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308節(jié)
過了很久,龍突施睜開眼睛,道:“西邊的龜茲已經(jīng)出兵至布告爾,與我軍對峙。昨日偵騎報,宋軍也已經(jīng)過山,向著焉耆來了?,F(xiàn)在高昌已經(jīng)失陷,汗王被俘,我們沒有了退路。黑汗和大宋,我們必須選擇一邊,不然無法支持。你們說,我們應該歸順哪一邊?” 一邊的將領(lǐng)巴克特叉手:“將軍,不如我們放棄了焉耆城,繞道去仰吉八里好了。只要翻過了天山之后,仰吉八里不行,我們還可以入北庭,重新來過!” 龍突施緩緩搖頭:“現(xiàn)在冬天,兩萬多人,怎么過天山?一路沒有補給,不是自尋死路!” 另一邊的阿曼斯道:“到了今天,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好降了大宋。聽說仆固恩降宋,對他的待遇還不錯,依然是高昌的城主。” 龍落煙羅道:“為何以降大宋?對面的黑汗,也是可以降的。” 阿曼斯道:“我們與黑汗戰(zhàn)了過百年,如何能降他們?再者說了,黑汗信綠教,怎么過去?” 龍落煙羅不語,只是面上不悅。 龍突施嘆了口氣:“現(xiàn)在不是置氣爭上下的時候,不要言語爭高低。為今之計,失了高昌,我們不能支撐,必須要降。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大宋,要么就是對面黑汗?!?/br> 巴克特叉手道:“將軍,如果必須要如此的話,我請帶些愿意的人馬,翻天山回北庭!” 龍突施淡淡地掃了他一眼,點頭道:“可以。決定之后,你可以帶著愿意隨你的人,入天山去。” 冬天的天山,不是不可以走,其實很多游牧部族,就是把天山當作冬季牧場。不過他們可不容易找到,只能沿著山中小路,憑運氣過天山。人少了還有可能成功,焉耆兩萬多大軍,是不可能的。 阿曼斯道:“既然要降,只能降大宋了。如果降黑汗,憑著以前多次較量,雙方積了多少仇恨,怎么可能過去?他們愿收,我們也不愿降!” 龍突施點了點頭,轉(zhuǎn)著看著龍落煙羅,沉聲道:“龍落將軍怎么看?” 龍落煙羅道:“我們剛剛失了龜茲,退到焉耆來,結(jié)果一戰(zhàn)沒打,就要投降,著實不甘心!” 龍突施道:“若是不降,可以隨巴克特走,翻過天山回北庭。只是一兵一卒不許帶!” 龍落煙羅聽了,閉嘴不語。也不說愿降,也不說愿走。 看著眾人,龍突施道:“看諸位的意思,都不愿意降黑汗,那就只能降大宋軍了。宋軍已經(jīng)翻過天山,五六日間,就要到焉耆城下。這樣吧,不愿降的,隨著巴克特將軍,向天山中的小路去。我會給你足夠的補給,后事如何,就看天意了?!?/br> 巴克特叉手:“多謝將軍!今日之恩,來日再報!” 龍突施擺了擺手:“窮途末路,還說那些干什么呢。高昌丟了,我們只能自尋出路。本來我想著靠兩萬多大軍,或許可以拼出一番局面來。唉,只是從高昌打聽來的消息,與宋軍實力相差過大,實在沒有辦法。宋軍攻高昌,沒有傷亡,倒是龍落將軍帶軍出擊,被一輪火炮打掉近千士卒。這仗怎么打?。俊?/br> 說到這里,龍突施對巴克特道:“聽說宋軍占了高昌后,大軍分成南北兩路,一路南來,還有一路向北去了。你帶人翻天山,如果出山之后,北廷被宋軍占又該如何?” 巴克特一時語塞。這話龍突施不是隨口說的,而是很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與焉耆不同,天山北邊的幾座城池,兵馬不多,怎么抵擋宋朝大軍?聽說宋軍來的有近十萬人,天山北邊數(shù)城相加,也只有不足一萬兵馬,雙方實力相差太大。而且宋軍的槍炮厲害,高昌的兵馬根本無法抵擋。 想了很久,巴克特嘆了口氣:“又能如何?天意如此,一切只好到時再說了?,F(xiàn)在國家尚在,讓我投降,心中著實不愿!” 第180章 戰(zhàn)于龜茲 杜中宵伸出手,接了一片天上落下來的雪花,回頭對富弼道:“聽說高昌這里,一年少雨,我們到了竟然下起雪來,真是稀奇。這雪不大,只是地方寒冷,想來能多留些日子。” 富弼從屋子里出來,看著天下飄落的雪花。過了一會點點頭:“是啊,高昌一年沒有雨雪都是平常的事,現(xiàn)在下雪,算是吉兆了。節(jié)帥,焉耆和仰吉八里已降,現(xiàn)在高昌只剩下北庭一城。趙滋來信,是不是他并軍一處,全力進攻北庭才是。拿下北庭,整個高昌就為本朝所有?!?/br> 杜中宵道:“讓他在仰吉八里留五千兵馬,以備黑汗,其余兵馬進攻北庭。北庭是高昌夏都,也是唐時重城,人口不少。不過仆固懷恩來高昌,兵馬大多都帶了過來,剩下的守軍不多。命令趙滋,占領(lǐng)北庭之后,留兩千兵馬守北庭,他帶其余人馬從天山北邊回伊州。以后西域這里,張岊所部守高昌和焉耆等天山以南地區(qū),趙滋所部駐伊州,守從河州到伊州的地域?!?/br> 富弼笑道:“如此安排,趙滋守的地方可大了?!?/br> 杜中宵道:“其實就是守鐵路,河州到伊州數(shù)千里,人煙稀少,鐵路由一軍守比較合適。還有,上書朝廷,西域已經(jīng)平定,請朝廷派修路廂軍來。只有鐵路修過去,西域才能真正穩(wěn)定。” 富弼稱是。看著紛紛揚揚落下來的雪花,杜中宵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九月,這一年眼看就要過去了。前幾日朝廷來了公文,問我三年已到,離任河曲路經(jīng)略使合適不合適?!?/br> 富弼聽了,急忙問道:“節(jié)帥怎么說?” 杜中宵道:“三年一任,是朝廷律法,豈可違背?奪了北庭,西域高昌就全為本朝所有,也沒有什么大事了。惟有一件,現(xiàn)在張岊大軍駐扎焉耆,與黑汗相對。黑汗向龜茲增兵,不知意圖?!?/br> 富弼道:“高昌滅亡,還不能讓黑汗王的腦子清醒?他們的強大,在朝廷兵馬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如果不盡快稱臣,張岊不妨帶兵西進,進攻龜茲!” 杜中宵道:“龜茲是唐時的安西都護府所在,城池較大,人口也多。本來我想的,大軍占領(lǐng)焉耆之后,離著伊州已經(jīng)一千二百里,物資運輸不易,這一次戰(zhàn)事就此打住了。如果黑汗國不稱臣,只怕西域難以平靜下來。那就不如讓張岊集中兵力,與黑汗在龜茲一戰(zhàn)。龜茲打一個漂亮仗,于闐疆土不難恢復!” 富弼眼睛一亮:“節(jié)帥的意思,在龜茲一戰(zhàn)中消滅黑汗主力?” 杜中宵點頭:“不錯。現(xiàn)在東西兩黑汗不睦,我們?nèi)M攻東黑汗,西黑汗應該置之不理?!?/br> 富弼低頭想了一會,斷然道:“如此可行!高昌近三萬降兵,本來不知道怎么用,如果打龜茲,就讓他們運糧好了。從伊州到高昌,再從高昌運到焉耆,一千二百里也沒有多遠!” 杜中宵笑道:“用降兵運糧也沒什么,只要讓他們吃好睡好,不要過于勞累就好。我們西來,是以上國伐小國,朝廷糧食充足,也沒什么。而且西域人吃烤餅,最耐儲存,易做軍糧?!?/br> 高昌的降兵吃烤餅沒什么,宋軍卻不行。前邊的趙滋有公文,軍中不知底細吃了一段時間,結(jié)果生病的人不少。后來伙食改為舊制,雜以烤餅,才算平息下來。高昌降兵沒這個問題,出以前帶些烤餅,路上省了許多麻煩。這一帶的糧食倒不缺,但有些地方木柴尋找不易,特別是大軍過境的時候。 疏勒城里,黑汗阿斯蘭汗蘇來曼和弟弟伊利克相對而座,面前是茶水和糕點。 用了茶,蘇來曼道:“焉耆城里的高昌兵,在宋軍攻占高昌之后,便就舉城而降?,F(xiàn)在宋軍進駐焉耆后,與我們龜茲的兵馬相對。依前些年我們的使節(jié)到開封府的情況看,宋朝必然視我們?yōu)槌紝?,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聽探子報,宋軍在焉耆有約三萬人,沒有西來的跡象。不過,依高昌的事情,如果我們不盡快派使節(jié)稱臣,他們說不定就會打過來?!?/br> 伊利克道:“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高昌有今日的結(jié)局,就是在宋軍占領(lǐng)居延和伊州后,舉棋不定。結(jié)果宋軍突然進攻,不等高昌王反應,便就滅國了。我們不可重蹈覆轍,當向龜茲派兵!” 蘇來曼道:“龜茲現(xiàn)在有四萬兵馬,再派兵,也著實不容易。自今年以來,穆罕默德便就與我起了嫌隙,必然不肯出兵幫助我們。再向龜茲增兵,我只能抽出兩萬人支援,你那里能增兵多少?” 伊利克想了想,道:“傾全國之后,我也可以再增援一兩萬人。全部加起來,八萬大軍,對宋軍的三萬人,這是必勝之勢!我到那里帥領(lǐng),與宋軍一戰(zhàn)!” 蘇來曼道:“不可大意。聽說宋軍入高昌,戰(zhàn)力極強,高昌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雖然與我們作戰(zhàn)的是高昌精兵,戰(zhàn)力也不會太過強大,還是要小心宋軍?!?/br> 伊利克道:“聽說宋軍用的是槍炮,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樣子。今日之后,我便招集兵馬,到龜茲城去。王兄回去之后,盡快派兵來。等到兵馬齊備,先與宋軍戰(zhàn)上兩場再說?!?/br> 此時西黑汗國的形勢,是大哥蘇來曼作為阿斯蘭汗直接統(tǒng)治巴拉沙袞和喀什噶爾地區(qū),二弟博格拉汗穆罕默德統(tǒng)治怛邏斯和白水城,疏勒等地則被三弟伊利克統(tǒng)治。這幾年來,蘇來曼與穆罕默德的關(guān)系就不好,幾次要兵戎相對,倒是三弟伊利克順從。 黑汗興起于巴拉沙袞為中心的地區(qū),翻過天山來的統(tǒng)詒中心是疏勒。至于更南邊的于闐國,征服之后并沒有直接治理,而是沿續(xù)以前的統(tǒng)治體系,收稅而已。 黑汗境內(nèi)人口稠密,農(nóng)牧兼有,加上晚唐五代受到的沖擊較少,不是高昌可以比的。哪怕只有大哥三弟兩人,還是能征調(diào)十萬兵馬,到龜茲作戰(zhàn)。至于運輸,自然是由于闐人來做。 占領(lǐng)于闐之后,黑汗可以經(jīng)過青唐到中原,雖然路不好走,運的貨物不太多,終究有利可圖。與高昌相比,黑汗以前與宋朝的關(guān)系比較密切,與契丹交往不多。不過這次不同,宋朝滅了高昌,直接與黑汗相對。而且還聽說,宋朝收留了一個于闐王室后人,說不定就會南進,重建于闐國。 蘇來曼和三弟伊利克商量許多,決定在龜茲與宋軍打一場,看戰(zhàn)果決定后續(xù)兩國關(guān)系。勝了自然一切休說,兩國議和,互不侵犯。如果敗了,則大軍翻過天山,退到山的那一邊,把于闐讓給宋朝。對黑汗來說,初起之時與于闐戰(zhàn)爭太多,互有勝負,自然一定要滅了它。而宋朝對他們來說太大,又是經(jīng)常入貢見識過的,打一仗可以,長時間戰(zhàn)爭就耗不起了。 宋朝經(jīng)略天山之南,主要就是于闐,翻越蔥嶺的條件不具備。經(jīng)略重點,應該是小族眾多的天山以北。天山北部勢力太多,又沒有強橫勢力,只要一兩萬兵馬,就可以讓各勢力屈服,打通商路。 第181章 焉耆 “這里就是焉耆!說實話,到了這里,頗有以前讀唐詩時,關(guān)山萬里的感覺。只是我們現(xiàn)在來得太容易了,糧草充足,不似他們那里辛苦?!倍胖邢钢懊娴某浅?,對富弼道。 “是啊,有了火車,況且況且?guī)滋斓墓Ψ颍偷搅宋饔?。哪里像漢唐的時候,人們要走上幾個月才進來,不管到哪個城市,往往又是數(shù)月路程。” 看著前面高大的城池,杜中宵和富弼感嘆不已。 伊州、高昌、龜茲和疏勒,加上南邊的于闐,這都是唐詩中常見的地名,不知多少詩句。沒想到幾個月的時間就滅了高昌,逼近了于闐,直接面對詩中的景象了。 得到消息黑汗向龜茲增兵,杜中宵派人交涉,黑汗執(zhí)意不退,便就知道這一仗非打不可了。黑汗說起來是中亞勢力,主體并不在天山以南。如果能在龜茲擊敗黑汗,則沿天山南麓追下去,占領(lǐng)疏勒之后就把黑汗國趕出去了。那時于闐復國沒有任何阻礙,宋軍可以主要駐于疏勒,防范黑汗來襲。之后的事情就是修路,鐵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是宋朝的勢力范圍。 張岊和張昇等在城外,見到杜中宵和富弼一行到來,急忙上前迎接。 進了城,進了城主府各自落座,張岊叉手:“節(jié)帥和副使一路辛苦了,先歇息一夜。末將在后衙備了酒宴,為你們接風洗塵。” 杜中宵道:“好,一會我們赴宴。左右無事,你說一說現(xiàn)在焉耆局勢如何?” 張岊道:“自我軍占領(lǐng)焉耆后,黑汗便就不斷向龜茲增兵,現(xiàn)在對面已有近八萬兵馬。龜茲和焉耆中間的布告爾已被黑汗占領(lǐng),我軍則占領(lǐng)鐵門關(guān)?!?/br> 杜中宵點頭,對身邊的富弼道:“如此看來,這一戰(zhàn)要在布告爾打了。那里地勢平坦,又沒有大的城池,倒是合適。黑汗沒有出兵來爭鐵門關(guān),看來還是守的意思?!?/br> 張岊道:“依末將得到的消息,黑汗的主意,一是不想向朝廷稱臣,不然他們難以維系。再一個是得知朝廷尋了于闐王室,等到穩(wěn)定下來,怕會向他們要于闐國。不如趁現(xiàn)在我們立足未穩(wěn),打上一仗,贏了自然一切都好,朝廷對他們不定跟對契丹一樣,做甥舅之國也可。如果敗了,無非退回山北,我們也沒能力追他們。鐵路只到伊州,伊州到這里就一千二百里了,再向南委實難以支撐。” 杜中宵道:“他們的主意倒是不錯,我們確實不能追到山北去。不過,戰(zhàn)端只要一開,豈能夠輕易結(jié)束。南邊把他們趕過山北,北邊我們可以開拓。而且只要朝廷愿意出人出錢,修鐵路難道很難么?” 富弼道:“北邊的是割祿人,黑汗也未必在乎吧。再者說了,重建于闐國后,路途遙遠,我們要想同時向天南北修鐵路,只怕就難得多了。一二十年后的事情,這些蠻人未必在乎?!?/br> 杜中宵笑著搖了搖頭:“副使說的也是,這些蠻人之國,輒起輒滅,首領(lǐng)變幻頻繁,真未必想那么久遠的事情。不管那么多,既然他們派來了兵馬,那我們打就是了。張將軍,再等上些日子,北邊趙將軍的騎兵,我已經(jīng)命令全部南來。等到騎兵來了,你運糧草的兵馬也調(diào)來,五萬對八萬,我們與黑汗人好好打一場。自入高昌,沒有大戰(zhàn),說起來還真是有些遺憾。” 張昇道:“這些日子,在焉耆多儲備些物資。此次交戰(zhàn),是十數(shù)萬人的大混戰(zhàn),預計耗彈藥不少?!?/br> 杜中宵道:“自是應該如此。我已經(jīng)命令李復圭,妥善安排人手,保證焉耆的物資不缺?!?/br> 這么遠的距離,重炮當然是運不來了,張岊軍中連大炮都沒有,實力降低不少。對于宋軍來說,雖然武器不齊全,但有五萬大軍,完全是一路作戰(zhàn)規(guī)模,對戰(zhàn)黑汗軍并沒有什么。 談了一些雜事,眾人到了后衙用宴。 焉耆是內(nèi)陸,菜肴簡單,只有一些瓜果。這一帶是瓜果之鄉(xiāng),雖然已是冬天,還是有甜瓜等耐儲存的水果。不過菜就沒有什么,除了rou,還是滿桌的rou。 杜中宵道:“在西域待了幾個月,說實話,有些想念勝州了。這里交通不便,到了秋冬,便就沒了新鮮果蔬,吃起來沒有味道。只有一點,這里的羊rou甚是美味,比勝州還要強上一些。” 張岊道:“今夜準備了烤rou。都是精選的上好羊rou,串成大串,在炭火上烤得熟透?!?/br> 一邊說著,眾人落座,士卒過來滿了酒。 杜中宵舉起酒樓,高聲道:“此次戰(zhàn)于龜茲,是西域的關(guān)鍵一戰(zhàn)。此戰(zhàn)勝了,朝廷便就可以全力經(jīng)營西域,再無外來勢力打擾。當然,如果敗了,就只能看著黑塵坐大,一切休提!諸位共勉!” 眾人一起舉起杯來,飲了一杯酒,拿些切好的甜瓜來吃。 一會上了rou串來,杜中宵取了一串來吃了,道:“果然是好rou。說起來,北方雖苦寒,倒是常產(chǎn)好rou食。西域是個好地方啊,有好rou,還有好的瓜果?!?/br> 富弼道:“是啊,而且這里地廣人稀,如果歸于朝廷治下,倒是安身立命的地方?!?/br>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以前西域多有反復,皆是中原先亂,這里最后亡于異族之手?,F(xiàn)在修了鐵路后,以后這種事情就難發(fā)生了。當然,中原亂了,西域也不可能太平無事。說到底,一切還是看中原如何。此戰(zhàn)高昌,雖然好似就到西域趕了一場路,其實對后世,必然會影響深遠。此戰(zhàn)龜茲,如果勝了,就更是定下以后的大局。趕走了黑汗,倒是可以迎尉遲三郎到于闐,重建其國?!?/br> 富弼道:“節(jié)帥,你為何一定要重建于闐呢?其國滅就滅了,占了地方,朝廷派官員就是?!?/br> 杜中宵道:“副使,其實還包括很多官員,都覺得重建于闐國多余。其實啊,此事并沒有那么難理解。以后滅了黨項,中原到西域,必然還是要走河西數(shù)郡。從晚唐到五代數(shù)百年的戰(zhàn)亂,河西數(shù)郡還剩下多少漢人?而沒有漢人,治下就不會穩(wěn)定。西域就更加不要說了,伊州、高昌、北庭等地,還有一些漢人留下,焉耆就是,到了疏勒,聽說就全是土著?,F(xiàn)在中原人口并不多,除了朝廷役使,不會有多少漢人到西域討生活。不建于闐國,本地土著就會心中無著,到時只怕會生出亂子來。” 到河曲路的時候,那里人口本來就少,加上黨項的鼓動,宋朝占的基本是無人區(qū)。人口不夠,在城池附近開墾,慢慢向周圍擴展就是。西域可不同,人口居住的就是那些有水源的地方,漢人不來,必然是土著占住。開始千好萬好,等到時間久了,必然會生異心。 第182章 擒賊擒王 天上陰云密布,寒風呼嘯,讓人感覺到特別寒冷。旁邊的天山已經(jīng)是一片光禿,到了上面,成了白色。另一邊,則不莽莽大漠,一望無際。一條從天山出來的河流從城堡邊流過,現(xiàn)在到了冬季,河里的水已經(jīng)很少。在城堡附近,三三兩兩分布著些人家,看不到人影。 杜中宵騎在馬上,看著前面的城堡,還有城堡后面大片的營帳,對富弼道:“這里就是布告爾,本是漢唐烽燧,后來人口多了,建了一處小城堡。黑汗軍隊占了這里,自我們向這里增兵后,他們也不斷增兵?,F(xiàn)在雙方重兵云集,沒有意外,應該在這里采一仗?!?/br> 富弼道:“黑汗六萬多人,對我們四萬余,節(jié)帥覺得勝算如何?” 杜中宵道:“說起來,當年順化渡對黨項一戰(zhàn),也是兩三萬人對五六萬人,一戰(zhàn)而下。當然,黑汗與黨項不同,軍中沒有那么多的輔兵,以戰(zhàn)兵為主。不過,我覺得,我們的勝算還是很大?!?/br> 富弼聽了有些奇怪,問道:“自全軍整訓以后,節(jié)帥對新的軍隊戰(zhàn)斗力便多有不滿的地方,怎么現(xiàn)在這么有信心?以四萬對六萬,怎么也是黑汗優(yōu)勢?!?/br> 杜中宵笑著搖了搖頭:“副使,打仗,怎么能只比人數(shù)呢!我們槍炮齊全,馬匹眾多,五萬人已經(jīng)足夠當一路,人再多也沒多大用處。我對整訓之后的新軍不滿,是因為與原來的營田廂軍相比,他們的戰(zhàn)斗力達不到當年。而且,可能永遠都達不到了。除此之外,對上這些軍隊,當然還是優(yōu)勢?!?/br> 富弼不是從營田廂軍時代過來的,對此不了解,只能搖了搖頭。 杜中宵不解釋,只是仔細觀察對面黑汗軍隊的布置。營田廂軍幾乎全是從頭建起來,沒有約束,能者上,不能者下。通過大量學習,反復演練,組織出了一支較高水平的隊伍。那個時候,是誰學得最好誰就升上去,學不好就下去,眾人沒有怨言。演練不同,基本還是按照原來的階級,畢業(yè)是合格,而不是選擇最好的人才。禁軍淘汰掉的,主要是中下級官員,都指揮使以上,哪怕不合格也只是調(diào)任。對于杜中宵來說,這樣的軍隊打仗足夠,但卻缺少了營田廂軍的銳氣。 如果是營田廂軍,杜中宵何必如此小心,已經(jīng)要安排分割包圍了?,F(xiàn)在的張岊一軍,戰(zhàn)斗力自然強過對方,但也必然有不合格的,戰(zhàn)略布置保守一點,允許一些部隊犯錯誤。 布告爾周圍地勢平坦,惟一的河流里面沒有多少水,而且早就已經(jīng)結(jié)冰,是個好戰(zhàn)場。黑汗的軍隊以城堡為中心,在周圍分成幾個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