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雨大宋 第376節(jié)

風雨大宋 第376節(jié)

    吳湛點頭:“不錯,現(xiàn)在優(yōu)勢在宋軍一邊,著實是容不得我們想太多。宋軍開拓河曲路,已經滅了黨項,大同府以西,只能給宋軍了。就是我們不答應,難道就能從宋軍手中搶回來?”

    耶律仙童嘆了口氣,背著手,看著院子里的桃紅柳綠,一時沒有說話。

    今日上殿之后,又到樞密院見了諸位使副。杜中宵明確提出,契丹割朔州、德州、白水濼和九十九泉給宋朝,宋朝把耶律重元交給契丹,兩國就此停戰(zhàn)。

    契丹多少年沒有向外割讓過土地了,結果碰到杜中宵,先是國主暴斃,割出去了河曲路。這次朔州打一場,又割出去幾州,耶律仙童和吳湛覺得不可接受。只是理性上,知道現(xiàn)在契丹處于弱勢地位,不答應只怕也不行。耶律洪基攻下大同府,急需時間整合契丹內部,實在不是跟宋朝開戰(zhàn)的時候。

    嘆了口氣:“馬邑不能長久待下去了,只好答應宋朝,先如此吧。此事要定,還是需圣上同意才可以。我們與宋使一起回大同府,看看圣上如何說?!?/br>
    吳湛點了點頭:“現(xiàn)在只好如此。重元雖不足道,因他叛逆,打了五年仗。抓回去,對內總是個交待。圣上也需要處置重元,才能讓原西京道眾臣,還有原來支持重元的部族,從此徹底熄了心思?!?/br>
    第二日,耶律仙童和富弼抵定兩國退兵的草案,趙禎恩準。便以富弼為使,劉永年為副,與耶律仙童和吳湛一起回契丹,等耶律洪基批準。

    上了火車,富弼對耶律仙童道:“大王此來,兩國休兵,可謂功德圓滿。”

    耶律仙童苦笑搖頭:“割了朔州等數(shù)地給南朝,何談有功?此次回去,不被責罰已是難得?!?/br>
    富弼笑道:“大王不要這樣想。朔州等地本是重元所有,我們拿了重元,送回契丹,于你們是難得的好事,國主怎么會怪罪?此事只需大王一張金口,便是大大的功勞?!?/br>
    吳湛道:“太尉,地歸貴國,你當然是這么說。對于我們來說,此次出使,割了地出去,實在有負圣恩。太尉不必得了便宜賣乖,還是想想,怎么讓圣上答應才好?!?/br>
    富弼笑了笑:“且先到了大同府再說。兩國聚兵于馬邑,貴國主在那里領兵,想必也不耐煩了?!?/br>
    這幾天得到的消息,契丹在馬邑損失了二十多門炮,糧草越來越少,已經待不下去了。劉幾在山中引而不發(fā),讓契丹大軍苦不堪言。運糧必須遠離山邊,多走道路,增加不少損失。這場仗,契丹早已經打不下去,只是在那里強撐著。如果宋軍現(xiàn)在進攻,真有可能把契丹擊潰。只是杜中宵不想在這個時候與契丹開戰(zhàn),嚴令前線克制。

    隨著火車駛出了開封府,耶律仙童看著窗外的原野,感嘆道:“貴國這火車真是神物,跑起來如飛一般,又不需草料,拉的貨物又多。若是本朝有此神物,那可就真是太好了?!?/br>
    富弼道:“火車確實是神物,本朝受惠良多。不過,此物現(xiàn)在本朝自己都不夠用,卻不能外賣。”

    吳湛搖了搖頭:“這路都是用鐵鋪成,車的價錢也不便宜,縱然能賣,本朝也買不起?!?/br>
    富弼與劉永年相視一眼,笑而不語。吳湛說的不錯,現(xiàn)在的火車,以契丹的財政,只怕還真是買不起。契丹雖大,卻不富裕,以前就遠遠比不上宋朝,現(xiàn)在更加不如。這些年,宋朝的工業(yè)起來,創(chuàng)造的財富是原來的數(shù)倍,豈是契丹可比的。

    初期的鐵路比不得后來的精致,也沒有那貴,鋪起來并不太難。不過對契丹來說,這么多鐵就是難以承受的負擔,更不要說火車了。

    耶律仙童看著窗外,迅速退向身后的花草樹木,心情沉重。此次在馬邑失手,對契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說,從此之后,正面對陣契丹不再是宋朝的對手。有了鐵路,宋軍就可以快速機會,兩國的地位已經徹底逆轉。不知道耶律洪基等人,知不知道這個巨大變化。

    以前到宋朝出使的人,回契丹之后說起宋朝鐵路,很多人都當故事來聽,心里卻不相信真會如此厲害。這次自己一來一回,坐了兩次,才算見識到了。

    看了看富弼和劉永年,兩人面色輕松,神情愉悅,耶律仙童有些無奈。這兩人曾經做過到契丹的使節(jié),那次哪里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當時宋朝正與黨項作戰(zhàn),戰(zhàn)事不力,出使契丹就要看別人臉色。這一次可是不一樣了,黨項已滅,對契丹戰(zhàn)事處于上風,連使臣都放松。

    從契丹宋朝,這火車就是直接顯示實力的工具。坐上一次的使臣,都知道,現(xiàn)在的宋朝實力不是以前可比。在這種工具面前,以前宋軍的許多弱點,都就此消失。

    到了滑州,坐渡船過了黃河,繼續(xù)上火車北行。到了相州車站,見車站里大量貨運火車,運著各式各樣的貨物,耶律仙童道:“這幾年,貴國好生興旺。鐵監(jiān)生產的許多貨物,也有賣到北地去的,大家著實喜歡。相州這里,便就有許多生產貨物的廠子?!?/br>
    富弼道:“這里產鐵,是現(xiàn)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當然,與南邊的葉州比較起來,還是差了許多。兩國停戰(zhàn)了,可以在邊境開互易,必然有更多的貨物到北地?!?/br>
    吳湛道:“罷了,真正有用的你們不賣,沒用的不過是賺我們銀錢。聽說南邊葉州產農具,極是好用,貴國卻禁止賣向境外。只賣些什么油燈、自來火之類的,又有什么用處?賺錢罷了?!?/br>
    富弼笑道:“那些東西,日常用著極是方便,怎么會沒用?”

    吳湛道:“沒有那些貨物,日子一樣過,用了又沒有什么好處。而且價錢太貴,不幾年,錢都到貴國來了,不是個了局。若是農具能賣,還有些用處?!?/br>
    富弼沒有再說話,與劉永年相視而笑。兩國說到底是敵國,怎么會賣那些給契丹?

    第143章 亂起

    弘州附近,桑干河旁,一隊運糧的隊伍正在休息。他們是析津府順州人,奉命押運糧草,來到了這里。此時河谷里桃花已謝,桑葚漸長,微風和煦。

    看看天上的太陽,一個契丹士卒長身而起,厲聲道:“起行!天黑之前,我們要趕到下一處驛站!”

    地上一個漢子道:“前面山路走得著實辛苦,大人,且容我們歇息得透了,才好趕路?!?/br>
    那士卒揮起手中鞭子,一鞭打在說話漢子的身上,高聲道:“你胡說些什么!運糧都有路程,一個慢了,就要受罰!都快快起來,向前趕路!”

    那漢子從地上起來,口中道:“從幽州一路趕來,河里又行不得船,我們累得快要死了!再這樣逼下去,還怎么活著到大同府!這個季節(jié),我們不做家里農活,來運糧已是苦命。又不給糧食,只靠著我們自己帶的糧,這不是要人命嗎!”

    幾個運糧的漢子起來,一起說是,叫苦連天。

    契丹士卒大怒,手中鞭子沒頭打下去,口中道:“前方圣上帶兵苦戰(zhàn),一天不知死多少人!你們只是運糧,便就有這么怨言,還是打得少了!”

    那漢子被打得身上出現(xiàn)血痕,一時心中惱怒,一把抓住鞭子,厲聲道:“為潑賊只會打人,爺爺可忍不了你!去死吧!”

    說著,手中用力,一把奪過鞭子。那契丹士兵身子撲過來,被漢子一腳踢在胸口。這一腳真地是力大無窮,契丹士卒一聲慘叫,便就倒在了地上。掙扎幾下,便就一動不動。

    其余幾個士卒不由傻了眼,過了一會,清醒過來,一起喊道:“唉呀,殺了人啦!你這廝是要造反嗎?速速捉了,砍了他的腦袋!”

    說著,一起圍了上來。掏出腰刀,把漢子圍在中間。

    卻不知這漢子是這群運糧百姓的首領,平日里極得人心。見他被圍住,運糧的百姓一聲喊,把幾個士卒撲倒在地。繳了腰刀,一個漢子道:“七郎,這向個賊廝鳥如何處置?”

    七郎看了看地上的幾個人,咬牙道:“已經死了人,報上官去,我們哪里還有命在?這運糧就是個要命的活計,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就此反了算了!殺到弘州,搶些錢財,我們自己去找活路!”

    運糧的漢子一起說好,抬起腰刀,把幾個契丹士卒全部砍了。

    馬邑契丹軍營,耶律洪基坐在帥帳里,看著兩邊的眾將道:“宋使已經到了朔州,正與我們商談是在這里,還是回大同府去。耶律仙童說,宋朝所占的土地,不會還給我們。但是,被他們俘的皇叔,卻會送還北國來。此事重大,諸位怎么看?”

    耶律乙辛道:“朔州有重兵駐守,南國不還也就算了。北邊的德州等地,如何也不還?”

    貼不道:“他們占了,如何還肯還?想還,前邊不占就是了。國內交兵五年,諸事雜亂,急需休養(yǎng)生息。若是交回重元,倒也可以?!?/br>
    耶律乙辛道:“重元有什么用?我們已經占了大同府,重元只是孤家寡人而已?!?/br>
    貼不道:“雖是孤家寡人,但在宋人手中,卻有許多用處。國內重元遺黨,還有不少。若是宋軍以重元為號,難保不會大亂。北邊幾州,都在群山之中,沒有什么大用處,給宋國就是了?!?/br>
    耶律洪基看著眾人,見其余人都不語,心中明白。在馬邑快一個月了,無法奈何宋軍,臣下許多人都不想打了。這仗也打不下去了。前方攻不破賈逵的防御,后方運糧艱難,實在支撐不住。

    正在這時,一個士卒進來,叉手道:“陛下,弘州急報,有運糧隊伍反了!”

    耶律洪基一聽,猛地站了起來,厲聲道:“怎么回事?有多少人?”

    士卒道:“稟陛下,初時的人并不多。誰知他們出其不意攻破了弘州城,裹挾百姓,現(xiàn)在拒說有數(shù)萬之眾。聽探報說,這些人知道陛帶大軍在大同府,正四處搶掠,要向南邊的蔚州去!”

    耶律洪基揮了揮手,命士卒下去,一時間眉頭緊皺。

    貼不拱手道:“陛下,現(xiàn)在的糧草都是要從弘州運來。那里一亂,糧道可就斷了!”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過了一會,斷然道:“這仗打不得了!讓宋使到軍營,就此議定。南國送重元回來,我們撤軍!朔州和德州,就交給宋國算了。等上兩年,備得齊全,再與他們爭鋒!”

    眾臣拱手稱是。

    耶律洪基又道:“立即派大軍,去弘州剿滅亂賊!若是慢了,被他們裹挾百姓作亂,只怕山前山后亂成一團。命同知樞密院事韓紹文統(tǒng)兵三萬,立即沿桑干河順流而下,討伐叛黨!”

    貼不拱手道:“陛下,弘州數(shù)萬亂軍,只出三萬人,聽怕——”

    耶律洪基擺手道:“叛軍虛報而已。弘州總共才有多少人?縱然他們裹挾,也沒多少亂軍?!?/br>
    眾臣拱手稱是。韓紹文統(tǒng)軍在后面軍營,立即派了傳令親兵,命他帶兵火速出發(fā)。

    弘州到大同府比馬邑還近,如果亂子傳到大同府,事情就鬧得大了。必須要在宋朝知道亂子之前撲滅,不然,這仗還不容易結束。

    朔州驛館,耶律仙童看了洪基來的詔命,有些吃驚。沒有想到,洪基不打任何折扣,就答應了宋朝的條件。本來自己還擔心,與宋朝談定的條件洪基不接受,此事難以結束??磥?,這場戰(zhàn)爭對契丹來說極其不順利,為了結束,寧愿付出代價。

    與吳湛出了房門,到了富弼和劉永年住的院子。通報之后,兩人進去。

    富弼和劉永年迎了出來。耶律仙童拱手道:“太尉,圣上有旨,明日我們一起,到馬邑的軍營里面去。談定此事,接了詔書,各自收兵。兩國重修兄弟之好,不起刀兵豈不美哉!”

    富弼道:“大王,現(xiàn)在可不是兄弟之國。我朝圣上與貴國先弟為兄弟,現(xiàn)在是叔侄之國?!?/br>
    耶律仙童有些尷尬地道:“太尉說的是,叔侄之國,叔侄之國?!?/br>
    契丹突然接受條件,就在馬邑的軍營里談判,讓富弼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宋朝急著改組禁軍,這仗實在不想打下去了。早早結束戰(zhàn)事,其他的也不多考慮。這一仗,契丹打得稀里糊涂,宋軍的實力也不足。防守有余,進攻卻力有不逮,能早早結束,正是朝廷希望的。

    馬邑一戰(zhàn),對于宋朝來說,是向契丹展現(xiàn)了實力。兩軍正面對陣,宋軍戰(zhàn)力居于上風,契丹哪怕兵力占優(yōu),也很難撼動。對于兩國來說,這個結果,會影響后續(xù)政策。

    第144章 開拓兩湖

    杜中宵把公文放到案幾上,對一邊的田況道:“難怪契丹人答應得如此爽快,原來是他們國內出了亂子。有運糧民夫,殺了押運的官兵,占了弘州,一時聲勢頗大。不過,很快就有契丹大軍趕到,亂軍被迅速平息。如果不是有此事,只怕契丹人還要羅嗦上些日子?!?/br>
    田況道:“既然亂子被迅速平息,契丹還怕些什么?!?/br>
    杜中宵笑道:“太尉,是運糧的民夫作亂,這可不是小事。說明從幽州運糧草到前線,民間已經無法忍受。再打下去,這次亂子平息了,下次呢。”

    曾公亮道:“既然契丹答應了條件,能結束戰(zhàn)事就好。這一個多月,我們關于軍改的事情,不知道上了多少道奏章。諸事齊備,就是前線打仗,圣上一直沒有批下來。現(xiàn)在戰(zhàn)事結束,也就可以軍改了?!?/br>
    杜中宵知道,要想軍改,正在作戰(zhàn)的幾支軍隊,必然要有大量將領調回京城來。沒有他們,用什么人軍改?很多人事位置,只怕皇帝心中已有預案。

    田況點了點頭:“是啊,要想軍改,只靠我們還是不行的。必須有大量的將領參與,才能夠真正辦好。戰(zhàn)事結束,人力充足,可以真正開始了。京城三十萬大軍,都知道要軍改,不免人心惶惶。如果不早點開始,非出事情不可。”

    張昇道:“此次軍改,不只是樞密院,還要改三衙。若是以后軍政全歸三衙,動作可是不小?!?/br>
    幾個人點了點頭。三衙軍改,杜中宵等人已經送上了多次方案,趙禎一直留中不發(fā)。軍改的內容中軍政軍令分離,主持軍改的卻是樞密院官員,不知道皇帝的心中到底怎么想的。

    軍權的重要性,怎么比喻都不為過。趙禎登基以來,經過黨項戰(zhàn)事,對宋軍頗為失望。與黨項議和之后,對于軍隊基本放任,一些重要職位更是當作給外戚的獎賞。直到杜中宵開拓河曲路,四周打遍,并無一個敵手,趙禎才突然明白,原來宋軍也可以這么厲害。隨著杜中宵回朝,在趙禎的心里,對軍權越來越重視。到底怎么改,用哪些人,心里自有主意。

    田況道:“三衙舊人,必然是要換掉的。這些年來,三衙管軍大多都上了數(shù)年軍校,雖然不是一直在里面學習,每隔一段時間總要去。不過,他們學得到底如何,能不能適應軍改,可不知道。”

    張昇道:“不能適應,就換人好了。給個閑散職位,俸祿不缺就是?!?/br>
    田況搖了搖頭:“不是每個人都這么好說話的。此事做得好了,皆大歡喜。如果不能服眾,只怕會起風波。三衙諸將,還有要離開京城禁軍的將領,都是難題?!?/br>
    杜中宵想了想,道:“其實高級將領不需要擔心。就連狄太尉都自請外任了,軍中還有哪位將領敢戀棧不去?要注意的是,不能待他們苛刻,離開軍隊隨便打發(fā),終會惹出事情。妥善安置,讓所有人都說不出什么來,才是上上之策?!?/br>
    田況道:“軍中必須揀汰,要離開禁軍的,豈會甘心?”

    杜中宵笑道:“所以,要給他們出路。揀汰必須要公平,明訂資格,過了的就是過了,不能過的絕不寬貸。離開禁軍的,必須要有出路,要讓他們衣食無憂?!?/br>
    田況道:“如何做到這一點?”

    杜中宵道:“這些日子我命人算過了,若是開拓兩湖,可以接納四五十萬人。只是,一邊要開墾荒地,一邊還要防蠻亂,花錢不少。這個錢不能省,錢花出去了,到兩湖的人才能心安?!?/br>
    聽了這話,幾個人都沒有吭聲。雖然之前,杜中宵就說過,揀汰下來的禁軍可以到兩湖營田,朝廷卻并沒有下定決心。許多官員畏難,對此事心中反對。對于他們來說,揀汰下來的禁軍,以些銀錢讓他們自謀生路就好。到兩湖營田,朝廷要發(fā)錢糧,要派人管理,實在太過麻煩。

    看了眾人表情,杜中宵笑道:“諸位,此事是不得不面對的。如果不管揀汰士卒的出路,開封附近哪里容得下他們?一個鬧起來,京畿出了亂子,不是小事?!?/br>
    田況道:“可數(shù)十萬人到兩湖營田,官府不好管理事小,地方難為。更重要的,兩湖地區(qū)有諸多蠻族,本就時常叛亂?,F(xiàn)在派了大軍前去,只怕蠻人會生事。”

    杜中宵道:“沒有雷霆手段,何顯菩薩心腸!數(shù)十萬大軍,什么蠻人作亂平定不了?只要朝廷舍得花錢,舍得給軍糧,不信蠻族能鬧出事來。”

    曾公亮搖了搖頭:“平定兩湖,認真說起來,可是一場大戰(zhàn)事?!?/br>
    杜中宵點頭:“不錯,這就是一場大戰(zhàn)!只不過,蠻族終究不是北方胡人可比,雖然鬧,都只是小鬧。只要營田務組織廂軍,就足以平定。最關鍵的,是朝廷要舍得花錢。”

    兩湖地區(qū),一直到現(xiàn)在,實際都沒有完全開發(fā)。山中各種蠻族極多,隔幾年就鬧一次。雖然規(guī)模都不大,一般周圍的州府就可以調兵剿滅,卻無窮無盡。一般來說,官府管到的地方,就是平原地區(qū),和一些城鎮(zhèn)。有的州縣,只有縣城周圍的很小地域,是在官府的管治之下,其余地方全是蠻族。至于后世說的湖廣熟天下足,現(xiàn)在還沒有影子。

    要想平定蠻亂,開發(fā)兩湖地區(qū),就是要舍得花錢。在那里派駐大軍,不斷地開發(fā)土地資源,吸引山里的蠻族出來。同時對那些一心作亂的蠻族,必須痛下決心剿滅。這個過程很漫長,不是幾個月打上幾場仗就可以結束的。下定決心,在那里大量駐扎部隊,才能真正開發(fā)出來。

    田況想了想,道:“太尉的意思,是把揀汰下來的禁軍派到兩湖地區(qū),一邊營田,一邊平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