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布袋和尚達摩佛
富巽風說:“這孩子的家在上游。上游發(fā)洪水,這孩子的母親剛生下他就和丈夫及其它家人被洪水奪去了性命。是神靈將洪水中的柴草化為蓮花,將他送到長汀村,交給了張重天。張重天與妻子商量,認為這孩子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就把他收養(yǎng)下來,請岳林寺的閑曠禪師給他取名契此。 “小契此不但長的富態(tài),而且是個福星,他天真活潑,俏皮好動,給張重天夫婦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更為神奇的是,自從領(lǐng)養(yǎng)了契此,多年來未曾孕育的竇氏,又喜得一男一女。 “契此從小就常隨父母到岳林寺拜佛,還與寺廟里的羅漢圣僧像稱兄道弟。隨著年齡的漸漸長大,契此和村里的小伙伴便常到寺里玩耍,對岳林寺高大的建筑、輝弘的佛殿、巍峨的佛像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佛教產(chǎn)生了信仰,出家為僧。 “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后,研讀經(jīng)文,經(jīng)歷心靈的磨難,漸漸的大徹大悟,超越紅塵,大智大覺,常有令世人奇怪的舉動。最特別的就是他無論走到哪里,他都帶著一個大布袋,當有人問他的法號,他就用偈語作答:‘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瘡拇耍阋哉群刹即劽?,被稱為‘布袋和尚’。 “契此那只布袋的確叫人好奇,它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瓦缽、木魚念珠,還是破衣裳、爛草鞋,統(tǒng)統(tǒng)裝在袋中,似乎應有盡有,永遠也掏不完。布袋和尚平時還撿拾人丟棄的廢物置入袋內(nèi),人或譏笑其布袋是垃圾袋。布袋和尚作偈笑答說:‘有時備無時,無用變有用’?!?/br> 鑒真邊聽邊看,只見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街市上,一個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皺鼻梁,大肚子,身體矮胖的笑瞇瞇的和尚,背著一個布袋走街串巷的在行走?!?/br> 影影綽綽,布袋和尚的身后,年輕的富乾坤抱著一個吃奶的男孩子,緊跟著不放,在扯布袋和尚的破衣爛衫…… 富巽風哽咽著說:“活佛,這個影子似的日夜緊跟布袋和尚情誼綿綿不舍的女人,就是我的母親!我母親懷中的男嬰,就是我……” 鑒真神色凄楚地說:“乾坤,委屈了你!你太癡情了!巽風,你太可憐了!阿彌陀佛!……” 富乾坤左手臂抱著四五歲的富巽風在嚴寒的風雪里四處尋覓,右手臂抱著一個很大的裝滿棉衣褲的包袱,尋覓布袋和尚,尋覓到一個破廟,將包袱里的棉衣棉褲塞給布袋和尚…… 富巽卦風哽咽著說:“我清楚地記得,自從我記事起,我母親就領(lǐng)著我,沒完沒了的在追逐、死磨活纏著這個背著布袋的肥頭大耳的邋遢小和尚……但是,這個邋遢和尚卻裝瘋賣傻,根本不買外母親的賬。直到我知道了我私生子的身世自溺而亡回到我的這個地藏殿后,我才知道了我母親那么一生一世的追求那個肥頭大耳的邋遢笑和尚的原因。那個肥頭大耳的邋遢笑和尚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祖的轉(zhuǎn)世一世,就是我的生身父親!” 鑒真忙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富巽風說:“我是地藏王菩薩,是幽冥佛祖,輪回中的事,沒有我不知道的。我自己也懷疑自己是否錯覺了?我又去詢問過去佛燃燈古佛。燃燈古佛也說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轉(zhuǎn)世的一世,就是我富巽風這身的生身父親!我的諦聽,白鵝、十殿閻君和孟婆他們都是這么說的!……” 鑒真望著過去世界里背著布袋在和抱著孩子追尋他的富乾坤捉迷藏的樣子,神色凄楚地唸起佛來:“阿彌陀佛!這布袋和尚也真是個怪人!……” 富巽風說:“布袋和尚的行為也很奇特,天將旱時便穿高齒木屐,天將澇時穿濕草鞋,人們以此得知天氣。他隨處寢臥,冬臥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沒有固定的住處,經(jīng)常到市場上乞食,不管葷素好壞,入口便食,還分出少許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他逢人便笑,言語無常,卻多靈驗。不幾年,人們便都認識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地逗著街巷小兒玩耍,把自己布袋里化緣來的甜點干果分與周圍的孩子…… “布袋和尚契此涅槃時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塊盤石上,口中念了一個偈子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說完,他就微微一笑,泊然而逝。 “契此圓寂后轟動了佛教界,人們才忽然明白他就是彌勒佛的化身,不過是‘世人不識’罷了。于是,許多寺院在塑彌勒佛時便按他的形象塑造彌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幅對聯(lián)是他真實的寫照。……” 鑒真望著端坐在岳林寺門前盤石上泊然而逝的布袋和尚,點頭說:“這么說來,布袋和尚是彌勒轉(zhuǎn)世的一世,是你的生身父親是真的了。那么,彌勒的轉(zhuǎn)世二世又是誰呢?” 富巽風說:“彌勒佛祖的布袋和尚一世輪回結(jié)束后,他又投身生到西域佛國印度國。這次彌勒投身到印度國皇宮,成為印度國國王的三王子。名叫菩提多羅,是南印度國香至王的三王子。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雖然從小生長在貴族家庭,但對世俗的浮華和各種享受淡然處之,對探討心性佛理有著濃厚的興趣。 “一天,他的父王香至王邀請當時在印度十分有名的禪師般若多羅尊者在王宮講解佛法。般若多羅尊者是印度佛教禪宗的二十七代祖師。香至王為了表示他對佛法的恭敬和護持,于是將大量的珠寶供養(yǎng)給般若多羅尊者,護持他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般若多羅尊者并沒有將這些珍寶收藏起來,反而將它放在幾案上,以此來考驗香至王三位王子的智慧。香至王問他的兒子們:‘世間上還有什么物品比這些珠寶更珍貴呢?’“香至王的大兒子和第二兒子都異口同聲的說:‘這些珠寶是世間上最好的物品了?!暗牵踝悠刑岫嗔_(達摩),卻說:‘世間上最珍貴的寶貝應當是佛法之寶。因為,眼前的這些珠寶們所閃耀的光明,只是世間上的光,而最珍貴的應以智慧之光為上。世明則應以心明為上。而且這些珠寶的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須假著智光的明辨,才能夠知道是珍貴的明珠。知道這是明珠以后,才能知道這是可貴的東西。還有,世間上最好的珠寶是經(jīng)不起火災、水災、風災以及地震天災的摧毀。但是,唯有心中有佛法智慧之光,才能伴隨自己,生生世世受用無窮?!?/br> “菩提達摩天性聰慧,聽了禪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師父以一句‘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偈語,便豁然醒悟,看破名利,一心向佛,法號為菩提達摩。后來成為印度禪宗的28祖。他依照般若多羅師父的指示,將禪宗佛法帶到中國大唐,成為中華禪宗初祖。那是中國十六國后的南梁,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梁武帝。梁武帝是信奉佛教的中國皇帝,聽到印度有一位佛教高僧航海而來到中國,心中十分歡喜,下了一道詔書給廣州刺史蕭昂說:‘著妥善護送法駕來京,朕當于正殿晤對’。 “菩提達摩從印度航海到達中國廣州,同年十一月初一北上入京,到了建業(yè)(今南京)。梁武帝立即派人接菩提達摩進入皇宮,以特別嘉賓的禮儀盛情款待。彼此寒暄一番以后,梁武帝開始十分認真地請教菩提達摩有關(guān)佛法的道理。 “梁武帝恭敬的請教菩提達摩說:‘我自從即位以來對振興佛教十分用心投入,諸如建寺、安僧、寫經(jīng)、造像等等利生事業(yè),我這樣做,究竟有什么功德?’“菩提達摩很嚴蕭地回答說:‘沒有功德!’“梁武帝原意是希望得到菩提達摩的贊嘆,但沒想到令他如此的失望,便現(xiàn)出一副不愉快的語氣追問說:‘你能告訴我,我為什么沒有無功德呢?怎樣做才算有功德?’“菩提達摩很認真的回答說:‘您所做的這些行為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這都是屬于世俗的有為法,稱不上是真功德?!傲何涞塾肿穯栔f:‘怎么做才是真功德?’“菩提達摩回答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此功德,不可以用世俗的心態(tài)所求得到的!’“菩提達摩的這些佛法真義,梁武帝好像一無所解,如同對牛彈琴。梁武帝又想出了第二個問題說:‘什么是圣諦第一義?’“菩提達摩隨即回答說:‘廓然無圣!’“梁武帝惱羞成怒,說:‘你知道你和誰在說話嗎?’“菩提達摩隨聲應答:‘不認識!’“這一席精采的問答,便成為后人傳誦的佳句。梁武帝不明菩提達摩話中之真義,只好無趣的離去。菩提達摩深深知道彼此話不投機半句多,只有云游他方。于是,他離開梁武帝,一葦渡過長江往北到了洛陽?!?/br> 鑒真搜索著地圖來到南京不遠處的通往長江的一個兩山夾峙的幕府山山溝里,只見一個絡腮圓眼,高大魁偉的西域武僧,手拿禪杖,背著簡單的行李,匆匆向江口走去…… 不遠處,數(shù)騎快馬馱著一隊官兵吶喊著向這個武僧追來…… 突然兩邊山峰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 達摩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富巽風說:“達摩‘一葦渡江’后,在江北長蘆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禪院駐錫,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達摩巖’、‘宴坐石’、達摩畫像碑等遺跡。其中,達摩畫像碑為國內(nèi)最早的達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師碑要早120多年。定山寺成為禪宗重要叢林,被譽為‘達摩第一道場’。…… “達摩過江以后,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里群山環(huán)抱,森林茂密,山色秀麗,環(huán)境清幽,佛業(yè)興旺,談吐吻洽。心想,這真是一塊難得的佛門凈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后,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中國有一名國師菩提流支,很嫉妒達摩,多次加害都沒有成功。菩提流支多次下毒害達摩,達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誤。吃完后就從口中吐出一條毒蛇來。達摩為了逃避菩提流支的迫害,避免雙方爭斗,就逃到揚州延光寺后野蜂島的禪井里,潛心修佛,撰寫經(jīng)書…… “失去了兒子的多寶夫人富乾坤瘋瘋癲癲的尋找丈夫?qū)ふ业蕉U井,日夜守著菩提達摩,想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感動丈夫的鐵石心腸,但是,他得到的只是達摩圓寂后的一顆舍利骷髏頭!悲傷的富乾坤懷抱著丈夫的頭骷髏躲在禪井暗洞里在苦苦修煉‘舍利塤’……想不到眨眼數(shù)百年,丈夫彌勒又偷偷的進入輪回來到了人間……” 鑒真在過去世界里細細尋找,終于尋找到了大唐揚州延光寺后的禪井。他探頭禪井去望,五毒神女和普照正在井底四周敲敲打打,四處尋覓…… 井底水池后狹長幽暗的暗洞里,富乾坤正雙手捧著一個佛光四射的舍利佛頭骷髏,她蒼白修長的雙手六指按著佛頭骷髏上的眼、鼻、耳六竅,用她蒼白的嘴唇對著佛頭骷髏上的嘴孔,嗚嗚咽咽的在吹一首凄涼哀怨的旋律…… 五毒神女和普照正在井底四周敲敲打打,四處尋覓…… 野蜂島上奇門塔中,光頭老和尚鑒真在靜坐入禪。 …………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