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書迷正在閱讀:暖君、廠督他偏寵我[重生]、王妃嬌養(yǎng)手札、玄學大師被迫成為團寵后、逆鱗(禁忌 1V1)、昏君天天抄我作業(yè)(穿書)、穿成反派的我靠沙雕茍活、請給我一個擁抱、我的任務是惹火男主[穿書]、神明家的人類幼崽
“當然不是!”周望元言之鑿鑿,“我臨走前去找過她,問她愿不愿等我,陳姑娘答應了的!就算不是婚約,也是約定!” 周掌柜無奈地看著兒子:“傻子,你真是個傻子!” 周望元蹭地站起身:“爹,我以后不想從軍的事了,安安穩(wěn)穩(wěn)在家呆著,你去給我提親吧。” 戰(zhàn)火紛飛動蕩不安,遭受戰(zhàn)爭波及的人在苦苦求生,沒有遭受波及的人在提心吊膽。這兩年來,哪怕是再偏遠地區(qū)的百姓們都默默關注著局勢,希望早日得安。大槐樹村民茶余飯后把談資從閑碎八卦轉移到天下大事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不管懂不懂,湊在一塊兒總會嘮幾句,共同擔心著自己的未來。 躁動的大環(huán)境下,一些家長里短的小事就很難引起人們注意。比如,陳姜正在悄悄邁入“老姑娘”的行列。 她十七歲了,因為天下不定的緣故,求娶的人家比前兩年少了很多。尤其最近,眼看形勢明朗,大楚翻天已成定局,她這還掛著少監(jiān)頭銜的五品官就成了有幾分尷尬的存在。 雖然長得美,又有錢有能耐讓人難舍。但真娶回了家,萬一哪天新帝清算前朝官員,她一人獲罪,全家都跟著受牽連,想想還是算了。 原先那些家世顯赫有頭有臉的求親者銷聲匿跡了,十里八鄉(xiāng)的小伙兒們也沒能堅持下來。廖氏悔不當初,要不是她為了推脫王嬸兒,陳姜那莫須有的婚約也不至于傳開。從前門庭若市,現(xiàn)在門可羅雀,到了今年,這都過去四五個月了,更是一家來提的都沒有。 她念叨陳姜,陳姜就說,沒事,小姑十九歲才出嫁,不也嫁得挺好,生了一兒一女,財權在握,夫妻和睦,穿金戴銀的,越來越像個富家太太了。 廖氏說你小姑十八就定了親,你十八能定下嗎?那個傳說中對你有意的男子在哪兒呢? 在哪兒呢?陳姜也不知道。她最近生意出乎意料的好,除了紙扎還在賣,另有一些客戶主動找上門來幫她拓展了一個新業(yè)務,招安魂。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死最多的便是那些從民間被征走的普通青年,他們或是誰的兒子孫子,或是誰的丈夫父親,一紙選募令使他們告別親人離鄉(xiāng)背井,甚至連新丁營也沒呆上幾天就要舉著大刀鉤槍沖上戰(zhàn)場,被動的成為炮灰,被動的廝殺傷亡。 許多人家連親人的尸體都沒能收回,得到的只是衙門口陣亡告示上一個冰冷的名字。 他們來請陳姜,希望她能幫助他們把親人的魂魄招回家,送魂安息。陳姜來者不拒,不辭勞苦地一家一家跑去,收很少的錢,為每一戶念上幾段地藏經(jīng)或度人經(jīng)。有的魂靈認識路回了家,有的沒有。 常常在來回奔波的路上看見茫然四顧的亡兵鬼魂,她也會主動上前詢問安撫,盡量將它們送回親人身邊。 周亡,是到了該亡的時候,楚亡,同樣。國與人,都被命運裹挾前行,生死興亡早已埋下伏筆。 影子身死,她穿越而來,遇見趙媞,結識袁熙,各為所愿地努力著,焉知一切不是命中注定。 袁熙大軍攻破洛州,皇帝南逃的消息傳來三個月后,陳姜坐在堂屋一臉尷尬地聽著周掌柜娘子與廖氏寒暄。 周掌柜夫妻倆是一起來替周望元提親的,雖然知道兒子一廂情愿的可能性大,但形勢也給了他們些許信心。大楚被推翻了,新帝要登基了,縣衙都關門了,在等著新官員的上任,前面那位,沒人關心他去了哪里。陳姜也不再像從前那般受人關注,她的官位隨著前朝覆滅而不再成立,在新的任命下來之前,她應該就是個尋常姑娘了。 這會兒提親,是最好的時機。周家沒請官媒自己親自上門,就是想先探探陳姜的口風。 廖氏對周望元有點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對周掌柜很是熟悉。知道這幾年來,他一直關照著閨女的紙扎生意,人品靠得住,家里又是做白事行的,不嫌棄閨女那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陳姜對周望元有救命之恩,那嫁過去豈不是全家都會敬著重著? 她非常高興,和掌柜娘子相談甚歡,到人家問回話的時候,差點就脫口答應。好在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讓她先看了陳姜一眼。 陳姜微微搖頭,廖氏的心沉了半截,硬撐著笑臉說思量思量再給回話,周家夫妻倆也沒說什么,留下禮物就告辭了。 出了門,周掌柜立即道:“陳姑娘搖頭我看見了,她不想嫁給望元?!?/br> 掌柜娘子疑惑:“她娘說思量思量,那肯定是沒許過人家,難道陳姑娘心里有人了?” “有人也不稀奇,她是見過世面的,常在外走動,逃宮的那位還給她封過官,眼界不是望元可比。”周掌柜嘆息:“望元一顆心都拴在她身上,打十四五歲起我就瞧出來了?!?/br> 掌柜娘子遲疑:“要不私下里跟她娘說說,我看她娘還挺滿意望元的?!?/br> 周掌柜否決:“這怎么能行?望元的命是她救的,她若不喜歡,你背著她定親,咱們可不就成了恩將仇報嗎?那不是給望元娶媳婦,是給他娶了個仇人啊?!?/br> 夫妻倆互嘆了幾口氣,想著回家怎么跟兒子說,慢騰騰上了馬車剛要走,忽見村道上又一駕馬車正朝著陳姜家駛來。 那車廂子上掛的五彩花紅布條,讓掌柜娘子一看就提高了警惕:“咦,這不是縣上何媒官的馬車嗎?她怎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