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411 章
空巢皇兄:今天我換個昵稱。 小王爺:? 注:唐代的河南道,不是現(xiàn)在的河南,而是山東半島那一塊,李二陛下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把整個山東半島扒拉給小王爺。就是這么大氣! 第165章 李元嬰說得好聽,說是會天天寫信回長安,可事實上長安離滕州并不相近,否則魏征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勸阻李二陛下的泰山之行。 李元嬰的就藩隊伍著實龐大,走到哪都備受矚目,為了不驚擾沿途百姓,李元嬰下令說除了女眷們去驛站休息之外,李元嬰都領著人在縣城外安營扎寨,免得一群人呼啦啦涌進去把人家的縣城擠滿了。 唐觀等人還好,和李元嬰湊一起玩多了,對于扎營之類的事情已經(jīng)習以為常,很是利落地配合侍衛(wèi)們選營地扎營。 歐陽通和盧照鄰等人對這種事就陌生多了,有些茫然地立在原處不知自己該干什么。 李元嬰自是不會冷落朋友們,而且難得有他能擺顯的機會,他也很樂于表現(xiàn),很臭屁地過來指導他們一起搭營帳。 盧照鄰算是知道李元嬰的東西為什么那么多了,李元嬰顯然一開始就沒打算住驛站,早把要用的家伙都準備得滿滿當當。 既然是跟著老師王義方一起上的賊船,盧照鄰不好說什么,只能趁著還沒入夜籌備離京后的第一次露營兼野炊。 李二陛下點給李元嬰的藩佐不僅是李元嬰自己相中的王義方,還有幾個同在弘文館的學士,對于藩王來說規(guī)格算是非常高了。許是李二陛下親自過問過,點的學士都不是張口經(jīng)義閉口經(jīng)義的迂腐之人,李元嬰沒叫他們動手,他們便歇在李元嬰叫人先行打理出來的落腳處坐下看年輕人們忙碌。 李元嬰挑人自是年輕的居多,年長的少,年紀稍長的只有隨行的禁衛(wèi),比如李靖兒子李德謇算是所有人里頭年紀最大的。一群鮮活的少年人高高興興地在營地里跑來跑去,光是看著就能讓人跟他們一起開心起來。 王義方也在觀察李元嬰。 長史這份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若是遇上個安分的藩王還好,遇上不安生的藩王可就糟糕了,你勸阻吧,可能讓他記恨你;你不勸阻吧,回頭出事了李二陛下清算你??傊@事實在吃力不討好。 尤其是李元嬰這人比較復雜,說他名聲壞吧,有的人又對他贊譽有加;說他名聲好吧,罵他的人又多不勝數(shù)。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不是那種會安安靜靜待在王府里啥都不干的安分藩王,光是這次就藩鬧出來的動靜就可見一斑! 滕王府的長史不好當??! 他好好地在弘文館當值,李二陛下怎么會突然選上他?難道是魏征提議的?想到曾經(jīng)想給自己做媒的魏征,王義方覺得好像有點可能。 王義方正琢磨著,李元嬰已經(jīng)擺顯完一圈,屁顛屁顛地跑來尋王義方幾人說話。這都是弘文館學士,皇兄把人給他們做什么?當然是讓他建大書院的! 李元嬰快快活活地安置完自己的小伙伴們,便領著魏姝去見自己的長史和其他學士,以免讓他們覺得自己受了冷遇。 聽他們都對在縣城外扎營沒有意見,李元嬰覺得李二陛下給挑的人都棒極了,又和他們說起他建大書院的構想。 李元嬰決定把滕王府后頭那一大片山地和平原都劃入書院范圍,平原上的田地正好作為學田供給書院運轉。但凡來讀書的、能通過考核的,不僅免除賦稅徭役,還可以往家里領錢! 這書院不拘特別去學哪方面的學問,只要有用的都教,有讀書天賦的便沖著科舉去,沒有讀書天賦的便學點手藝、學點本領,總歸會成長成對大唐有用的人。 書院里的學生既然拿著書院發(fā)的錢、吃著書院發(fā)的糧,那也要盡點教化義務,在書院學了認字便該輪番回去教人認字,學了算術便回去教人算術,一教十十教百,他要滕州境內再沒有不識字、不識數(shù)的人! 王義方等人精神一振。明明他們是坐在京畿縣城的東郊,沒有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沒有美艷動人的歌姬舞姬,天氣已轉涼了,吹來的風有點凍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