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486節(jié)
而其中,得利最多的,便是秦再雄及其家族了,同時,當年隨他一起到東京的首領們,或多或少,同樣得到了朝廷的封賞,回去之后,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也漸漸與他離心了。畢竟,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但是,秦再雄在湘西蠻瑤中的影響,卻是在不斷提升的。所幸,此人雖是一匹夫,但確實有見識,夠聰明,并沒有飄。 此番回京,卻是來做引薦人的,陪同“溆王”苻彥通入朝。苻彥通,乃是一名蠻瑤老酋,崛起的時間很早,在馬殷崛起的時代,就開始縱橫湘西了,參與了一系列湖南的紛爭,在三代時期的湖南算是個風云人物。 哪怕大漢崛起中原后,也是湖南地區(qū)不可忽視的一個角色,當初,南平湖南之時,就曾遣使聯(lián)絡,爭取其支持。苻彥通呢,選擇了兩不相幫,坐觀成敗,因為固有的印象,他也只把大漢當作以往的馬氏對待。 劉承祐聽說了這個“溆王”的名聲,也曾派人送信,邀請他的東京一游,結果被拒絕了。東京再好,也沒有自己的草窩來得安全、舒服。 不過,在湖南歸治后這七年,湖南諸蠻的發(fā)展,卻讓他心驚不已,外有強勢的漢軍,內(nèi)有秦再雄這種背離者,湘西諸州的蠻瑤局勢也跟著大變。 朝廷并吞蠶食的行為,苻彥通感受到了,其中不是沒有反抗過,暗中鼓動組織了一些蠻人,離洞出山搶掠,結果面對的是漢軍果斷而殘酷的鎮(zhèn)壓。 這也與早年蠻民侵襲湖南州縣的結果大異,尤其是李筠,那老家伙完全是個殺神,鎮(zhèn)壓蠻民,毫不手軟,在他手下死傷者達數(shù)千眾。甚至于,李筠曾直接放話,歸順朝廷、做大漢良民的人,都可得到善待與保護,敢有反抗、違法、作亂的,一律依漢法處置。 前番,李筠被調(diào)走,也是因為鎮(zhèn)守湘西的這些年,李筠犯下了不小血債,固然震懾了蠻民,使之臣服,但也惹下了不小民怨。將之調(diào)離,也是進一步收心。 眼看著形勢不妙,蠻瑤之民,陸續(xù)臣服,歸于朝廷治下。這是有榜樣在前的,能夠得到土地,安定生產(chǎn),而原本的首領基本都得授官職,并且通過與漢人的深入交流交易,生存狀態(tài)與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這等情況,就更吸引人了,再加上有秦再雄這樣的有名的豪杰勇士在帶頭。一直到如今,苻彥通終于坐不住了,幾經(jīng)猶豫,終于決定上京,向天子表示臣服,徹底歸附朝廷,接受統(tǒng)治。 秦再雄屬于后起之秀,闖下了不小的名頭,然而,論及聲望,與苻彥通這樣的老蠻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苻彥通的入京,具備里程碑的意義,代表著湖南蠻瑤之民,徹底納入大漢的統(tǒng)治,編戶齊民的這種。等朝廷消化結束,那么對于湖南的統(tǒng)治,其鞏固程度將遠超前代,當然,這也是在湖南上千年同化基礎上進行的。 而一旦成功,那朝廷的影響,也將向黔中、黔西地區(qū)深入拓展。 “我早就勸過苻彥通,只要歸附朝廷,朝廷都會厚待,地位、財產(chǎn)、名望乃至權力,都將得到保留,只是成為朝廷的屬民罷了!”秦再雄還在向趙延進說:“可是,他就是不信,終究人老了,幾番拒絕朝廷的善意,到如今了,為形勢所迫,方才進京,豈不是晚了?我想他,肯定后悔……” “識時務者為俊杰,似秦兄就是黔中俊杰,如何不能功成名就!”聽其言,趙延微微一笑。 秦再雄也哈哈一笑,顯然很受用。見他目光始終游弋在那胡姬上,趙延進也很貼心,說:“秦兄難得回一次東京,就好好享受一番吧!” 作為同道中人,秦再雄嘿嘿兩聲,一副不客氣的樣子,不過臨時想到了什么,說道:“此番來京,我從族中帶了幾名美貌少女,最美麗的明珠自然是獻給皇帝陛下了,次之的,我挑一名送到趙兄府上?” “秦兄美意,那我可就卻之不恭了!”趙延進來了點興趣,眉色微揚,應道。 第321章 瑤女 留下秦再雄自在享受,趙延進自己則悄然離開這逍遙窩,不過,離開前,招來一名隨從吩咐著:“同坊間打好招呼,好生侍候秦將軍,所有開銷,府上支出!” “是!”隨從恭敬應付,隨即請示道:“主公是否回府,小的備車!” 趙延進在自己身上嗅了嗅,脂粉味道有些濃,而后道:“先沐浴一番,然后進宮!” 顯然,此番招待秦再雄,趙延進仍然是帶著政治任務的。而同秦再雄的交流來看,此人對朝廷的態(tài)度還是恭敬的,臣服的,作為表率,帶領楚蠻積極融入朝廷的統(tǒng)治。 對于這些少民英豪,劉承祐基本還是以一種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的,雖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說,但自唐以來,各族之中也涌現(xiàn)了太多為中原朝廷效死的忠臣名將,因此也無需一概而論。 只是,劉承祐的心性,總是難以讓他徹底放心的,而唯一讓他感到顧慮的,就是秦再雄此人有些聰明,又有手段。投靠朝廷固然是事實,但如果被他借機施展,擴充實力,進行一系列不利于朝廷統(tǒng)治的行為,那就需要得到遏制了。 就這些年的情況來看,有那個趨勢,但還不嚴重,尚在底線之上。制衡,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適用的,因此,對于此番苻彥通的入京,皇帝還是呈歡迎態(tài)度的。 事實上,湘黔楚蠻的問題,對如今的大漢而言,還不是什么大問題,也不是重點目標。但是,劉承祐卻很重視,畢竟這些蠻民是最適合融入大漢的少民,有那個文化基礎在。 如果湘西蠻民歸制的事情能夠辦得漂亮順利,那在今后向西南深入拓展上,也將取得更有利的條件,對朝廷對西南的統(tǒng)治,也有不小的裨益。 這些年,在劍南道,大漢對于生活在南部地區(qū)的黔中諸部民的統(tǒng)治,實則略顯掙扎,叛服不定,僅上奏東京的叛動亂,就達十五次,其他小亂就更不可數(shù)了。雖然都被王全斌給強硬鎮(zhèn)壓了,但也反應出了,大漢對西南的統(tǒng)治,并不安穩(wěn)。 在漢化、同化的水平上,同湘西諸蠻相比,西南地區(qū)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因為苻彥通的進京,劉承祐已授意政事堂,拿出一套合適的針對西南地區(qū)的羈縻政策制度,加強朝廷對西南地區(qū)的影響控制。 平南戰(zhàn)事就在不遠,而南方作為一整盤棋,通盤考慮,那將來針對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該有一套有效的措施,統(tǒng)治秩序的構造則尤其重要。 把自己收拾干凈,騎在馬上,向著皇城方向而去,趙延進面上則是一片沉思。他在考慮,如何向皇帝匯報。另一方面,他想得則更遠,待南方平定之后,他很可能被調(diào)往西南負責軍政方面的事務,對于這一點,從皇帝的口風中,已有所透露。 對此,趙延進的心情略顯復雜,西南終究蠻荒之地啊…… 思慮之間,前方大道間,傳來一陣動靜,周遭百姓,紛紛涌向。趙延進也略顯好奇,對隨從吩咐道:“去問問,何事引起這般動靜?” 沒有等太久,隨從歸來稟報:“是遼國使者進京,百姓爭相觀覽!” “遼使!”趙延進呢喃了一句,道:“走,去看看!” 開封城,已不是蕭護思第一次來了,然而此前沒有任何一次,像此番這般讓他感到心情壓抑。遼國使團有數(shù)十人,此番南來,一路上被看得死死的,同囚犯差不多,根本沒有多少活動的空間,漢人的警惕與戒備,可見一斑。 而此時,京城百姓觀者如堵,夾道卻非為歡迎,人聲如潮,議論紛紛,指指點點,只覺得自己這一行人,像是被圍觀的動物一般。 念及這些,蕭護思不由一嘆,不過很快平靜下來,恢復了寵辱不驚的表情。當年的北伐戰(zhàn)爭,遼國從未承認過自己失敗,如今,他仍是作為大國使節(jié)前來交通的,國家的體面不能丟掉。 使者隊伍中,還有幾輛車,裝載的是獻給大漢皇帝的禮物,也是此番來使的誠意,尤其吸人眼球的,是那一座黃金打造、寶石鑲嵌的王座,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美輪美奐,也是吸引百姓圍觀的因素之一。從這架勢可以看出,遼使此來,是懷有善意的。 趙延進騎在馬上,在圍觀的人群中也算鶴立雞群,不過與周邊吃瓜群眾看熱鬧的心態(tài)不同,他卻是若有所思。蠻王進京,遼使又來,平南在即,這天下,似乎又將有一場風云變化了。 …… 清晨,萬歲殿中。 盤腿坐著,劉承祐欣賞著羞澀地縮在錦被間,欲露未露的少女。秦再雄進獻的美人,自然是絕色,容顏秀麗,肌膚雪白,清新脫俗,因是瑤女,還帶有一種漢女所不具備的異樣風情?;蛟S只是心理作用,但就劉皇帝而言,感覺不錯。 楚女細腰,此女也一樣,身段苗條。探手撩起少女的下巴,看著那楚楚動人的眼眸,劉承祐輕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妾名黎!”臉蛋還泛著點醉人的紅潤,小聲地答道。 聽其口音,劉承祐不免意外,道:“你的漢話說得不錯嘛!” 秦黎說道:“是將軍找先生教的,將軍說,如果妾有幸能夠侍奉皇帝陛下,就不能不會說漢話!” “這個秦再雄,倒是有心了!”劉承祐淡淡一笑,打量著這美人:“你是秦再雄的族人,家在何處?家里還有什么人?” “回陛下,妾家居盧溪!” “盧溪?”劉承祐眉頭微皺,一時想不起這是什么地方,問:“在辰州嗎?” “是的!”秦黎十分小心地應付著,輕聲道:“盧溪在武溪水畔,妾一家原本住在武山中,后來族長帶著我們出山,分給土地,就一直住在盧溪了。妾家里還有父母、兩個哥哥、個jiejie、一個弟弟。” 瑤女的話,對劉承祐而言,還是沒個具體概念,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她那一家就屬于歸附瑤民,還是很早的那種。 面容越發(fā)和藹,劉承祐對這方滿十六的少女,語氣更加溫和,說:“你覺得,是遷居盧溪之后的生活好,還是之前好?” “自然是到盧溪好!”對此,秦黎倒是連點兩下頭,說道:“妾見識不多,但有些事情,還是知道的。到盧溪后這些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官府有專門派人教家人耕作,這兩年,已少有挨餓了,偶爾還能吃上rou。父兄也不用經(jīng)常與人毆斗,讓人擔憂,jiejie嫁了一朝廷軍官,那可是能管五十人的隊官呢……” 聽著瑤女將她家中的情況講來,注意到她那幽蘭一般的笑容,劉承祐的心情也不禁好了幾分,撫了撫她的腦袋。 洗漱著裝,注意到伺候技能熟練的秦黎,又注意到她不方便的行動,喚來孫彥筠,劉承祐話不多,意思卻很明白:“封美人,帶去坤明殿,拜見皇后,之后的事情,讓皇后安排吧!” “是!”孫彥筠趕忙應道。 顯然,對于秦再雄獻的這名瑤女,皇帝是很滿意的。當然,對于那秦再雄,他心中的戒心反而越重。人家這般殷勤逢迎,或許只是為了取悅他這個皇帝,沒有其他陰謀用心。 然而,畢竟是劉皇帝,難免多思多慮。論跡不論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作為一個多疑的皇帝,更多的時候,還是習慣論心的。 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 “參見陛下!”一大早,擔任中書侍郎的陶谷便前來謁見。 劉承祐正在進早食,喝酒紅棗粥,見到陶谷,劉承祐態(tài)度很親切,說道:“陶卿來了,坐!是否進食?今日尚膳監(jiān)熬的粥不錯,來一碗?” 聞言,陶谷老臉頓時露出笑容,恭敬地應道:“謝陛下!” 甭管吃沒吃,能與皇帝一起用食,都算是一份恩寵,哪怕是只是一碗粥。而且,還喝得很香,陶谷這老東西,入了政事堂,當了宰臣,非但沒有因事務cao勞而身體虧欠,反而愈顯精神,僅從其食欲就可知。 見他干喝粥,劉承祐又對孫彥筠吩咐,再分他點菜,對于皇帝的體貼,陶谷更顯示出一副君恩如海的感動模樣。 暖完腹后,劉承祐想起他這幾日思慮的事情,直接向陶谷問道:“關于西南地區(qū)的治理問題,政事堂議得如何?” 見皇帝關注此事,陶谷立刻將所議情況稟道:“回陛下,經(jīng)臣等討論,一致認為,針對西南諸部諸族,陛下所提‘土司’,確實可行。只是有幾點,尚存疑議!” “說說看!”劉承祐看著陶谷。 陶谷說道:“其一,陛下所言,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tǒng)其兵、世襲其職、世受其封,臣等以為是否與其權力過大,恐有尾大不掉之憂; 其二,如今荊湖蠻民,陸續(xù)歸化,朝廷又另出治策,臣等慮已歸附蠻酋的不滿; 其三,西南廣大地區(qū),部族甚多,朝廷對其域況民情,實不熟悉,諸酋叛服如何,尚需審查,土司職位如何委派,發(fā)放多少,尚需考慮; 其四,南粵所轄西部州縣,是否囊括其中; 其五,如若實行土司制度,對于土司,朝廷又如何管理、約束?!?/br> 陶谷一口氣說出五條,顯然,他們討論的問題,只怕還不止于此。而劉承祐聞之,非但不以為惱,反而顯得很滿意,平靜地說道:“看來,諸卿確是進行了深入的考慮??!” “為陛下分憂,是臣等應盡職責!”聽此言,陶谷立刻應道。 看這老家伙一臉恭順的表情,劉承祐微微一笑,針對其所說,沉吟了一會兒,方才道:“西南地區(qū),山高林密路遠,交通不便,部族雜居,自古以來,朝廷都難以實現(xiàn)深入的統(tǒng)治,到我朝也一樣。想要如中原州縣這般,完全不可能,強行為之,只會引發(fā)動亂。 關于土司的權力,其部族現(xiàn)實情況,本是如此,非短時間內(nèi)可以改變。朝廷通過土司制度,承認諸部族酋長首領的權力地位,實則是對他們進行收買、安撫,獲得他們的臣服,不求他們竭忠效順朝廷,只要維護西南的統(tǒng)治秩序,鞏固朝廷領土畛域,目的就達到了。 至于對土官的發(fā)放,則正可對西南的蠻民部族,進行一次分化、整頓,臣服朝廷的,自可得到朝廷的封賞,承認他們的統(tǒng)治地位與權力。至于不服者,自當以武力討滅,以震懾不軌者。 實行土司的區(qū)域,則依具體民情而定,尚需仔細調(diào)查。這只是朕的一個想法,如要具體施行,還需綜合考慮完善,時間尚且充裕,具體的細節(jié)還需諸卿斟酌。不過,待南方平定,就要緊迫些了!” “陛下所慮周全,臣敬佩萬分!”不論如何,吹捧一下,總歸不是問題的。陶谷朝著劉皇帝,又是抱拳作揖。 事實上,關于土司制的想法,劉承祐也是取巧,畢竟是經(jīng)過考驗、經(jīng)過證明的制度,還維系了數(shù)百年,這就證明了其可行性與先進性。 另一方面,對于西南地區(qū),劉承祐也沒有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要將之徹底消化。要知道,哪怕漢化程度已深的荊湖蠻民,劉承祐都是以招撫為主。 在他的考慮里,只要承認朝廷的統(tǒng)治,形成穩(wěn)定的發(fā)展,使西南地區(qū)成為大漢的實際疆域,那就算達成預期了。 土司制度,說到底,也是羈縻政策的一種,以夷制夷,只是在西南地區(qū)的生命力的特別頑強。同時,因為地理因素,對于朝廷而言,也不怕其坐大,或許會生亂,但無法對朝廷統(tǒng)治核心造成影響。而土司制度,則將成為長期維護西南統(tǒng)治秩序的一道利器。 當然,所謂改土歸流,若沒有土司,又何談改之。 “關于此制,只是朕的一個構想,西南的穩(wěn)定,當然也不能單純依靠夷蠻自治,還當輔以道司州縣!”劉承祐又嚴肅地道。 “是!”陶谷也鄭重地應道。 談完此事,注意到陶谷,劉承祐反應過來,略帶好奇地問道:“陶卿今晨單獨前來,當有要事吧!” 陶谷還在琢磨著“土司制”的事情,他先在這邊得到了皇帝的圣意,等回政事堂,他的聲音又可以高些了。 此時聞言,他也回過神,思及自己的來意,陶谷以一種試探語氣向劉承祐道:“陛下,遼使已來京數(shù)日,棲居禮賓院,是否接見?” 聞此,劉承祐露出了少許玩味的笑容:“你若是不提,朕還真把他們忘了!怎么樣,他們住得可還舒適?” “禮賓院已有妥善安排,無有任何慢待。不過,臣觀遼使蕭護思,是十分急切,想要覲見陛下!”陶谷道。 “你以為如何?”劉承祐盯向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