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fēng)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fēng)雨大宋 第35節(jié)

風(fēng)雨大宋 第35節(jié)

    第8章 兩難

    都廳里,趙抃與杜中宵相對而坐,聽他敘述昨天街上發(fā)生的事情。

    講過司理院欲派公人去永城縣,杜中宵道:“已經(jīng)是幾年前的舊事,現(xiàn)在如何能夠查清陸虞侯的行蹤?州里現(xiàn)在派人去,無非是文書做足,不至于讓臺憲和大理寺挑出毛病來罷了?!?/br>
    趙抃沉默了一會,才道:“當日你是在一邊看著陶十七殺人的。實話說,在你看來,陶十七像不像是認錯了人?這種滅門血仇,我總覺得不會有人如此草率?!?/br>
    “不像。當時陶十七見到陸虞侯,遠遠地直沖上去,掏刀殺人,一氣呵成。若是認錯人,怎么也會猶豫一下。而且后來審訊,陶十七咬死了就是陸虞侯害得自己家破人亡?!?/br>
    又問了一些細節(jié),趙抃道:“這等大案,司理院不結(jié)是不行的?,F(xiàn)在文書已送交轉(zhuǎn)運使司,那里必然會盤問,遲遲沒個結(jié)果,鄭司理如何扛得住?但草草結(jié)案,我們無法交待。陶十七殺人,他家當年的舊案必被提起,總要給上面一個交待。這樣吧,過兩天你就要前往永城,暗地里查一查,陸虞侯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若是個守法公人,自不消說,必是陶十七認錯了。如果——”

    杜中宵暗暗點了點頭。如果陸虞侯在本縣交結(jié)江湖匪類,當然就是另一回事。

    永城這個地方比較特殊,在汴河邊上,應(yīng)天府和宿州正中間,是重要碼頭。汴河到那里由于泥沙沉積,水淺難行,需要用到大量纖夫。以前的纖夫都是由民夫充役,永城受苦最甚。太宗時候,特旨永城縣民不再服纖夫之役,改為民間雇傭,這是大宋漕運纖夫由征調(diào)到和雇的開始。數(shù)十年下來,永城一帶不但商賈眾多,還有大量纖夫,游民數(shù)量眾多。

    地方游民一多,治安必然混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永城又處淮南路和京東路交界處,離著亳州又遠,數(shù)州夾角的個地方,更是格外混亂。那里的公吏,交結(jié)三教九流人物,難說得很。

    正在兩人說話的功夫,趙抃案上已堆了一疊公文。此時正是催繳秋稅的時候,公務(wù)格外繁忙,都廳里忙得像個鬧市。州里事務(wù),錄事參軍的州院負責(zé)具體行政,簽判的使院監(jiān)督并查漏補缺,既是兩個實權(quán)衙門,也是兩個最忙的地方。

    趙抃想了一會,對杜中宵道:“我會向知州相公討一道手令,你到永城之后,讓那里的巡檢聽你號令。陶十七當街殺人,罪不可恕,但終究年紀幼小,眾人矚目。若有可能,最好把他家里幾年前的案子一起破了,以安人心。永城那個地方,盜賊游民著實不少,你到那里,要小心行事?!?/br>
    杜中宵拱手謝過。為了控扼盜賊,守護汴河漕運,永城設(shè)有巡檢司,立有軍寨。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務(wù),趙抃道:“此時已是秋后,你收拾一番,后天便動身去永城吧。到了那里之后,永城和酂縣一些不緊要的事務(wù),你都可以臨機處置。最要緊的,切莫不要耽誤汴河漕運。不只是河上的漕船,本州的漕米也大半從那里發(fā)運,此是大事?!?/br>
    亳州有渦水與蔡河相連,可至京城,是以西部的漕米走蔡河,東半部走汴河。

    出了州衙,杜中宵看著天上的太陽,以了一會呆。再三考慮之后,他還是決定對陶十七一案不能不理不睬,自己看見了不能當沒看見。但自己在這個世界根基淺薄,也不能激烈冒進。自己認為陶十七不是認錯了人,意見說出來,州里其他官員怎么做就隨他們?nèi)チ?。反正自己要去永城,只要查一查陸虞侯是個什么人就行。趙抃說得對,如果是個守法公人,就一切休提,如果跟江湖人氏牽扯極深就要另說了。

    時間轉(zhuǎn)瞬即過,第三天一早,杜中宵出門,向韓月娘辭別。

    韓月娘送出門外,眼睛有些紅,對杜中宵道:“大郎,永城不遠,隔個一月兩月便就要回家里來一次,不要一去沒有消息。這地方我們新來,人生地不熟,你不在我如何住得?”

    杜中宵笑了笑,輕聲道:“你不要著急,等過些日子,我在永城安頓下來,便就接你過去?!?/br>
    韓月娘連連道好,看著杜中宵上馬,帶著柴信幾人離去。

    到州衙里辭別了知州、通判等等一眾官員,杜中宵帶了柴信及孔目金書召,一行十余人,出了亳州城,直向永城而去。這條自陳州來的大道上,一字排開幾座城,都是位于南北向的淮河支流邊上。鹿邑臨淝水,衛(wèi)真、亳州城臨渦水,酂縣臨渙水,一直到汴河岸邊的永城。這幾座城水陸交通發(fā)達,城里商賈云集,是淮南、荊湖地區(qū)到京城的重要道路。

    不只是一日,過了酂陽縣,杜中宵到了汴河岸邊的巡檢寨外。

    寨主魏濤早早等在寨外,見到杜中宵一行,早早上前叉手唱諾:“下官見過從事。”

    敘禮畢,杜中宵看了看河對面的永城縣城,對柴信道:“我們縣在寨里歇息一下,午后再過河去縣里。你可著人先過河去,知會縣里,早作準備?!?/br>
    說完,下了馬來,隨著魏寨主進了巡檢寨。

    這處巡檢寨管著永城、酂陽兩縣的治安,有時甚至上下游應(yīng)天府和宿州的案子也讓他們追捕,并不歸永城縣管轄,而是直屬亳州,有一百多廂軍。魏濤原是禁軍,因為年紀大了,被淘汰到地方,做了這里的巡檢。在這里任寨主兩年多,平平安安,無功無過。

    到了大廳坐定,魏濤命人上了茶來,又吩咐兵士準備酒席。

    杜中宵看手下的人都面露倦色,也想讓他們休息一番,任由魏濤準備。

    吃了兩盞茶,魏濤對杜中宵道:“從事要在永城待些日子,不知是住縣城里,還是歇在寨里?若是歇在寨里,我早早派人準備?!?/br>
    這處巡檢寨地盤不大,離著汴河不遠,依著個低矮的土嶺而建,周圍并沒有人家。杜中宵自己倒無所謂,想起過些日子韓月娘也要過來,有些不想住在這樣偏僻的地方。便問魏濤:“以往州里派人來,都是住在哪里?年年都有官員過來監(jiān)管漕運,不會沒有住的地方吧?”

    魏濤道:“不瞞從事,往來州里來的官員,住巡檢寨的也有,住縣城里的也有,在附近并沒有固定住所。巡檢寨這里,正處渙水和汴河之間,到處水潦,河汊縱橫,沒有什么村落。因為荒涼,多有不法之徒流竄,官府甚是頭痛??h城那里商賈云集,就熱鬧得多了,知縣管得也緊?!?/br>
    聽到知縣二字,杜中宵心中一動。永城知縣是京官,自己是選人,官階遠高于自己。從州與縣的關(guān)系上,公務(wù)應(yīng)該自己管知縣。但從官階上,又恰好反過來,就有些難相處了。

    第9章 地方的難處

    幾巡酒后,因為下午要去永城見知縣,杜中宵便就吩咐把酒撤了。

    喝了一碗醒酒湯,杜中宵對魏濤道:“前幾日州里發(fā)生了一起當街殺人的案子,死者是個永城的公人,姓陸,人稱陸虞侯。這個人,你有沒有聽說過?”

    魏濤拱手:“回從事,縣里出頭的公人下官大多認識,這個陸虞侯也見過幾面。”

    “那我問你,他跟縣里的游手閑漢熟不熟?日常有沒有混在一起?”

    魏濤想了想,老實答道:“不曾聽說這人跟什么江湖人物混在一起。不過,他跟縣里一個做牙人的富戶是親戚,來往不少。那個牙人甚有財勢,各種人物都有交往。”

    杜中宵問了,才知道永城臨近汴河,商業(yè)發(fā)達,頗有幾個靠河發(fā)財?shù)拇笊虘簦振R的牙人便就是其中之一。這牙人做得久了,本錢雄厚,各種生意都做,家財萬貫。

    行會和牙人是宋朝商業(yè)的兩個關(guān)鍵,與杜中宵前世的商業(yè)模式迥然不同。常住一地的商家,官府主要通過行會管轄,不管是抽稅還是科配和買,多是通過行會抑配。而對于外地來的行商,則主要是通過牙人。行商販貨到了某地,不是自己去發(fā)賣,而是通過牙人,或者找客戶,或者讓牙人包銷。

    牙人的身份特殊,一邊連著著官府,一邊連著販貨的商人,一邊連著買家,是商業(yè)的核心。一些有財有勢的牙人,壟斷一地某一行當,利潤相當豐厚。杜中宵前世讀《水滸》,里面張順不到,漁民便就不敢賣魚,便就是這個道理,只有牙人到了才能定價錢。

    不管是行會還是牙人,都不是民間的自發(fā)組織,與官府的關(guān)系密切,是官方管理商業(yè)的工具。

    杜中宵又詳細問了姓馬牙人的情況,不由皺起眉頭。原來這個牙人不只是有錢有勢,還與官府的關(guān)系密切,永城縣的不少游手閑人,甚至衙門公人,都與他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起身,對魏濤道:“我去縣城拜會知縣,你這里準備一番,如果縣城里面不方便,不定還要到你這里歇息。巡檢寨和縣城把住汴渠兩岸,兩邊都有人管著才好?!?/br>
    魏濤一路送杜中宵上了渡船,叉手而別。

    在船上,杜中宵看著河面上來往不絕的船舶,對身邊的柴信道:“你派個人出去,查訪一下適才講的馬姓牙人的底細。記住,不可暴露行藏,讓人起了警惕之心。不然,以后我們的事情就不好辦了?!?/br>
    柴信答應(yīng),與孔目金書召商量一番,派了一個為人伶俐的公人去查訪。這是金書召帶來的人,以前經(jīng)常查案,經(jīng)驗豐富。

    過了汴河,知縣何昆早帶了官吏等在城外,把杜中宵迎進了城。

    到了縣衙分賓主落座,杜中宵交待了例行公事,最后道:“前幾日州城發(fā)生一起大案,苦主是你這里的一個姓陸的公人,此事知縣可否清楚?”

    何昆拱手:“縣里已收到州里公文,要我們查清姓陸的身份回報。這姓陸的身家清白,只是州里要把他這幾年的行蹤查清楚,費些時日,還沒有移文回去?!?/br>
    “哦,一個公人,這些年經(jīng)手哪些事情,特別是因哪些公務(wù)去州城,還不好查嗎?”

    何昆嘆了口氣:“幾年前的事情,縣里面諸般簡陋,哪里會記得那樣清楚。只好一個人一個人問過去,問的人多了,又怕有人記錯,是以難辦?!?/br>
    杜中宵沉默了一會,沒有說話。按說衙門里公文移送,是應(yīng)該有記錄的,什么事情,什么時間,由什么人送,都要記得清清楚楚。不過縣是小地方,會不會如此嚴格說不清楚。杜中宵初為官,對于官衙實際事務(wù)并不了解,不好直接質(zhì)問地方。

    至于更詳細的事情,知縣何昆就也不清楚了。鄉(xiāng)下秋糧,城鎮(zhèn)商稅,汴河上船舶來來往往,幾乎每天都有事情,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在這樣一件小事上。命案并不是發(fā)生在縣城,縣里只是幫著了解死者的情況而已,讓個公吏把文書做足就夠了。

    說過雜事,何昆才道:“如今正是秋天,漕米最后一次上供,河上來往船只甚多。每日里因為舟卒和纖夫衣食不足,或是因為貨物起爭執(zhí),不知多少亂子。程縣尉日日都在城外碼頭那里,縣里做公的大半都調(diào)往那里,尤自不足。從事來了,日??梢远嗟侥抢镒咭蛔?,排解些糾紛?!?/br>
    杜中宵道:“漕運事務(wù),自有巡河使臣,地方何必插手過多。我們只要管好地方,不要讓鄉(xiāng)民出了亂子便好。一縣之地,豈可事事都管?!?/br>
    何昆嘆了口氣:“話是如此說,可很多事情分不了那樣清楚。這里有碼頭,多有京西路的商人在這里買賣,與河上的漕船做生意。他們的本錢又足,人手也多,一出了事情,往往牽連甚廣,縣里數(shù)十弓手丁壯哪里彈壓得住。不是大案,巡檢寨難得出面,縣里為難得緊?!?/br>
    汴河每年運到京城的漕米定額六百萬石,這是官方運輸?shù)募Z食一項,船夫用軍士,纖夫則士卒和民雇都有。為了節(jié)省成本,給他的報酬很低,作為彌補,允許他們用官船運私貨。即官船運米,都是裝八成官物,剩下兩成讓船夫運私貨。僅此一項,商業(yè)價值就極為可觀。

    江淮來的漕船,很多都是在永城一帶交易,換了從京西和荊湖來的貨物北上京城,使這一帶的商業(yè)特別繁忙。運糧的漕船動輒數(shù)十艘連在一起,有了糾紛,根本不是一個縣城能夠排解的。巡檢寨管地方治安,汴河船只的商業(yè)糾紛不插手,杜中宵來的作用,便就是協(xié)調(diào)雙方。

    杜中宵問了汴河兩岸的商業(yè)情形,不由皺起眉頭,事情比他原來想的復(fù)雜得多。僅僅是官方漕船涉及到的商業(yè)活動規(guī)模就非常大,再加上河上徹夜不休的私人商船,這一帶的商業(yè)非常繁榮。

    但繁榮的商業(yè)地方得利卻不多,朝廷在這里建得有幾處場務(wù),商稅直接抽走了。這跟他前世完全是不同的情形,地方挑著治理的擔(dān)子,卻得不到好處,治理起來非常困難。比如說治安力量,永城按照大縣的規(guī)格,配有七十余弓手。養(yǎng)這些弓手的負擔(dān)在縣里,卻多是為汴河上的漕運服務(wù),沒有什么好處。自己所想的面對繁榮商業(yè),使出前世的手段,刺激地方的想法根本不實用。

    心中暗暗嘆了口氣。經(jīng)過這些日子的了解,杜中宵已經(jīng)明白,這個時代的商業(yè)模式根本與自己前世完全不同,與歷史書上學(xué)到的也不一樣,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情形。

    第10章 馬大官人

    杜中宵坐在交椅上,看著不遠處汴河上檣櫓林立,皺著眉頭,靜靜聽著一邊的金書召說的這幾日打聽來的永城這一帶情形。情況遠比他想的復(fù)雜,有些棘手。

    夾著汴河,巡檢寨附近與對面的縣城各有一處碼頭,規(guī)模都不小??h城那里的碼頭,主要是為漕運服務(wù),經(jīng)過的官私船舶,多在那里歇息。這邊的碼頭,則是為本地商業(yè)服務(wù),直接臨著去陳州的官道。

    金書召說完,杜中宵問道:“那個姓馬的牙人,你們探聽得如何?做牙人的,哪個不是各種人情精熟,jian滑似鬼。陶十七殺的陸虞侯,是他家的親戚,案情到底如何都在這個人身上了?!?/br>
    “回官人,小的這幾日派人查訪,姓馬的牙人果然非尋常人物。他本是做藥材生意起家,這幾年做得越來越大,舉凡漆器、土產(chǎn)、綢緞布匹,各種生意無數(shù)。因為本錢雄厚,財雄勢大,附近都稱他為馬大官人。這人不治產(chǎn)業(yè),在碼頭北邊不遠處有一處莊子,莊客靠打魚為生,再就是替他運貨。”

    杜中宵道:“他就是本分做生意?”

    “這種人物,怎么可能本分做生意。他的莊上養(yǎng)了不少閑人,說是照顧各處生意,實際上做什么事情外人哪里知曉?此人與衙門里的公吏廝混得熟,手下莊客又多,據(jù)說其間有不少亡命之徒,哪個敢去惹他?哪怕是巡檢寨,輕易不敢到他門上盤問事情?!?/br>
    聽了這話,杜中宵不由皺起眉頭:“巡檢寨里百余兵丁,還怕一個地方大戶?”

    “若說是怕,未免言過其實,不過顧慮重重罷了。此人莊上閑人眾多,去的人少了,難免會被他所欺,去得多了又興師動眾,是以為難。再者此人與衙門里的人精熟,消息靈通,不好拿住把柄。而且這一帶不只是只有一個馬大官人,各處串通一氣,是以難做?!?/br>
    杜中宵點了點頭,一時沒有說話。鄉(xiāng)下的情況,遠比他原來想的復(fù)雜。依他前世經(jīng)驗,只要是官府來查事情,不管什么身份,誰敢不配合?這個年代卻是不行,查到他門上去,人家也不明著作對,要么是有事不在家,要么就是時間不湊巧。能夠出來見面,一問三不知,都算給足面子了。

    還有更離譜的,這邊把人抓到牢里去,那邊就翻墻出來宿娼飲酒,肆無忌憚。一州一縣,才有幾個官員?真正做事還是要靠本地的吏人。這些人跟地頭混在一起,防不勝防。想起前世看《水滸》,宋江犯了事,到處有人包庇,不是后來犯了死罪,根本奈何不了他。在永城這里還有一條,巡檢寨和縣衙到不統(tǒng)屬,不能密切配合,更加容易被地方蛇鼠鉆空子。

    沉默了一會,杜中宵道:“這個什么鳥馬官人,是做藥材生意起家,又跟陶十七家對上了,此事只怕另有隱情。那個陶十七在我面前殺人,慨然赴官,如果真是含冤報仇,倒是條好漢。他當眾行兇,我難保他性命,今日到了這里,惟有查出其中隱情,讓他安心上路?!?/br>
    金書召有些為難:“馬官人在本地極有勢力,耳目眾多,不好查是一。再一個,州里縣里都傾向于認陶十七錯認了人,早些結(jié)案。官人要查此事,沒個名目,不好下手?!?/br>
    杜中宵站起身來,看著不遠處汴河里來往的船舶,又轉(zhuǎn)身看了看身后荒涼的土地。沉思一會,對金書召道:“不好下手,還是因為我們的人比不過地方大戶的人多。此事我另有計較。這幾天你安排人,查清周圍的民情。有多少勢力人家,以什么為生,聽命的莊客閑漢多少。先不要管案子,我們在這里總要住上些日子,這些不查清楚,什么事情都不好做?!?/br>
    金書召叉手應(yīng)諾。

    杜中宵自己是曾經(jīng)被地方勢力人家欺負過的,知道這種事情極為棘手。當年他被吳克久私自捉進牢里去,任人宰割,縣衙便就像他家開的一樣,縣令都裝不知道。這種事情豈止是臨穎縣里有?實際上大多數(shù)的地方都是如此。只要跟公吏勾結(jié)起來,官員也沒有辦法,想查也無從查起。杜中宵是州官,到縣里來多少帶了幾個隨從,這些人跟縣里沒有關(guān)系,知縣等官員連這個條件都沒有。想查哪個人,一早消息就露了出去,各種假公文假人證做給你看,查無可查。

    對于縣衙來說,不是驚動州里的大案,一般的案子縣中公吏都可以一手遮天。縣中幾位官員,只是負責(zé)催繳糧稅,維持地方治安而已。手段厲害一些的公吏,把持一縣事務(wù),甚至號為立地知縣,不把官員放在眼里,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更加跋扈的,誣告、威脅上級,也不稀奇。

    讓金書召去安排,杜中宵一個人合計,到底該如何破局。他多了千年見識,總有自己的辦法從這張網(wǎng)上掙出來。想出來的辦法,跟這個年代的一些官員,比如同年王安石后來任知縣的辦法,不謀而合。

    巡檢寨北邊兩里之外便就馬大官人的莊子,除他一處大宅,還有近百戶人家。這些人也不種地,要么打魚為生,要么販運貨物,還有一些在碼頭上討生活。這些人跟馬家的關(guān)系或近或遠,都聽馬大官人的號令。地方對這些大戶睜一眼閉一眼,便就是因為他們?nèi)硕鄤荼?,不好處置?/br>
    宋四公帶著沈大郎三人風(fēng)塵仆仆地到了這里,看見一個少年提了一串魚回來,上前問道:“敢問這可是馬大官人的莊子?”

    少年看了幾人一眼,道:“不錯。你們幾人眼生,是什么人來找馬大官人?”

    宋四公拱手:“在下是京城來的宋四公,久已聽聞馬大官人大名,前來投奔?!?/br>
    少年搖了搖頭:“什么宋四公,沒有聽說過。大官人多少事要忙,哪里得閑見些不相關(guān)的人?!?/br>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宋四公也不著惱,對少年道:“煩請小哥知會一聲馬大官人,就說京城來的宋四公來訪。大官人知我名聲,必會相見?!?/br>
    少年人只在那里打量幾人,也不去通稟,也不說話。

    宋四公會意,身上摸出一把銅錢遞過去:“小兄弟拿去買碗酒喝?!?/br>
    少年掂量了一下銅錢,才道:“你們且等在這里,我到大官人家里看一看。”

    看著少年人離去,沈大郎道:“四公何必問這人。此處既是馬大官人莊子,我們只管尋最大的宅子找過去就是了。幾枚銅錢,我們留下來買酒吃也好?!?/br>
    宋四公瞪了沈大郎一眼:“你們知道什么。馬大官人是江湖上的人物,豈能想見就見。我們冒然到他門前,不定被他當作什么人物。只管等在這里就好。”

    第11章 墾田

    馬大官人名為馬蒙,家中原是永城大戶,他自小好弄拳使棒,跟些三教九流的人物混在一起。長大后父母故去,借著汴河的地利,做了個牙人。此人頭腦靈活,又有些手段,賺了不少錢財。之后便就建起這處莊子,廣招人手,是永城縣有數(shù)的幾個奢遮人物。

    這一日馬蒙坐了艘船,從對岸慢慢搖回莊子。看著前面村莊在望,對船上的人道:“前幾日有一個宋四公,說是在京城里犯了事情,前來投奔我。這人好手段,我早聽過名字,便收留他在家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