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jié)
第五章 生存之道 商容張開嘴巴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說:在。 又問:牙齒還在嗎? 老子說:不在了。 商容再問:你明白了嗎? 老子大悟:是不是“剛亡而弱存”? 弱者生存 據(jù)說,老子也有老師。 老子的老師叫商容。 商容病重時(shí),老子去看他。 老子說:先生可有什么遺言要教導(dǎo)學(xué)生的? 商容問:經(jīng)過故鄉(xiāng)要下車,明白嗎? 老子說:是不是不要忘本? 商容又問:經(jīng)過大樹要趨行,明白嗎? 老子說:是不是應(yīng)該敬老? 商容又張開嘴巴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說:在。 又問:牙齒還在嗎? 老子說:不在了。 商容再問:你明白了嗎? 老子大悟:是不是“剛亡而弱存”? 沒錯(cuò)。剛硬的就滅亡,柔弱的就存活。天擇物競,弱者生存。商容就是這觀點(diǎn),老子也是這觀點(diǎn)。 但,這故事是真的嗎? 不知道,正如我們不知《老子》一書的作者是誰。李耳?老聃(讀如單)?太史儋(讀如單)?老萊子?或者這故事中的老子?可能是,更可能不是。 種種跡象表明,《老子》一書應(yīng)該完成于孔子之后,莊子之前,比楊朱還要晚一些。楊朱、老子和莊子,分別代表著先秦道家的三個(gè)階段。只不過老子其人身份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若干人或一個(gè)團(tuán)隊(duì)。打著李耳或老聃等人的旗號(hào),是為了“借殼上市”。1 那就姑且叫他“老子”。 貫穿《老子》一書的思想,確實(shí)就是剛亡弱存。想想看,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最能攻堅(jiān)勝強(qiáng)的又是什么?還是水。再堅(jiān)固的城池,洪水漫過來,也沒了。再堅(jiān)硬的石頭,水不停地滴,也能滴穿。 這就叫“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2 那么,弱為什么能勝強(qiáng),柔為什么能克剛? 不爭。 比如水,跟誰爭呢?不但不爭,還讓。水,總是往低處流,把高處讓給別人。它也總是待在人們不想去和看不起的地方,叫“處眾人之所惡”;同時(shí),又把大家都想要的送給大家,叫“善利萬物而不爭”。 所以老子說── 上善若水。3 那么,跟水最像的是誰? 女人。 是的,女人和水,至少有四點(diǎn)相同:柔軟、弱勢(shì)、被動(dòng)、居下。比如zuoai,最常規(guī)的是女下位,女人躺著讓男人上。這就叫“為其靜也,故宜為下”。 結(jié)果怎么樣呢? 女人吞沒男人,男人筋疲力盡,一瀉千里。何況男人再有力氣,再有勁頭,總有不行的時(shí)候,女人則不會(huì)。所以,女人比男人厲害,也比男人持久。 因此老子說──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 牝(讀如聘),就是雌性或女人;牡(讀如母),就是雄性或男人。以靜制動(dòng),以下制上,贏在女人,這就是普天之下性關(guān)系的規(guī)律。 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 女人比男人好,下面比上面好,不動(dòng)比亂動(dòng)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