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追魂神針
第六十一章 武天佑在大都開的武氏德春堂醫(yī)館生意逐漸火爆。人們看到皇帝親書的“天下第一神醫(yī)”匾牌和右丞相伯顏書寫的“鬼手神醫(yī)”牌匾后,都深信不疑,紛紛摩肩接踵前來看病,尤其是朝中的官員和大都的富貴人家。那些地方官員,以為醫(yī)館是伯顏丞相開的,為了討好丞相,也紛紛前來以看病為名送錢。武天佑也就天天遇到那些出手大方,放下銀子就走的有錢人。 仗著皇帝和伯顏丞相的威名,武天佑的醫(yī)館太平無事,無人敢來惹事生非。 看著一切都好了,武天佑派人接來了自己的妻兒,并收了五名學徒。 元惠宗至元三年夏天,武天佑迫切想見到前輩名醫(yī)朱丹溪,請他來京城自己的診所坐診,并準備拜師學藝。武天佑親自書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邀請信,派自己的大徒弟赴義烏親自接人。 朱丹溪時年已五十六歲,看到這封來自大都的邀請信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自己年少時,日思夜想要去大都游歷,但都沒有機會。壯年成名后,多次想去大都,但由于事情太多了,也就沒有去成?,F(xiàn)在,自己老了,身體也不行了,去大都能受得了車馬顛簸之苦嗎 整整三天,朱丹溪都唉聲嘆氣,無法下決心。朱丹溪的夫人看到夫君天天下不了決心,就勸說道“人生在世,也就短短幾十年。你有許多未了的心愿,何不在這些年把它們一一實現(xiàn)。我知道你不是一個甘于平凡和沉默的人。現(xiàn)在,連大都的百姓都知道你的名氣。但你居然還沒有去過大都,這不是你最大的遺憾嗎?機會就在眼前,有人來請你,在大都也就會方便很多,希望你不要放棄這次機會。家里請你放心。有我呢。孩子們也靠得住,你去吧。” 朱丹溪終于下定決心要去大都,他告別家人,在大孫子和武天佑的大徒弟的陪同下,坐著馬車向大都一路趕去。 沿途的鄉(xiāng)親們看到朱丹溪要去大都,就紛紛前來送行。他們都受到過朱丹溪的醫(yī)治,他們從內(nèi)心里感激這位活神醫(yī)。 從夏天一直走到秋天,朱丹溪一行終于來到大都。這時的武天佑已經(jīng)是家財萬貫,在大都很有名望的醫(yī)家了。聽到徒弟派人來報,名醫(yī)朱丹溪馬上將進入大都。武天佑親自來到城門外早早迎候。 終于見面了,這兩位當世名醫(yī)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武天佑是真真的激動,自己終于和“金元四大名醫(yī)”唯一健在的朱丹溪前輩見面了。以后恐怕永遠沒有機會了! 朱丹溪參觀了武氏德春堂醫(yī)館,對這里非??隙?。心里不得不佩服眼前這位后生,能在京城把漢人的醫(yī)學事業(yè)發(fā)揚光大。 一連三天,武天佑天天設宴招待朱丹溪。第四天,武天佑命家人擺設香案,他跪在朱丹溪的腳下。懇切地說“師傅,請收下我這名徒弟吧?!敝斓は行┮馔?,事業(yè)有成的武天佑居然要拜在自己門下。朱丹溪說“天佑啊。你已經(jīng)是名滿天下的名醫(yī)了。拜在我老頭子的名下,你不怕天下人笑話你嗎?我已經(jīng)老無所用了,我能教給你什么呢?”武天佑激動地說“老前輩永遠是我們醫(yī)界的榜樣,永遠是我心中的老師。我拜你為師,這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老師能收下我。教我。我向你學習的地方很多,我會認真努力的?!笨吹轿涮煊臃浅U\懇。朱丹溪感動了,他扶起武天佑說“我收下你這名徒弟。你就是我的關門弟子。我會盡其所能把我知道的都教給你,希望你把中醫(yī)事業(yè)發(fā)揚光大,惠澤更多的百姓?!?/br> 朱丹溪為什么要改變自己在家鄉(xiāng)所說的永不再收徒的誓言呢? 原來,通過這三天的觀察和訪問,他知道武天佑是一位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難得的醫(yī)學人才。武天佑給窮苦人民看病從來不收一分錢,用的還都是好藥。給達官貴人看病他也不貪圖錢財,處處為患者著想,盡量縮短療程,精確治療,力爭最快最少成本為患者解除病痛。所以京城的各階層百姓都尊重和喜歡他。朱丹溪一輩子嚴格要求自己,遇到這樣和自己作風相似的后輩名醫(yī),他能不打心眼里喜歡嗎? 朱丹溪從此后,一邊在武氏德春堂醫(yī)館坐診,一邊給武天佑講解疑難病癥的治療對策。武氏德春堂醫(yī)館有了兩位名醫(yī)坐堂,病人等待就診的時間大大縮短,生意也更加好了。 朱丹溪把自己的獨門絕技追魂銀針技法教給武天佑,武天佑雖然初懂針灸治療,但和師傅朱丹溪比起來,他就差之十萬八千里了。武天佑第一次知道了這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銀針居然還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能治療許多無法治愈的疑難雜癥。 武天佑不愧是醫(yī)學界的奇才,在別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理解和掌握的中醫(yī)辨證施治和針灸、拔罐、手術等技法,武天佑不到半年就熟練掌握了。在朱丹溪老師的嚴謹教授下,武天佑的醫(yī)學水平和技法有了質的飛躍,他可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了,甚至還可以起死回生呢。 元惠宗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初夏,京城富貴綢緞莊老板王富貴突發(fā)急癥死亡,親人們按照民間風俗,停尸三日后入殮下葬。第三日到了,一向和王富貴關系較好的武天佑親自來為朋友送行。當他跪在王富貴的尸體旁上香燒紙時,作為醫(yī)生的職業(yè)敏感,他詳細查看了王富貴的膚色和氣味,他震驚地發(fā)現(xiàn)王富貴居然沒有死,還有活人的氣息。當他告訴王富貴的家人,王富貴是假死,可以用針灸治療好后。當時在場的所有賓客都覺得不可能,武神醫(yī)是產(chǎn)生幻覺了。武天佑極力保證,可以治療好后。出于對武神醫(yī)的尊重,王富貴的家人們同意武天佑用針灸治療一試。 就在數(shù)百人的眾目睽睽下,已經(jīng)三日沒有任何生命跡象、手腳僵硬的王富貴被武天佑用針灸治療。只見武天佑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包消過毒的銀針,首先刺中王富貴的氣海、人中,再扎進神庭、耳尖、璇璣、天府、四強、太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針灸后,武天佑吩咐人們翻過王富貴的身體,在他背面的命門、中樞、神道、大椎、百會等用針??吹介L長的銀針進入王富貴的身體內(nèi),居然沒有一滴血流出來,人們有些害怕和驚奇。 不到一個時辰,王富貴居然手腳開始活動了。武天佑抱起王富貴,把他的面朝地放著,胸部擔在自己的膝蓋上,輕拍背部,王富貴吐出一大堆濃痰后。居然神奇地睜開了眼睛,活過來了。 在場觀看的數(shù)百人興奮極了,他們親眼目睹了武神醫(yī)把死去已經(jīng)三日的人救活了,大家沸騰了,認為武天佑就是華佗再世,當世神仙。 王富貴的家人感激極了,他們一再跪下磕頭謝恩。當王富貴聽到家人和鄉(xiāng)親們說是武神醫(yī)救了自己,就跪下連磕了十二個響頭謝恩。 武家原本準備的喪宴變成了慶賀的喜宴。武天佑十三針起死回生的故事一夜之間迅速傳遍大都內(nèi)外。 朝廷新任御史大夫脫脫的漢人老師吳直方的兒子得了一種怪病,一生氣就會氣死過去,多方求醫(yī)。久治不愈。吳直方慕名帶著兒子來找武天佑醫(yī)治。武天佑詳細地通過望、聞、問、切診斷,發(fā)現(xiàn)其子面色發(fā)白,脈象虛弱,舌苔發(fā)紅,飲食不佳。武天佑分析說“你的兒子氣血不和,脾胃虛弱。有貧血癥狀。正氣不足,在生氣時。容易導致氣滯血郁證,容易造成心臟器暫時阻滯。造成假死癥狀。我將通過扶正怯邪,疏導正氣,健脾利胃,滋陰壯血,配合針灸治療,三個療程可以達到基本痊愈。你同意這樣的治療方案嗎?”吳直方也是飽讀國史之人,對傳統(tǒng)醫(yī)學典籍也頗有研究,聽了武天佑的一席話,他非常贊同,表示愿意配合武大夫的治療方案,為兒子治病。 武天佑精心為這位小患者炮制了中藥丸,要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次一丸,用甜醪糟做引子。每天巳時為該患者做針灸理療,每次一個時辰。經(jīng)過三個月的治療后,吳直方的兒子病患痊愈了,再也沒有發(fā)生以前的癥狀了,身體恢復了健康。吳直方喜在心里,非常佩服武天佑的醫(yī)術,親自敲鑼打鼓給武天佑送錦旗一面,上書“國醫(yī)神人,妙手回春”。從此后,吳直方和武天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朝廷翰林學士、知經(jīng)筵事張起巖深受元惠宗喜,同時他還被元惠宗任命為編修國史總裁,由于長期伏案勞作,張起巖患上了手腳麻木、疼痛、腰椎疼痛的病癥。張起巖找宮里太醫(yī)治療,但長期不見好轉。初,張起巖和大丞相伯顏不和,他非常看不慣伯顏的飛揚跋扈,就經(jīng)常在朝廷上參奏伯顏的不是。聽人們傳說武天佑和大丞相伯顏來往密切,就不愿找武天佑看病。后來,疼痛的實在沒有辦法,在好朋友吳直方的勸說下,只好來到武氏德春堂醫(yī)館求醫(yī)。那天,朱丹溪剛好出外,武天佑一人坐診。張起巖并不報姓名,要求武天佑給自己治療。按照醫(yī)館規(guī)定,任何患者前來醫(yī)治,必須報出真名和詳細家庭住址方可醫(yī)治,以便日后追蹤治療效果,也免得日后產(chǎn)生醫(yī)療糾紛。張起巖的不配合,武天佑并不介意,通過診斷武天佑說“不管你來的目的如何,作為醫(yī)生,我也必須為你負責。你要配合治療。除了內(nèi)服中藥,外用藥膏,你還必須每天前來做針灸治療。你同意嗎?”張起巖早就聽說武天佑的神針是一絕,也想見識見識,就滿口答應。 果然,在服了武天佑給開的藥,外敷中藥膏,做了七天針灸治療后,張起巖的手腳不在麻木,腰椎也不在疼痛了。張起巖驚奇地發(fā)現(xiàn),武天佑做針灸治療,看似有些害怕,實則一點也不疼痛。張起巖通過這些天的治療觀察。認為武天佑是一位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處處為患者著想的好大夫。 張起巖沉不住氣了,在第八天前來治療時,他親筆為武天佑書寫錦旗一面。上面用隸書寫道“國醫(yī)神針,天下一絕?!甭淇顝埰饚r書。 當張起巖把錦旗親手交給武天佑時,前來等候看病的大都百姓們激動異常,要知道張起巖可是漢人們的驕傲。他是自元朝恢復科舉考試漢人中第一名狀元,也是山東人中唯一的狀元。張起巖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他的篆隸書書法還很受朝廷內(nèi)外的喜。 張起巖生于公元1285年,已經(jīng)是五十三歲的老人了。他十六歲被推舉為福山縣學教諭,十九歲中進士第一名,歷經(jīng)元仁宗、元文宗、元寧宗、元惠宗四朝皇帝,是真真的四朝元老。而且在每個皇帝時期,他都身居高官。他擔任的主要官職有國子監(jiān)丞、監(jiān)察御史、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陜西行臺侍御史、燕南廉訪史等。 張起巖當官剛正不阿,清正廉潔,敢于仗義直言,甚至還敢于和當朝丞相抗爭,在朝堂上公然爭論,歷代皇帝都非常喜歡他。在元朝輕視漢人的環(huán)境下,張起巖是漢官中的脊梁。是漢人中為數(shù)不多的大官,歷經(jīng)四位皇帝而不倒,張起巖創(chuàng)造了官員中的奇跡。張起巖在當官的幾十年中。為維護朝廷的公平正義,為維護漢人的利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不屈不饒的斗爭。 當武天佑知道眼前這位患者就是名震朝野的漢官張起巖時,他和所有患者都跪下給張起巖磕頭問安。張起巖慌忙扶起武天佑,讓人們都起來說話,并一再回禮致謝。 武天佑說“張大人是我們老百姓戴的好官。是我們漢人的驕傲。能光臨我這間簡陋的醫(yī)館,真是我一輩子的榮耀啊?!?/br> 張起巖說“武大夫客氣了。你才是百姓真真的福音。人們健康的守護神。請你原諒我初來時的無禮?!?/br> 武天佑說“張大人過獎了,你請坐。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們醫(yī)家的職責所在。其實我們有許多相通點。就是為了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br> 張起巖感慨說“你作為一名醫(yī)生,眼界這樣高遠,朝廷中若多些像你這樣的人,天下何愁不太平,人們何愁過不上好日子!” 又經(jīng)過武天佑半月的精心治療后,張起巖的老毛病痊愈了,恢復了往日的風范。他可以有更大的精力,勇往直前和jian臣們斗爭了。 張起巖和武天佑通過看病這件事,也成了忘年交。 時光如梭,一晃兩年又過去了。朱丹溪非常想念老家的妻兒,雖然在大都有武天佑一家無微不至的照料,但家依然是他最大的牽掛。元惠宗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的冬季,朱丹溪堅持要回老家過春節(jié)。武天佑多次挽留,看到師傅回意堅決,武天佑就親自為師傅安排回去的行李。除了每個月給師傅發(fā)的工資外,武天佑另外贈送師傅白銀五百兩,綢緞二十匹,土特產(chǎn)幾大箱,還給師娘、師傅的兒孫購買了新衣服。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武天佑帶領徒弟們護送朱丹溪和他的孫子到大都城門外,朱丹溪緊握著武天佑的手久久不愿放開。朱丹溪老淚縱橫說“天佑啊,我年紀大了,自此一別后恐永無相見之日。你是一個難得的醫(yī)學人才,你要堅持一如既往地研究,許多疑難雜癥還等著你去攻克。你保重?!蔽涮煊恿髦蹨I說“師傅此一去相隔萬里,令弟子傷心欲絕。以后還有誰能提醒我和幫助我呢”朱丹溪想了想說“我給你推薦一個人,他和你年紀差不多。他也是難得的醫(yī)學天才。他研究的醫(yī)學領域就連我也沒有涉及。如果你誠心邀請,他一定回來幫助你的,到時你們攜手將創(chuàng)造多少醫(yī)學奇跡,也為可知?!?/br> 武天佑依舊派大徒弟護送師傅朱丹溪回家。朱丹溪堅持就此告別,不要再送。 遠了,看到師傅在模糊的遠方依舊向自己招手,武天佑拼命地揮手,直到看不見。久久地,武天佑不愿離去,從此離別后,師傅安好否?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