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有備無患
聽了這話,沈采薇安心了,笑著問道:“四娘呢,她現(xiàn)在人在哪兒呢?我有事要和她說?!?/br> 沈世華左顧右盼幾眼,詫異道:“咦,她剛剛還在這兒的呢,這會兒人跑哪兒去了?” 說曹cao曹cao就到。 說話間,沈采萱就從后門走了進來。 沈采薇眼力不錯,盡管天色已暗,四周暗沉沉的,但她還是第一時間就注意到沈采萱神色不佳,隱隱帶著幾分愁緒。 “四娘,出什么事兒了嗎?”沈采薇立刻踏步上前,關切的問道。 沈采萱看了看四周,眼見院子里有不少閑雜人等,壓低聲音:“晚上你來我房間,我細細說給你聽?!?/br> 當天晚上,由于陶然居的大堂里正在進行施工作業(yè),有外人在,多有不便,沈采萱家便取消了每日的例會。 沈采萱將賬簿拿回了自己的房間,正一頁一頁的翻看核算,沈采薇如約而至。 全家人之中,沈采萱最信任的是就是沈采薇了。 見沈采薇過來,沈采萱也不賣關子,當即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原來,就在不久前,沈采萱收到了鄭忠維特意托人捎來的信。 信中寫道,沈家大房被迫離開溫陽縣城之后,連夜返回了望山村。 望山村的絕大多數(shù)村民都容不下沈家大房,說得更加準確些,容不下沈正樟和楊丹鳳這對狗男女,強烈要求他們滾蛋。 迫于無奈,沈家大房僅僅在老沈家留宿了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上午,就不得不離開了望山村。 離開望山村之后,沈家大房去了哪兒? 鄭忠維暫時還沒有查出來。 不過,現(xiàn)在可以確定的是,沈家大房并未前去投靠沈世榮的岳家。 不在老沈家,也不在沈世榮的岳家,結合沈采萱曾在南門碼頭見到過高度疑似沈正樟的人,不難就此做出合理推測——沈家大房大概率來了府城。 得知這一情況,沈采薇露出了厭惡的神色:“無端端的,那幫人跑來府城做什么?” “誰知道呢?”沈采萱秀眉微蹙,“雖說至今還不能確定沈家大房來沒來,但有備無患,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咱家必須小心防范著?!?/br> 沈采薇當然清楚沈家大房的尿性,曉得被那幫人盯上了會有多麻煩,可問題是……該怎么防范呢? 沈采薇一臉無措的看向沈采萱。 沈采萱斟酌著道:“咱們一家五口,就屬咱爹最好哄。倘若咱爹獨自出門,又倒霉催的碰上了沈家大房,保不齊就被那幫人給哄了去。為了以防萬一,我決定,就算再忙,也要跟著咱爹一起出行,絕不讓他單獨外出?!?/br> 沈采薇深以為然,點點頭:“確實得跟著。就咱爹這樣的性情,倘若落了單,正好被沈家大房撞上,怕是被賣了還幫人數(shù)錢呢?!?/br>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咱們不光要提防著沈家大房,不給那幫人可乘之機,還得設法盡早找出那幫人的下落,徹底鏟除了這一后患。”沈采萱沉吟道,“至于怎么找,我得好好想想。畢竟,這兒不是縣城,鄭大哥鞭長莫及,能耐有限,不一定能幫咱們將那幫人挖出來,最好還是咱們自己想辦法找人?!?/br> 姐妹倆圍繞著沈家大房,討論了好一會兒。 眼見夜色已深,沈采萱便勸沈采薇早點回房休息。 沈采薇卻不肯立刻就撤,賺錢心切的她又談論起了自家的生意。 沈采萱家計劃在兩天之后——也就是大后天開啟外賣窗口,而該窗口的招牌就是鹵煮火燒。 要想讓外賣窗口大獲成功,就得要確保鹵煮火燒能夠正常供應,而正常供應的前提是食材充足。 “豬下水和豬頭rou的供應應當不成問題。火燒就是燒餅,這個可以讓娘和何家奶奶現(xiàn)做,也不成問題。那么油豆腐呢?”沈采薇關切的問道,“你想好沒有,這個油豆腐要怎么準備?” 油豆腐的做法算是秘方,至今為止,沈采萱只將這一秘方傳授給了楊家人,并未外傳。 換言之,眼下只有楊家開設的豆腐坊對外出售油豆腐,別家豆腐坊里可買不到油豆腐。 楊家的豆腐坊有沈采萱家一份,按理,沈采萱家可以以低于市場價的優(yōu)惠價訂購油豆腐,且保質保量。 可問題是,楊家的豆腐坊遠在溫陽縣城,就為那么點油豆腐,讓楊家人特意跑來府城送貨,且不說楊家人愿不愿意,沈采薇本人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認為這樣做太折騰楊家人了。 那么換個思路,不讓楊家人送過來,自家派人去溫陽縣城取貨?仔細想想,還是不太合適。 如此看來,從楊家的豆腐坊里訂購現(xiàn)成的油豆腐——這條路怕是行不通。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該如何解決油豆腐的供應問題呢? 難不成要沈采萱家自制油豆腐? 的確,沈采萱家有這項技術,具備自制的能力。 但,他們家未必有這個精力。 俗話說,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磨豆腐看起來再簡單不過,可這中間繁瑣的制作過程和耗費的時間卻讓很多人難以支撐。 何況油豆腐比普通豆腐還要多幾道工序,制作起來更加麻煩。 沈采萱家本就忙碌不堪,哪里還有精力制作油豆腐呢? 正因如此,沈采薇才會就此向沈采萱提出疑問。 沈采萱一天到晚有很多事情要忙,盡管她已經(jīng)將大事小事都記在了小本子上,力求沒有遺漏,但忙中難免出錯。 要不是沈采薇這會兒提醒,沈采萱壓根兒就沒想到油豆腐這一茬。 沈采萱一時反應不過來,有些詫異:“油豆腐?油豆腐怎么了么?” 沈采薇提醒道:“現(xiàn)成的油豆腐,只有楊家開的豆腐坊里有的賣,府城的豆腐坊里可買不到。 “確實,相比起普通豆腐,炸制而成的油豆腐更加容易保存。但,這只是相對而言,任何食材放久了都會壞掉,氣溫越高,越容易變味兒。 “要是冬天的話,倒還好辦,油豆腐不容易放壞,可以讓楊家人一次性送一車油豆腐過來,應該夠咱們用個十天半個月了。十天半個月送一次貨,也不算太過麻煩楊家人。 “可偏偏現(xiàn)在是夏天,油豆腐它存不住啊,估計放上個三四天,就要變味兒了。換句話說,咱家一次最多只能訂購三天用量的油豆腐。這個怎么辦好?總不能讓楊家人三天就跑一趟府城吧? “總是勞煩楊家人送貨不大可行,咱家派人取貨也不大可行。畢竟,咱家現(xiàn)在人手有限,一時之間怕是無人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