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533節(jié)
顯然,劉皇帝還是有些不踏實。對此,李處耘只能俯首聽命:“是!” “另外,為確保東西兩路兵馬配合得當,對于歸義軍,朝廷當遣人接管兵馬,統(tǒng)一指揮!”李處耘說。 “這是自然!”劉皇帝語氣肯定地道:“歸義軍既來附,朝廷也該當遣人接收。這樣,吏部選派一批職吏,樞密院挑選一批軍官,同曹元恭一起西歸,接掌軍政!” “是!” “以何人前往瓜沙,整編歸義軍!”劉承祐問。 李處耘顯然有腹稿,道:“河西兵馬副使楊廷璋,可托重任!” 楊廷璋是何人,邢國公郭威的小舅子,當然,如果只是因為這層關系,也不足以托付重任的,其人謹慎穩(wěn)重,有容人之量。指揮將才或許有所不足,但朝廷也不需要他帶領歸義軍勢如破竹,橫掃甘肅,要的也只是個牽制作用罷了。 而收服歸義軍,需要的也不是那種打打殺殺的將領。因此,稍作考慮,劉皇帝即道:“那就以楊廷璋為瓜沙巡檢使,另外,再以盧多遜為瓜沙安撫使,二者一同前往敦煌赴任,傳達諭旨,整合歸義軍軍政!” “是!” 樞密院還是以往的風格,只負責大方向上的事務與安排,沒有一言一語,提到具體的戰(zhàn)術問題,這都需要統(tǒng)軍的將帥去考慮,朝廷方面,只負責兵馬、錢糧、軍械的調配。 “諸卿還有什么補充?”劉承祐看著魏仁溥、趙匡胤。 魏仁溥想了想,應道:“陛下,西州回鶻前來求援,臣以為,可否利用一下此事,以發(fā)兵西域救援的名義備戰(zhàn),降低甘州回鶻的警惕,并遣使同回鶻汗商量借道事宜?!?/br> “好!”劉皇帝頓時眉開眼笑的,覺得此策不錯:“照此辦理!” 趙匡胤也開口,提醒道:“陛下,大軍如發(fā),那么西北的邊防事務難免受到影響,產生漏洞,還當小心定難軍,以防不測!” “有備無患,傳制豐、鹽、延州兵馬,西進期間,務必提高警惕,嚴守治安!”劉承祐直接多李處耘道。 君臣幾人,又對西進事務上朝廷該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做了討論,經此,大漢對河西走廊的收復行動,也就此正式定議。 沒有明詔,下達的機密軍令,西進的主帥自然是英國公柴榮,軍職為河西招討使,王彥升為副使,吳廷祚為都監(jiān)兼糧料使,輔以郭進、康再遇、陳萬通等邊將。 開寶二年正月朔,在很多人沒有預料的情況下,在漢宮之內,劉皇帝笑瞇瞇地夜宴群臣,君臣喜迎新年之時,自東京至涼州的驛道上,官騎飛馳,攜帶有西進的詔令,飛速傳達。 平靜了多年的西北局面,也由此被打破,這一日,來得比很多人預想的要早得多。 第52章 六谷土豪 西征的詔令雖然下達,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內,河西卻并沒有爆發(fā)戰(zhàn)事,作為前進基地的涼州也安穩(wěn)如故,開春之后,設立在涼州西部地區(qū)的榷場、市鎮(zhèn),仍舊如過去一樣,漢戎之間往來交易,頻繁而繁榮。 唯一的不同便是,沖突明顯在增多。因為河西布政使司在番禾地區(qū)重新設鎮(zhèn),并移民駐軍,甘州回鶻那邊,很是不滿,遣人來交涉,為了此事雙方仍在扯皮之中。 不過,整體而言,河西還是處于一種相對和平的局面中。不過,平靜的表面下,卻是暗流涌動,從詔令傳達開始,河西文武已經開始了備戰(zhàn)。 或者說,大漢已經準備了多年,只是進入開寶二年后,徹底付諸行動罷了。以漢軍的執(zhí)行力,實則是用不了這么長時間的,以西北的軍政狀態(tài),不管是軍還是民,動員效率都是極高的。 之所以拖延,卻是為了給瓜沙那邊更多準備時間,畢竟盧多遜與楊廷璋遠赴敦煌整合力量,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別看歸義軍主動歸附了,但在收編事宜上,未必會一番風順,難免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矛盾,畢竟那是曹氏經營了半個世紀的地盤。 畢竟,很多事情原本是一番好意,最終卻在cao作實行的過程中,產生矛盾,出現(xiàn)問題,最終導致一個不如人意的后果,使好事變壞事。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當然,劉皇帝以盧多遜、楊廷璋文武二人前往,也是相信二人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把差事辦好,完成使命。要說盧多遜,作為大漢的“西北事務專家”,與歸義軍曹氏也算老朋友了。 姑臧城,毫無疑問,作為攻略甘肅的進軍基地,本是軍事重鎮(zhèn),到三月初,其軍事氛圍則更加濃厚了。 春季,不管對于農耕,還是游牧,都是生產勞作了一個關鍵時期。但是,開寶二年的春季,很多河隴百姓,不管是牧民還是農民,不得不放下農具,拿起武器,集結于涼州。 雖然在樞密院的籌劃中,河隴只需派遣兩萬步騎,但這些只是作戰(zhàn)兵馬,實際動用的人員,顯然還要包括輔卒民兵,轉運糧械,修筑工事等事務,都需要一定的民力。 畢竟,甘州回鶻不能以單純的游牧民族來對待,甘肅也是有城鎮(zhèn)的,尤其是汗帳所在的刪丹城,則是回鶻集全族之物力修筑的堡壘,據(jù)說堅固程度、防御能力,能夠與姑臧這些河西大城相比。 因此,在進攻準備上,招討使行營完全是按照內地攻伐的標準來進行的。這段時間,除了大量的兵丁、民夫集結于涼州外,還有自其他諸州鎮(zhèn)轉運而來的糧食、軍械、牲畜,弓弩箭矢,從來都是大漢軍隊的標配,此番就從各州武庫征調了一千具弩,五千張硬、軟弓,以及各類箭矢五十萬支。 同時,征調了一千多名官民工匠,用以打造軍械。在打仗方面,大漢從來都是奢侈的,也舍得下本。 在姑臧城外,一共設了三座大營,用以安置集結而來的軍隊與民夫,經過臨時整編后,在各級軍官的率領下,都加緊著cao練。不得不說,西北的兵源,各方面的素質就是高。 在照常巡視過軍營后,王彥升領著郭進等幾名將領返回姑臧城內,輕騎飛馳于街道,毫無避忌,有股子張揚跋扈之意。 柴榮所處的官署,見到迎候軍吏,王彥升直接問道:“英公呢?” “國公正在會見六谷部首領!”軍吏答道。 聞之,王彥升倒未強闖,而是扭頭對郭進幾人道:“我們就先別打擾英公會客了!” 說著,就同幾人一起去找酒喝了…… 廳堂內,柴榮正在接見六谷部的首領們。在溫末解散后,原本棲身于聯(lián)盟下的這些土豪部族,也就再度恢復了聚落的生存形態(tài),六谷部,乃是其中比較大的六個部落,因為棲身于涼州境內六座山谷得名。 而柴榮會見的,就是諸部的首領,這些人雖然是吐蕃人,卻已丟失了很多本族的習性,作為涼州當?shù)氐耐梁?,已然完全融入在當?shù)氐乃林辛恕?/br> 此時的首領們,都穿著錦服漢冠,當然,或許是為了贏得英國公的好感,而特地裝扮了一番。此番,受到官府的征令,他們自然也是出丁出馬,僅六谷部,就提供了超過三千騎,由他們親自率領前來。 事實上,對于這些保存了一定軍事實力的土豪部落,劉皇帝也是有心整治的,只是擔憂會引發(fā)動亂,一直按捺不舉。同時也在遲疑,是否也在西北地區(qū),推行土司制度。 “諸位首領此番能夠積極響應朝廷征召,率部眾而來,足見對朝廷的忠誠,本公代表朝廷,再度向你們表示感謝!請諸位放心,朝廷必定有所回報!”會談已經接近尾聲,柴榮也沒有多廢話的意思,直接亮明態(tài)度。 “向朝廷效忠,這是我們該做的。再者,能夠在英國公的指揮下作戰(zhàn),更是我等的榮幸!”大首領折逋思忠當即表示道。 六谷部是有諸部大首領的,由諸部共推,此前一直是前涼州節(jié)度使折嘉施擔任。他們這一脈,在六谷部中原本不算突出,還是依靠著朝廷的支持,才逐漸占據(jù)主導。 不過,在折逋嘉施死后,其內部又發(fā)生了爭奪,轉移到了潘羅支手里。而折逋思忠,就是當年從征北伐的蕃騎首領,也是折逋嘉施的弟弟,在北伐之后,在禁軍中當值。 后來不得已返回涼州,經過一番爭斗,又奪回了大首領的位置,背后同樣有涼州官府的支持。顯然,對于六谷諸部內部的這種角力,官府還是喜聞樂見的,就怕他鐵板一塊。 不過,折逋思忠顯然屬于那種無限親近朝廷的人,當年北伐期間,就是浴血死戰(zhàn),戰(zhàn)后硬是不愿回涼州,寧愿在東京做官。 此番受到征召,也是毫不猶豫,組織部卒,前來聽用。對于此人,柴榮還是很滿意的。 其他人呢,不管心中作何想法,面上還是同樣的態(tài)度,都賭誓愿意聽從調遣。不過,作為代表,折逋思忠最后還是向柴榮提出一個疑惑,或者說疑慮:“敢問英公,此番真的要去西州打仗嗎?” 聽其言,柴榮瞟著他,說:“怎么,大首領心中有疑慮!” 折逋思忠說道:“下官只是覺得,西州距離涼州甚遠,跑這么遠的路程去救援他們,有些……” 顯然,不明內情的他們,對這種軍事行動并不看好。不過,注意到柴榮的眼神后,又立刻改口,道:“若英公都不在意,有遠征的膽略,我們這些人,也甘為走卒,為您沖鋒陷陣!” 柴榮臉上露出了一點笑容,看著折逋思忠的目光越加欣賞了,在這些少民之中能有如此覺悟的人,也算是難得了。 柴榮則出言安撫:“諸位首領不必擔憂,天子既有詔令,本公也敢領兵,自有周全之道。此番西進的,可不只你們,還有大漢官兵,斷不會讓你們跟著陷入險境的!” “有英公此言,我等豈能再有他言,唯有聽令!” 第53章 兵臨刪丹 “英公,今兵馬已備,糧械亦足,箭已上弦,為何還按兵不動,引而不發(fā)?”面見柴榮,王彥升直接問道。 看著王彥升等將領,柴榮日顯蒼老的面容間,露出一抹笑容,淡定之間仿佛帶著少許的關愛,說道:“不急!先喝口茶,朝廷以攻伐之事托付我等,事關重大,不可cao之過急,而誤軍機??!西進之事,這么多年都等過來了,又何必急于此一時!” 早年的柴榮,不管是性格,還是行事,都常有急躁激進的表現(xiàn),如今,隨著年紀越長,卻是日漸沉穩(wěn)了,就如其一直以來外在的沈重表現(xiàn)一般。 “英公自是沉得住氣!”在柴榮面前,王彥升一般還是能夠收起他的桀驁的,因此,感嘆了一句,而后道:“然而,自詔令下達,已然快兩個月了,再拖下去,恐生意外?!?/br> 見柴榮仍不動聲色,王彥升道:“也并非我等性急,如今大軍集結于此,聲勢已然傳開,這么長時間下來,回鶻人只怕已反應過來,也不會真為我們借道的說辭所迷惑。根據(jù)哨騎密探的匯報,刪丹城已然加強了戒備,集中兵馬,控制進出,顯然已有所防備,再等下去,只怕就真貽誤軍機了!” “再者,如今各軍各部卒集結于涼州,編制cao練也有一段時間了。如今這個季節(jié),從兵士到丁夫,多念土田,戰(zhàn)斗的意愿本就不高,再兼對于遠征的疑慮,兵心不算穩(wěn)定,再遷延時日,只怕士氣會滑落得更厲害。若將無斗志,士無戰(zhàn)心,就算準備地再完備,作戰(zhàn)于我軍也未必有利?!?/br> 聽完這番話,柴榮注意到王彥升那張粗糲卻透著堅毅的臉龐,不由露出笑容,以一種感慨的語氣說道:“光烈,見識不凡啊,你可真是讓我刮目相看??!” 王彥升這番話,也是說得有理有據(jù),顯然并非一味的急躁,立功心切。對于形勢,對于軍心,對于士氣的判斷,也很準確,這樣的能力表現(xiàn),可不是早年的王彥升所具備的。 面對柴榮的贊嘆,王彥升緊繃著臉松弛了些,拱手道:“些許淺見,說與公聽,還請英公三思!” “諸位有什么看法?”柴榮看向隨同前來的郭進、康再遇幾將。 剩下的人,以郭進的軍職資歷最高,也直接開口:“末將以為,可以出兵了!不論歸義軍那邊情況如何,都該有所行動了,不能讓回鶻人徹底反應過來!” “敢問英公,您是否已有籌謀,如有,懇請告之,以安將士之心!”在北伐戰(zhàn)事中有所表現(xiàn)的康再遇則想了想,主動問道。 面對諸將之請,柴榮這才緩緩道來:“軍心士氣問題,只是中下級將士,不知此次出征目標之故,乃有疑慮,只要來日道明意圖,人心可安。 至于回鶻人,不論他們是否察覺,有無準備,都不妨礙我軍西進。河西之下,還是太小了,他們能夠倚仗的,不過幾座城垣罷了。然而,如若他們僅僅倚仗堅城,對我軍而言,無異于坐以待斃。 諸位是愿意回鶻人困守城池,還是希望同他們在野外糾纏?” 都是作戰(zhàn)經驗豐富的宿將了,聽柴榮一番陳述,都不由兩眼一亮,轉憂為喜。王彥升一撫掌,表示認同,但是又很快凝眉:“不過,刪丹城很是堅固,想要破之,只怕也不容易!” “只要困住了他們,還怕破不了城嗎?”一旁,郭進自信地道:“不是我輕敵,論城池攻防,回鶻人還不配與我大漢軍隊較量!” 柴榮的考慮也正是如此,擊敗回鶻人,收復甘肅,憑借大漢的軍力、實力,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柴榮想要達到的效果,是徹底征服之,盡量不留遺禍。 回鶻人,畢竟還是游牧民族,如果讓他們敗而不潰,放棄河西,向西南面遷徙避禍,那么即便收復了甘肅,也是留了個尾巴,不能一勞永逸。 因此,在柴榮這里,收復甘肅只是基本目標,如何將回鶻人征服控制,才是最終目的。 一番討論,暫時安撫住了諸將的蓬勃的戰(zhàn)意,不過,在王彥升等人退下后,柴榮又忍不住皺起了眉。在堂間踱著步,步伐雖不算急促,但他心里顯然并不像表面的那般平靜。 一切的籌謀,不能一廂情愿,還要看回鶻人的反應,柴榮也顧慮最終玩脫了,出現(xiàn)什么意外。尤其在回鶻人有所警惕的情況下,或許,真的該動兵了。 柴榮略微遲疑的心理很快化為堅定,堅定出兵,讓他下定決心,是一名叫李肅的涼州屬吏。此人奉命前往回鶻汗庭,商討借道事宜,費了不少時間,李肅不辱使命,回來復命。 對于朝廷要發(fā)兵前去西域救高昌這件事,甘州回鶻這邊,要說一點懷疑都沒有,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最大的疑慮,也正在于,讓道過境,萬一漢軍圖謀自己怎么辦? 不過,直接拒絕,回鶻人又沒那個底氣,畢竟,這兩年雙方在河西走廊上,矛盾漸深沖突愈劇。然而,雖然齟齬,終究沒有撕破面皮,明面上仍保持著友好往來。 真讓回鶻與大漢朝廷翻臉,他們也是沒有那個膽量的。因此,抱著一種患得患失、瞻前顧后的心態(tài),拖延著此事。 在商討的過程中,一面征調部眾,充實刪丹,加強防御,另外一方面,則秘密遣人,探查涼州的情況。當?shù)弥獫h軍正在集結兵力,準備遠征西域后,留給他們做決定的時間就更少了。 有心拒絕,但又害怕因此觸怒了朝廷,干脆進攻甘肅……雖然大漢朝廷此番的目標,正是他們。 拖延時久,在回鶻君臣自覺刪丹已經足夠穩(wěn)固后,終于松了口。與李肅以答復,愿意借道,但是,只允許通過五千軍隊…… 對于這個結果,郭榮不能更滿意,于是當即聚將,安排發(fā)兵事宜。真正動起來的時候,柴榮的風格也是雷厲風行,由郭進率領五千官軍步騎,作為前鋒先行出擊,目標直指刪丹,柴榮自領中軍及輜重隊伍,鍾后進兵。 對于先遣的位置,王彥升本來想爭一爭的,這些年他也是憋慘了,不過被柴榮拒絕了,以協(xié)助自己指揮大軍為理由,把他留在中軍。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順利了,郭進帶著五千步騎,自涼州出發(fā),直撲刪丹城,沿途的回鶻軍隊與部民,雖有所警惕,但似乎提前收到了命令,果然沒有任何sao擾。 于是,郭進領軍,得以長驅直入,順利地逼進回鶻汗庭刪丹城。刪丹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區(qū),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乃是甘州的東大門,依山傍水的,也因此被甘州回鶻作為汗庭所在,并花費了大量的人物力,修筑擴建。 作為經營已久的大本營,有數(shù)代的積累,回鶻人是不會輕易放棄,所謂人為財死,皆是如此。因此,柴榮顧慮甘肅回鶻不敵而走,屬于多慮,畢竟還沒有到那個份上。而基本上,只要拿下刪丹,甘州回鶻也就基本平定。 涼州與刪丹之間,不過三百余里,郭進并沒急進,而是保持著穩(wěn)妥,以日行七十里的速度進軍。臨出發(fā)前,柴榮沒有其他交代,只叮囑了一點,那就是小心為上,不得疏忽大意,郭進也是謹記。 于是,經過了五日的時間,大漢開寶二年三月十一日,漢軍兵臨刪丹城。這是時隔半個多世紀后,再度有中原軍隊,打著漢人的旗幟,再臨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