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雨大宋 第6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殿下他只想咸魚[古穿今]、我行讓我來[電競]、徒弟是個假萌新、當(dāng)暴躁龍崽穿成炮灰男配、桃色對白、舊燈新灣、萬界扮演系統(tǒng):開局扮演波風(fēng)水門、慢慢慢冬
見彭新樹疑惑,杜中宵道:“這是陳州韓通判,還不過來見禮?!?/br> 彭新樹聽了,急忙上前行禮,連道得罪,口中道:“官人若買,小的一個月販幾萬斤去?!?/br> 韓絳點頭:“我正要些好鐵用,如你賣永城這里的,兩三萬斤總是要的?!?/br> 彭新樹連連答應(yīng),談定一筆生意心里高興,道:“兩位官人若是有閑,小的在那在‘慶春樓’擺一桌宴席,用些酒菜如何?那酒樓酒菜精美,不可錯過了?!?/br> 杜中宵道:“勞你破費,我們就卻之不恭了。我們還有些事情,一會去那里尋你?!?/br> 彭新樹連連答應(yīng),帶著幾個隨從,搖搖擺擺向‘慶春樓’那里去了。 韓絳對與商賈吃飯有些抵觸,不過想起縣里沒有公使錢,不讓彭新樹請客,便就要由杜中宵自己掏腰包,沒有說什么。雖然知縣的俸錢未必比幕職官低,但待遇還是差得遠了。 彭新樹離去,韓絳看著浴池門口進進出出的人群,感嘆道:“不過是處沐浴更衣的地方,可是看起來生意興隆,竟然能夠賺不少錢財。” 人群后邊的莫倫道:“不瞞通判官人,莫要小瞧了這洗浴的地方。汴河上來往的人多,到了地方誰不想沐浴一番?幾文錢而已,便就可以進洗得清清爽爽,換了個人一樣,每日可賺幾貫?zāi)?!?/br> 這里只是洗浴的話,每人十文。碼頭上每日來往多少人,浴池里的熱水舒服,誰不想過來痛痛快快地泡上一場。如果搓背之類,各種服務(wù)最高可以幾十文,進項著實不少。關(guān)鍵是浴池用煤燒水,用的人又多,成本較低,看著不起眼,實際上是賺大錢的地方。 韓絳合計了一下,暗暗點頭。杜中宵在去碼頭的路上這些店鋪,看著不起眼,可每月算起來賺的錢可是不少,怪不得能夠讓縣里公務(wù)用錢不缺。 第108章 商業(yè)旺地 看著旁邊的豆腐鋪子,韓絳笑道:“這種東西放一放就變餿了,開偌大一間鋪子,會不會賠錢?” 杜中宵微微一笑:“子華,你說的那種豆腐,是賣不了多少錢的。隨我來看?!?/br> 說完,帶著韓絳到了鋪子里。只見柜臺上兩大方豆腐,上面蒙了白布,不時有客人進秋選購。在兩邊有架子,上面擺著的卻是各種豆腐干制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豆筋、腐竹等等,應(yīng)有盡有。這些豆腐制品,只要知道了豆?jié){加熱后,可以一層一層把上面的膜揭下來,便可以制出無數(shù)花樣。 把韓絳帶到架子前,杜中宵指著腐竹和豆腐皮道:“子華,這也是用豆制出來的,都是干貨,可不會變餿。放置得法,數(shù)年都可以完好無損,能行銷至千里之外?!?/br> 韓絳看著甚是驚奇,上前摸了摸腐竹,口中道:“卻作怪,摸起來彈彈的。這樣物是如何入口?” 杜中宵道:“炒了煮了都是好菜,便如rou一般。一會我們到酒樓,做幾味讓你嘗一嘗?!?/br> 韓絳看了一會,連連點頭:“沒想到竟有這種妙法!能夠制成此物,菽豆便就有了許多用處,不再似從前,多做馬料。菽豆宜田,可增地力,能夠有這制豆腐的法子,當(dāng)多多種植?!?/br> 杜中宵道:“不錯,本縣有夏種菽豆,冬種小麥者,此物最多。除了此處制豆腐,后面還有榨油作坊,可制豆油。豆油雖然點燈煙大,用來炒菜卻是極好?!?/br> 大豆雖然在中國很早就作為食物,但食用不便,到這個年代吃的也不多。民間種豆,大豆并不是最主要的品種,綠豆之類反而面積不小。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食用不便。此時的食用油,以芝麻最多,又稱胡麻油,不過多用來點燈。各地如河?xùn)|多用大麻油,陜西用杏仁油等,極少使用豆油。杜中宵建這處豆腐作坊,不只是賣豆腐和豆制品,還兼營榨油,充分利用大豆的價值。 其實不要說豆油,就連豆腐這個年代也不普遍。雖然杜中宵前世所知道的,豆腐是漢朝淮南王劉安偶然制出,但一直到宋代,才開始普及?;茨贤踔贫垢恼f法,也來自于宋人所述。 大豆這種植物,只有榨油和制豆腐,才從諸多雜糧中脫穎而出,不然用處不多。直接煮了吃,實在不是漢人所能接受的,極其少見。用大豆榨油,是杜中宵在永城首創(chuàng),大規(guī)模制作豆腐,永城也同樣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這里的大量豆制品,實際上是賣到了外地,絕不是韓絳見到的個豆腐作坊那么簡單。 聽了杜中宵的介紹,韓絳來到旁邊的油缸邊。一掀缸蓋,便有濃烈的香氣散發(fā)出來,不由道:“好香,此油味道,不下于胡麻油了!” 杜中宵笑道:“若說煎炸食物,這豆油還勝過胡麻油。不過胡麻油點燈無煙,卻又遠不是豆油能夠比的。這油長于來煎炸食物,這才是好物?!?/br> 鄉(xiāng)下人說日子艱難,經(jīng)常說食物中沒有油水,其實在這個年代,連沒有油水這個說法都沒有。炒菜剛剛出現(xiàn)苗頭,炸的食物很少,就連比較成熟的油煎,也只有有錢的大地方才多。百姓平常吃飯,主要就是吃煮熟的米,加上一些醬菜。至于油水,那是不存在的。 這個年代,做重體力活的人,一頓吃上幾大碗飯稀松平常,飯量讓杜中宵咋舌。究其原因,還是脂肪類攝入太少。吃的食物中油多了,才有資格少吃飯。 這是不同時代飲食習(xí)慣的不同,韓絳理解不了這些。在他眼里,油最重要的是用來點燈,豆油點燈效果不好,便就覺得可惜。至于食用價值,韓絳根本就沒有那個概念。 看韓絳神色,杜中宵便就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這個年代人們還沒有適應(yīng)油脂的好處,對于口腹之欲的認識,是味甘口滑,煮好的大塊rou才是大家追求的。 一轉(zhuǎn)身,見到一個伙計帶著客人,正在向外面車上搬一捆一捆的腐竹,韓絳問店里主管:“那個客人怎么買這么多?這東西價錢不菲,他買了又何時才能吃完?” 主管行禮:“回官人,那是真州的客人,販了回鄉(xiāng)去賣的?!?/br> “哦——“韓絳點了點頭。怪不得這店建在碼頭邊,原來是做外鄉(xiāng)人的生意。 從豆腐店出來,韓絳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客商,感慨萬分。杜中宵還真是有經(jīng)濟頭腦,借著碼頭的優(yōu)勢建了這么多產(chǎn)業(yè),怪不得他縣里財政充裕。 豆腐鋪子旁邊是藥材鋪,把從毫州等地收來的北方藥材,向江南批發(fā),生意一樣火爆。 感嘆一番,韓絳道:“待曉,你在這里建這些鋪子,讓縣里公吏去管,他們可是發(fā)財?!?/br> 杜中宵道:“子華想得差了,他們就拿些俸錢糧米,怎么會發(fā)財?這是公錢,不分給他們。這些鋪子賺來的錢,抵的是縣里的各種苛捐雜稅。如折變、支移、科配,諸如此類,現(xiàn)在都從這里出,不再苛責(zé)百姓。我們?yōu)楣?,是給百姓好處,公吏差役能夠養(yǎng)家糊口已是足夠?!?/br> 韓絳連連點頭,完全明白了杜中宵的意思??h里只所以收大量的科捐雜稅,為了多收錢,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官員貪斂其實不是最大的原因。原因之一,便是縣里的行政成本,各種開支,只能用這些手段科斂,那點分的酒稅之類根本不夠塞牙縫的。再一個,便是公吏很少有俸祿,又經(jīng)常大量負擔(dān)官員的日常開支,只好向百姓伸手??h里有這些產(chǎn)業(yè),包攬了行政成本,減輕了百姓負擔(dān),相當(dāng)于減稅。 見旁邊是煙花鋪子,韓絳笑道:“永城煙花,現(xiàn)在周圍數(shù)州都有名聲。既然到了這里,臨行時我也要買上一些,待到年節(jié),家里好好熱鬧一番?!?/br> 制煙花的場務(wù)被州里收去了,杜中宵便建了處販賣的鋪子。這里臨近碼頭,南來北往的客商買的極多,生意非常好。 緊靠著碼頭的最后一家,是雜貨鋪子,是永城在這一帶商業(yè)的核心。韓絳一看擺在外面的貨物,便就驚呆了。這里不但有葦席等各種各樣的土特產(chǎn),還有肥皂這種最近風(fēng)靡的新生事物。最要緊的,這里都是大規(guī)模出貨。很多汴河上的船,從千里之外就為了到這家店里,裝上各種日用物資,販回家鄉(xiāng)。 上前拿著一塊肥皂,韓絳感慨道:“前些日子,有人送給我?guī)讐K,此物極是好用。他們都說是永城這里產(chǎn)的,我還一直納悶怎么沒有見到,卻沒想到在這里這樣賣?;厝r,此物要多買一些。” 杜中宵道:“不必,最近我制了一些有鮮花香味的,到時送些給子華就是?!?/br> 這一帶是鹽堿地,硝和堿是一直產(chǎn)的。杜中宵用硝制火藥,又怎么會放過用堿制肥皂的機會?肥皂制起來并不復(fù)雜,無非是堿和油脂煮了混合。雖然現(xiàn)在永城制的肥皂非常簡陋,依然大受歡,沿著汴河北到東京,南到蘇州,銷往各地。由于珍貴,大家都是用來洗臉。 前些日子杜中宵偶然在韓月娘那里發(fā)現(xiàn)瓶不知她從哪里買的花露,便制了些香皂出來,就更加珍貴了。帶著香味的香皂,這可是這個年代的奢侈品了。 第109章 新式菜肴 碼頭這一帶最好的酒樓,便是屬于永城公社的“望江樓”,不只是菜色精美,門口彩樓下還有許多唱曲的女妓。確切地說,這個年代的酒樓屬于娛樂場所,有些像杜中宵前世的卡拉ok。 二樓的小閣子里,杜中宵與韓絳相對而坐,看著窗外汴河上的景色。 一個打扮利索的小廝飛快地跑來,行禮道:“二位官人飲什么酒?用些什么菜?” 杜中宵道:“最好的酒來一瓶,再來幾樣時鮮果蔬,要用大火炒的。還有,來一盤羊rou,再蒸一尾魚。對了,若有新鮮青菜嫩藕之類,制幾個涼菜過來?!?/br> 小廝答應(yīng)一聲,飛快地去了。 杜中宵對韓絳道:“子華,嘗一嘗我們這里的風(fēng)味。我們不是剛在豆腐坊里見過榨豆油么,且看看用豆油炒出來的菜,與以前有何不同。” 韓絳笑道:“我不貪口腹之欲,待曉不必在這些事情上用心思?!?/br> 杜中宵不語。這可不是口腹之欲的問題,而是一場飲食革命。這個年代,正是后來的中國飲食文化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其中最核心的,當(dāng)然是炒菜。炒菜不只是味道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油脂的使用,脂肪攝入大量代替主糧,讓人的飯量變小。 此時北方的種植結(jié)構(gòu),依然是粟即谷子為中心,淮河以北種麥并不多。谷子自然有許多好處,比如耐儲存,方便加工,入口的口味較好,但與小麥比起來,卻就遠遠不如了。如果能夠推廣面粉,增加小麥的種植面積,不只是百姓吃得好了,更可以改變種植結(jié)構(gòu)。種冬小麥,一年兩季就可以再種一季黃豆。雖然連茬會出現(xiàn)問題,但只要配合谷子和高粱換茬,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隨著小麥面積推廣,大豆的種植面積可以增加。多出來的大豆用來榨油,就可以極大填補主糧的不足。說到底,同樣的土地面積,可以供養(yǎng)更多的人。 杜中宵推廣榨油,用油炒菜,目的不是更好的口味,而是種植結(jié)構(gòu)的改良。 用不了多久,小廝端了幾個涼菜上來。一盤拌好的藕,一盤黑木耳,一盤菠菜,還有一盤魚膾。韓絳看著新奇,問杜中宵:“這店家古怪,不上果子,卻來幾盤時蔬?!?/br> 杜中宵道:“這就是本酒樓不一樣的地方,口味清爽,正好下酒。子華,我們?nèi)粘\涳埛蕆ou,其實于身體不好,多吃些菜,對身子有好處。你嘗一嘗,這些小菜味道甚是可口?!?/br> 韓絳吃了片藕,脆脆甜甜,果然不錯。只是他不習(xí)慣這樣吃,嘗過兩片,便就把筷子放下了。 現(xiàn)在吃飯的習(xí)俗是大魚大rou,配湯餅之類。杜中宵前世的話說,就是煮好大塊的rou,而且專找那些那些肥rou多的地方煮,再配上各種各樣的面餅面條。哪怕喝酒,也多是如此。用那個年代的眼光看,這樣吃當(dāng)然不太健康,蔬菜太少。 這家酒樓是杜中宵按著自己的口味改的菜單,已經(jīng)頗有后世的風(fēng)采。自己堂堂知縣,杜中宵當(dāng)然要按自己的口味安排食物,不然這官當(dāng)?shù)靡蔡^沒有意思。知縣喜歡這樣吃,永城縣從官吏到百姓也都學(xué)著這樣吃,迅速成為一種風(fēng)氣。這里的菜色,竟然很快成了本地風(fēng)味,汴河上的客商,許多到了這里都要專門來吃一次。這是高檔酒樓,要的就是一個貴字,這些菜味道也確實比原來的好。 韓絳不好口腹之欲,可惜對這些并不習(xí)慣,也不感興趣。若是杜中宵前世,兩位這樣身份的官員吃飯,大rou大魚上來未免煞風(fēng)景。可這個年代,皇上請飯也是大rou大魚,要的就是這個俗氣勁。 正在杜中宵為韓絳對自己的新式菜肴不感興趣而覺得可惜的時候,一個二八年華的小娘子,捧了琵琶,身后跟了老兒,到了閣子里。也不說話,就在門口坐下,吚吚呀呀唱了起來。 這是此時風(fēng)氣,就像前世到了卡拉ok,總有人過來為你服務(wù)。這些人就靠此謀生,很多時候就是強買強賣的,由不得你拒絕。 杜中宵要與韓絳說話,取了幾個銅錢,交予兩人,讓到別處唱曲。 那兩人接了錢,行個禮,坦然到其他閣子去了。這里他們來過,后邊便不會再有人來。 看著唱曲的小娘子離去,杜中宵不由想起了盧賽賽。那婦人這些日子被陳勤養(yǎng)得白白嫩嫩,又不安分起來。托了幾次曲五娘,要再來管理這處酒樓,杜中宵沒有應(yīng)允。那婦人性子著實不好,讓她到這里不知又惹出什么事來。陳勤做事分外賣力,牧場那里牲畜繁殖很多,盡量要安他的心。 唱曲的離去,小廝高聲叫著,把幾樣熱菜一一端了上來。一盤rou炒豆角,一盤清蒸鱖魚。 韓絳嘗了一口rou炒豆角,香脆可口,這種炒菜的特有風(fēng)味是自己從來沒有吃過的。放下筷子,口中連道:“這個好,這個好!香香脆脆,卻是從來不曾吃過的。” 杜中宵連連相勸,兩人飲了幾杯酒。 幾巡酒飲罷,話題轉(zhuǎn)到政事上來。杜中宵道:“子華,那蒸汽機現(xiàn)在做得小了,看樣子應(yīng)該能夠安到船上。你回去的時候,我把全套圖紙給你,你找人試制。我那里的熟手工匠,也可帶兩人回去。” 韓絳點頭:“我聽說這機器,都是那個陶十七一手試制。若是有此人——” 杜中宵連連搖手:“別人可以帶去陳州,陶十七卻是不行,此人我還有用處。” 韓絳搖了搖頭,不再堅持。只要有圖紙,有自己從旁指導(dǎo),機器總能夠造出來。他現(xiàn)在擔(dān)心的,是找制船的匠人。陳州那里只能制河里的小船,要造車船是萬萬不行的。 此事兩人交流最多,談了幾句,便就略過不談。 韓絳道:“制蒸汽機我自在陳州找高手匠人,不過制鐵的工匠,待曉還是讓我?guī)孜换厝?。以后要制機器,必然要用到許多好鐵,哪里買去?只有在本州制鐵,事情才好做?!?/br> 杜中宵沉吟一會,才道:“不瞞子華,我現(xiàn)在縣里有兩處賺錢的地方。一處就是今日見到的這些店鋪,賺的利息充交錢糧,為公吏差役發(fā)放俸祿。還有一處,是營田務(wù)。營田務(wù)除了開田種地,收糧米,也有幾處作坊。其中最賺錢的,便是打造各種農(nóng)具。今日見了許多店鋪,其實單按一種貨物賣的錢,本縣賺錢最多的就是農(nóng)具。是以我這里用鐵極多。匠人我可以讓你帶一些回去,但從化鐵炒鋼,到坩堝鋼,每樣都只一二人。子華回去之后,要讓這些人教會其他人,才是正途。” 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 韓絳帶了一些工匠和新式蒸汽機的圖紙回了陳州,匆匆已是數(shù)月。杜中宵聽說已制了車船出來,只是蒸汽機安在上面并不順利,還在不斷完善。這種新生事物不是輕易能一蹴而就的,只能用耐心,用人力一點一點磨。功夫到了,自然有成功的一天。 過了新年,不知不覺就到了夏天,杜中宵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近兩年了。老家父母傳信來,等到秋天父母要一起過來,看看兒子。家里釀酒的生意,先交給韓練夫婦管著。 永城縣后衙,小青撫琴,晶晶唱曲,天地間月華如水,仿如人間仙境一般。 一曲終了,小青和晶晶到一邊玩耍,杜中宵和韓月娘在月光下閑坐。 看著兩個小女孩在那里玩得其樂融融,杜中宵小聲對韓月娘道:“過些日子爹爹mama要來,你知道他們現(xiàn)在最急的是什么嗎?” 韓月娘道:“一別兩年,老人當(dāng)然是想念兒子。你家又是獨子,他們必然想得緊了。” 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我已經(jīng)娶妻,成家立業(yè),二老現(xiàn)在想的可不是我這個兒子?!?/br> 韓月娘微微帶著笑意道:“不想你,那想誰?總不會是想我?!?/br> 杜中宵嘆了口氣:“你裝不知道么?他們想的是孫子啊。我們成親兩年,沒生個一兒半女,老人家怎么可能不急。你肚皮再沒有動靜,老人家來了,還不知道說些什么呢?!?/br> 韓月娘面不改色地道:“這種事,我做得了主么?” 見韓月娘不放在心上,杜中宵嘆了口氣,沒有再說話。他有前世的知識,當(dāng)然知道這種事情不能全怪女方,也說不上哪里出了問題。可惜這個年代沒有婚前檢查,沒有辦法知道究竟。 看了看杜中宵的神情,韓月娘啐了一口道:“看你的樣子,心里定然是在埋怨我。你以為我不著急嗎?可肚皮不爭氣,有什么辦法!——好在——” 聽韓月娘的語氣一轉(zhuǎn),杜中宵急忙問道:“好在什么?” 韓月娘微微一笑:“最近這些日子,總喜歡吃些酸的,也常犯惡心。我聽人說——算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一會事,或許是害病了呢。你就當(dāng)不知道好了,莫要到時空歡喜一場?!?/br> 杜中宵大笑:“什么空歡喜,這種好事,自然就該高高興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