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jié)
“隴上多豪杰,關(guān)中多義士!” 劉備贊道:“前漢大興,以隴西六郡兒郎為羽翼,驅(qū)匈奴萬里;及至中漢之時,以隴西兒郎為兵,息平羌亂。季漢欲復(fù)中原,當賴隴上豪杰為羽翼,庇護關(guān)西。時以卿父子之能,當能建立殊功。” 聽著劉備這般言語,姜冏時感如沐春風,笑道:“馬援東行洛陽,而后棄公孫子陽,蓋如臣今下之感?!?/br> 有曹丕作為前事對比,姜冏的言語已是傾向劉備。 畢竟天下亂世,如姜維所說,君擇臣,臣亦擇君。曹丕徒有虛名,馬超外強中干,劉備待人禮下。蓋有識之士都知道選誰,作為選擇未來的君王。 “善!” 劉備笑了笑,望著父子二人,說道:“卿遠道而來,多有疲憊。今夜朕于宮中設(shè)宴,以為姜卿洗塵?!?/br> “多謝陛下” 聽出了劉備讓他們退下之意,姜冏起身告退。 臨走前,姜維回頭多望了幾眼劉備、諸葛亮。 待二人退下,打瞌睡的張飛被喚醒,問左右道:“是否退朝了?”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揚起笑容,聽君臣問答理事對張飛來說,堪比催眠曲。 劉備故作沉吟,問道:“翼德,姜冏初使曹丕,而后謁朕。朕欲設(shè)宴待之,以翼德之見,以為如何?” 張飛當即提起精神,說道:“陛下,姜冏初使曹丕,而后拜謁陛下。如此輕待我大漢,陛下何以這般厚待姜冏父子?” “且其主馬超反復(fù)無常,而又輕待我大漢。臣請發(fā)兵伐隴,為陛下擒得馬超于階下?!?/br> “哈哈!” 對于君臣之間的玩鬧,文臣卿士見狀,紛紛持笏板拍手而笑。 他們可是全程聽了下來,通過劉備與姜冏的答問,不難看出姜冏多半有投漢之意。 趙云持笏板,戳了戳張飛腰上的rou,低聲說道:“翼德,姜冏有投陛下之意,今為圖隴右,厚待禮之,未嘗不可?!?/br> “?。俊?/br> 張飛反應(yīng)過來,尷尬說道:“既是投效陛下,請喝吃酒,當是可行。” 劉備佯裝不悅,責備說道:“翼德為上卿,斷不可于朝堂上走神分心。今罰俸一年,以為警示。” “諾!” 張飛悻悻而退,轉(zhuǎn)頭謂趙云,問道:“子龍,要不下次你坐首位?!?/br> 趙云無奈而笑,說道:“今除霍督外,唯翼德位高。舍你之外,何人敢坐首席。” “哎~” 張飛不禁懷念霍峻在朝的日子,那時候他可以藏在諸將中,有大事由霍峻扛著。自己吃吃喝喝,不管雜事,真就輕松。 第555章 釃酒臨月 公元223年,章武五年,正旦。 皓月下的長江,像條明亮的飄帶,蜿蜒而下。江水漣漪,像無數(shù)條銀蛇在游動。 江畔,黃鵠臺上筵席大張,燈火通明,映照江湖, 關(guān)中北伐歸來,劉備在黃鵠磯建造高臺宮閣,用于儲備糧輜,以及講武練兵。當然與鄴城三臺功能相同,黃鵠臺同時是劉備擺筵設(shè)席,宴請高卿之所。 臺中,劉備著禮服而坐,諸葛亮、張飛領(lǐng)著左右文武依序而坐。姜冏、姜維因涼使之故,與劉備有數(shù)步之距。 中央,近百名赤膊裸足的大漢cao持矛弩,在鼓樂聲中,高歌而舞,行舉奔放。 席中文武沉浸于賨人的表演中,或指點贊嘆,或拍案而應(yīng)和。 酒意正酣的劉備,持樽爵而起。 見狀,左右侍從非常有眼色的停下手中動作,鼓樂、歌舞立馬停歇,滿場寂靜無聲。 劉備離榻走出樓屋,面向諸卿高舉酒樽,但卻不曾飲下。 劉備氣沉丹田,豪聲說道:“昔中漢之末,黃巾為亂,天下云擾,群雄虎爭,英豪踴躍,張聲大視。朕以寒門之身,奮投軍旅,匡扶天下。” “董卓亂政以來,曹cao興于河南,袁紹虎踞河北,孫氏立基江左,士燮閉門而王,魯王雍容荊楚,劉焉妄尊蜀漢?!?/br> “朕身無基業(yè),縱有大志,唯離散中原。敗走汝南之際,得魯王臨迎。時托大任,將兵東進,敗群匪于豫章,大破孫權(quán)于丹陽,橫掃江左;魯王崩猝,曹cao率中國之眾南下,吳楚合兵,委霍君之大任,而發(fā)雷霆之怒,破賊于金口。” “朕本欲與魯王琦合,共匡天下。然天命不幸,魯王琦惡疾薨,因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遂托荊楚與朕。為興漢室,圖興四海,朕臨危受命,總御萬乘。” “乘桴西征,克漢中,破重慶,下巴蜀,收蜀漢之土而歸漢室。即受天命,故帥六師,以威大虜,唯復(fù)中原。經(jīng)三役,復(fù)江淮,得襄樊,馬超稱藩?!?/br> “時值正旦之節(jié),朕至今思來,深感魯王父子大義,中原舊隨知難不棄,吳楚賢士臨難奔投?!?/br> 劉備舉樽臨月,語氣加重,說道:“昔下江揚,敗走曹cao,拓有江淮,皆是仲邈,朕常不忘之?!?/br> 說著,劉備向諸葛亮敬酒,說道:“亦不敢忘孔明臨江救主,運籌策于帷帳,cao案牘于公府,上建國體,下安郡縣。” 在劉備自述功績聲下,在筵賓客靜默傾聽。尤其隨著劉備講述到奠基立業(yè)時,苦澀之氣轉(zhuǎn)而被豪氣所代,到后面更是帝王之氣撲面而來。 “此樽清酒,朕當敬云長,敬孔明,敬仲邈,敬魯王,更敬諸公為朕奔走效力!” 劉備向眾人舉起酒樽,大笑道:“今有舟舸萬艘,雄師百萬,更得諸公效力,朕何愁曹賊不亡,漢室不興!” “敬陛下!” 群臣不約而同,舉起酒樽,滿樽飲下。 劉備非愛吹捧功績者,其常將功績歸于下屬。然劉備已六旬有三,從他四十一歲到荊楚,至當下二十多年的時間。他硬生生從已成氣候的曹cao手中奪得南方,將衰亡的大漢重新振興。 大漢在他手中三興,其疆域北至隴上,南達日南,東至海濱,西止高土。治下百姓千萬,軍士數(shù)十萬,大將名臣充室。 如此宏偉的功績,劉備怎能不為之歡喜? 且隨著檢索人口推廣到全國,大漢歷經(jīng)數(shù)年休養(yǎng),其之國力將會在他手上更上一層樓。 繼而,王粲出席舉樽,高歌道:“武力既定,庶士咸綏。樂陳我漢庭,式宴賓與師。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撫民黎。荷天寵,延壽尸,千載莫我違。漢國保長慶,垂祚延萬世?!?/br> “彩!” “王君好詩賦!” 劉備與眾人紛紛鼓掌喝彩,正旦時節(jié),沒有比一首贊美大漢的歌賦更契合當下之場景。 “敬諸君!” 興致甚高的劉備,回到座位上,舉著酒樽與群臣再飲一樽。 “滿飲!” 見劉備酒意有些上頭,糜后拉著劉備的袖子,低聲說道:“陛下,醫(yī)師囑咐不得多飲酒!” 望著手中的酒樽,劉備笑著拍著糜后的手,說道:“今日正旦時節(jié),歡喜不已,難免多飲幾樽,不礙事!” 歷經(jīng)戰(zhàn)亂兵事,劉備身上豈無暗傷隱疾! 自劉備歲過六旬,其身體精力便一歲不如一歲,常有小疾纏身。醫(yī)師杜度為御醫(yī),為劉備診治疾病時,并未診斷出什么問題,唯有開了幾服藥,叮囑劉備保養(yǎng)好身體。 是夜,劉備與群臣舉樽而慶,興盡則歌,樂極則舞,氣氛熱鬧非常。 宴會將至尾聲,劉備收斂心神,指著中央的歌舞及南漢文武,笑謂姜冏,說道:“姜卿以為如何?”姜冏謙遜而拜,說道:“稟陛下,漢賢畢至,隴右狹鄉(xiāng)未有如此之景,當開囧之眼界?!?/br> “哈哈~” 劉備志滿而笑,說道:“卿,隴上之義士,與君磋談多有裨益,卿若是西歸隴上,朕當是多有不舍。” “近日以來,得陛下厚愛,連日款待,無微不至,臣所受有愧。僅恨不日將歸隴上,無法跟隨陛下左右?!苯獌讎@息道。 見父親尚未表忠心,姜維暗中踢了踢父親的腳,示意父親別猶豫。 自姜冏父子使?jié)h以來,劉備多有召見論事,且禮遇超常,連日宴請,讓姜冏自感受之有愧。年少的姜維直接被諸葛亮、劉備折服,常趨侍諸葛亮左右。 且今日正旦之宴,劉備釃酒臨月,述自身之功績,其豪情之相,讓姜冏、姜維父子為之傾倒。 感受到腳部傳來的異動,姜冏猶豫少許,說道:“陛下有復(fù)舊都之念,今當早效高祖之事,兵臨隴上,旋下關(guān)中。若賊日盛,隴上復(fù)被其所取,欲奪舊都則是愈難?!?/br> 諸葛亮放下酒樽,說道:“欲取關(guān)中,需得隴右。時借隴右居高臨下之勢,多路合擊關(guān)中,則關(guān)中可下。今隴右被馬超所據(jù),其反復(fù)無常,雖賓服我國,但不可用之,此陛下為之憂也!” 姜冏當即長拜,說道:“臣粗鄙不識大略,臣子多有規(guī)勸,其常言南北若取天下者,非漢莫屬。今得陛下賞識,若陛下不棄,時取隴上時,囧愿為舉兵應(yīng)和?!?/br> 有了父親的開口引薦,姜維說道:“非我父子賣主求榮,實馬超非名主,其粗武棄文,難得隴人歸心。今隴人如臣父子思求明君者,不再少數(shù)。況魏人在東,常有復(fù)奪隴上之念。陛下不可因藩國之故,憐而不奪,被賊人所復(fù)得?!?/br> 言語間,姜維多有激動,拱手說道:“時陛下取隴右,再下關(guān)中,東出潼關(guān),效仿高祖之兵勢,收取中原,匡正天朝,掃蕩jian邪,則漢室季興焉!” 劉備大喜過望,扶起姜冏父子,說道:“朕欲得隴右久矣,昔三伐關(guān)中皆不可得,皆因馬超反復(fù)抗拒。如能先下隴右,再分兵三路取關(guān)中,則關(guān)西頃之入手?!?/br> 說著,劉備故作遲疑,說道:“縱有卿舉兵應(yīng)和,但朕恐隴道漫漫,崎嶇難行。如謀劃不當,則易被魏人所得。” 姜冏毫不猶豫,拱手說道:“臣愿攜子歸隴,為陛下探得詳情。時有良機,陛下出兵,臣為內(nèi)人,里表共發(fā),謀隴驅(qū)馬?!?/br> “善!” 劉備握著姜冏的手,笑道:“馬超,狼子野心,誠難久養(yǎng),非卿父子莫能究其情?!?/br> 繼而,劉備又拉著姜維的手,笑謂左右眾人,說道:“少年英杰,助父歸漢,膽略蓋世,當可壯之?!?/br> 頓了頓,劉備笑道:“朕年少時,常有大志,不知伯約有何志向?” 姜維嚴肅神情,拱手說道:“愿以馬伏波為效,舍家中田畝富貴,以濟國家之大事,馬革裹尸而歸,此是維之志向?!?/br> “壯哉!” 劉備目露欣賞之色,看向側(cè)席的劉禪,笑道:“此是為太子之伏波矣!” 劉禪沉默無言,僅是向二人行禮問好,以表尊敬。 繼而,劉備想起什么,叮囑說道:“關(guān)西形勢復(fù)雜,與中原緊密相關(guān),故隴右非倉促可下。如朕不幸棄世,二卿當與太子、葛相及霍督聯(lián)絡(luò)。卿不負漢,漢終不負卿?!?/br> 天下形勢變化太快,而劉備年歲已高。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走,什么時候出現(xiàn)攻略隴右的希望,今下的他非常擔心自己好不容易搭上的線,會因他的去世而消散。 劉禪領(lǐng)悟其意,青澀臉龐有所動容,主動說道:“請二君放心,禪不改陛下之舊言。時卿以忠報我,我則以信待君。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愿成一時之佳話?!?/br> 有了劉禪保證,姜冏父子拱手而拜,說道:“臣拜見太子殿下,今日之言,臣必不敢忘之?!?/br> “佳節(jié)時分,恭賀陛下,喜得良臣。”諸葛亮率先出列,恭喜道。 “恭喜陛下!”眾臣應(yīng)和道。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