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大人難道不想為父翻案么?平白蒙受這樣的大冤屈,蕭大人九泉之下定然無法安穩(wěn)?!?/br> “所以本官來了?!彼畔聹祝蚰铣嫉哪抗庾迫?,“你會幫我的罷?” 南楚杉道:“師爺之責便是輔佐大人平冤案,定清白?!?/br> “好?!?/br> “那,你可以告訴我,你究竟是誰?”南楚杉問得有些謹慎,“是蕭永武,還是蕭永樂?” “永武,永樂,于師爺來說有差別?” 南楚杉沉默半晌,輕輕搖頭。 “既然如此,師爺又為何有此一問?” “大人既為永武,那阮鵬濤又為何沖你喊出‘永樂’?我對此事始終抱有疑問。” 蕭予戈道:“你可曾被他人認成楚柳?”南楚杉點頭,“拜年時不常走動的親戚會將比我高些的楚柳認成jiejie。” “同理。本官比永樂看著年輕,自然就會被認錯。恰如南大哥昨日說的,本官已二十有五,但看著卻像個剛及弱冠之人?!?/br> “依大人所言,你是蕭家次子,而非幺子?” 蕭予戈點頭。 騙子。南楚杉在心里輕罵一句,但面上卻是并無多大波瀾。 南楚杉端盤進廚房清洗,蕭予戈則回原位繼續(xù)查閱公文。入秋后,無論是環(huán)海的商戶還是鄰邊的縣城都愛送些客套的信函來,南楚杉前幾日已處理大半,蕭予戈見她終日伏案,主動提出分擔剩余的部分。 提筆回了幾封,這南楚柳捧著一牛皮紙袋的糖炒栗子進來,身邊還跟著系好金鈴的小rou干,一人一貓都在桌邊落座。 南楚柳往嘴里丟栗子,又分給小rou干一點,說道:“難得不見jiejie埋頭,大人卻又開始奮斗,真是有趣得很?!?/br> “若掉了沫子就清理一下,省得挨你jiejie訓斥。” “二姐才舍不得,她最疼我。” 蕭予戈繼續(xù)寫回函,有些心不在焉地問道:“你來是有什么事要告訴本官么?又或者,只是想在這兒吃栗子逗貓?” “任小雨開口了。” “說了什么?”蕭予戈沾墨,寫完最后幾句,“葛家小姐近日遇難,她可是知情人?” “她說是葛老爺動的手?!?/br> 南楚柳簡明扼要地將任小雨所言之事告知,這葛小姐閨名惜蕓,素日常與環(huán)海幾戶商賈之女交好。某日,幾位姑娘互生奇想,盤下個店面開了家書鋪。 “是因書鋪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姐妹反目?” 南楚柳皺眉,“大人真覺著女兒家之間的友情這般淺???” “本官只是隨口一問?!?/br> “這書鋪的分紅是依著諸位姑娘前期投入的資金分配,賬目清清楚楚,每年還繳納一大筆稅銀。在大人還未上任前,每年年底jiejie都會作為縣衙的代表前去參加商戶大會,她們的書鋪已連續(xù)多年被評為‘環(huán)??h最佳商戶’。” 蕭予戈拿過新的宣紙,“你說了半天,本官還不知任小雨口中的‘殺人了’究竟指的是什么?” “若不是大人忽然提起銀錢一事,我又何須多言?這任小雨說,她那日路過花園時見到葛老爺父女爭吵,葛老爺手里還舉著個大石頭說要打死葛小姐,她一時驚慌便跑了出來?!?/br> “她并未親眼目睹殺人經(jīng)過?” “是?!蹦铣鴦冮_新的一顆,一半喂給小rou干,剩下的塞給自己,“但按照君染姐的驗尸結(jié)果,葛小姐確實是死于硬物撞擊?!?/br> “兇器為何物?” “似乎是石頭、板磚一類的重物?!蹦铣钙鸢脒吥橆a,“可是要請葛老爺與蘇秀才來衙門協(xié)助調(diào)查?” “蘇秀才又是誰?你說話怎么總跟倒豆子似的?” 南楚柳似笑非笑,“同樣的話,jiejie也曾經(jīng)說過。至于蘇秀才,他是葛小姐的相識,二人曾互換錦帕,私定終身。這葛小姐正是在要與蘇秀才私奔時被父親撞見,這葛老爺平日里倒是通情達理,對女兒的事是睜一眼閉一眼,已快有默許之勢?!?/br> “但蘇秀才應試多年卻還是個秀才,又不肯接受葛老爺提出的行商提議,整日就知道扒著書瞧。不是隔三差五地給葛小姐寫酸詩,就是在寺里與僧人們吹牛皮。疼女如葛老爺,又怎會將女兒托付給這等無大用之人?” 蕭予戈在紙上落款,問道:“他與此案有大聯(lián)系?” “他也是嫌疑人之一。”南楚柳把牛皮紙疊成方正的豆腐塊,擱在桌上讓小rou干墊爪,“我到葛府問過,有下人說曾在花園附近見過蘇秀才身影,他神色慌張,像是怕被人發(fā)現(xiàn)。在他離開不久,花匠就在園子里見到葛小姐的尸體。” “兩個都請來罷。” “王九應當無事,請他走一遭罷?!?/br> 南楚柳道:“他跟著jiejie上街買東西了,其余幾位倒是在。” “吳璽或嘉海,你挑個帶去罷。” “遵命?!?/br> 這剛說到周嘉海,周嘉海就馬不停蹄地出現(xiàn)在書房門口,“大人,南三姑娘,出大事了!咱們的師爺在鬧市上與人打起來了!” 南楚柳當即拍桌起身,“敢在環(huán)海縣跟我jiejie動手,他是活膩歪了嗎?是哪個不長眼的地痞流氓?” “不,是位姑娘,而且蕭衛(wèi)也在?!?/br> 蕭予戈趕忙過去,“嘉海,他們在哪里?快些為本官帶路。” 街上的情景與昔日楊秀才二人的相似,圍觀的百姓同樣是將前路圍得水泄不通,這回無人呼喝,見著蕭予戈這身官服,邊上的群眾便后退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