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他一口氣毫不拖泥帶水地說完,語氣更加肅殺:“如果有人走漏消息,我不介意找人給兄長陪葬。” 凌cao竟一時被懾住,隨即不服氣地挑槍指了指李隱舟:“這位先生一貫任性,他是少主帶來的人,我也能動嗎?” 李隱舟知道凌cao此人素有俠氣,且也是孫策安插在孫權身邊的親信之一,今天卻幾次三番挑剔孫權,也只是因為內心深處隱約的一點不甘心。 他不肯相信有人可以取代孫策。 李隱舟忽然明白了陸遜的話—— 這是一場硬仗,敵手不是別人,正是孫策最忠誠的部下。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我最佩服陸遜的一點,就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不幸,依然是一個明亮的人 《三國志》中,大臣單獨列傳的,唯有他和諸葛亮。 這是一個漆黑的時代,但是總有人愿意化身火光,我想陳壽先生應該也是因此才尊敬他。 至于暨艷,他從此會走向歷史結局,用后半生贖罪。 他的理由是保護陸績,但也有偏執(zhí)的原因,因為他自己也是個不幸的人,和陸遜對待不幸的態(tài)度是截然相反,也因此有不同的命運。 第60章 后世曾為初出茅廬的孫權杜撰過一個溫情的謊言——外事不決問周郎, 內事不決問張昭。 而真實的情況卻截然相反,恰恰是傳言中的托孤大臣周瑜和張昭收斂了滿腹的情緒, 用最淡漠最平靜的表情拷問著江東稚嫩的新主人。 今日的會面是一場特殊的面試,他們要試探出這個未來的主公是否有其兄長一樣的志氣、勇氣與才氣。 ——要收服這樣一群心高氣傲、滿腹才華的英杰,只憑一腔激情是絕不足夠的,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讓其屈居人下,且心甘情愿。 所幸在猝不及防的試煉中,孫權并沒有令人失望。 起碼他已經(jīng)學會了正視自己與江東勢力的短處。 假如把周瑜、魯肅、凌cao、張昭四個人看為四個性格各異、想法不同的面試官,那么魯肅一定屬于為人和善、樂于提點的那一類。 他面上雖是勸阻凌cao冷靜,其意亦在暗示孫權不要沖動,倘若此時孫權聽信了凌cao的意氣之言貿(mào)然去攻許都,那他就仍不過是那個被兄長庇護著的心比天高、紙上談兵的小少主罷了。 但他冷靜地發(fā)現(xiàn)了后顧之憂,清楚地判斷出當務之急, 沒有選擇魯莽地亡命一搏、而是清醒地認識到江東表面和平之下的隱憂。 除此之外,在方才的安排之中, 他選擇了方才提點他的魯肅來交流布兵, 這并不是偶然。 論昔年的情分,周瑜于他如兄如長, 凌cao與他出生入死,而魯肅和他不過泛泛。 但在這個時刻, 反而是與人為善、豪邁爽快的魯肅是最不會為難他的人選。 李隱舟偏頭看著冷臉不語的青年, 看他薄薄的唇抿出強硬的一條線,冷肅的表情已有了殺伐決斷的果決。 他的確沒有父兄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霸氣,也沒有代代都督?jīng)Q策千里用兵如神的睿智,但他卻能輕易洞悉當今天下的這一盤棋,準確地落定每一顆屬于江東的兵將。 孫策是燃燒了自我的大火,孫權卻是囊括星河的夜空。 寂滅之后, 更見清輝。 孫權亦偏頭,冷淡地瞥李隱舟一眼。 對方卻只坦蕩地回視他,眼里既無拒絕也無否定。 身為主公,決策 不當被部下的情緒影響,行事更不應該被人轄制。 孫權應該比他更明白這個道理。 果然,他只蜻蜓點水地從他身上掠過了目光,并不回答,反冷冷回問凌cao的話—— “這里有誰不是我的人嗎?” 凌cao雪亮而冰冷的眼眸微微地一狹。 槍尖一挑,收回臂下。 他收起淡淡的怒意,踢開衣袍往前走了兩步,撩開簾子時駐足片刻,才回首向李隱舟道:“我的兒子會貼身保護先生?!?/br> 李隱舟頷首以答:“多謝?!?/br> 凌cao走后,劍拔弩張的氣氛驟然松弛下來。 張昭疲倦地揉一揉耳xue,對周瑜道:“公瑾與子敬星夜奔來,暫且先修整吧?!?/br> 周瑜淡淡地垂著眼睫,眸下淺淺搖曳的影如玉上的瑕,眼神透出一瞬的黯淡。 也僅僅是一瞬。 他閉上眼,將一切心思斂于眉下,半響,方睜眼看向李隱舟。 “謊稱主公驟病,必有敵營的探子會來刺探,你知道應該如何應對言說嗎?” 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這里唯一知情且可以斷言疾病的唯有李隱舟。 周瑜的意思是讓他散播這個謊言。 聞言,孫權蹙眉思量片刻,喉嚨一滾剛想開口,被李隱舟以一個眼神阻止。 和對孫權的試探不同,周瑜對他的殺意是真切的。并非出于私怨,而僅僅因為作為一個出現(xiàn)在大營里的新面孔,他的確是最不可信、最危險的人物。 他回視著周瑜細雪般冷而輕的眼神,語氣亦凝了薄薄冰霜:“主公病重,危在旦夕。” 張昭若有所思地瞧著他:“以弱示人,不懼怕對方趁勢攻擊嗎?” 李隱舟搖頭:“要瞞一百天,說只是輕傷反而不合常理,何況曹營必然知曉事情的始末,假若察覺出這是個謊言,反而會看破諸公的計策。以曹營的心計,以弱示人不僅不會露出破綻,反會令他們生出懷疑,不敢輕易來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