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tài)辣)
這么看來這個高洋弼能被派來迎接自己,應該是親唐派的領袖。 方國壽立刻說道:“這渤海國朝廷中的局勢,還請高尚閣賜教?!?/br> 高洋弼嘆了一口氣說道:“方師您也是知道的,我渤海國內(nèi)也行三省六部制度,三高官官謂之尚閣,在下蒙國主信任,僥幸身列尚閣之中。” 方國壽點頭,渤海國全盤照搬了大唐制度,三高官官就是渤海國的宰相,而高洋弼是尚書省尚書令,也就是渤海國的宰相。 高洋弼又說道:“這中書令呂琳是我渤海國第一望族,世代經(jīng)商,又是國主的舅兄,是我國朝中最反對繼續(xù)和大唐貿(mào)易的官員?!?/br> 這下子方國壽立刻明白了,這呂琳就是渤海國中最激烈的反唐派。 方國壽這一行的目的,是向渤海國主借船,用商船運輸軍隊繞道榆關側(cè)面,從海上攻擊榆關。 只不過這些軍將玩家將事情想得太過于簡單,總以為只要方國壽出面,就能從渤海國借到船。 高洋弼繼續(xù)說道:“在呂家是渤海國最大的商團,他們的馬車商會是渤海國最大的陸上商會,自從上國的商隊進入渤海國之后,呂家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br> 原來如此,方國壽瞬間就明白了如今渤海國的情況。 渤海的商船基本上都是屬于王室的,渤海王也是東北亞地區(qū)最大的船王。 而掌握了渤海陸上商會的呂家,也是渤海第二大的家族,也是和王室時代通婚的貴戚。 大量隴右的日用品和奢侈品進入渤海國,對于掌控還要貿(mào)易的國主自然是沒有影響,甚至因為這些新奇玩意兒降低了成本,渤海王還是很暗中高興的。 但是對于以陸地商會為根基的呂佳來說,往來于渤海國內(nèi)的玩家商隊,就是他們最憎惡的競爭對手。 渤海國內(nèi)自然的分出了支持加強大唐貿(mào)易的海商派,以及反對大唐商人來渤海國貿(mào)易的路商派。 而飽讀儒學典籍的高洋弼,自然是忠于國主那一派的了。 明白了渤海國眾人的立場,也就是明白了誰是自己的敵人,誰是自己的朋友。 方國壽掏出一份印刷精美的書說道:“這本書是根據(jù)這幾年長安科舉的試題,所出的四書五經(jīng)精講,如今可是長安士子最熱捧的書。” “上次來渤海國,就聽說高尚閣家的公子有志于在大唐科舉,這本書應該是能幫上忙?!?/br> 方國壽掏出這本書后,高洋弼眼睛一亮。 大唐兼容并蓄,只要能夠通過大唐的考試,即使是異族也能在大唐做官。 而大唐很多著名官員,甚至原本都在這些藩屬國擔任高官,甚至干脆就是王族。 能在大唐為官,可要在自己國家那個小地方當土大王強多樂! 高洋弼世代學習儒學,他的兒子高坊有志于在大唐參加科舉考試。 可是渤海國內(nèi)沒有名師指導,更是連大唐科舉的熱點都不知道,高洋弼知道自己兒子根本考不上科舉。 不過兒子執(zhí)意要去大唐,高洋弼也不好將兒子困在身邊,花了大價錢從大唐請來了一名落魄儒生指導兒子,但是讀了幾年書依然沒什么長進。 方國壽倒是也沒有吹牛,這本《五年科舉三年模擬》,是一名叫做孫明才的長安玩家所編寫的。 孫明才也參加了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并且考中了明經(jīng)科,不過到吏部選官的時候,只剩下一些偏遠的縣丞縣尉可以挑選。 孫明才是豁出身家來長安參加科舉的,如果要選上好的職位,還要再花錢打點。 孫明才干脆就沒有出仕,留了個名字在吏部等待新一輪的選官。 不過長安居大不易,孫明才既然沒出仕,那也要找個謀生的手段,孫明才是個剛剛被裁員的教輔機構講師,他很快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大唐風云中重cao舊業(yè)。 每年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越來越多,而大部分讀書人都只能對著四書五經(jīng)硬讀,每次考試都是碰運氣。 自己考上了明經(jīng)科,當時又對科舉考試做過針對性的復習,如果出一份教輔書不是賺麻了? 甚至孫明才還可以在長安辦一個科舉考試補習班??! 第五百五十五章 借船 孫明才走訪了前面幾場科舉考試的參加者,讓他們默寫出試題后匯編出來的最新版本。 除了搜集了近五次科舉考試的真題之外,孫明才還花了大的潤筆費,請這些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名次的往屆考生,重新寫下了自己策論的答案。 其實這些東西也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在長安久了的備考考生也都能搜集到。 而寫的策論也不是什么不能泄露的機密,今年顧況和韋應物的策論早已經(jīng)傳遍了長安城。 但是像是孫明才這樣系統(tǒng)的搜集,分析出題思路,拆解優(yōu)秀策論范文的,還是第一次。 而孫明才自己就是教培機構出身,很懂得如何進行應試教育分析。 他甚至在現(xiàn)實中找來了幾名中文系的教授,搜集了幾份中晚唐的貼經(jīng)和策論題目,塞進了書中作為模擬科舉試題。 這本《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從出版問世,就立刻成為長安最暢銷的書籍。 而且長安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富商大豪,總有子弟想要科舉進學。 長安城里還有大量國子監(jiān)弟子,以及前面幾次科舉落榜的考生,他們也都在等待著下一屆的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