫柔給你、老婆總逼我崩人設(shè)、從末日游戲回歸正常世界的不正常大佬、[綜]審神者教你做刃、過期合約[娛樂圈]、暗中觀察[娛樂圈]、后妃上位記、有美夫郎(女尊)、你不許死[末世]、你是我的榮耀
國家更加了解大齊,擴大大齊在世界范圍內(nèi)、起碼是在鄰國的影響力。 “我覺得您的主意很好,只是這件事情,我還要再和四譯館的相關(guān)負責(zé)人商議一下。” 裴清殊對這方面的事情的確挺感興趣,但他不好一口答應(yīng)下來, 畢竟儀制司和會同四譯館雖然同屬禮部, 但還是完全不同的部門。 不過公孫夫人聽了這話之后, 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連忙端起酒杯,向裴清殊敬酒。 臨走之前,公孫夫人甚至還答應(yīng)裴清殊, 說是如果這件事情能做成的話, 就讓給裴清殊其中的兩成利。 從儷妃的收入情況,裴清殊就能推測出來,這家書社的盈利情況很好。就算只是兩分利,那也是非常大的一筆巨款了。 裴清殊不好意思要那么多,但他也沒有一口回絕。因為他突然想到,在他去禮部報到的當天, 裴清梁說的一句話——現(xiàn)在來大齊的使臣,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這是國家開始衰亡之兆。 雖然大齊目前的國力已經(jīng)不足以吸引眾多外國使臣,但若是文化行業(yè)興盛的話,同樣能對大齊的形象起到積極的作用。 而晉江書社作為民間最大的書社,若是完全由旁人掌控的話,裴清殊恐怕難以放心。很多事情,還是要他自己親自參與,裴清殊才能放下心來。 所以他和公孫夫人提出,自己出一筆錢,來買這所謂的兩成利。以后書社若有什么重大決定的話,和他商量一下就好了。 公孫夫人正想為她的書社尋找一個有背景的靠山,裴清殊正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兩人可謂一拍即合。 裴清殊本來都要走了,結(jié)果他和公孫夫人又就未來的合作事宜聊了一晚上。 等裴清殊回家的時候,宋氏甚至都已經(jīng)回府了。 他來到后院的時候,宋氏正好在換衣服。 裴清殊抱歉地說:“本來想去城門口接你的來著,結(jié)果被阿明叫去了公孫府,和公孫夫人商量了一下合作的事兒?!?/br> “合作?”宋氏好奇地看著他。 裴清殊點點頭,簡單和宋氏解釋了一下。 宋氏聽了之后,微微露出不贊同的表情:“殿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只是白話,真的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么?不會到了國外之后,反倒被外邦人笑話吧?!?/br> 裴清殊規(guī)劃了一晚上,原本正在興頭上呢。宋氏這么說,頗有些潑涼水的意思。不過裴清殊知道,宋氏也是為了他好,所以他并沒有生氣,只是溫和地說:“放心吧,明日我會和會同四譯館的人好好商議一下,怎么才能結(jié)合當?shù)氐那闆r,翻譯出受當?shù)厝藲g迎的文字。” 宋氏還要再說什么,裴清殊就道:“已經(jīng)很晚了,睡吧。” 讓裴清殊略感意外的是,向來被動的宋氏,晚上竟然主動鉆進了裴清殊的被窩。 他還以為宋氏折騰了一天,應(yīng)該很累了才是。 他笑了笑,問懷中的女子:“這么想要孩子啊?” 見宋氏紅著臉點頭,裴清殊低下頭,在她光潔的額頭上輕輕親了一下…… …… 第二天來到禮部之后,裴清殊先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安排好之后,便往四譯館走了一趟。 誠如裴清梁所說,現(xiàn)在會同四譯館的差事十分清閑。裴清殊來的時候,里頭安安靜靜的。幾個譯字員用手掌托著腦袋,有一搭沒一搭地翻著書,殿內(nèi)一時只能聽到簌簌的翻書聲。 小德子清了清嗓子,咳嗽了兩聲。 幾個譯字員如同從夢中驚醒一般,猛地站了起來:“十、十二殿下!” 裴清殊擺擺手道:“別緊張,你們館長呢?” 會同四譯館的現(xiàn)任館長姓向,名文昌,是禮部里出了名的怪人。 據(jù)說這個向文昌不善言辭,不愛交際,但精通六種外文。平時說話時甚至有點結(jié)巴,可一說起外文來便十分流利,連磕磕巴巴的小毛病都沒有了。 因為近幾年來大齊和別國的交集日益減少,向文昌現(xiàn)在幾乎沒有公務(wù)可做,白天夜里做的都是同一樣工作——翻譯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但這只是自娛自樂而已,給不了向文昌太大的成就感。 正因如此,聽說了裴清殊的想法之后,向文昌簡直兩眼放光:“好、好?。√昧?!如果是您和公、公孫夫人要做這件事情的話,想來皇上一定會同意的!我這邊倒是沒什么問題,就、就、就是如何在別國銷售和推廣我們翻譯出來的書,需要鑄印局的大使幫忙溝通一下,得到當?shù)氐脑S可才行。” 向文昌生母早逝,父親是一名流浪詩人。正因如此,向文昌從小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學(xué)會了多個國家的語言。 不過他的語言水平雖高,他的年齡卻并不大,不過比裴清殊大上個五六歲而已。 兩人聊著聊著,頗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中午一起去了火房吃飯之后,下午,向文昌還向裴清殊引薦了鑄印局的大使。 幾人湊在一起,商量了幾天之后,裴清殊便帶著書面計劃去找皇帝了。 為了讓皇帝答應(yīng),裴清殊很有心機地選擇了幾本儷妃的經(jīng)典作品作為他們翻譯的首選。 皇帝一聽說能把自己愛妃的書籍翻譯成外文,就十分感興趣。 皇帝倒沒有想太多——他只是覺得,身為一個作者,儷妃知道了這件事之后一定會很開心。只要一想到儷妃會開心,皇帝就很興奮,所以可以說是沒怎么考慮就同意了。 裴清殊一個外文都不識,所以他將翻譯工作完全交給了四譯館。偶爾得空時,他會去四譯館看看他們的進度,除此之外暫時并不需要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裴清殊回京城也有一段時間了,他估摸著時候差不多了,就把自己關(guān)于整頓官學(xué)的計劃呈了上去。 雖說裴清殊之前已經(jīng)和皇帝提過這一條建議,可皇帝當時并沒有一口答應(yīng)下來,只是讓他先擬定詳細的計劃,回頭按章程遞交給他的上司,再由禮部出面上呈給皇帝。 對此,裴清殊倒是沒有什么不滿。畢竟大齊的規(guī)矩就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直接給皇帝上奏的權(quán)力。裴清殊之前上的折子,若他不是皇子的話,皇帝壓根都不會看一眼。 這份整頓官學(xué)的計劃,裴清殊和公孫明、傅煦等人一起商議了好幾個月,可以說是非常詳細周密,可行性很高。 不過,裴清殊的直屬上司裴清梁,就是一個滑不溜秋的活泥鰍。改制這種觸動眾多人既定利益的事情,他是不會領(lǐng)頭的。 但是裴清梁也知道,裴清殊是寵妃的兒子,也不能就這么晾著他。 所以裴清梁選擇了不答應(yīng)也不拒絕,而是說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直接呈交給圣上,然后就把裴清殊的計劃呈送給了禮部的兩個侍郎,也就是左侍郎三皇子,還有右侍郎修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