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zhàn)神 第129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zhàn)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dāng)z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這個人吶,他就升華了。 不一樣了! 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然而,千百年來,無為而治這套理念也并沒能發(fā)展的枝繁葉茂,或者說和儒家的那一套學(xué)說完全無法抗衡,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研習(xí)它的人都搞錯了重點。 所謂無為而治,那追求的是“治?!?/br> 最終的追求還是要治,治才是目的,而無為只是一種手段,人們的期待是通過更少的干預(yù)而達到社會的大治。 但是,如果少干預(yù),卻還是成不了事呢?那就別懷疑了,該上手段的,就還是要上手段。 就比如老范吧,雖然他本人還是比較恬淡的,也不貪圖太多的名利,但是這不代表他真的徹底放下了名利。 他只是選擇了一種消耗最少,得利最多的方式。 那就是選擇一個穩(wěn)贏的隊伍,站進去,而且,你看,老范的時機掐的還特別的準(zhǔn)確。 別人都還在猶豫要不要上車呢,他老人家都已經(jīng)在車上穩(wěn)穩(wěn)的坐著了,王謐呢,也尊重他,畢竟,老人家也算是大學(xué)問家了。 有他支持自己,在朝堂上的號召力也是有一點的,他呢,又是個不招災(zāi)不惹禍的個性,就放在那里當(dāng)擺設(shè),也是挺好的。 而袁悅之就不同了,到底還是年輕點,心性不定,一會想這樣,一會想那樣,總是反復(fù)橫跳。 他這樣就很容易搞出事情來,而很顯然,袁悅之還自視甚高,總覺得自己能力超群,只要是他想的,他都能做到。 游刃有余。 卻忘了,這個朝堂從來都是風(fēng)云變幻,很多事情,瞬間變化,只有一不變應(yīng)萬變才是萬般妙法。 就現(xiàn)在這個局勢,你什么都不做,就在王謐的眼前晃,都很有可能招來禍患。 袁悅之居然還想主動搞事,看來,他還是沒有看到那些教訓(xùn),更沒有吸取經(jīng)驗。 罷了! 或許,他真的能有解脫之法吧! 只是他老范道行不夠,還沒有看出來。 面對突然的巨變,大臣們這邊是議論紛紛,已經(jīng)是抑制不住的往外冒,就連太后王貞英都好奇的很,驚訝的很。 “大兄怎么來了?” “昨天你們都沒有收到消息嗎?” 小得兒連忙認錯:“太后娘娘恕罪,這是奴婢的失誤,小的昨天明明還囑咐屬下加強警惕,卻完全沒有發(fā)現(xiàn)宰輔的意圖,這都是奴婢的失誤,還請?zhí)竽锬镓?zé)罰!” “娘娘,奴婢罪該萬死!萬死!”說話間,小得兒就要跪下,這么大的事,還是王貞英經(jīng)常囑咐他一定要盯牢的,他卻疏忽了,這難道不是死罪嗎? 這是萬死之罪! 王貞英擺擺手,趕緊止住了他的表演。 “算了吧!” “看來,大兄是臨時想起也這樣做的,你也攔不住,他府上那么多的北府兵看守,都沒能防得住,你又能做什么?” 小得兒當(dāng)然是什么也做不了,他又不管不到王恭每天腦子里冒出什么樣的念頭來。 再說了,今早他都一直陪在王貞英的身邊,哪里有空閑去管宮外的事情? 于是,他帶著一長串的眼淚鼻涕,慢慢站了起來。 本來他也沒打算真的求死,都已經(jīng)是太后娘娘身邊貼身的大太監(jiān)了,是受到十成的信任的。 怎么可能就因為這么一點小事就被處死? 而另一邊,王恭倒是也沒有什么要囑咐的,打仗的事情,王謐比他清楚的多。 他來,也不過是出于一時激憤,這可是北伐之戰(zhàn)! 是大晉南渡之后,規(guī)模最大,最為正式的一次北伐,而且,冥冥之中,王恭也有一種預(yù)感,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王謐一定能夠做到。 別人會半途而廢,但是他王謐一定會凱旋而歸。 昨晚,一夜未睡的王阿寧,坐在自家場院里,看著府外通明的燈火,想著那些看守他的北府兵,突然感慨萬千。 雖然他無法出去,但是,朝廷上的變故他也了解的很詳細,這也是王謐準(zhǔn)許了的。 告訴他又何妨? 反正他也出不去,只能干著急。 王謐呢,一開始倒不是打的這樣的算盤,只是想表現(xiàn)自己的大度,讓他王恭看看,不是把你關(guān)起來,就是虐待你。 你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于是,對于北伐的具體日期,王恭也知道的很清楚,隨著日期的鄰近,雖然表面上他還是在讀書寫字,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實際上呢,他根本就靜不下心。 作為大晉的宰輔,不得不說,他也是期望大軍能夠連戰(zhàn)連捷的,總不能期待王謐打敗仗吧。 他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地步。 他也很清楚,他和王謐的仇怨,完全屬于私仇的范疇,并不能上升到北府兵的頭上。 于是,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刻,他那混沌的腦袋瓜卻好像忽然是清醒了,被閃電給擊中了一樣。 茅塞頓開,往日的恩怨先擺在一邊,眾臣都去送行,怎么可以少了他? 現(xiàn)在不是賭氣的時候,于是,老王想到做到,夜里起了這個念頭,天還沒亮就行動了。 沒辦法,誰讓他現(xiàn)在腿腳不靈便了呢? 不提早準(zhǔn)備,不行啊。 為了把他老人家弄出去,還順利的運到指定位置,王府的一干奴婢也是費了很大的腦筋。 最后還是決定用比較大的馬車,把王恭放在胡床上,塞進馬車里,一路送過來。 這樣,既可以保證速度,又能夠不觸動王恭的傷腿,簡直是兩全其美。 唯一的障礙,大約就是王府門口勤勤懇懇駐扎的北府兵了,他們都是王謐的手下,只聽從王謐的調(diào)遣,王府的人說話,他們根本就不搭理。 他們不放行,王恭又怎么出去? 這么多的準(zhǔn)備,豈不是都浪費了? 王恭這樣搞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北府兵的想法,等到一切就緒,他才猛然想起,北府兵不點頭,他根本就是哪里也去不了。 老頭子難道忘記了嗎? 他現(xiàn)在明明是還在幽禁,也并沒有哪個人宣布給他解除,他怎么就打算自行解除了呢? 不行! 就算是有北府兵的阻攔,王恭心意已定也絕對要成功,于是,他便親自去找到看守的士兵商議。 這種事,那看守的士兵也做不了主?。?/br> 曾隊主也不在,要是他在,說不定還能及時和大王請示一下,可惜,曾隊主要隨隊去北伐。 實在是找不到能夠拿主意的人。 那怎么辦? 北府兵大隊伍已經(jīng)出發(fā)了,現(xiàn)在再去找人,那絕對是追不上的。然而,王恭這邊的意志也很堅決。 必須要去送行? 老夫又不是去做壞事,只是為了在出征之前見瑯琊王一面,這也不行? 我難道已經(jīng)不是晉人,不是晉臣了? 王恭這邊不依不饒,很是執(zhí)拗,北府那邊又找不到人,現(xiàn)在去王府聯(lián)絡(luò)也沒用,因為王府當(dāng)家的大王,已經(jīng)在出城的路上了。 大軍開拔,時機是半分都不能耽擱的,更不會因為王阿寧的這么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就停下進軍的腳步,等著他。 于是,思來想去,看守的士兵咬了咬牙,還是讓王恭出來了。 他們是這樣想的,一個是,只王恭一個人,他也搞不出什么大事來,再者,北府兵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是放他出來了,但是也一路陪同著呢。 他休想逃離他們的視線,休想做壞事。 另一個,如果王恭真的只是為了給大軍送行,也真的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若是不答應(yīng),那就是你不近人情。 這廝一向是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要是因為這樣正當(dāng)?shù)睦碛蓞s也不讓他進的話,那要是將來鬧起來,可就…… 最關(guān)鍵的還在于,幾個兄弟合起來這么一盤算,讓王恭出去送行其實也出不了大事。 瑯琊王一向?qū)捄?,不會因為王恭出門送行而發(fā)怒,也犯不著。 那么,還有誰有可能懲處這一隊值勤的北府兵呢? 想來也就只有那皇宮里的太后娘娘了吧。 但是,王貞英她會這樣做嘛? 很顯然,她不會。 雖然,幽禁王恭的旨意是她發(fā)出來的,但是,那可是親哥哥,如果不是王謐強烈要求要幽禁他,王貞英怎么舍得? 恐怕她巴不得王恭能找個機會出來轉(zhuǎn)轉(zhuǎn)呢。 所以,太后那邊也不需要擔(dān)心,不會處罰他們的。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王貞英一臉嚴肅,但那是沖著小得兒來的,和王恭沒有一點關(guān)系。 相反,見到哥哥,她還很是興奮。 想著待會說不定可以去和他說幾句話。 看到王恭出門,又與王謐握手相談,很是熱絡(luò),來送行的大臣們,有一些心里就開始有想法了。 這是什么意思? 難道世家大族又要重新和解了嗎? 那,他們這些寒門子弟,豈不是又要靠邊站了? 這是很自然的一種想法,因為從前也是這樣的嘛,這才是大晉朝處理朝臣之間糾紛的慣常方法。 不管是鬧出了天大的麻煩,就像是叛亂一級的都無所謂,只要是大家能坐下來談,談好,得到妥協(xié),就也可以輕飄飄的翻過這一頁,沒有人會受到任何的處罰。 原本,人們以為,王謐掌權(quán),又把王恭關(guān)了起來,這朝廷上的風(fēng)氣,說不定可以變上一變了,卻沒想到,終究還是他們太單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