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jié)
最后來說第三個謎團。紅臉的關(guān)公戰(zhàn)長沙,大家都知道?!度龂萘x》第五十三回“關(guān)云長義釋黃漢升”中,對此也有描繪,說是關(guān)羽進攻長沙,黃忠出馬應(yīng)戰(zhàn),一個刀法強悍,一個箭法精準,交手的結(jié)果勢均力敵,不分勝負。后來黃忠在壓力之下,投降關(guān)羽獻出長沙。關(guān)羽和黃忠之間,真的發(fā)生過這樣的故事嗎? 黃忠的生平,《三國志》卷三十六《黃忠傳》有可信記載:“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及曹公克荊州,統(tǒng)屬長沙太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zhì),隨從入蜀。”文字雖短,信息卻很豐富。 一是名字。漢升,意思是漢朝提升。為何會提升,因為忠誠的忠啊。這樣名和字就有關(guān)系了。關(guān)羽的忠,體現(xiàn)在紅臉上;黃忠的忠,體現(xiàn)在名字上。 二是籍貫。這里的南陽,是郡名,而不是城市的名稱。東漢的南陽郡很大,下屬三十七個縣,在冊人口二百四十多萬。首府在宛縣(宛音同淵),即現(xiàn)今的河南南陽市。當時史書記載某人的籍貫時,如果不知道具體的縣,照例只寫郡名,黃忠就是如此。同樣,諸葛亮《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南陽”中的南陽,也是指南陽郡。 三是經(jīng)歷。最初是當中郎將。當時軍官的職稱,有將軍、中郎將、校尉、都尉等幾大類。一般而言,中郎將比將軍要低一等。黃忠最初是劉表的部下,曹cao攻占荊州,他又轉(zhuǎn)為長沙太守韓玄的部下。長沙郡的首府臨湘縣,即現(xiàn)今的湖南省長沙市。先主是指劉備,劉備在赤壁之戰(zhàn)后,占領(lǐng)了荊州南部長沙等四個郡。黃忠就在這時“委質(zhì)”,即投降了。至于怎么投的降,向誰投的降,沒有明確交代。史書的其他地方,也沒有黃忠大戰(zhàn)關(guān)羽,并且向關(guān)羽投降的記載。因此,《三國演義》中的描繪,也是上面講關(guān)公時講到的,屬于全面美化關(guān)羽的筆下生花。你老弟張飛,不是義釋過嚴顏嗎?讓你也義釋一回黃忠,雖然是虛擬版,總能添點光彩嘛! 關(guān)羽雖然沒有直接領(lǐng)教過黃忠的武藝,然而卻間接生過黃忠的氣。劉備當上漢中王,派特使費詩,到荊州宣布提升關(guān)羽為前將軍。到了之后,關(guān)羽聽說黃忠被任命為后將軍,與自己的品級相同,勃然大怒說:“大丈夫絕不同老兵站在同一個行列里!”拒絕接受任命。這費詩很會做思想工作,平心靜氣勸說道:“從前蕭何、曹參,是高祖的老部下;而陳平、韓信,則是后來的新臣僚。然而打下天下評定官位,卻把后到的韓信列在頭名,蕭、曹二人沒有任何怨言?,F(xiàn)今漢中王殿下,因為黃漢升最近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的大功,給予他特殊獎勵;但是內(nèi)心情意的輕重厚薄,又怎么能與您相比呢!況且漢中王殿下與君侯您,就像是同一個身體那樣親密,所以您不應(yīng)當過分計較官職的高低。在下我,只是傳達命令的使者,您實在不愿接受任命,我回去如實向漢中王殿下報告就是。只是為您可惜,因為您終究會因此舉動而后悔不已的??!”這番話擺事實,講道理,而且柔中帶剛。關(guān)羽大受震動,立即接受任命不說,還要將功補過,于是親自統(tǒng)率大軍,圍攻樊城水淹七軍去了。 其實深究起來,關(guān)羽當初之所以生氣,還不在黃忠的官職高了,而在自己的官職低了。證據(jù)在哪里?“三國探客”告訴你。據(jù)《三國志》卷三十六《關(guān)羽傳》記載,五年前的建安十九年(214),驍勇善戰(zhàn)的馬超,前往益州投奔劉備。關(guān)羽得知消息,寫信給孔明,問馬超的人才可以與誰相比??酌飨壬钪宰鹦臉O強,就回信中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當與益德并驅(qū)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馬孟起文武兼?zhèn)洌蹅蚜?,是一代的英杰??梢耘c張益德并駕齊驅(qū),但是依然比不上您美髯公的超群絕倫??!結(jié)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關(guān)大將軍看了回信為什么如此高興?因為孔明先生把他放在比張飛、馬超還高的位置,在蜀漢軍界獨占鰲頭。可見獨占鰲頭,就是他心中認為自己應(yīng)該得到的位置。事實上,當時關(guān)羽獨自受命鎮(zhèn)守荊州,承擔任務(wù)的重要性,也確實超過了其他任何將領(lǐng)。所以這“絕倫逸群”四個字,還真不是拍馬屁亂吹捧,而是實至名歸。如今官位上排座次,把馬超、張飛、黃忠分別安排為左將軍、右將軍、后將軍,他無所謂,可以接受。但是讓他屈就前將軍,與這三位站在同一排,他就接受不了了。上一節(jié)講過,前將軍,只是當時軍職的第五等,上面還足足有四等,即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wèi)將軍。從各方面的條件看,給他安排一個衛(wèi)將軍,高過眾人一等,對他來說很合適,對其他人而言也沒話可說,擺得平。事實上,半年之后北面的曹丕繼位當上魏王,馬上就把曹魏軍界的頭號人物夏侯惇,提升為第一等的大將軍。相比之下,給關(guān)羽前將軍就不免顯得有點吝嗇。好在關(guān)大將軍終歸能夠顧全大局,知錯就改,重新振作上戰(zhàn)場。對他那樣強勢的個性來說,能這樣做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了。以往常說關(guān)羽驕傲自大,氣勢凌人,其實,他也有嚴格督促自己,傳達正能量的時候啊。 還有一個小謎團。關(guān)羽的籍貫,《三國志》記載得很明白,是東漢河東郡的解縣,即今山西運城市西南的解州鎮(zhèn),此處自古以來就有一片大鹽池?!度龂萘x》說是“河東解良人”,不對。因為當時的河東郡并沒有解良縣,只有解縣。 在以上謎團中,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事,當屬神醫(yī)華佗慘遭屠殺。醫(yī)者,仁術(shù)也。華佗精心研討醫(yī)術(sh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最終自己的生命,卻被人無情剝奪了,這是多么殘酷和痛心的結(jié)果!時下常常說醫(yī)患矛盾,而華佗之死,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而且最著名的,由醫(yī)患矛盾造成的社會悲劇。曹cao對別人生命的漠視,最終使自己嘗到了苦果,導(dǎo)致最鐘愛的兒子曹沖夭折。到了這時,他深深悔恨已經(jīng)無濟于事。這一切都清清楚楚告訴當今的我們:患者如果要想消除醫(yī)患矛盾,真正對自己有利的辦法,還是按照正規(guī)的程序,運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盲目使用暴力,頻繁傷害醫(yī)務(wù)人員的身體甚至生命,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使你今后的就診更加困難。道理很簡單,醫(yī)療行業(yè)一旦變成社會上最高危的職業(yè),誰會愿意來從事呢?醫(yī)院紛紛關(guān)門了,你又到哪里去就診呢?這正是: 令人扼腕神醫(yī)死,啟示當今知不知? 關(guān)于關(guān)羽就講到這里。下面要講講蜀漢戰(zhàn)將型名將的第二名張飛。 戰(zhàn)將型名將第二名——張飛 歷史上的張飛字益德,而非翼德;他深謀遠慮、細心周到,并不是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魯莽撞人;相貌也不像黑旋風李逵,至少也是五官端正,說不定還是一個帥哥。在三國故事的流傳過程中,張飛的形象一再被損害、被矮化…… 一 英雄本色 本節(jié)要講的這位,他與劉備、關(guān)羽情同手足,也是一位個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不錯,他就是蜀漢的名將張飛。但是,后世對張飛的了解,多半是從演義小說和戲劇中得來,如果要說歷史上真實記載的張飛,那就不一定都清楚了。不但不清楚,反而誤解多多,比如他真實的形象和秉性,就很容易被《三國演義》誤導(dǎo),甚至就連他的名字,也多半沒有弄清楚。那么歷史上真實張飛的英雄本色,又是什么樣子呢? 張飛第一樣因誤導(dǎo)而受損的東西,就是他最基本的權(quán)利——姓名權(quán)。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敝v解張飛,首先當然要弄清楚他真實的名字是什么。而提到這一點,如果他張三爺死而有知,肯定要對后世發(fā)出叫喳喳的怒吼。吼什么呢?你們?yōu)楹我獊y改咱家的名字?真真氣煞我也! 怒吼的原因在哪里?“三國探客”告訴你。原來,他的名字,《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有準確的記載:“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guān)羽俱事先主。”這段史文告訴我們,張飛準確的名字是:名飛,字益德。請讀者諸君注意,“益德”的益,是增益的益,收益的益,利益的益。前面講過,古人有名,還有字,兩者的用途并不相同。名是用來彼此相區(qū)別,張三李四,避免混淆。而字,后世叫做表字,主要用途是在社交場合中顯示禮貌。大體的規(guī)矩是:稱呼別人,一般要稱他的表字,以示尊重。稱呼自己,則要稱名,以示謙虛。比如劉備在提到諸葛亮時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边@見于《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而諸葛亮向后主上奏《出師表》,開頭就是“臣亮言”三個字,這見于《文選》卷三十七。名和字,總有意義上的某種聯(lián)系。張飛的益德,意思就是不斷增加品德。不斷增加品德,將來就能騰飛,這正是當時儒家思想盛行的體現(xiàn),完全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啊。當時的人,用“德”字來取名字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龐德、龐德公、劉玄德、曹孟德。這實際上也是儒家倫理道德盛行的折射和反映。 但是,張飛的名字,上千年之后卻被人擅自改了。是誰這樣膽大呢?就是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羅貫中大概以為,你張飛要飛,沒翅膀怎么飛?看你二哥關(guān)羽,都有長羽毛的翅膀,你也應(yīng)當有翅膀嘛!于是自作主張,把人家張飛的表字改了。怎么改呢?改成羽翼的翼,意思也是翅膀,這不就同關(guān)羽的羽,配成了一對羽翼了嗎?這樣你們兩個,既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也是劉備的一對翅膀嘛。所以《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就說:“姓張,名飛,字翼德。”你會說了,那么這會不會是偶然的筆誤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書中多次提到張飛的表字,都是羽翼的“翼”,可見絕非偶然,而是存心。這樣一改,不僅破壞了張飛原來名字的文化含金量,而且從此謬種流傳,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三國迷。弄得現(xiàn)今的游客,甚至還是很有文化的詩人,到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看到張飛塑像前面的說明牌上,按照史書寫的是“字益德”,還說是沒文化,寫錯了?!缎⒔?jīng)》上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比思覐堬w的名字也是受之父母,你羅貫中憑什么隨便給別人改了?你經(jīng)過張飛本人的同意了嗎?要是別人把你的名字羅貫中,改成羅貫西,你同意嗎?今天我們講張飛,開頭就來糾正謬種流傳的名字,意圖有二:一是為這位在咱們四川曾經(jīng)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張飛張益德,正兒八經(jīng)維護一回長期受損的姓名權(quán);二是就從最基本的名字開始,好好認識一下真實張飛的英雄本色。 張飛第二樣因誤導(dǎo)而受損的重要東西,是知名度。而損害他知名度的,又是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那么羅貫中是怎樣損害他知名度的呢? 先來看看張飛“喝斷長坂坡”的故事,這大概是張飛在一般讀者心中最熟悉、最出彩的一段經(jīng)歷了。那么在這段故事里,張飛有什么精彩表現(xiàn),其中又有哪些內(nèi)容是被扭曲了的呢? 據(jù)《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記載,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張飛跟隨劉備,經(jīng)受了一場生死大考驗。當年九月,曹cao出動大軍,殺向南面荊州的首府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荊州,還要把寄居在此的死對頭劉備,一并滅了。荊州的行政長官劉琮,舉手投降曹cao,劉備倉皇向南撤退。曹cao立即抽調(diào)精銳騎兵跟蹤追擊,一天一夜急馳三百多里,終于在當陽(在今湖北省當陽市)城北的長坂坡,把劉備一行追到了?;堬w,第一次獨當一面大發(fā)虎威,就在長坂坡前。而羅貫中損害他的知名度,也同他這場發(fā)威直接相關(guān)。 話說劉備在前面打馬狂奔,張飛與二十名騎兵在后面掩護。當時的長坂坡前,有一條河橫斷道路,雖然并不寬廣,但是水深流急,難以涉水橫渡。劉備一行剛剛通過木橋,張飛即指揮手下健兒,把橋砍斷拆毀。等到曹軍騎兵來到北岸的斷橋頭上時,已經(jīng)無法過河。張飛立馬南岸,橫長矛,睜雙眼,高聲發(fā)出流傳青史的怒吼:“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這里的“身”字,乃是當時的習用語,意思就是“我”。前面說了,當時稱呼自己,照例是要稱名,以示謙卑?,F(xiàn)今他稱呼自己,不說張飛,而說張益德,這是為什么呢?很簡單,這是有意抬高自己,表示對敵人的藐視。對朋友要尊重,對敵人要藐視,他是很有原則的。他這一聲怒吼發(fā)威,最后的結(jié)果怎么樣?史書說是:“敵皆無敢進者,故遂得免?!眲浜椭T葛亮一行,安然脫險,這是事實。但是,把脫險的原因說成是“敵皆無敢進者”,就不免夸張了。曹軍對張飛的威名,確實是如雷貫耳。但是,要說對方就恐懼得不敢向前沖了,那也未必。因為對方涌來了五千人馬,其中的主力,又是赫赫有名的“虎豹騎”,也就是虎騎兵和豹騎兵的合稱?!度龂尽肪砭拧恫苋蕚鳌放崴芍⒁段簳酚涊d,曹魏軍隊的虎豹騎,被稱為騎兵中的“天下驍銳”?,F(xiàn)今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豹騎司馬”的官印。相形之下,張飛只有二十多名騎兵,你說對方敢不敢向前沖?其實,對方止步不前的關(guān)鍵原因,還在于河流的阻擋。橋梁被毀,水流湍急,很難強渡,再加上張飛的怒吼發(fā)威,最后就收到了期望的效果。 那么羅貫中怎么會損害到張飛的知名度呢?《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對上面這段真實的歷史場景做了改編。改編可以,但是你不能亂改。張飛的怒吼,《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上原本是“身是張益德也”,清清楚楚六個字。他一改,改成了八個字“我乃燕人張翼德也”,這就出狀況了,有問題了。首先,他加上的“燕人”兩個字,意思是先秦時期燕國故地的人。但是,加這兩個字,增添不了張飛的光彩,反倒滅了他的威風,損害了他的知名度。為什么呢?想想看,如果你是某個領(lǐng)域頂尖的天王巨星,骨灰級的、王牌大腕兒,只消報出尊姓大名,就能把對方嚇倒,對不對?比如在籃球界,只消說“我是喬丹”,在足球界,只消說“我是小貝”,那就足夠了。姓名前邊還要加上說明,說明自己是何方人氏,這就清清楚楚地證明:你的知名度還不夠,腕兒還差得多,所以生怕對方不曉得,對不對?筆者在前面講關(guān)羽時說過,自從關(guān)羽在萬軍之中,殺了袁紹手下河北第一名將顏良之后,“關(guān)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的威名,就在曹營中打響了,傳遍了。正是因為自己大名鼎鼎,所以張飛才會在斷橋邊上有這大聲一吼。既然名聲在外,響當當?shù)厝吮M皆知,那么在沙場上的同行面前,還用得著加“燕人”兩個字嗎?萬一對方把“燕人”,錯聽成了發(fā)音相似的“閹人”,不是更糟糕更搞笑嗎?所以,羅貫中這一改,實在是畫蛇添足的敗筆,而且還損害了咱們張飛張三爺?shù)闹取?/br>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損害張飛姓名權(quán)和知名度的始作俑者,還不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此之前問世的元代《三國志平話》,就已經(jīng)把張飛的表字“益德”,改成了“翼德”;在長坂坡前的那一聲怒吼,也寫成了“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可見整個過程,是《三國志平話》實施侵權(quán)和損害在先,《三國演義》跟著侵權(quán)和損害隨在后。今天我們要想來認識張飛的真實形象,就不能不把來龍去脈搞清楚。 張飛第三件因誤導(dǎo)被損害,而且扭曲最嚴重的東西,就是他真實的形象。后世流傳的張飛,被弄成了一個作風魯莽、性格暴躁的粗線條人物,與程咬金、李逵有一拼。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張飛卻完全不是如此。那么我這樣說有什么證據(jù)呢? 證據(jù)不用多舉,只消來看張飛第一次取得的輝煌勝利,也就是義釋嚴顏的江州之戰(zhàn),就會完全明白。 建安十八年(213),劉備喧賓奪主,動手攻占益州。益州的軍政長官劉璋在成都頑強抵抗。為了加強攻勢,劉備便在第二年,從荊州緊急召喚張飛等人,跟隨諸葛亮率軍趕往益州增援。江州之戰(zhàn),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 古往今來,從江漢平原進入天府之國,最近便的交通大動脈就是長江。張飛等人沿江西上,很快就到達益州東部最重要的軍事要塞江州城下。江州,在現(xiàn)今的重慶市區(qū),當時是巴郡的首府。不過,江州雖然地位重要,這時的防守兵力卻相當薄弱,因為劉璋的主力兵團,已經(jīng)集中在江州的西北方向,正在全力保衛(wèi)益州的中心城市成都。因此,張飛很快就將江州的城池拿下,生擒了對方的主將嚴顏。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中記載的生動一幕。張飛責罵被捆綁的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zhàn)?”我們大軍來到,為何不舉手投降還敢出兵頑抗? 嚴顏毫無畏懼,也高聲叫道:“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你們不講道義,侵占我們益州。我們益州只有不怕死的斷頭將軍,找不到怕死的投降將軍! 張飛聽了勃然大怒,高聲傳令:把嚴顏拖出去斬首示眾。嚴顏視死如歸,神色不變,又頂了張飛兩句:“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砍腦袋就砍腦袋,你發(fā)怒干什么!結(jié)果張飛對嚴顏的骨氣很是欣賞,當場把他釋放不說,還作為上賓熱情對待。 史書中對這場戰(zhàn)役的具體作戰(zhàn)經(jīng)過一筆帶過,卻把張飛和嚴顏的對話忠實記錄在案,可見對此更加重視。而這一歷史場景,確實也很精彩。在嚴顏這一方,前面四句回答可謂義正辭嚴,很有骨氣;后面兩句不僅視死如歸,更是暗含諷刺:砍腦袋就砍,發(fā)怒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惱羞成怒了吧,我的話戳到你的痛處了吧,哈哈!把嚴顏的硬骨頭精神展現(xiàn)無余。其實呢,寫嚴顏,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襯托張飛。張飛越是被對方斥責、頂撞甚至譏諷,他反而越是欣賞對方,這才能夠顯示出他那罕見的度量??傊?,張飛在這里的形象,已經(jīng)不是一個粗魯殘暴的武夫,而是一位心胸寬廣、賞識人才的君子。 但是,如果這杯茶只品到這里,真正的味道其實還沒有品出來。真正的味道在哪里?就是張飛處置嚴顏的背后,他在政治上的深謀遠慮和細密考量。 嚴顏的籍貫和家族,陳壽《三國志》完全沒有記載。但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書中卷十二記載嚴顏是“臨江人”。這臨江縣,是巴郡的屬縣,即今重慶市的忠縣。古代巴蜀的巴,是以現(xiàn)今重慶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包括了所謂的“三巴”,即巴郡和相鄰的巴東、巴西兩郡。當時這個地區(qū)的民風,據(jù)《華陽國志》卷一記載,有兩大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特點:一是“其民質(zhì)直”,即樸實耿直。二是尚武精神,將領(lǐng)出現(xiàn)多,所以俗語總結(jié)為“巴有將,蜀有相”。而嚴顏的嚴氏家族,又是臨江縣的土著大族:“臨江縣:嚴、甘、文、楊、杜,為大姓?!睂O吳的名將甘寧,就出自臨江縣的甘氏家族。而嚴顏家族,排名高居五大家族的第一名,地位還在甘氏家族之上。嚴顏之所以會有非凡的骨氣,一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風的熏陶,生性就當不來軟骨頭。二是他的家族是當?shù)氐谝幻T,他不能給本家族丟臉。三是他就在巴郡家鄉(xiāng)本地,保衛(wèi)第一軍事要塞,更不能給本地的將領(lǐng)群體丟臉。 知道了嚴顏的背景和性格,再來看張飛對待嚴顏的一系列舉動,就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君子風度,而是極具政治眼光的深謀遠慮了。深謀遠慮至少有三點:第一,嚴顏既是巴郡將領(lǐng)群體的代表,又是巴郡地方大族的代表,優(yōu)待他,對于爭取益州本土上層社會強勢群體的支持,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帶頭作用。第二,嚴顏的性格樸實耿直,一旦成為座上賓,他會盡心盡力幫助你,而不會搞陰謀,耍詭計。第三,要想獲得嚴顏的真心支持,必須先給足嚴顏的面子,讓他充分表現(xiàn)出視死如歸的硬骨頭精神之后,然后再來釋放他,這樣才能保護他的形象不受損害,避免他以后被人恥笑,這就是爭取嚴顏時在方法上的周密細致考慮。 明白了以上這三點,再來回味張飛的言行和舉動,味道就真的是好得很了。這一切說明了什么?這充分說明,真實的張飛張三爺,哪里是戲劇當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魯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謀遠慮的細心周到人啊?!度龂尽肪砣稄堬w傳》說他寬大嚴顏之后,“飛所過戰(zhàn)克,與先主會于成都”。從此張飛一路順順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劉備會師了??梢娏x釋嚴顏收到的政治效果,確實非同一般地好。前面我們講關(guān)羽的時候,講他在樊城抓到勇將龐德,三下五除二就把龐德砍了腦袋。對比之下,張飛就比他的二哥,心思更加細致,考慮更加長遠了。 前面講關(guān)羽時說過,關(guān)羽有兩個形象:一個是歷史記載的,可以稱為歷史關(guān)公;另一個是文化塑造的,可以稱為文化關(guān)公。張飛與他二哥很相似,也有兩個形象,即歷史張飛和文化張飛。但是,關(guān)羽形象變化的特點,是不斷被美化,被拔高;而張飛形象變化的特點,則是一再被損害,被矮化,這實在是不公平。因此,認認真真替張飛維護一回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正是我們認識他英雄本色的第一步。由此也可以看出,至少對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言,孟子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是完全適用的。不是說這部小說寫得不好,只不過是不能把它視為正規(guī)的史書來相信而已。其實,就是正規(guī)的史書,孟子的話也用得著,這在講孔明的時候已經(jīng)說過了。這正是: 義釋嚴顏謀略在,張飛乃是細心人。 要想知道張飛在益州的宕渠如何大破曹魏名將張郃,請看下節(jié)。 二 威震宕渠 作為名將,張飛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zhàn)功,要數(shù)他的宕渠之戰(zhàn)。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夏秋之際,劉備攻占益州,馬上把張飛安排到一個戰(zhàn)略要地,也就是巴西郡,去兼任太守。張飛到巴西郡就任后不久,就演出了一出威震宕渠的大好戲碼,殺得曹軍的虎將張郃落荒而逃。那么劉備為何要派張飛去當巴西郡的太守?宕渠之戰(zhàn)是怎么發(fā)生的?張飛的表演又有哪些精彩的看點?張飛又在當?shù)貫楹笫懒粝铝耸裁礃拥拿利愶L景線呢? 先講第一個問題,劉備為何要派張飛去當巴西郡的太守?這個任命,與當時劉備和曹cao雙方,在益州爭奪的戰(zhàn)略大背景密切相關(guān)。原來,劉備在這時雖然打下了益州的大部分地盤,卻剩下最北邊的一個漢中郡,還在割據(jù)者張魯?shù)氖种?。這個漢中郡,是從關(guān)中平原進入成都平原的主要通道,戰(zhàn)略地位相當重要。而當時割據(jù)漢中的張魯,是道教早期分支——五斗米教的首領(lǐng),在漢中擁有眾多教徒,早就建立起一個政教合一性政權(quán),下設(shè)數(shù)量眾多的“治”,也就是具有行政功能的教區(qū),成為益州北面的嚴重威脅。當初益州的統(tǒng)治者劉璋,之所以把劉備遠遠從荊州請進益州,就是要讓劉備為自己去對付這個張魯;結(jié)果張魯沒有拿下,自己先倒被劉備拿下了。劉備成為益州的新主人,眼睛同樣盯上張魯。怎么辦呢?就把老弟張飛派往巴西。因為這巴西郡地盤不小,北面與漢中郡有很長一段接壤。把張飛派到這里,就是要把這巴西郡,首先打造成益州東北方的可靠屏障,然后以此為據(jù)點,進一步把漢中郡拿下,從而完全控制益州。 但是,另一個人也盯上了漢中張魯,而且搶先下了手,他是誰?就是劉備的生死冤家曹cao。張飛到巴西就任之后的建安二十年(215)秋天,曹cao親自翻越秦嶺,一舉拿下漢中,然后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三員大將在此鎮(zhèn)守,自己高奏凱歌回了北方。接下來鎮(zhèn)守漢中的曹軍,借助勝利形勢不斷向南侵入巴西郡。這樣一來,張飛肩上的擔子,就倍加沉重了。 這年十一月,曹魏一位同樣姓張的大將,率領(lǐng)大軍氣勢洶洶殺進巴西郡,要給張飛好看。一筆難寫兩個張字嘛,是誰這樣不給張三爺面子呢? 來者張郃,字俊乂,冀州河間郡鄚縣(在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氏。久經(jīng)沙場,名列曹魏異姓五虎上將之一。后來諸葛亮在街亭一戰(zhàn)失利,就是吃了他的大虧。此番他領(lǐng)兵殺來,是奉曹cao的特殊指令。什么指令?就是不要地盤,只要人口。搶到的人口,一律押回漢中,名副其實的搶人。那么曹cao為什么要搶人呢?“三國探客”告訴你。 原因之一,是當時的人口資源非常之緊缺。原來,東漢末年的社會大動亂,戰(zhàn)爭不斷,疾病流行,災(zāi)害頻發(fā),造成了人口急劇減少。減少到何等程度?曹cao的詩歌《蒿里行》說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十遺一,念之斷人腸?!钡歉苷f明問題的,還是具體的數(shù)據(jù)。東漢后期大動亂之前,全國在冊人口將近五千萬。大動亂之后,幸存人口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左右。在此基礎(chǔ)上出現(xiàn)的三國,雖然經(jīng)過長時間的養(yǎng)育,也只增長了百分之五左右。蜀漢滅亡時才將近一百萬人,孫吳滅亡時二百三十萬人,曹魏滅亡時將近四百五十萬人,三國加起來也不過七百八十萬人左右,這就是供給三方競爭表演的人口資源。人口緊缺,所以曹cao要張郃來搶人,但這只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張郃所進攻的巴西郡,民風非常有特色。什么特色呢?原來,這巴西郡與相鄰的巴東郡和巴郡,合稱“三巴”。三巴地區(qū),是古代巴國的故地。上一節(jié)講過,當時這個地區(qū)民眾的個性,有兩大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特點:一是性格耿直,二是崇尚勇武。這樣的民眾,正是當兵打仗的大好材料。所以曹cao派張郃來這里搶人,不僅是要搶普通的勞動力,更是要搶優(yōu)質(zhì)的后備兵源。關(guān)于這一點,下面還有補充。 這年寒冬十一月,張飛在巴西郡的首府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得到軍情急報,說是對方的張郃,從漢中郡的首府南鄭縣(今陜西省漢中市),向正南方向殺來,已經(jīng)占領(lǐng)閬中東南面的宕渠縣(今四川省渠縣東北),正在這一帶大量搶奪人口。張飛一面命令繼續(xù)搜集對方的動向情報,一面動員人馬準備迎戰(zhàn)。那么張郃為何將搶人的目標鎖定在宕渠縣呢? 原因有二:第一,從漢中打進巴西郡,就有一條叫做宕渠水的河流,向南流向宕渠縣。上游,現(xiàn)今叫南江;下游,現(xiàn)今叫渠江。沿著河流行軍,不會缺乏水源。第二,這條河流直通的宕渠縣,是張郃搶人最理想的地方。為什么?因為《華陽國志》卷一記載,這宕渠縣,是一個古代部族的國都。這個部族,擅長使用木板制作的盾牌,沖鋒陷陣,所以叫做板楯蠻,英勇善戰(zhàn),聞名天下。漢高祖劉邦最初起兵攻占關(guān)中,打前鋒的就是板楯蠻。到了東漢,板楯蠻依然屢建戰(zhàn)功,被稱為“神兵”。所以這宕渠縣,就是當時天下精兵的著名原產(chǎn)地之一。說到這里,張郃直奔宕渠搶奪人口的玄機,就很清楚了。 張飛奉命來到巴西郡,打造保衛(wèi)大后方的可靠屏障;而張郃卻奉命殺進此地,要來搶人。兩位姓張的名將,即將施展本事較量一番。那么張飛會有制服張郃的勝算嗎? 后世的戲劇舞臺上,張飛完全是粗線條的莽撞人模樣,就像唱詞中唱的,“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如果你以為張飛,真的就是這副叫喳喳的模樣,那就大錯特錯了。此刻的他,正在平心靜氣做臨戰(zhàn)之前的功課,因為他又得到進一步的軍情密報:說是張郃的大本營,就建立在宕渠縣城西南方的蒙頭、蕩石一帶。這巴西郡的地理狀況,他是早就摸透了的。為什么呢?因為一年前他同諸葛亮、趙云一起,從荊州進入益州增援劉備,但拿下江州義釋嚴顏之后,他們就分頭行動了。張飛獨自向北,進攻的目標正是這巴西郡。緊接著他又出任巴西郡太守,一年來在轄區(qū)各地巡察,對此處的山川河流,包括張郃建立大本營的蒙頭、蕩石,他又細細走了一遭。憑借對地理的熟悉,再加上沙場作戰(zhàn)的豐富經(jīng)驗,張飛終于找準對方的軟肋,從而有了一招制敵的勝算。張飛不尋常,值得做榜樣,不僅保持了萬人莫敵的猛將本色,還展示出善于運用智慧的主帥風范來。那么他的勝算,究竟是什么呢? 講解戰(zhàn)爭,必須熟悉地理,所以現(xiàn)場考察,是必須做的功課。張郃大本營的所在地,史書上叫做蒙頭、蕩石,后來叫做八濛山,位于現(xiàn)今四川省渠縣的東北約三公里。筆者現(xiàn)場考察發(fā)現(xiàn),此處的地形極為奇特:渠江在這里,沿著順時針方向,先是從北向南,然后又從南向北,繞了幾乎是整整三百六十度的大圓環(huán),最后形成一個開口小而腹部大的口袋形地區(qū)。這塊口袋形地區(qū),現(xiàn)今叫做元渡壩,腹部是一片相對平坦的原野,東西最寬處大約三公里,南北最長處約三點三公里,面積超過三平方公里。狹窄的開口處,最寬只有五百米左右,而陡峭的八濛山,就扼守在最窄的開口處。相傳因連綿起伏的八座山峰,經(jīng)常云霧蒙蒙,故而得名八濛。通往腹部的山間小路,崎嶇而狹窄,懸崖峭壁,驚心動魄。 史書所說的蒙頭、蕩石。顧名思義,就是八濛山最突出的頭部,以及山上有飛石動蕩滾下來的地方。張郃把大本營設(shè)在這里,意圖何在呢?你想想,他大老遠跑來什么?不是來搶人嗎?搶到的人成百上千,集中在哪里最好呢?既不容易偷偷跑掉,又不用耗費資源建立安置房呢?當然是這塊地形奇特的大口袋呀。四周是滔滔江河水,天然的隔離帶。只消把分批搶來的人,往口袋中一放,然后派重兵把開口處的對外通道卡死,不就行了嗎?一言以蔽之,這是張郃精心挑選的一處天然集中營。 但是,在張飛眼里,這個集中營卻有一道致命的軟肋。什么軟肋呢?就是糧食供應(yīng)有嚴重問題。對方上萬人馬,深入我方地盤,至少有六百里之遙。軍糧供應(yīng)不上,只有就地去搶。如今又將大本營建立在蒙頭、蕩石所在的山上,到外面搶糧的通路,就只有北面一個方向,而東側(cè)、西側(cè)和南面,都被口袋形的滔滔江河水所阻斷。如果我老張出動大軍,把你北面對外的通道牢牢堵死,不出一個月,你老張就會缺糧斷炊。而我位于西北方只有二百里的大本營閬中,卻能充分保障我的糧食供應(yīng)。到時候咱老張,就可以給你老張來一個比賽,看誰的糧食多,看誰最先撐不住,看誰最后要倒霉。說到勝算,這就是咱張大將軍的勝算了。 張飛找準對方的軟肋,立即付諸行動,點起手下一萬多精兵,直奔張郃的大本營,一場激戰(zhàn)就此展開。那么張飛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嗎? 話說張飛率領(lǐng)養(yǎng)精蓄銳已經(jīng)多時的人馬,來在張郃的蒙頭大營前面。一到就占據(jù)有利的地形,建立起堅固的營壘,將對方向外的通道嚴密堵死;然后憑借深溝高壘,與對方打起軍糧消耗戰(zhàn)來。你會問了,那張郃原本也是沙場名將,難道就沒有預(yù)料到會出這樣的狀況嗎?其實,他是有所預(yù)料的,而且也有避險的方案:就是快進快退,搶夠人以后盡快撤離。但是他卻沒料到,對手張飛不僅腦袋轉(zhuǎn)得快,行動更快,趕在前頭擋住了自己。為今之計,只有向?qū)Ψ教魬?zhàn),爭取殺出一條退路了??墒?,山下面的張飛,很冷靜,很淡定,任憑你叫喳喳怒吼大罵,就是不主動應(yīng)戰(zhàn)。這一對峙,就對峙了五十多天?!度A陽國志》卷六說是:“張飛等進軍宕渠之蒙頭,距郃,相持五十余日?!彼^“距郃”者,即阻斷張郃也,這兩個字用得真是準確到位之極。 五十多天之后,張飛心中估計,對方斷糧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軍心散了,體力垮了,火候也到了。于是親自指揮一支精銳軍隊,悄悄從茂密叢林之中,摸到對方身后建立在蕩石的營寨,突然發(fā)起猛攻;將對方攔腰切成兩段之后,然后對張郃所在的蒙頭大營,進行前后夾擊。面對張飛這一手狠招,張郃徹底受不住了。眼看對方的精兵猛將,如同潮水一般,從前后兩邊涌來,而自己的前后兩段,卻無法相互支援,張郃被迫拋棄胯下的寶馬,在身邊十幾名侍衛(wèi)的保護下,丟下大部隊,連滾帶爬穿越叢林,溜出包圍圈,狼狽逃回漢中。這一場大戰(zhàn),終于以張飛大獲全勝而告終。 宕渠之戰(zhàn),是張飛自從追隨劉備參軍以來,三十多年用兵生涯中,最為輝煌的勝利。這場大戰(zhàn)中,他不僅能夠身先士卒,沖鋒陷陣,表現(xiàn)出一員體力型作戰(zhàn)猛將的本色;同時又能發(fā)揮智慧,深入思考,充分利用地理條件,針對敵人弱點,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從而顯示出智力型統(tǒng)兵主帥的風范。他不僅用這場輝煌的勝利,證明蜀漢五虎上將的風頭,要蓋過曹魏的五虎上將;而且還圓滿完成大哥劉備交給的戰(zhàn)略任務(wù),使益州的東北部,從此得到穩(wěn)定和安寧,《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說是“巴土獲安”。綜合用兵才能和歷史作用兩方面,張飛完全應(yīng)當評為蜀漢戰(zhàn)將型名將中,僅次于關(guān)羽的亞軍。 可惜的是,六年之后,張飛奉命動員一萬精兵,討伐孫吳。出發(fā)前,被身邊警衛(wèi)隊的張達、范強刺殺。一代名將,就以這樣令人惋惜的方式結(jié)束了一生。 張飛的死因,史書說是他對身邊違反軍令的警衛(wèi)人員,進行了嚴厲的鞭打,懲罰之后卻依然將他們留在身邊。劉備曾經(jīng)告誡他,說這樣做很危險,張飛卻沒在意,結(jié)果果然招來殺身之禍。前面已經(jīng)說了,真實的張飛,本來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細心人。那么他為何又會有這樣的粗疏和失誤呢? 原來,粗疏和失誤,都源于他人性上的一個缺陷,即《張飛傳》所說的“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此處的“君子”,是指社會的上層人物;而“小人”,則指社會的下層人物,比如警衛(wèi)人員。由于對下層人物重視和關(guān)懷不夠,才會對他們動用嚴厲的懲罰,而且還不認為這是多大的事兒,所以才會把受處罰的人員依然留在身邊。但是,恰恰是小事兒上的粗心,說不定會導(dǎo)致大麻煩,這時候的細節(jié)就能決定成敗了。張飛在事關(guān)國家的大事情上,處處都細心,所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然而在他認為的小事情上卻疏忽了,最終招致殺身之禍。他因小失大的前車之鑒,實在值得我們好生琢磨琢磨。 張飛很不幸。但是,他也非常幸運。幸運在哪里?“三國探客”告訴你。 幸運之一,是他與劉備變成了兒女親家,兩個寶貝女兒,相繼成為劉禪的皇后。大姐是劉禪的原配,皇后當了十五年就去世了。劉禪又娶了小妹,也將其立為皇后,為此劉禪還大赦天下,改了一個新年號“延熙”,意思是延長興旺,看來劉禪對新皇后很是滿意。兩個女兒相繼當皇后,劉禪又很滿意,可見兩姐妹的相貌必定不差。兩個女兒相貌不差,說明什么?說明她們老爸的相貌,肯定不像黑旋風李逵,一臉漆黑五官生猛,令人恐怖,至少也是五官端正,說不定還是一個帥哥。這又證明,流傳在我們心目中的張飛,與他的真實形象相比,相差真是不小。 幸運之二,是由他開始打造的一道美麗風景線,至今還在;不僅存在,而且還被譽為有資格申請世界遺產(chǎn)的天下奇觀。這就是現(xiàn)今四川省北部,劍門關(guān)一帶古蜀道上的精華路段——翠云廊。 一到這里,千年古蜀道的兩旁,全是高大挺拔的巨大柏樹,樹干巨大者,要幾個人才能合抱,一片濃蔭匝地,翠葉參天,綿延起伏,就像綠色長城蜿蜒伸向遠方。哪怕是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也會帶來清新的空氣和透身的涼爽。這里的景色,最適合套用弘一法師那首《送別》的歌詞來形容:“長亭外,古道邊,高樹碧連天?!?/br> 這條古道,最早修建于先秦時期,堪稱西部中國第一條干線國道。它將巴蜀乃至西南地區(qū),與中原王朝緊密連接起來,對古代中國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修建道路,總會對自然生態(tài)造成一定的破壞,但這里卻完全不然,反而通過長距離的綠化手段,很好地保護了沿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為來來往往的人群提供了遮陰避雨的清涼世界。這是當今中國現(xiàn)存時間最早、距離最長的行道綠化的典范樣本。但是你知道嗎?由官方出面組織,在這里大規(guī)模種植行道樹,相傳就始于張飛在附近的巴西郡擔任太守之時。從此以后,歷朝歷代的地方官員和當?shù)孛癖姡甲裱瓘堬w當初立下的規(guī)矩,不斷種植柏樹,嚴格保護柏樹,官員換屆時要把柏樹的數(shù)量作為工作交接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且還親切地稱之為“張飛柏”,借此向這位注重環(huán)保、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表達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意。全盛時期,這條古道一度達到“三百里程十萬樹”的驚人規(guī)模。整個劍門蜀道,至今還有古柏將近八千株,總長近二十公里。其中胸徑一點八米以上,樹齡在一千七百年以上的古柏,應(yīng)當就是張飛當時所種。 幸運之三,是多處紀念他的名勝古跡,能夠流傳至今,其中有兩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處,是安葬張飛遺體的墓園和祠廟,在四川閬中市古城之中,蒼松翠柏,一片肅穆。第二處,是重慶市云陽縣張飛廟,相傳是他頭顱的安葬地,朱樓碧瓦,倒映在長江之上,最適合在此把酒臨風,抒發(fā)一番思古之幽情。 筆者曾經(jīng)多次帶領(lǐng)海內(nèi)外的學者和貴賓,到古蜀道上考察參觀翠云廊的張飛柏。他們放眼眺望蜿蜒起伏的綠色長城之后都驚嘆:這真是自然與人文有機結(jié)合,充分彰顯“天人合一”中國哲學理念的天下奇觀。筆者也曾多次在樹蔭之下,撫摸巨大的樹干深深感嘆:單單就以這一流傳后世、造福子孫的綠色長城而論,咱們的張飛張大將軍,就足以千古不朽了!可見當官從政,一定要給老百姓謀福利;凡是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好官,老百姓定然會永遠記住他們。如果這一點,連古代打仗的將軍,都深深懂得并且努力踐行的話,現(xiàn)今那些常常說要為人民服務(wù)的公仆們,難道就不懂得踐行嗎?這正是: 翠云廊上張飛柏,綠色長城耀古今。 關(guān)于張飛就講到這里。下面要講與張飛并列蜀漢戰(zhàn)將型名將第二名的趙云。 戰(zhàn)將型名將并列第二名——趙云 在中國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在外國據(jù)說是女性總統(tǒng)年輕時怦然心動的英雄偶像。趙云作為一員武將,卻能集儒道兩家的文化精華于一身:對人性的品質(zhì),堅持;對名利的枷鎖,超脫。 一 耿耿忠心 本節(jié)登場的這位蜀漢名將,在中國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在外國據(jù)說是女性總統(tǒng)年輕時怦然心動的英雄偶像;他雖然與劉備不是親如兄弟,對劉備的耿耿忠心卻一點不比關(guān)羽、張飛遜色。他,就是蜀漢著名的虎將趙云。那么在確鑿的歷史記載之中,趙云究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他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有哪些突出的表現(xiàn)?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些表現(xiàn)中又有哪些閃光點和獨有的特色呢? 趙云,字子龍,冀州常山國真定縣(今河北省正定縣)人氏。按照當時制度,某一郡如果成為皇族親王的封地,則稱某國,所以常山國,就是成為親王封地的常山郡。據(jù)《三國志》卷三十六《趙云傳》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的記載,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當時一尺相當于現(xiàn)今二十四厘米,八尺就是一米九二,與諸葛亮的身高完全相同。身材高大,而且姿態(tài)面容雄壯偉岸,生來就是當名將的材料。 趙云踏進社會時,正碰上冀州變天換主人。割據(jù)群雄的首領(lǐng)袁紹,逼死了冀州的軍政長官韓馥,占據(jù)了冀州。趙云家鄉(xiāng)所在的常山國,為了反對囂張霸道的袁紹,就組織了一批義勇軍,當時稱為“義從”,去支持袁紹的對頭,幽州的軍事強人公孫瓚。而統(tǒng)領(lǐng)這支義勇軍的將軍,就是我們的主人公趙云。 趙云前往幽州,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也正是在幽州,他碰到了自己認定的英明君主,從此對他忠心耿耿獻出一生。那么此人是誰呢? 不錯,此人就是劉備。趙云一到幽州,他的義勇軍就被編入公孫瓚的鐵騎兵團。這鐵騎兵團是幽州軍隊的主體,其中的精銳之師,則是清一色騎白馬的義勇軍,名叫“白馬義從”,沖鋒陷陣所向無敵,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精兵。趙云率領(lǐng)部下馳騁沙場的同時,也與劉備認識了。劉備怎么會在這里呢?原來,劉備當年曾與公孫瓚,一起在大學者盧植的門下求學,兩人是師兄弟。眼下劉備遭到挫折,跑來投靠師兄。劉備有心網(wǎng)羅天下英豪,以便東山再起;而趙云也看出劉備是非同凡響的英雄,比公孫瓚的前程更遠大。于是兩人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就如前面提到的《趙云別傳》所說:“先主每接納云,云得深自結(jié)托。”這趙云的名字,是從《易經(jīng)·乾卦》中“云從龍,風從虎”的文句得來。龍騰要起云,虎嘯要生風,常常用來比喻明君與賢臣的相互吸引。趙云與劉備,此時正好就是如此這般的情景。 不久,劉備被公孫瓚指派,前去奪取袁紹的青州。正想自立門戶的劉備,趁機提要求:派趙云為自己統(tǒng)帶騎兵。公孫瓚此時兵精將廣,故而一口答應(yīng)。于是,趙云來到劉備麾下,從此不再離開。這一年是東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劉備虛歲三十一,趙云的年齡應(yīng)當在二十歲左右。 趙云到來的看點在哪里?“三國探客”告訴你。對于事業(yè)還處于起步階段的劉備而言,趙云的到來意義非凡,主要有三點。第一,此前他手下的將領(lǐng),拿得出手的只有關(guān)羽和張飛。趙云來后,就從二變成了三。三個臭皮匠,都要頂個諸葛亮;三個猛勇將,不是更加厲害嗎?第二,趙云不是一個人來,還帶來了一支騎兵分隊,使得劉備由原本只有千把人的單純步兵隊伍,變成步兵、騎兵兩大軍種都配備齊整了。第三,趙云帶來的還不是一般的騎兵,而是《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所說的“幽州烏丸雜胡騎”,也就是幽州烏丸等草原民族的騎兵。而幽州烏丸族騎兵,當時號稱“天下名騎”,戰(zhàn)斗力極強,這明確記載于《三國志》卷三十《烏丸傳》。以上三點相加,劉備的綜合實力明顯提高,所以不久之后才有力量去援救徐州的陶謙,陶謙臨死前也才會把徐州讓給劉備,使得劉備的事業(yè)上升到一個新階段。因此,完全可以說,在兩人確定君臣關(guān)系的起點上,趙云就以突出的表現(xiàn),為劉備獻出了一片耿耿忠心,堪稱劉備重要的創(chuàng)業(yè)功臣之一。對于這一點,以往講三國者很少提到。 趙云耿耿忠心的第二次突出表現(xiàn),就是在當陽的長坂坡,救護劉備的甘夫人和兒子阿斗脫離險境。但是,這個表面上眾所周知的故事,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九月,曹cao出動大軍將近二十萬,號稱八十萬,殺向南面的荊州,不僅要攻占荊州,更要把寄居在這里的死對頭劉備,一鍋端了。荊州的新任軍政長官劉琮,舉手投降。臨時才得知消息的劉備,倉皇向南撤退。曹cao立即抽調(diào)精銳騎兵跟蹤追擊,一天一夜急馳三百多里,終于在當陽(在今湖北省當陽市)城北的長坂,把劉備一行追上了。 當時劉備的三員大將,關(guān)羽被派去統(tǒng)領(lǐng)水軍,趕往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接應(yīng)劉備;張飛被派去斷后,阻止敵軍追擊;而趙云的主要任務(wù),則是保護劉備的家眷撤退。眼看曹cao的鐵騎兵團已經(jīng)殺到,劉備丟下妻室兒女,與諸葛亮等人,向東邊人少的漢水方向,打馬逃命而去。危急之下的趙云,緊緊抱著劉備去年剛剛出生的兒子阿斗,同時照顧著阿斗的生母甘夫人,沿著劉備等人逃走的方向,艱難前行。最后終于在漢水的西岸邊,與劉備等人重新會合。接下來,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以上,就是當時真實的歷史圖景。那么趙云在其中又有哪些閃光點呢?“三國探客”告訴你。閃光點主要有二:首先,趙云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這場嚴峻考驗當中可以充分展現(xiàn)出來。當時在他面前,活生生就有兩個榜樣兩條路:一條路,是以劉備為榜樣,自顧自打馬逃跑,大難來時各自飛;再說跟著領(lǐng)導(dǎo)隨大流,既能保命還不會承擔責任。另一條路,是以徐庶為榜樣,方寸一亂,脫離大勢已去的劉備,改換門庭投奔曹cao去也。以他那樣的作戰(zhàn)本領(lǐng),在曹軍的虎將行列中占據(jù)一席之地不成問題,曹cao難道不會歡迎他?但是,兩個榜樣他都沒有學,兩條道路他都沒有走,而是選了一條風險最大的路:既有敵人追擊的風險,還有責任承擔的風險。趙云為何會這樣?一句話,因為他忠心。忠心是他性格使然,而性格又決定道路和命運。 更為重要的第二個閃光點,是趙云這時的忠心,已經(jīng)不只是局限在忠于劉備個人的境界,而是有兩個層次的提升:第一個層次,是提升到忠于承諾,不放棄職責的較高境界;第二個層次,是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拋棄弱者的最高境界。請大家想想,在充滿血腥屠殺的戰(zhàn)場之中,弱勢群體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被蔑視和踐踏的時候,趙云那懷抱幼小嬰兒,照顧柔弱女性艱難前行的高大身影,是三國名將當中多么難得一見的英雄行為!是三國時代多么充滿人性關(guān)懷的溫馨場面!他是身材高大的男子漢,更是人性無比高尚的男子漢,難怪他會成為后世粉絲,特別是女性粉絲心動不已的偶像了。 但是很遺憾,《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故事的描寫,不僅虛構(gòu)成分多,而且還有敗筆,損害了趙云的高大形象。書中說趙云負責保護劉備的家眷,卻與懷抱阿斗的麋夫人跑散了;后來雖然找到,麋夫人卻為了保住阿斗而投井自殺。但是,根據(jù)《三國志》卷三十六《趙云傳》的可靠記載,整個逃難過程中,都是趙云親自懷抱阿斗,同時保護阿斗的生母甘夫人,一直沒有分開:“先主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边@里完全沒有提麋夫人,可見根本就沒她什么事兒?!度龂萘x》虛構(gòu)了麋夫人在現(xiàn)場的情節(jié),還說懷抱阿斗的是她。這樣一來,趙云就沒有盡到保護阿斗的責任了。為什么呢?首先是自己沒有親自抱嬰兒,其次是還丟失了懷抱嬰兒的弱女子。根本沒在現(xiàn)場起作用的麋夫人,受到了歌頌和美化;真正一直在現(xiàn)場起作用的趙云,實際上卻遭到了貶低和損害,這不是敗筆又是什么? 趙云耿耿忠心的第三次突出表現(xiàn),是在孫夫人要把阿斗帶走時,第二次解救阿斗。這也是眾所周知的故事,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劉備接受益州軍政長官劉璋的邀請,親自率領(lǐng)大軍前往益州。荊州的地盤,則留下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趙云四人鎮(zhèn)守。《三國志》卷三十六《趙云傳》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記載,劉備臨行前,給趙云安排了特殊任務(wù):“領(lǐng)留營司馬,特任掌內(nèi)事?!彼^的“領(lǐng)”,在這里的意思是兼任。兼任留守大本營的司馬,特別負責掌管大本營的內(nèi)部事務(wù)。劉備的意圖是什么呢?意圖竟然是要防備自己新婚不久的孫夫人! 原來,阿斗的生母甘夫人,兩年前去世了。當時孫權(quán)和劉備正打得火熱,就把自己的小妹嫁給劉備為妻。孫權(quán)的小妹,史書上沒有記載他她的芳名,后世虛構(gòu)的名字有點俗氣,叫做孫尚香。這場婚姻,一開始就暗藏危機。首先,它的本質(zhì)是一場政治交易,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礎(chǔ);其次,這孫家小姐從小舞刀弄劍,頗有乃父乃兄之風。她新婚的閨房是什么模樣呢?隨身帶來的上百名丫環(huán)侍女,人人手提寒光閃閃的寶刀,站立在她兩旁,一片殺氣。弄得老新郎劉備,一進洞房就背上發(fā)冷,《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說是“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正是因為暗藏危機,所以此番劉備前往益州,孫夫人并未隨同前往。而與她相關(guān),又有兩件事劉備最為放心不下。第一件是孫夫人另外還帶來一批孫吳官兵,他們平常就倚仗背后有人,驕橫放縱,根本不遵守劉備大本營的規(guī)矩。第二件事是虛歲才五歲的兒子阿斗,不能隨軍奔波,只能留在大本營,由孫夫人代為撫養(yǎng)?,F(xiàn)今劉備交給趙云的任務(wù),就是兩個“好好”:一是好好管住孫夫人的驕橫官兵;二是好好照顧幼小的命根子阿斗。 劉備為何把如此特殊的任務(wù)交給趙云呢?據(jù)前面提到的《趙云別傳》記載,是“以云嚴重”,意思是因為趙云為人嚴格穩(wěn)重。嚴格,正好可以去管住驕橫的孫吳官兵;穩(wěn)重,正好可以去照顧兒子阿斗。劉備看人有眼光,但是趙云做人更有品質(zhì)。那么趙云能夠完成劉備交給的特殊任務(wù)嗎? 果不其然,劉備剛剛離開不久,荊州大本營就出了狀況。什么狀況呢?原來,孫權(quán)最初也想要奪取益州這一塊大蛋糕。如今,劉備利用從自己手中借過去的南郡,作為跳板悄悄進入益州去了,孫權(quán)很生氣,大有上當受騙做了一場虧本買賣的感覺。兩家合作的前景看來不好,趕緊把小妹從荊州接回江東才是正經(jīng)。于是孫權(quán)派出船隊前往荊州。早已想回娘家的孫夫人立即動身上船,火速啟程,順便還把阿斗帶走了。 趙云得知消息,立即與張飛率領(lǐng)一批輕快戰(zhàn)船追了上去,在茫茫長江之上,截斷孫吳船隊的去路。看到趙云決心來硬的,孫夫人竟然很難得地服了一回軟,把阿斗交了出來;但是她也下定決心,與劉備一刀兩斷,不再回來。這段被后世美稱為“龍鳳呈祥”的曠世婚姻,就在長江的波濤之上,被徹底了結(jié)。 趙云兩次解救保護阿斗,不僅充分表現(xiàn)出他對劉備的耿耿忠心,對劉備和蜀漢的未來而言,更是意義非凡。因為保護好了阿斗,就保證了今后蜀漢政權(quán)在權(quán)位上的平穩(wěn)傳承,不至于產(chǎn)生劇烈的動蕩。要知道,進入益州時劉備已經(jīng)年過半百,五十一歲了;但是很遺憾,親生兒子,至今只留下獨苗阿斗一個。他的創(chuàng)業(yè)道路太艱難,單單是妻室兒女被對手俘虜,此前就有三次之多,即使有兒子也不知生死去向。所以當初到荊州投奔劉表的時候,眼前并沒有親生兒子來傳宗接代。無可奈何之下,就在荊州認了一個養(yǎng)子劉封,眼下已經(jīng)二十歲出頭。這劉封原本姓寇,既不是劉備的親生血脈,個性又強硬生猛,接班當君主不是理想的人選。幸好在赤壁之戰(zhàn)的前一年,甘夫人又生下阿斗,算是有了親生的接班人。如果阿斗沒有被趙云保護下來,那以后蜀漢的政治史,就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說到阿斗,據(jù)筆者研究,他應(yīng)當有兩套名字。最初取名為“斗”,字“升之”。斗和升有意思上的聯(lián)系,比如《漢書》卷二十一《律歷志上》就說“十升為斗”。另外,斗也指北斗星座,升天而成為北斗,含義就更美好了。當時人們常常把“阿”字加在人名之前,表示感情色彩,例如呂蒙稱阿蒙,在逍遙津鞭打?qū)O權(quán)坐騎助其脫險的谷利稱阿利之類。所以劉斗也有阿斗的稱呼,而曹魏則稱他表字“劉升之”。后來正式改名為“禪”,字“公嗣”。禪是帝王權(quán)位的非親屬傳讓,公嗣是公眾推選的繼承人,含義也有密切聯(lián)系。至于改名的時間,則應(yīng)當在劉備自稱漢中王,正式建立蜀漢政權(quán)之后。 在三國的名將中,筆者也對趙云特別欣賞。因為他的耿耿忠心,有自己獨有的特色。第一個特色,是他的忠心,體現(xiàn)在切切實實的具體行動上,而不是虛偽的花言巧語,或者空洞的豪言壯語上。無論是他在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提供了寶貴的騎兵力量也好;還是在劉備死亡之后,保證了權(quán)位的平穩(wěn)傳承也好,他都完美踐行了自己的一片忠心。忠不忠,看行動。這句話用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第二個特色,是他的忠心,還有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局限于狹隘的劉備個人:一方面提升到忠于承諾,不放棄職責的較高境界;另一方面更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拋棄弱者的最高境界。局限于狹隘個人的忠,很有可能變成愚忠。從這個角度來評價,趙云完全可以評為蜀漢忠誠境界最高的名將。像這樣有行動,有境界的忠心,在古代固然難得,固然需要,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恐怕就更加難得,更加需要了。這正是: 忠心境界高高在,千古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