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書迷正在閱讀:當劇情降臨、重生后真千金咸魚了、神的崽崽后、我在女尊文里考科舉、錦繡田園:農(nóng)女種田要發(fā)家、大佬的撒嬌精太甜了怎么辦、街溜子夫君竟然是最強的[穿書]、錦鯉空間:全家穿到古代去逃荒、閣臣夫人日常、我是年代文里的炮灰前妻[八零]
以前讀書的時候,她總想不通,明明歷史上的華夏大地早有出現(xiàn)利用煤炭的例子,冶煉鋼鐵也是古代早已出現(xiàn)的壯舉,除此還有許多了不起的成就,為何從中世紀開始,西方諸國能快速發(fā)展,趕超直到最后虐打我國,為何我們璀璨華夏文明只是曇花一現(xiàn),沒有誕生如西方科技大爆炸那樣的盛世,為何讀書上學時課本上的知識理論都是用外國人的名字來命名,很多很多。 后來長大了,她終于明白,自秦始皇一統(tǒng)中原,群雄逐鹿的場面就此終結,后世的統(tǒng)治者皆是以大一統(tǒng)思想為主流,重農(nóng)抑商,重文輕技,前者最終出現(xiàn)了士農(nóng)工商的排序,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百姓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狠狠將他們釘死在這一片土地上,把商業(yè)視為低賤行業(yè),便以為能弱化內部競爭,加強皇權,百姓常年是處于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為溫飽奔波,如此怎么能思想碰撞;后者更是簡單粗暴的將人分為兩類,死讀書且上行下效迂腐官員文人,深受八股文荼毒的科舉學子,和一輩子都被鎖死在土地上的老農(nóng),階級明顯,理論和實踐兩者涇渭分明,不能相互作用,沒有足夠刺激,怎么可能會出現(xiàn)十七世紀時西方的連帶效應,科技爆炸。 現(xiàn)在只希望這些措施能起作用,能改變百姓已經(jīng)僵固的思想,說不定能從擺攤經(jīng)濟開始,到最后繁榮的市場經(jīng)濟。 這次科考也是初階段測試,讓學子有競爭有碰撞有交流會思考,激發(fā)各種奇思妙想,希望他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不然民智不啟,何以壯哉我泱泱華夏。 之前實施的利民舉措,倒是真的有為民著想的官員對此感到高興,身處基層的他們是切身體會到人間疾苦的,也知道現(xiàn)在人口數(shù)量急劇上升,人地矛盾雖得到了解決,但隨之而來的糧食產(chǎn)量跟不上人口所需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不然人口的饑荒也是大患,百姓搶糧在不久就會成為日常,進而會有民變爆發(fā)的危險。 芷珠知道雖然歷來都是南方稻谷北方麥種,但西南多山地,道路崎嶇,華東、華中兩地多平原,氣候良好,是種植玉米土豆番薯最佳地理位置,精心栽培也是短期內除主食外又一大高產(chǎn)作物。 原本明朝萬歷年間沿海一帶就有這東西,但是沒引起重視。 所以玄燁派人遠出海外的時候,特地吩咐他們找這幾樣東西回來。 看著派出海外的人帶回來的種子,玄燁不解這其貌不揚的東西如何能成為果腹之物。 芷珠只好帶著兩孩一大人,親手烤了紅薯,煮了玉米,看著夾鉗上有些黑乎乎的東西,玄燁伸手接過,猶豫了瞬不知道該怎么吃。 看他左右為難,芷珠催道,“你先剝外面啊?!?/br> 他捏了捏小心剝落手中黑炭的外衣。 兩個孩子也想要動手試試,芷珠趕緊撥開他們的手,“現(xiàn)在燙,等會兒,你阿瑪無情鐵爪讓他來。” 御兒聽話坐著小馬扎,璽兒卻等不及,圍著玄燁團團轉。 “璽兒別饞了,你再吃都快成小豬了。” 看一旁蹲著正滋溜滋溜,目不轉睛盯著他手中吃食的璽兒,男人輕聲一笑,“個小饕餮?!?/br> 過了會兒,掰開的紅薯立馬傳來一股香甜的味道,璽兒驚訝的望著那金黃的軟糯,砸吧了下嘴,又猶豫了下還是推著玄燁的手到他嘴邊,“阿瑪先吃?!?/br> 芷珠噗呲一笑,倒在玄燁肩上悶笑不停,乖寶貝怎么變得這么腹黑了。 玄燁假裝吃了一口,又扯了小塊送到璽兒嘴里,笑罵,“調皮蛋?!?/br> 璽兒嘗了嘗立馬轉頭就對芷珠驚呼道,“額娘吃,軟糯甜的?!?/br> 孩子還小,怕他長蟲牙,所以芷珠限制了他每天吃甜食的用量,今日分量已經(jīng)用光,所以他對紅薯甜蜜的滋味兒甚是熱愛,拿起灰撲撲的紅薯就學著玄燁剝了起來。 芷珠給他倆一人一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將頭靠在男人肩頭,手揣在袖口,時不時轉頭含住身邊男人遞來的冒著熱氣的紅薯,芷珠不禁嘆道,“冬天吃紅薯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趁熱吃,冷了會很哽?!?/br> 芷珠看他只剝不吃,扯了一塊也塞他嘴里,“你怎么不吃?吶這種焦焦的才好吃?!?/br> 男人嚼了嚼,意味深長朝她揶揄,“確實是嬌嬌的才好吃?!?/br> 芷珠一把推開他的臉,呸道,“臭流氓?!?/br> 玄燁輕笑了幾聲,正色道,“這東西味道確實不錯,果腹也不成問題,就是不知產(chǎn)量如何?!?/br> 芷珠也不知道這個時代的紅薯產(chǎn)量怎么樣,想了想,“要不我們試一試吧?!?/br> 現(xiàn)在正是深秋,玄燁驚訝,“這個季節(jié)也能生長?” 她脫口而出,“溫室大棚啊!” “嗯?”得嘞,又一個他沒聽過的詞匯。 看他不懂,芷珠懊惱自己怎么把這種事兒給忘了,“在冬天就能吃到青綠的菜,不用冷窖儲藏,不用浪費人力財力?!?/br> 簡單解釋了下便興沖沖拉著他找工匠商量。 經(jīng)過一個月折騰,溫室大棚完成了,地里也終于種上了土豆紅薯。 由于不知道怎么種,芷珠還讓溫喜去請教了幾個洋人。 對,他們是連人帶土豆一起運回來的。 溫喜還調侃,說這樣也好,就像滿是沙丁魚的環(huán)境里突然來了一條鯰魚,這下就都知道動起來,也更容易活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