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雨大宋 第281節(jié)

風雨大宋 第281節(jié)

    看著王拱辰,杜中宵斟酌措辭,過了好一會才道:“內(nèi)翰,朝中大臣認為軍隊是干什么的?”

    王拱辰道:“天子之鷹犬,朝廷之爪牙。聚天下之財而養(yǎng)之,以備有事。”

    杜中宵道:“以備有事,是備什么事?”

    “外憂內(nèi)亂而已。有外敵不臣,則興兵討伐。有內(nèi)賊叛亂,則出兵平之。”

    杜中宵笑著搖了搖頭:“那么,河曲路軍中的冊子是怎么說的?與此有什么不同?!?/br>
    王拱辰道:“河曲路冊子上,寫的是軍隊保家衛(wèi)國,上衛(wèi)天子朝廷之威嚴,下安黎庶。赫赫軍威以臨四夷,有不臣則興兵討之,以天威臨四方?!?/br>
    說到這里,王拱辰也搖頭:“節(jié)帥,話雖不同,其實軍隊,不就是那么回事嗎——”

    杜中宵道:“內(nèi)翰,可真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視軍隊為鷹犬爪牙,那么就越聽話越好,能不能打反而在其次了。參軍的人不必良家子,什么良家子愿做鷹犬?既是鷹犬,自然要求窮兇極惡,也就難免對外兇狠,對內(nèi)同樣兇狠。對外打不過的時候,那就只剩下,對內(nèi)兇狠了,對天下沒了用處?!?/br>
    說到這里,杜中宵又搖了搖頭:“好像這只是兩句話不一樣,其實不是。河曲路的冊子、條例諸般種種,在禁軍中有的被刪改,有的被選擇執(zhí)行。兩軍看起來一樣,其實根本完全不同。話說明白了,為什么上次京城演武會敗得如此難看?就是因為軍中制度、條例、組織、指揮等等,河曲路為了改變軍隊鷹犬的性質,有許多內(nèi)容特意設置。偏偏禁軍把這些河曲路軍中有意防止的錯誤,禁軍改回去了。內(nèi)翰能理解當時演武時河曲路兵將的心情嗎?對方的布置,全是平時軍校和將領們天天念叨的。你不能這樣做,不然就會犯什么錯誤,對方怎樣就能抓住你這個錯誤。從頭到尾,京城軍校的兵員和軍官們,就在向河曲路的兵將演示,什么是錯的。以前在軍校中,教頭、將領們念叨不能這樣做,大家還理解不了為什么。結果京城禁軍向他們認真演示一遍,這還打不贏,那就活見個鬼!”

    王拱辰聽了,不由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才道:“竟然會是如此?!”

    “不然呢?”杜中宵搖頭,有些無奈。“這樣的戰(zhàn)果,在戰(zhàn)場是打不出來的。哪怕對方臨時胡亂湊一千人起來,能夠戰(zhàn)勝,能夠包圍,很難做到這樣。這叫作什么?一場教科書式的演習。全靠著京城軍校的人天衣無縫的配合,才能得到這個結果。我估計演習完,張岊以下,全軍都要樂瘋。他們連腦子都不需要用,照著平時學的打就是。——內(nèi)翰,演武完了,京城軍校有沒有找河曲路去的舊人復盤?”

    王拱辰搖搖腦袋:“節(jié)帥,什么是復盤?”

    杜中宵道:“就是找人過來,照著雙方的指揮,在沙盤上復演一遍。哪些地方做對了,哪些做得不對,哪些地方雖然不錯但還可以改進一番。——這是軍中演練,事后必須做的事情,京城沒做?”

    王拱辰道:“沒聽說做過。只知演武之后,圣上和大臣極是憤怒,諸將盡皆震恐?!?/br>
    “所以我說,事后你們來問我,我又有什么辦法呢?京城軍中改了這些,必然是認為比我原先做的高明,是也不是?我不好說,在京城的河曲路舊人又哪里好意意說?他們也不敢說!河曲路舊人,除了炮兵諸將不懂,其他人入京,多受排擠。軍校的還好一些,了不起不管庶務,去做教頭。分到各軍去的,大多都做不下去,寧可除役回鄉(xiāng)。為什么這樣?我不信是大臣將領們心胸狹隘容不下他們,而是因為軍中容不下他們,他們確確實實做不下去。他們面臨的局面就是如此,看在眼里,也不敢說出來啊?!?/br>
    王拱辰看著杜中宵,過了好一會,才道:“事后,朝適確實沒有問河曲路舊將,對此事如何看。不過,有一個王德興在圣上身邊——”

    杜中宵一擺手:“王德興是干什么的?他只是帥帳中的一個普通參謀,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個普通參謀。怎么,內(nèi)翰莫非以為,是我杜某有眼無珠,不提拔他?”

    王拱辰忙道:“節(jié)帥誤會!是王德興既在帥帳,眼光自非常人可比,這些難道看不出來?”

    杜中宵道:“他為什么要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參謀,又不是戰(zhàn)場指揮官,這些事情本來就不必要知道。等到有一天他想去帶兵,軍校中出來,自然就會明白了,但不是現(xiàn)在?!?/br>
    王拱辰有些蒙,這幾天他本以為自己已看出了門道,跟杜中宵談了這一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實際什么都沒有明白。以在在軍校中看到的那些就是原因,最后卻發(fā)現(xiàn),原因根本不在軍校里教了什么。

    看王拱辰的樣子,杜中宵道:“內(nèi)翰,軍隊本來就是有兩副面孔的。這兩副面孔,我把一面叫作義軍,另一面叫作官軍。什么是義軍?吊民伐罪,拯民于水火,是為義軍。什么是官軍,就是剛才說的,天子之鷹犬,朝廷之爪牙。河曲路軍中一切,都是照著義軍的性質來的,跟官軍,本來就對不上。為什么河曲路的條例朝中改了那么多?因為他們認為官軍,是要那個樣子的?!?/br>
    王拱辰不語,陷入沉思之中。不必杜中宵跟他講,歷史上哪些軍隊的性質是義軍,哪些軍隊的性質是官員,歷史王拱辰比杜中宵熟悉得多。

    武裝力量是政權統(tǒng)治的工具,統(tǒng)治本來就有兩面性,不是只有鎮(zhèn)壓一面性。一面是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吊民伐罪,拯民于水火。另一面,是對政權面對的威脅進行鎮(zhèn)壓。缺了前一面,就會失去人心,得不到人民支持。缺了后一面,就會讓敵對勢力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王朝新立,往往是吊民伐罪的一面為主流,萬民擁護。王朝腐朽,后一面占上風,成為統(tǒng)治的鷹犬爪牙,成為人民的敵人。失去了人心,武裝力量也就失去了根基,最后以各種姿勢進入歷史的垃圾堆。

    宋朝很特殊,軍隊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吊民伐罪、萬民擁護的義軍一面。惟一的機會,是北復幽燕,用民族大義為自己建立根基??上?,幾次機會,都被宋太宗揮霍掉了。北伐失敗,徹底轉型為官軍,政權的幫兇打手。也就是現(xiàn)在朝中大臣對禁軍的定性,鷹犬、爪牙。

    宋朝的義軍是民間的,兩宋之交,北方數(shù)百萬百姓揭竿而起。但凡宋高宗有一點擔當,就可以借著義軍大潮北上,光復兩京,甚至完成宋朝軍隊的轉型。歷史是宋高宗沉迷于認為軍隊只有官兵的性質,而認識不到義軍保家衛(wèi)國,是國家真正的基本盤。用種種手段,與入侵者配合,把義軍廢掉了。

    兩宋之交,有兩支軍隊是由義軍滋養(yǎng)起來的,一支是岳家軍,另一支是劉锜所部的以八字軍為主力的軍隊。這兩支部隊,與宋朝的主力部隊,其實格格不入。紹興和議殺不掉韓世忠,卻可以殺岳飛。要殺韓世忠的消息一傳出來,不只有岳飛去保他,還有其他將領保他。殺岳飛的時候,除了岳飛的家人和朋友及一些文臣,全軍幾乎鴉雀無聲。岳飛被殺,八字軍領袖王彥由武轉文,再不掌兵,劉锜閑置,大宋官軍在南宋借尸還魂。宋軍對金軍的戰(zhàn)斗力優(yōu)勢曇花一現(xiàn),等到孝宗北伐,劉锜已老,義軍不在,缺的不只是北伐之將,更缺北伐之兵。有兵就有將,沒有兵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名將也只能無可奈何。

    軍隊的性質,決定了軍隊對外的戰(zhàn)斗力上下限。對官軍性質的軍隊來說,攻伐富庶地方,有財帛女子可搶,個個奮勇爭先。攻伐貧瘠之地,風險更大,幾無收獲,軍心低落。打弱旅,有軍功刺激,軍隊越打越是興奮。一遇到強軍,保命第一,各種烏七八糟的事情都出來了。

    軍隊的性質,決定了軍隊的政治原則,政治原則決定了軍隊的組織原則、訓練原則、指揮原則和作風。政治原則不一樣,照貓畫虎,新式軍隊是出不來的,還是一支拿著新武器的舊軍隊。

    新中國軍隊的政治原則,是保家衛(wèi)國、為人民服務,戰(zhàn)斗力和作風都是由此而來。對外英勇作戰(zhàn)是保家衛(wèi)國,對內(nèi)搶險救災,是為人民服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政治原則決定了組織原則。下級服從上級,是軍隊的組織原則,服從于保家衛(wèi)國和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原則。杜中宵前世,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這句話好像很裝逼,其實不符合新中國軍隊的政治原則,命令是錯誤的,危害國家、反人民怎么辦?當然是不執(zhí)行。所以在軍隊的正式文件和條例中,這句話是找不到的,對應的是組織原則“下級服從上級”,“一切行動聽指揮”。

    杜中宵建立的軍隊,當然不是他前世的人民軍隊,所以政治原則不同,其他一切都不同。這支軍隊更多的是義軍性質,只有前一半,保家衛(wèi)國。對內(nèi)幾乎不參與,體現(xiàn)的是威懾政權威脅。

    京城禁軍是這支軍隊的對立面,全套制度拿過去,人才調(diào)過去,練不出另一支相似的軍隊來。軍隊的性質不變,政治原則不變,京城禁軍就只能是河曲路的手下敗將,做教科書式的演武。

    第109章 請派監(jiān)軍

    看著王拱辰一副茫然的樣子,杜中宵道:“內(nèi)翰,此次京城演武,河曲路大勝,其實我比朝中大臣更尷尬。統(tǒng)大軍在外,本就惹人猜忌,朝廷在京城設軍校,練出來另一支強軍也就罷了,慢慢把河曲舊軍中的將領和兵員全部換。我成一個孤臣,朝中放心,我也安心?!?/br>
    王拱辰聽了,急忙道:“節(jié)帥忠心耿耿,自入仕以來行事自有分寸。河曲路軍功無人可比,并不居功自傲,對朝命從無二言。節(jié)帥之忠,圣上從無懷疑,朝中大臣也決無人猜忌!”

    杜中宵道:“雖是如此,又能如何?不能由別人練出強軍來,我再是忠于朝廷,心也不安哪。越是別人練不出來,越是會有人起別的心思,圣上的這份信任,早晚會消失的。對于我來說,現(xiàn)在最好的應該是離開軍中,做一文官,不掌兵權。強留在這里,一是震懾周邊。前邊幾場大戰(zhàn),有我在這里,契丹和黨項不敢起戰(zhàn)心。再一個,不就是等著有另一位大帥,能夠帶出強軍,能夠震懾外敵嗎?現(xiàn)在最怕的,一是朝中猜忌,害的不過是我的前程。還怕,我一離開軍中,這支軍隊曇花一現(xiàn),除了會用槍用炮,還是跟以前一樣。等到周邊強敵也學會了用槍用炮,依然打不過他們,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王拱辰點了點頭:“明白,節(jié)帥所說,在下明白。此次回京,必回復圣上。”

    杜中宵嘆了一口氣:“現(xiàn)在能讓朝廷放心,能讓我安心,有一件事勉強可以做。進河曲路時,王全彬為副,實際上是在我身邊為監(jiān)軍。戰(zhàn)后,王全彬高升,換了張昇過來。雖然同不經(jīng)略副使,張昇卻是真的為我副手,不再是監(jiān)軍了。內(nèi)翰回京,千萬稟明圣上,再派一個監(jiān)軍過來?,F(xiàn)在內(nèi)侍不合適了,不然兩府必然有話說。還是派一位大臣,可仿地方通判例,依以前王全彬在軍中時的做法。”

    王拱辰想了想,道:“我可以回稟圣上,不過成與不過,決在圣意?!?jié)帥,此時與剛進河曲路時不同了,這個監(jiān)軍可不容易選。地位太低,沒有用處,地位太高,也難愿位節(jié)帥之下?!?/br>
    杜中宵道:“朝中大臣總有人來。去年契丹要奪唐龍鎮(zhèn),朝旨一下,我?guī)f大軍,不就一話不說趕來了?有用心于國事,忠貞可靠之人,來做這件事,就容易多了。”

    王拱辰默默點頭?,F(xiàn)在的局勢都清楚,很多布置,就是防杜中宵兵權太重。什么忠心耿耿,太祖皇袍加身之前,也是忠心耿耿。沒有針對限制杜中宵兵權的布置,必然相互猜忌。朝廷怕杜中宵造反,杜中宵怕朝廷算計自己,平衡非常脆弱。其實杜中宵哪里有造反的心思,也沒有造反的條件。

    現(xiàn)在天下太平,河曲路的后勤全部在中原,造反不是自己找死嗎。中唐時安祿山叛亂,給后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但凡有一點苗頭,都容易被攻擊猜忌。其實安史之亂,夾雜著各種矛盾。既有朝廷和地方的矛盾,也有安祿山和宰相的矛盾,還有民族矛盾。三者缺一,都不會造成那么嚴重的后果。后世種種原因,不提民族矛盾,甚至強辨微不足道,是不符合事實的。安史之亂后,唐朝即開始排胡,唐朝皇帝放棄了天可汗的尊號。唐朝人自己都明白的事情,后人硬說沒有,是說當時的人傻了?

    安史之亂點燃了唐朝的民族矛盾,留下的惡果,宋朝還在受著。一邊是契丹,另一邊是黨項。黨項真正成為大患,可不是趙繼捧的個人野心,也不是紙面上看起來勢力不強的幾個州的問題,而是黨項人龐大的數(shù)量,和占據(jù)的廣闊地域。杜中宵入河曲路,名義上是從契丹手中接收的,實際這里可是黨項人的地盤,黨項人占多數(shù)。契丹和黨項開戰(zhàn),便就是因為這里的人是黨項族。而這些黨項人,全是唐朝是從更西邊的河曲之地遷過來的。唐朝在河曲的屯田成果,全部被自己禍禍完了,主動送給了黨項人。

    耶律仁先在杜中宵的壓力下,主動撤出了這幾州,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這里并不是契丹地盤。

    給王拱辰倒上茶,杜中宵道:“內(nèi)翰,現(xiàn)在最麻煩的事情,就是京城軍校,到底行不行。最要害的地方,我說清楚了,那就是要練出一支什么樣的軍隊。是得天下人心的義軍,還是鷹犬爪牙。如果朝中的大臣們,認定了要鷹犬爪牙,恕我直言,就不要照著河曲路的做法,南轅北轍?!?/br>
    王拱辰道:“此事依我看來,朝中大臣之所以認識不清,是不知道此事的厲害。節(jié)帥既然已經(jīng)請清楚了,后邊的事情就好辦了。大軍吊民伐罪,百姓簞食壺漿以迎,不正是朝廷要的?反對這樣做的,圣上必然不允許,大臣們必會明辨事非。我回京之后,必會稟明圣上,重新安排京城的軍校?!?/br>
    杜中宵道:“其實軍中的將領,有許多明白是非。便如先前南征儂智高,歸仁鋪一戰(zhàn),大將孫節(jié)戰(zhàn)死陣前,賈逵不待命而舉,最后大獲全勝。狄太尉命其接管儂智高所遺寶物,賈逵卻分毫不取。如果只是作為鷹犬爪牙,賈逵何其癡。財寶放在面前不要,是因其心存家國。心厚家國,就是義軍的根基。”

    王拱辰道:“南征一戰(zhàn),圣上甚是欣賞賈逵,正要大用。我來之前,圣上有意以賈逵為管勾麟府路兵馬事,由河東路轉隸河曲路節(jié)帥之下?!?/br>
    杜中宵一愣,他還真不知道有這個安排。麟府路河外三州,跟河東路聯(lián)系不深,黨項勢大,是作為河東路的掩護?,F(xiàn)在黨項縮回去了,轉隸河曲路,倒也正常。當然到底是怎么回事,杜中宵就不知道了。

    家國連稱,是因為國有家的性質,與其他的群體是不同的。這就是大一統(tǒng)的傳統(tǒng)。在中間,宗族和民族都有封建性質,對下面的家庭體現(xiàn)的是壓迫性,對上面的國體現(xiàn)對抗性。

    想了想,杜中宵道:“既然說到了這里,有一件事,那便一起向內(nèi)翰說明白了。禁軍將領,統(tǒng)軍靠的是階級法,所謂的將要專權。河曲路的軍隊與此不同,講的是專業(yè)性,指揮官就是指揮官,管理庶務的與此相差甚遠。指揮官對庶務過問指導,卻不能專權?!?/br>
    王拱辰道:“此事人人皆知,京城中官員有過許多議論。雖然各有說法,大多還是以為節(jié)帥說的有道理。此事急不得,一步一步總要改過來?!?/br>
    杜中宵道:“說到此事,就不難免說到副職。河曲路軍中的副職,戰(zhàn)時下去監(jiān)軍,平時與主將通治庶務。我聽京中有人議論,好幾位副職,何不兼管下面衙門,可以省卻許多軍官。這一點要講清楚,軍中的庶務各有自己衙門,衙門有自己的主官,副職分治,豈不相當于衙門上再設衙門?凡是副職,皆不能分治,不然就直接再立衙門。主將把握大局,平時的庶務,由副職輪值,狀后聯(lián)署,主將押準。如此主官不奪各衙門之權,各衙門不自行其事,才不出亂子。”

    王拱辰點了點頭。這就是現(xiàn)在政事堂的制度,宰相參政,是輪流當值,所進的熟狀,要所有的宰相參政聯(lián)署。不過河曲路軍中制度,要求聯(lián)署,卻可以在上面署不同意,由主將裁決。這樣的制度,就是通治,即凡是主官,不管正副,都沒有具體負責的事項,下屬的全在其管下。反之則是分治,幾個主職和副職各管一攤,是慶歷時范仲淹提出來的,試行很短時間,就被廢除了。分治容易形成權力分封,宰相和參政各自把持幾個領域。相當于是衙門上再設衙門,而上面管理衙門的政事堂不存在了。事實上一個方面廢了宰相,另一個方面擴大了衙門的權力。

    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

    兩人默默喝了一會茶,杜中宵道:“除了河曲路軍中將領,內(nèi)翰是第一位愿意聽我講這些廢話的?!?/br>
    王拱辰道:“節(jié)帥謙虛。這些話真的是廢話?無人聽,還是因為節(jié)帥不講。此次我到勝州,臨行時圣上交待,前次演武京城禁軍大敗,一定要找出原因來。特別要聽節(jié)帥講一講,到底怎么回事。節(jié)帥有話盡管講給我聽,越細越好,我回京稟明圣上?!?/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喝了口茶,想了一會道:“既是如此,那我便講得細一些。話語粗疏,講個意思內(nèi)翰明白就好。如何稟報圣上,內(nèi)翰斟酌?!?/br>
    王拱辰道:“節(jié)帥盡管請講。回京稟報,我自會謹慎。”

    杜中宵以前不講這些,在軍中布置,也很少講為什么,一個原因就是,他自己水平有限。滿腦子的后世的名詞概念,偶爾蹦出來兩個沒有什么,成系體列講出來,別人就一頭霧水。今天好不容易有個愿意聽自己講,水平還足夠的,杜中宵愿意講得多一些。

    喝了一會茶,理了思路,杜中宵道:“人生于天地之間,常說是亂世還是治世。所謂亂離人不如太平犬,若不是沒有辦法,誰不愿意天下太平呢?什么是治世?五谷豐登,家有余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都算是一些表現(xiàn)。最根本來講,就是天下歸心,遠人來投。內(nèi)翰以為,是也不是?”

    王拱辰默默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這是個大題目,杜中宵能提起來就不錯,王拱辰也不指望他能夠講清楚。只要沒有大錯,那便講下去,沒必要在這個時候爭論。

    大宋立國,是太祖陳橋驛黃袍加身,代周而立。不管怎么美化,實際上就是大將篡國,此時的人不提不代表不這樣認為。所以宋朝先天存在合法性不足的問題。宋朝很多政策,如把禁軍視為天子爪牙,把作戰(zhàn)單位定在僅有數(shù)百人的營一級,實際廢掉了軍隊的將帥一級,都與此有關。包括樞密院和帥臣用兵卻不管軍,軍政和軍令分離,都受到這一點影響。

    到了這個時代,面臨諸多危機,改革已經(jīng)成了共識和迫在眉睫的事情。而要進行大規(guī)模改革,重新確立政權合法性,是不能回避的。不然很多事情朝臣不敢下手,皇帝不敢放心,互相牽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以歐陽修為旗手和核心,開始建立新理論,為宋朝補足缺少的合法性。后來的王安石變法,是以這個時候的思想變革為基礎的。六經(jīng)注我,祖宗之法不可守,都由新的思想提供根基。

    歐陽修首倡的,是繼韓愈和柳宗元之后,從理論上刨了天命論的根。皇帝為什么是皇帝?不是因為命中為天子,而是因為能治理好天下。什么代表天命所歸?天下大治。以天下的治亂,代替了神密的天命論,作為天命的依據(jù)。如果天下大亂,則意味著天命不在,皇帝不配為天子。

    以治亂作為政權合法性,回避了太祖篡周合法性不足的問題。大將篡權又怎么樣?只要能治理好天下就是天命所歸。同時,治亂理論給皇帝套上了一個緊箍咒。一旦發(fā)生動亂,合法性就受到質疑,不改朝換代,換個皇帝總是可以的,老趙家人丁興旺,又不是只有皇帝一個姓趙。極端的表現(xiàn),就是宋室南渡之后,宋高宗選太子,選了太祖之后。因為靖康慘劇,太宗一系的合法已經(jīng)沒有了,不選太祖之后,局面更加無法收拾。這一點不但是文臣共識,皇室同樣認可,南宋換皇帝沒什么心理壓力。

    杜中宵從治亂講起,就是因為這個時候歐陽修的思想開始成熟,在文人中產(chǎn)生影響。杜中宵為什么不拋開歐陽修,提出自己的理論?因為沒那個本事。做了十幾年官,杜中宵有自知之明,不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跳到舞臺上讓大家看自己的笑話。

    至于前世受的教育,學到的理論,別逗,杜中宵能夠還有中學水平就不錯了。以為憑著中學知識就可以開宗立派,在這些以千年為尺度都是頂尖的人才面前做大師,想得太多。如果這個時代是個舞臺,那樣做就不是舞臺上的正角,而只是小丑。

    特別是,杜中宵的時代,文化領域的成績,與這個時代完全無法相比。用那個時代的理論,來教育這個時代的人們,就跟這個時代的禁軍,對著千年之后的人民軍隊喊他們是鐵血強宋一樣。

    如果把軍隊和文官群體分開,看作兩個體系,他們的功績,分成文治和武功,那就看得清楚。宋朝的軍隊先天不足,從立國起,一直到滅亡,除了岳飛等少數(shù)幾個對外功勛赫赫的將領,這支軍隊從來沒有得到過人民的認可。在民間語境里,軍人就是下等人,是被瞧不起的。他們的表現(xiàn)也恰如其分,對外連戰(zhàn)連敗,把從五代十國手中統(tǒng)一來的土地,用數(shù)百年的時間,全部交給了異族。這支軍隊先天不足,后天又不奮起,所謂武功這個朝代是歷史中的笑話,亡國之恨,絕大部分要由他們來承擔。

    文官群體,是從初立國時的舊官僚和各大將的幕僚發(fā)展而來的。太宗朝擴大科舉,文人用幾十年的時間,徹底淘汰了舊的文官群體,展現(xiàn)了出了新的面貌。與軍隊對外一無是處相反,宋朝的文官群體對內(nèi)對外的影響巨大,后人的文化根基,很大一部分由他們奠定。在兩宋文人之后,再沒有一個文化群體,達到他們的高度。唐宋八大家說的是文章,其實表現(xiàn)的是他們的思想地位。以治亂改掉天命根基,并由此生出一整套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倫理、思想理論,這種浩大工程后人再沒有做出來。

    新中國建立,是槍桿子里出政權。軍隊吊民伐罪,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救民于水火,誕生的新政權。政權的根基是人民軍隊,文人的貢獻,基本可以忽略不提。面對著一千年前,人民軍隊可以盡情嘲笑這個時代的軍隊,他們有資格。而一千年后的文人,嘲笑這個時代的文人,那就反過來了。

    宋朝的大臣,許多在對面的契丹,有自己的粉絲。宋朝出使契丹,一般會以文壇久負盛名的大臣為使,他們稱得上不辱使命,有時候還會遇到自己特別崇拜自己的,比如后來的蘇轍。遇到刁難,大多也能夠妥善化解,不會辱了國家臉面。比如連中三元的白面書生王曾出使契丹,契丹突然提出比賽射箭,要讓這個書生當眾出丑。王曾一箭中的,所有人都無話可說。后來的文人,有幾個人做到了?出使他國被奉為坐上賓,受到崇高禮遇的,大多是軍隊出身。

    杜中宵前世,文人沒有這個自覺。說起文人的地位,就是中國古時候如何如何,說起文人對國家的民族的貢獻,就盡情丑化。中國古人的思想,哪怕有那么一兩點贊成的,也要加上幾個定語,比如這表現(xiàn)了樸素的什么什么,那表現(xiàn)了原始的什么什么,好像自己多么高級。

    為什么會這樣?那個時代的文人們,掃蕩了晚清文人,自詡為新文人。新在哪里?拋棄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引入洋人的文化。他們特別善于砸碎一個舊世界,卻沒有表現(xiàn)出建設新世界文化的能力。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引入洋人知識,而不是建立中國自己的新文化。新文化運動,是以建砸碎舊文化和引入洋文化開始的,一直如此,始終如此,沒有建立起中國自己的新文化。

    宋朝文官出使,會遇到自己的粉絲,新時代的文人出使,以能見到偶像為榮。甚至即使見不到自己的偶像,能夠踏上偶像居住的土地,那也極其的榮耀。新時代的文人們,把中國古代的文化成果,幾乎全部加是樸素的、原始的、簡陋的之類定語,不是因為他們高級,也不是因為他們厲害,是因為他們學到了洋人知識。洋人的文化自然是高級的、先進的、鍵全的,他們眼里中國文化,自然就只配那些定語。

    文人們的眼里,為什么中國會落后于洋人?一切都是祖宗不積德。宋朝開始崇文抑武,漢朝開始獨尊儒術,要是不這樣做,早去學洋人,這些文人出身生活的年代,怎么會被洋人欺負呢,總也會是洋人中的一員哪。大漢威加天下時,四海之內(nèi),皆為臣妾。宋朝文化鼎盛時,萬里之內(nèi),盡皆宋風。對這些人來說都不重要,他們眼里最重要的,是怎么不早去學洋人。

    杜中宵初登第的時候,還想著用后世知識,做出政績?nèi)霃R堂,為這個世界帶來開明的思想和先進的文化。官做得久了,書讀得多了,才知道,自己幸虧沒那個機會,不然好尷尬。多尷尬?就跟這個時候的宋軍對千年后的人民軍隊說,你們不行,讓我鐵血強宋的軍隊教教你。

    文化對內(nèi)表現(xiàn)出來的是凝聚人心,讓百姓感到幸福,讓政權有堅定的民心支持。對外表現(xiàn)的,則是外族心慕華風,主動取漢名,用漢字,說漢語,讀漢人寫的書。這可不是靠詩詞歌賦來的,那只是文化的小節(jié),是業(yè)余活動。真正吸引人的,是文化中的理論。

    文化思想為政治提供堅定的理論支持,最強大的戰(zhàn)斗力就表現(xiàn)在政治上。前次京城演武,讓杜中宵覺得這個世界很荒誕。不是因為勝負,而是京城禁軍,大部分的指揮和行動都是按著錯誤的程序運行,好像套招一樣,被張岊撿了一場大勝。京城禁軍荒誕,如果文化是戰(zhàn)爭,前世豈不同樣荒誕?

    前世是槍桿子里出政權,人民軍隊是人民政權的根基,政治原則很分明。最基本的要求,就有一條政治過硬。但就是有軍人自豪地說“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這種思想哪里來的?文化人吹出來的。人民軍隊的口號就是“為人民服務”,根基當然是人民,扯東扯西想表現(xiàn)什么?

    中國沒那么落后了,也要向外邊輸出文化了,輸出什么呢?只能說一言難盡。真正對國外產(chǎn)生影響的文化輸出,杜中宵仔細想想,大概只有兩項是實打實的了。一是電影上夸張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外國小伙見到了中國人,啪兩手一拍,擺個資勢,然后來一句:“中國功夫——”一定要帶著外國人口音。還有一個就是,中國軍隊的軍隊的軍容、軍禮、軍制等等附屬于軍隊的內(nèi)容,是真地輸出。

    其他的文化輸出,就透著荒誕的味道。前世最常被人津津樂道的飲食文化,烹飪技藝,活生生在中國本土變成了“料理”,自己人都覺得要用日本名字才顯得上檔次,有文化,你輸出到哪里去?你說這道料理表現(xiàn)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輸出中國飲食文化呢,還是向人展示日本人會起名字呢?一二十年的時間,學校外面用的男人女人,男孩女孩,變成了男生女生,誰都知道這是來自于港臺,然而這樣說好有氣質哦。學校里面,好好的同學,變成了學長學弟,學姐學妹,學灣灣,灣灣則是學的日本。曾經(jīng)很正常的人工智能,各種智能化,突然就成了各種智慧了,還是學的港臺。這一切的發(fā)生,可是在經(jīng)濟已經(jīng)趕了上來,中國人有自信,文化人有底氣的時候。

    這些表象,展現(xiàn)了一個社會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怎么樣?說復興傳統(tǒng)文化,推崇三字經(jīng)。不談思想內(nèi)容,這是蒙學讀物,就是說當時文化人的傳統(tǒng)文化水平,還在蒙學階段,是半文化盲唄。出來推行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人,自己都是半文盲,還說什么呢。除了推廣三字經(jīng),推廣傳統(tǒng)禮儀,找什么人呢?說相聲的,敲大鼓的,來給你講講老禮兒,一定要帶個兒話音。不帶兒話音,體現(xiàn)不出幼兒園水平。

    傳統(tǒng)禮儀,講老禮兒?處處透著荒誕。這個年代有太常禮院,時常重定新禮,那些各種典籍,是讓你參照著來定新禮的,講老禮兒要他們干什么。

    禮和樂是聯(lián)起來的,禮樂。禮是用來規(guī)范人們的社會行為,體現(xiàn)時代風貌,自古以來都有。前世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就是那個時代的新禮。新社會,不用舊的典籍,脫離了古典時代了。樂,不是簡單的指音樂,或者說主要內(nèi)容不是音樂。樂是正音,正音之后,來統(tǒng)一度量衡。度量衡中有一個單位,鐘,就是樂用來正音的。定了樂,就是定了度量衡。禮是確定人的正確行為的,與禮相對,樂是確認自然界的標尺的。什么叫作有文化?這樣定度量衡才是有文化。手肘定一個單位,腳長定一個單位,一個兩個馬屁股一個單位,你敢說是有文化?杜中宵建鐵監(jiān)的時候,只是統(tǒng)一和標準化,沒有重新定義度量衡,因為他真地不會。按照上面說的隨便定單位,會讓這個時代的文化人當猴子一樣看的。以樂正音,來定度量衡,可以在文明不斷絕的情況下,后代一步一步重新追溯回去,哪怕用的辦法非常原始,卻有效。

    文化是一個體系,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民間文化是皮毛,政治、經(jīng)濟、法律等等上層建筑,才是集大成者。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這樣一句違反軍隊政治原則的話,能被文化人吹噓,甚至能夠反過來影響到軍人,說明了時代文化的虛弱。人民政權的政治使命,寫在大門邊:“為人民服務”。政治、經(jīng)濟和法律體系,應該是從這一句話生發(fā)開去,形成完整體系的。“為納稅人服務”,“要對納稅人負責”,這是與政治原則嚴重不相符的,卻被文化人當作口頭禪,影響到官員,你敢說時代有文化?

    文化展現(xiàn)為官員的政績,就是文治,與武功相對。文治的極致,是天下歸心,用后世的話說,就是政權民心所向。文化是文治的根基,整個社會處處透著一副沒文化的樣子,文治從哪里來。文治對內(nèi)是天下歸心,對外是遠人慕化,異國異族向往學習你的文化。宋朝表現(xiàn)出的,是對面的契丹漢化,是旁邊黨項漢化,是后來的女真人漢化。軍隊打不過,誰有辦法,攤上了這么一支先天不足、后天不努力的軍隊。

    杜中宵前世,在有強大的軍隊保駕護航的情況下,不要說遠人慕化,連收回和沒收回的同族同文同種的人,都從底子里瞧不起你,不認同你,覺得他們該高高在上,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文化的虛弱,根基淺薄到了荒誕的程度。不要說敵人強大,不要說哪些人是畏威而不懷德,就是自己不行。文化人對著歷史指點江山,不過欺負死人不會說話,會說話的,他們連最弱雞的也打不過。

    在軍事上,杜中宵可以憑著自己記憶中的知識,打開一番局面。在文化上,憑著學來的那一點點皮毛,和淺薄文人灌輸來的那一點點優(yōu)越感,對這個年代有文人指點江山,會成為政治舞臺上的小丑。具體措施可以,一旦上升到理論高度,就會發(fā)現(xiàn)人家比你懂。

    歐陽修以治亂改革了天命論,為宋朝填充合法性根基,讓后世的文人評點一番,一定會加上幾個定語,簡陋的,原始的,樸素的,等等,以顯示他們文化層次的高級。然而,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貧究不是社會主義等等,卻并沒有超出治亂理論的框架。所謂的高級文化,表現(xiàn)在哪里?

    如果杜中宵用后世學到的理論,來教育這個時代的文人,就成了嘲笑人民軍隊的大宋禁軍。因為教給他知識的人,理論和思想高度,還遠沒有達到能夠評點這個時代文化的程度。

    如果說有讓杜中宵可以在思想和理論上俯視這個時代的,其實只有簡單幾個字。

    那就是,笨蛋,是人民。不管什么,只要在人民的立場上,就真正立足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