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雨大宋 第375節(jié)

風雨大宋 第375節(jié)

    賈逵收起望遠鏡,下了望樓,不由搖了搖頭。契丹三十萬大軍來勢洶洶,結果只攻了一兩次,便就與宋軍對峙起來。后來運來炮,與宋軍對轟,也沒占到便宜。

    剛剛看到,昨天被宋軍打壞的一架契丹火炮,被收了回去,也不知運到了哪里。契丹人的炮,造出來不容易,估計不舍得扔掉。這仗,打得太沒有意思了。

    回到帥帳,恰好趙滋到來。賈逵擺下酒宴,兩人一邊喝酒,一邊閑談。

    趙滋道:“契丹大軍到這里,有十幾日了吧。就這么大眼瞪小眼,也不來攻,這戰(zhàn)事怎么結束?”

    賈逵道:“等他們的糧食吃完,就應該撤了吧。樞密院嚴令此次只是守住朔州,并不進攻,就只能這樣耗著了。契丹人就第一天攻得兇猛,后邊只是做做樣子,試探一下。”

    趙滋搖了搖頭:“我還想著,你這里打得激烈,死傷過重,我的人馬還幫忙呢?,F(xiàn)在看來,這仗打完了,也輪不到我的兵馬過江。也好,舒舒服服打一場勝仗,還算不錯?!?/br>
    說到這里,趙滋想起前天收到的公文,道:“樞密院要求我們詳細記錄此戰(zhàn)的布置,包括如何安營扎寨,布置陣地之類,全部都要記清楚。每次出兵或迎敵,都要記錄。你說,樞府這樣做是什么意思?”

    賈逵道:“哪個知道。樞密院如此吩咐,我們照做就是了。這一戰(zhàn)看來就是如此了,從大同府出兵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十幾日,契丹銳氣已盡。他們既沒分兵,也沒有改變部署,應該不會有大戰(zhàn)了?!?/br>
    作為軍人,賈逵感到非??上АW约簬н@支軍隊數(shù)年,好不容易等來了戰(zhàn)爭,卻又沒有仗打。

    趙滋道:“現(xiàn)在看來,契丹此次南下,根本沒有深思熟慮,許多事情看起來可笑。因為被朝廷占了朔州,一怒興兵,結果大軍到了馬邑,卻發(fā)現(xiàn)沒有辦法,一下子僵在那里。撤軍就是向朝廷示弱,所以就這么僵在那里。估計再等幾日,后勤不利,終究還是要乖乖退回去?!?/br>
    賈逵道:“杜太尉這次只取朔州,看來正打中契丹關節(jié)。此處利于防守,再多兵馬也沒有用處,契丹再是不愿,也沒有辦法??磥?,此次朔州我們是占定了?!?/br>
    趙滋笑著道:“太尉是看契丹打了五年,斷定其沒有立即開啟大戰(zhàn)的國力,所以如此做。如果不是非要攻朔州,契丹三十萬大軍,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哪里這么順利。”

    賈逵點了點頭。如果不顧朔州,契丹可以興兵西進,去攻河曲路。那里地形開闊,想要把契丹軍隊堵死,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契丹作戰(zhàn),往往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軍來去如風,還真不好對付。

    朔州城里,耶律仙童和吳湛在驛館里,一邊喝茶,一邊議論著去留。

    耶律洪基已經(jīng)送來信,讓兩人迅速到京城,與宋朝交涉,

    盡快結束戰(zhàn)事。朔州沒有辦法,只能讓給宋朝了。但大同府北邊,德州和白水濼盡量要回來,如果要不回來,也要盡量穩(wěn)定住。三十萬契丹大軍在馬邑,不能因糧于敵,糧草需要從幽州運來,負擔太大,堅持不下去了。

    吳湛道:“現(xiàn)在龐籍好似在躲著我們,拒不見面。本來昨日想拜見他,卻說有事,拖到今日,又說身體不適。這樣下去,什么時候才能夠去開封府?”

    耶律仙童嘆了口氣:“我們奈何不了宋軍,當然就是如此了。宋軍仗著戰(zhàn)場上占上風,想著能拖一日是一日,多占些便宜,順便讓圣上吃些苦頭?!?/br>
    吳湛道:“如此可是不行。如果拖得時間久了,大軍被迫撤退,更加不好說話。”

    耶律仙童點了點頭:“要想辦法,不能在這里等下去。等到明日,我們就到州衙門口,直接去拜見龐籍。不信宋軍還能攔住我們?兩國雖然交兵,卻都沒有大打的意思,不好撕破臉皮?!?/br>
    吳湛點了點頭,也只好這樣了。國家間的交往,還是實力是根本,哪方強哪方就有本錢。此次契丹攻不下朔州,軍事上落了下風,與宋朝談判也不會有好結果。以前談判的時候,宋朝官員總是擔心契丹官員找借口開戰(zhàn),處處忍讓。與黨項作戰(zhàn)的時候,甚至答應增加納幣,現(xiàn)在卻反過來了。

    龐籍是老狐貍,坐鎮(zhèn)朔州,跟他也談不出個結果來。

    第二日,耶律仙童和吳湛正要去強闖朔州官衙,卻有士卒來,說是龐籍有請。耶律仙童和吳湛都覺得驚奇,莫非龐籍還能知道自己的心思?

    到了官衙,龐籍早就等在客廳里面。兩人行禮落座,龐籍吩咐上了茶來。

    請了茶,龐籍道:“這幾日天氣驟暖,染了風塞,怠慢兩位,千萬莫要怪罪?!?/br>
    耶律仙童急忙拱手:“不敢。相公,我們已經(jīng)在朔州待了許多日子,不好再待下去。相公是河東路經(jīng)略使,不好做主,那我們便就到開封府去理論?!?/br>
    龐籍擺了擺手:“此事我說了多次,以前契丹兩帝并立,本朝一直不插手?,F(xiàn)在重元敗了,他治下的土地,被我朝占了又有何話說?就跟貴國占大同府一樣,憑本事得來,如何能讓出去?!?/br>
    耶律仙童道:“天下間哪有這個道理?重元是逆賊做亂,此是契丹內(nèi)政,他的地盤,終究還是契丹的土地。今日圣上已經(jīng)平定重元,契丹重歸于一統(tǒng),自然土地該收回來?!?/br>
    龐籍道:“這種事,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于我來說,蕭革走投無路,愿意獻城,自然高高興興接下來。那個時候,貴國主還沒有進大同府呢?,F(xiàn)在朔州城在這里,你們派兵來攻,那就打過嗎?!?/br>
    聽了這話,耶律仙童和吳湛對視一眼,都不說話。前線打不了勝仗,便就是如此。任兩人說的天花亂墜,龐籍就是一句話,可以來打嗎。來了打不過,那還有什么話說?

    耶律仙童道:“且不說朔州,北邊楊文廣強取德州,又向東攻白水濼。這可是契丹地界,你們大軍來攻,豈有此理!此事不在你河東路,我們還是早早到開封府去,與你們朝廷理論!”

    龐籍道:“有什么稀奇!你們?nèi)f大軍在馬邑,本朝總要應對。楊文廣所部,無非是為了解馬邑之圍。仗要是一直打下去,他一路攻到中京又有什么稀奇?打仗本就是如此嗎?!?/br>
    耶律仙童懶得再跟龐籍說,只道:“相公,不知何時方便,送我們?nèi)ラ_封府?你上報朝廷,也有不少日子,朝廷該有公文回來?!?/br>
    龐籍想了想道:“你們既要去開封府,也不好攔你們。這樣吧,我準備一番。兩日之后,我派人護送你們?nèi)ゲ⒅?,到那里坐火車,就可以直到京城了。?/br>
    第140章 用人換地

    杜中宵在官廳里,拿起今年剛剛殿試放榜的進士名錄,從前向后看去。狀元章衡,榜眼竇卞自己都沒有記憶,心中有些不以為然。再看第三人羅愷、第四人鄭雍、第五人朱初平,自己都沒有印象,不由搖頭??磥磉@一屆進士,并沒有什么突出人物。

    一直看下去,到了第二甲,突然看到了蘇軾,才又集中精神。蘇軾的舅舅文同曾經(jīng)在勝州共事,不過蘇軾兄弟一直在蜀,沒想到參加了這一屆科舉。向下看去,又看到了蘇轍、曾鞏,唐宋八大家,這一屆里就出了三個。其他杜中宵有印象的人物,還有張載、程顥,以及呂惠卿、章惇等人,其余的還有幾個好似有印象,卻記不真切。

    仔細一算,這一屆里后世留名的人物竟然不少。特別是宋朝的幾大學派,杜中宵有印象的,就有洛學程顥、關學張載和蜀學蘇氏兄弟,竟然全在這一榜登第。

    嘉祐二年科舉,被后世稱為龍虎榜,是整個歷史上科舉取士最多的一屆,很少有能相比的。這一屆歐陽修為主考官,一改文風,古文運動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也回此遭到士子忌恨,省試結束的時候被公開辱罵,還好得到了皇帝的堅定支持。這一屆的特點,榜單名次高的人物,大多沒什么成就,反而是后面登第的舉子,出了許多大人物。

    杜中宵不長于文學,對此次科舉并不重視,也不關心。直到現(xiàn)在殿試完了,觀看榜單,才發(fā)現(xiàn)有許多史上留名的大人物,原來是在今年登第。

    把榜單放下,杜中宵想了想,覺得這一屆挺有意思的。自己有印象的人里,首先是文學大家,如蘇軾兄弟和曾鞏等,再就是開宗立派的理學大師,如程顥和張載等人。真正在政治上留名的,章惇和呂惠卿等人,大多都是王安石變法的干將。

    由這一屆進士名單,也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當時受到青狀年官員的擁護,這一屆進士,多數(shù)是其支持者。至于蘇氏兄弟和程顥、張載等人,就不稀奇了。歐陽修倡導古文運動,他們應該是文風剛好相合而已。他們未必是第一次考科舉,以前不能登第,這一次行了。

    蘇軾等人不談,杜中宵在文學上并沒有什么建樹,他們還是他們。幾個王安石變法的干將,卻有些意思。今年如果奪到了朔州,經(jīng)過兩三年的軍改,就可以對契丹進行滅國之戰(zhàn)。滅了契丹,宋朝就真正再現(xiàn)了漢唐盛世,那個時候,也就沒什么再敢阻擋政治改革了。這些新及第的進士,那時正當壯年,他們的態(tài)度,就非常重要。看他們在王安石變法中的作為,想來能出幾個大人物。

    正在這時,富弼進來,拱手道:“太尉,契丹使節(jié)已經(jīng)到了并州,兩日之后到京城?!?/br>
    杜中宵道:“哦,正好十天,龐相公時間算的倒好。他們來了,就可商量一下,與契丹的戰(zhàn)事什么時候結束。馬邑一戰(zhàn),本就是契丹因怒興兵,打不久的。再在那里僵持下去,契丹難以支撐,對于我們也是虛耗時間?,F(xiàn)在軍改在即,就是因為前線有戰(zhàn)事,才沒有開始?!?/br>
    富弼道:“若是契丹使節(jié)到了,該怎么與他們談?此次契丹來攻,總要給他們一點甜頭,他們才會退去。不過,如果給的多了,仗豈不是白打?”

    杜中宵想了想,道:“依我之見,朔州一定是我們的,包括馬邑縣。北邊的德州,也一定不能歸還契丹。有德州,就多了一個進攻大同府的方向。至于白水濼和九十九泉,最好也能讓契丹割讓,如此我們就握住了韃靼的命門。其他的,倒無所謂?!?/br>
    富弼苦笑:“我們現(xiàn)在所占的,也只有這幾個地方。全部都要,契丹未必肯。”

    杜中宵笑了笑:“我們不給契丹土地,可以給人。蕭革獻朔州之后,重元一直不肯歸降,實在是倔強無比。我們可以把重元還給契丹嗎,他們難道還不滿意?一個重元,抵得上幾州之地了。”

    富弼一怔:“重元已是朝廷之俘,若是還給契丹,豈不——”

    杜中宵道:“是啊,重元只是朝之俘,才可以還給契丹。如果是他歸順,哪怕只身一人,都不能夠還回去。一個不肯投降的重元,在朝廷手里實在尷尬,特別是只是蕭革歸順的戰(zhàn)利品,就更難處置。重罰不足以顯朝廷之威,重賞徒惹天下笑,不如送給契丹算了?!?/br>
    富弼想了想,好像也是這個道理。自從蕭革歸順獻了朔州,宋軍俘虜了重元。哪知重元這廝嘴硬的很,抵死不降,倒讓宋朝難辦。若是殺了他,不是自己作戰(zhàn)俘虜來的,實沒什么意思。若是好吃好喝地養(yǎng)起來,他又不肯歸順,不是自找麻煩。

    但在契丹眼里就不一樣了,重元是逆賊,洪基急需他的人頭,安撫內(nèi)部。得到耶律重元,讓契丹讓出幾州,又有什么。有這樣一個交換,契丹的面子就保住了。

    富弼想了又想,道:“太尉如此說,事情就好辦了。只不過,自重元到京城,雖然一直不降,朝臣還是把抓到他當作少見的大事。如果這樣送出去,是不是會讓朝臣不滿?”

    杜中宵道:“所以此事要得到圣上同意才行。只要圣上同意,朝臣還有何話說?”

    說到這里,杜中宵補充一句:“要不要把樞密院其余使副喚來,我們先商一下如何?等樞密院都同意了,我們再去稟明圣上,盡量讓圣上同意?!?/br>
    今天田況有事,曾公亮早上來了一趟就回去,說是家中有客人。樞密院里除了杜中宵和富弼,只剩下一個張昇。當下派了士卒,請?zhí)餂r和曾公亮來樞密院,就說有要事相商。

    安利軍白馬渡口,耶律仙童和吳湛下了火車,感嘆道:“南國的這火車真是神物!一路南來,便如飛馳電掣一般,極是快捷。而且又不用馬料,路上不用歇息,千里一兩日就到?!?/br>
    吳湛道:“是啊,而且此物拉的貨物又多,堪稱國之重器。宋朝這幾年的功夫,北抵陰山,又取了西域,滅了黨項,想來此物出力不少。用此物運送糧草,千里也是等閑?!?/br>
    耶律仙童連連點頭,回身看火車,贊嘆不已。有了火車,天下從此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經(jīng)驗都不能再用。契丹軍隊向來以快捷著稱,縱橫數(shù)百里,往來如風。可宋軍有火車,千里也是等閑。只要鐵路到達的地方,數(shù)日之間大軍就可以聚集,機動性不是從前可以比的。

    第141章 且先等等

    都亭驛,位于州橋附近的光化坊,是接待契丹使節(jié)的地方。富弼為此次接待之使,從火車站迎了耶律仙童和吳湛兩人,到了都亭驛,設宴洗塵。

    飲了一杯酒,耶律仙童道:“太尉,現(xiàn)在馬邑雙方數(shù)十萬大軍對峙,非是小事。我們此來,便就是要與貴國重修舊好,各自罷兵。此事緊急,不知什么時候得睹圣顏?”

    富弼道:“急什么。二位遠來,且先在開封城里游玩幾日?,F(xiàn)在春暖花開,正是一年中風光最好的時候,東京城里攜老扶幼出城踏青。二位上使遠來,豈能錯過!”

    耶律仙童急道:“前方數(shù)十萬大軍對峙,時間久了,不知道就要發(fā)生什么大事。這個時候,哪里有心情游玩?太尉,國事為重,還是讓我們盡早面君?!?/br>
    富弼沉吟道:“圣上國事繁忙,我可以代為通稟,但什么時候上殿,還是聽詔命吧。”

    耶律仙童和吳湛對視一眼,俱都無奈。當時出大同府的時候,還以為一切順利,哪里想到耶律洪基大軍出擊,會陷在馬邑。現(xiàn)在雙方對峙已經(jīng)近一月,契丹的糧草已經(jīng)難以支撐,實在等不得了。

    富弼只字不提前方戰(zhàn)事,只是說些詩詞文章,風花雪月。

    崇政殿里,幾位宰執(zhí)大臣在那里,正與皇帝趙禎商量前方的戰(zhàn)事。

    杜中宵道:“前日得報,楊文廣已經(jīng)占領九十九泉,大同府以北已經(jīng)盡入朝廷之手??梢悦诲鲈偻掀醯な构?jié)幾天,讓他們先靜靜心。等前方耶律洪基大軍支持不住,再談不遲。”

    韓琦道:“契丹的內(nèi)戰(zhàn)已經(jīng)打了五年,洪基三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傾國之兵。能不能,我們大軍齊出,先滅了此敵。如此契丹實在大減,以后再戰(zhàn),便就容易了許多?!?/br>
    杜中宵道:“相公,耶律洪基所部可不是契丹主力。此次進攻大同府的,只是一部分宮室兵,還有幽州、平州的人馬。我們一旦把他們打得大敗,契丹各部必然出兵相助,那個時候,前線的二十萬禁軍可難以應付。要想跟契丹決戰(zhàn),沒有五六十萬整訓好的精兵,是遠遠不夠的?!?/br>
    文彥博道:“契丹的五年內(nèi)戰(zhàn),不過是洪基的部分宮室兵和重元的西京道兵馬之戰(zhàn),契丹各部并沒有參與,最多遙相呼應。這個時候兩國決戰(zhàn),朝廷沒有做好準備,不是好時機?!?/br>
    韓琦在河曲路大勝,心氣上升?,F(xiàn)在看前線契丹兵馬處于下風,不由生起決戰(zhàn)的心思。杜中宵卻知道,現(xiàn)在馬邑的并不是契丹主力,連皇帝的宮室兵都不全,更加不要說各部。幽云十六州這五年已經(jīng)被打爛了,契丹其他各部卻還完好。禁軍不整訓完成,就不具備徹底打敗契丹的條件。馬邑是因為那里特殊的地形限制,契丹的戰(zhàn)力發(fā)揮不出來,不然不會如此被動。

    趙禎道:“占了朔州,又取德州、白水濼和九十九泉,契丹豈能愿意?”

    杜中宵捧笏:“是以要給契丹合適的條件。樞密院以為,耶律重元被俘之后,一直不肯歸降,并沒有多少用處。不如就把重元交給洪基,換那幾個地方。對于本朝來說,還是土地實際些。而對于契丹,重元是與洪基爭皇位的人,是他的眼中釘,rou中刺?!?/br>
    趙禎道:“重元既入我手,再送回契丹,是不是會被人非議?”

    杜中宵道:“朔州是蕭革所獻,只要厚待蕭革,哪個還能說什么。重元不降,在本朝手里就沒有用處,不如送給契丹。有了重元,這次契丹所失掉的土地,對他們國內(nèi)也有了交待。”

    文彥博道:“如果我們放了重元,契丹依然去攻這些地方怎么辦?”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能攻,現(xiàn)在就去攻了。這幾個地方,朝廷占下,契丹想奪回去,是千難萬難。除非趁我們沒有準備好之前,發(fā)動大戰(zhàn),不然沒有辦法。”

    田況道:“確實如此。契丹之力,此次馬邑之戰(zhàn)也看出來了。只要選對地方,契丹對本朝軍隊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河曲路現(xiàn)在二十萬大軍,契丹沒有三五十萬人,難有作為?!?/br>
    聽了這話,杜中宵道:“契丹軍隊不善攻城守城,最善于千里縱橫,來去無蹤。哪怕是現(xiàn)在有了火炮,其實除了守城的時候,契丹用起來并不順手。以后與契丹作戰(zhàn),也是如此。要想恢復燕云,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騎兵,以騎兵壓制契丹騎兵。如果不這樣,即使禁軍強過契丹,也難有作為。兩軍對戰(zhàn)時,契丹總是能夠避開正面,不斷sao擾后路,仗還怎么打?”

    趙禎道:“可現(xiàn)在的禁軍,用槍炮,騎兵并不方便如此?!?/br>
    杜中宵捧笏:“陛下,禁軍用槍炮自然是正途。不過,內(nèi)地可以如此,一到了草原上,就難以捕捉契丹主力。要想真地擊敗契丹,恢復燕云,其實是不夠的。契丹兵力,還是來自于草原的各部。不能夠掌控草原,北地終究難以安寧。契丹的中京和上京兩道,人口不多,但民皆為兵,動輒百萬。沒有強大的騎兵,很難在那里把契丹徹底擊敗。”

    對這個問題,杜中宵想了很久。最終想明白,有了火器,其實并不能徹底壓倒游牧民族。要想穩(wěn)定北方,中原王朝自己就要有強大的騎兵,最好是世上最強大的騎兵。同樣的人口,全民皆兵的勢力明顯更有威脅。一旦時機合適,往往就能對中原王朝形成巨大壓力。

    中國北方,有大量的宜耕宜牧的地區(qū),比如河套,比如東北。這些地區(qū)在中原王朝手里,能夠穩(wěn)定統(tǒng)治,保持強大的騎兵隊伍,才能壓倒更北的游牧民族。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可能跟游牧民族貿(mào)易,使他們得到生活物資,而不需要動輒搶掠。

    火車可以把大草原分割開來,但那成本太高,非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真正有用的,還是要建立強大的騎兵。有了自己的騎兵部隊,在武力上徹底壓倒游牧民族,直接插手他們的內(nèi)政,不使其形成統(tǒng)一的大部族,才是北方安定的關鍵。

    契丹是個很不一樣的勢力,不但有幽云十六州這些農(nóng)耕地區(qū),而且占據(jù)了整個北方草原。到現(xiàn)在為止,契丹對草原的統(tǒng)治非常有效,各族聽命。其軍事實力,便來自于大草原。不能用歷史上的金朝滅契丹的例子來看現(xiàn)在的契丹,契丹內(nèi)政遠沒到那么腐壞,軍隊戰(zhàn)斗力還在。

    杜中宵在河曲路三年,寧可跑到千里之外的西域,也沒有越地陰山。因為游牧大草原,對于現(xiàn)在的宋軍來說,還是太大了。地廣人稀,遷徒不定,部族數(shù)量繁多,現(xiàn)在很難控制。

    第142章 今非昔比

    耶律仙童和吳湛進了都亭驛,到了后院,看著院里的花木,好長時間沒有說話。

    一只貓突然從花叢里鉆了出來,驚起一群小鳥,撲楞楞地飛上了天。吳湛猛地轉過頭來,對耶律仙童道:“大王,你認為如何?”

    耶律仙童緩緩吐了一口氣:“此事至為重要,按說應該先問過陛下。不過,宋人的驛遞不給我們傳遞消息,等圣旨回來,不知什么時候了。三十萬大軍在馬邑,攻又攻不過去,要是不退,后方的糧草難以供應。實在是等不得了,不如我們先答應宋軍,等消息送回去,看圣意如何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