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40節(jié)
耶律仙童稱是。吩咐人來,去讓古匿和迭里得帶兵退到這里大營。 現在耶律洪基的身邊,還有約二十萬契丹精銳,以及十五萬左右的簽軍,計約三十五萬人。加上古匿帶回來的八萬人,總兵力依然過四十萬。加上北去救援析津府的五萬左右的奚族兵馬,這四五十萬人就是契丹的全總戰(zhàn)力了。這一場仗敗了,契丹強權就煙消云散。 看著騎士離去,耶律仙童暗暗嘆了口氣?,F在契丹的局勢非常危急,如果不能盡快攻破武清,很可能就全部都栽在這里了??煽辞懊?,進攻沒有絲毫進展。南邊二十萬宋軍追古匿而來,北邊的賈逵即將到武清,還有后邊景泰五萬兵馬,也快速逼近。 打了這么久,契丹人已經明白,宋軍上了十萬,契丹即使用盡全力,也很難消滅。一旦被南北宋軍堵在這里,北邊析津府失陷,就大勢已去了。進不可能,又沒了歸路,怎么辦? 時勢如此,契丹軍隊的士氣越來越渙散。耶律洪基只是強打精神,每天在這里,盯著屬下兵馬攻城而已。那些他看不到的地方,已經亂成一團。 析津府城頭,耶律仁先看著城外連綿的宋軍軍營。幾天時間,外面宋軍的火炮越來越多,而且還越來越大,不由得心焦。城頭契丹是有火炮的,只是射程不如宋軍,威力也不如宋軍,根本就壓制不住攻城火炮。每天被火炮攻擊,耶律仁先甚至有一種錯覺,自己腳下的城墻快塌了一樣。 正在這時,身邊的翰林學士韓運道:“快看那里,宋軍又運來了新炮!啊呀,這炮如此之大!” 耶律仁先抬眼望去,就見每門炮用十幾匹馬拉著,慢慢擺到城前。數一數, 竟然有六七十門之多。 “這些炮,是宋軍真正的底氣嗎?”韓運不由搖了搖頭?!跋惹暗哪切┡诰陀行┏惺懿蛔?,如果這種大炮轟來,城墻如何擋得???” 耶律仁先沒有說話,只是看著城外宋軍安裝火炮,心里說不出的滋味。前幾日,他接到了哥哥耶律義先的書信。信中說契丹已經沒有了前途,讓他及早歸宋,將來也有歸宿??勺约菏瞧醯せ首?,怎么能夠這個時候投降呢?戰(zhàn)死這里,也是為國盡忠了。 想起多年以前,唐龍鎮(zhèn)外,契丹國主耶律宗緒由于離前線太近,被宋軍一輪大炮轟死。耶律義先是惟一活下來的人,失了條胳膊,留下了性命。這么多年,耶律義先在宋朝還好,不做大官,總是還有一場富貴。也是在那個時候,耶律仁先主動放棄了河曲路,為耶律洪基保住了上京道。 沒有想到,多年以后,自己又見到這種威猛無比的大炮。幽州城雖大,能不能擋住這種火炮?耶律仁先暗暗嘆氣。他自己知道,多半是擋不住的。 劉幾與劉兼濟、竇舜卿站在城外,看著士卒在那里安裝火炮。這是最大型的重型火炮,只有軍一級才有。由于運輸不便,在大軍圍城數日之后,終于運了過來。 竇舜卿嘆了口氣:“想當年,我隨著杜太尉去救唐龍鎮(zhèn),契丹國主十萬大軍圍城。結果由于帥帳離我們太近,太尉就命姚守信,布置了重炮。一輪炮發(fā),契丹國主斃命,數十位大臣為他陪葬。現在的很多事情,都是由那一戰(zhàn)而起。說起來,已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br> 劉兼濟道:“這種重炮,我只見過兩次試射,威力著實驚人。不知道數十門炮,能不能轟塌幽州的城墻。如果轟塌了,戰(zhàn)事就應當結束了。幽州兵馬不多,攻占了這里,就堵住了契丹的歸路?!?/br> 竇舜卿道:“這炮的威力極其驚人,可不是小炮可比。一枚炮彈,是普通炮的兩倍有余。如果再轟不塌,我們就要考慮蟻附攻城了?!?/br> 劉幾道:“我問過指揮炮兵的謝圖。據他說,按炮兵自己的測試,重炮轟塌城墻沒有問題。只是幽州大城,可能要多轟幾炮。左右炮已經運來了,我們不必焦急。” 劉兼濟道:“幽州并沒有多少兵馬,我們十五萬大軍來攻,早些破城才好。南邊擋契丹大軍的,只有賈逵和景泰。怕他們擋不住,契丹兵馬來救?!?/br> 劉幾笑道:“到了現在,契丹人還有多少戰(zhàn)力,著實是難說得很。昨日,賈逵與契丹北來的奚族兵馬遇上,一戰(zhàn)將其擊敗,據他估計,兩三天內,就可以把奚人逼回去?!?/br> 聽了這話,竇舜卿道:“多年以前,杜太尉僅帶三萬營田廂軍去救唐龍鎮(zhèn),立下多大軍功?那時契丹剛剛征討完黨項,數十萬大軍,也奈何不了我們。而且還擊斃契丹國主,一眾大將,逼得契丹大軍主動退出河曲路,拓地數千里。現在我們數十萬大軍,契丹人如何是對手?” 劉幾道:“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數十萬大軍,畢竟不如當年的營田廂軍訓練精良。就是杜太尉親臨河北路,還是謹慎,不敢再如當年那樣?!?/br> 竇舜卿笑著搖了搖頭,不再說話。他在軍校多年,很多事情看得清楚。現在的宋軍,確實不如當年的營田廂軍,但戰(zhàn)力也不會相差太多。最大的問題,是不如當年,杜中宵完全控制軍隊。河曲路勝后,朝廷為防杜中宵軍權過重,進行了各種cao作。這么多年過去,還是沒有一支能比上當年的軍隊。 第79章 破幽州 陽光很好,帶著暖意,今天本來應該是個好天氣。有麻雀在飛舞,成群結隊,嘰嘰喳喳。 耶律仁先看著城外的宋軍安裝好大炮,軍官在那里指揮,士卒裝藥填彈。炮彈看起來沉重非常,非要兩個人抬起,才能裝進炮筒里。 旁邊的契丹重臣,都一起在城頭看著。他們都知道,城墻一旦被宋軍轟塌,幽州立即就要失陷。城中只有一些簽軍,和很少的契丹軍隊,怎么可能抵擋城外的十余萬宋軍? 隨著一個軍官的小旗用力揮了下來,各炮點燃炮捻。 天地間忽然一下子靜了下來,一點聲音沒有。耶律仁先甚至覺得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咚,咚,好似戰(zhàn)鼓在擂。所有的人都不說話,看著城外,等著火炮發(fā)出怒吼。 突然之間,硝煙升起,巨大的轟鳴聲傳來。沒有看清炮彈長什么樣子,就感覺到腳下劇烈搖晃。所有人沉默一會,守城的將領蕊奴高聲道:“留守,諸位大臣,速速下城頭!城墻已經有崩碎,看起來堅持不了多久!——衛(wèi)士,護送眾臣立即回衙門!” 幾十個士卒上前,扶著目瞪口呆的耶律仁先等人,向城墻下走去。 此時城墻上的契丹士卒已經亂成一團,軍官也彈壓不住。只能夠帶著親兵,逼著眾人,緊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只是一時之間,秩序根本組織不起來,做什么的人都有。 剛才的一輪炮,威力太過巨大。轟在城墻上,如同天塌地陷一般。外面的墻壁上,城墻已經明顯有了裂痕。很顯然,要不了幾炮,城墻就要塌了。 劉幾放下望遠鏡,點了點頭:“幽州果然是大城,契丹人花了許多功夫。這一輪炮,竟然還轟不塌城墻。不過,城墻已經有了裂縫,估計再要一兩輪,城墻就該塌了。諸位,我們準備進城吧!今夜就在契丹的南京王宮,設酒慶功!” 旁邊的士卒高聲歡呼。攻下了幽州,此次戰(zhàn)事就大局已定,剩下的只是收尾了。 重新裝藥填彈,一聲令下,數十門重炮發(fā)出怒吼。炮彈砸在城墻上,突然之間城墻就塌了下來。城墻上的契丹士卒慘叫著在泥土中掙扎,幽州一下亂了。 城外的劉幾屬下向著缺口沖去,沒有遇到什么阻攔,就沖進了城里。 劉幾對竇舜卿和劉兼濟道:“依帥司布置,攻破幽州后,我駐守這里,你們兩軍南下。現在我們不管是局勢,還是兵力,都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一二十日后,全殲了契丹大軍,就是完善!” 劉兼濟和竇舜卿拱手稱是。攻破了幽州,契丹在山前的最后一座城池失去,沒有了立足點。南邊的耶律洪基大軍,也沒有了翻過燕山的路線,只能在那里等死。宋軍四十萬人,圍著契丹僅剩的四十萬軍隊在武清,隨便怎么打都贏了。 不多時,入城的士卒打開了城門,大軍涌進城中。 劉幾笑道:“走,我們進城!這里是契丹南京,有皇宮,有衙門,官僚眾多,非其他地方可比。我們進去,會一會他們。這一仗,倒是輕松!” 三人上馬,向幽州城門而去。 契丹人知道無法抵擋,城墻一塌,便就放棄抵抗。宋軍進了城,輕松控制城門,大軍入城。 到了留守府前,耶律仁先與一眾大臣早已經站在門外。旁邊是的宋軍士卒,緊緊圍住,也不為難他們。此次進攻實在太過順利,宋軍軍紀又嚴,倒是沒有人到處亂搶。 劉幾三人見前面一堆契丹大臣,相視一笑,各自下馬。 耶律仁先不認識劉幾,卻認識他身上穿的官服。走上前來,拱手道:“罪臣耶律仁先,見過南國劉太尉。太尉大軍前來,沒有及時相迎,還望恕罪。” 劉幾笑道:“兩國交兵,不分出勝負來,終究是不甘心的。留守,以后幽州的事情,還有許多要勞煩你,萬望相助。此番幽州城已經破了,你命城中官員,聽候吩咐就是了?!?/br> 耶律仁先道:“本是罪臣,自然聽太尉吩咐。城中的官衙和皇宮我已派人看住,只等太尉安排?!?/br> 劉幾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劉兼濟和竇舜卿道:“我在京城的時候,還與留守的兄長飲過酒。耶律義先在唐龍鎮(zhèn)時被擒到京城,這些年不問世事,在京城倒也快活。留守為人儒雅,類其兄長?!?/br> 說完,命人把大部分契丹官僚帶走,只留下了耶律仁先、韓運吳湛等幾個大臣。對他們道:“這一戰(zhàn)不容易,今夜借留守府,備些薄酒,以為慶功。諸位都是契丹大臣,一起與我們飲幾杯?!?/br> 耶律仁先等人連連推辭。宋軍慶功,讓他們幾個俘虜陪酒,不是故意羞辱嗎。只是劉幾堅持,幾個人如何推辭得掉?只能夠答應了。臉色都不好看。 劉幾三人進了留守府,一邊的耶律仁先強行在側,講解著府里建筑。劉幾甚有興致,里里外外把留守府看了一遍。最后到了客廳,才各自落座,吩咐士卒到后面?zhèn)渚撇恕?/br> 一會上了茶來,幾個人一起飲茶。 劉幾對耶律仁先道:“幽州已經破了,留守今天寫一封書,告知你們國主。明日派人,送到武清城去?,F在大勢已定,你們再掙扎,也已經沒有意義。不如降了,還有富貴。” 耶律仁先道:“圣上春秋鼎盛,即位之后,又有重元叛亂,歷盡千辛萬苦才登位大寶,哪里聽得進去這些話?太尉,信我可以寫,不過想來沒有多少用處。” 劉幾笑道:“只要留守寫了就好。耶律洪基能聽進去多少,看他造化了。幽州城破之后,我軍四十萬大軍,把他包圍在武清附近?,F在他軍無戰(zhàn)力,又缺糧草,能堅持幾時?” 耶律仁先無語,心中悲苦。當年耶律宗真被杜中宵一輪火炮轟死,自己帶著二十萬大軍,撤到了上京道。這二十萬大軍的支持,對耶律洪基最終戰(zhàn)勝重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來以為,耶律洪基成為新的皇帝,自己前途無量。哪里想到,剛剛起步,就面臨到了這種局面。 耶律仁先清楚,幽州一破,契丹完了。耶律洪基被封住了撤退的道路,打又不打不過,還能夠怎么樣?以他的脾性,也不會投降,估計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不一會,酒菜上來。旁邊炭火正旺,劉幾與竇舜卿、劉兼濟舉杯,談笑風生。同座的幾個契丹大臣如坐針氈,心中說不出的滋味。 幾個月前,契丹人還自命不凡,認為一旦南下,宋朝必然無法阻擋。哪里想到,只過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到了這個地步。 現在不是勝利或是失敗的問題,而是契丹很可能就沒有了。 第80章 另起爐灶 雄州,杜中宵與富弼、趙滋等人圍著地圖,商量最近戰(zhàn)事。劉幾占領幽州后,竇舜卿和劉兼濟兩軍立即南下,與賈逵、景泰兩軍一起,堵住了契丹北去退路。 杜中宵道:“現在武清一帶,除了城中一萬五千人,北邊還有二十萬大軍,南邊二十萬大軍。一共四十萬人,把契丹大軍圍死了。雖然說不上水泄不通,契丹想跑卻不容易?!?/br> 富弼道:“大軍合圍,是不是要發(fā)動進攻了?盡快把契丹大軍消滅在那里,結束戰(zhàn)事。” 杜中宵搖頭:“不急。契丹沒有軍糧,我們多圍一天,他們的力量就消減一分。圍上半個月,說不定不用打,他們已經餓得走不動路了?!?/br> 趙滋道:“武清正在桑干河兩流之間,等上些日子,河冰化了,契丹可是插翅難飛?!?/br> 富弼聽了笑著搖頭:“哪里會等那么久?契丹糧草不多,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該拼命了。” 杜中宵點點頭,在房間里踱了幾步,對趙滋道:“吩咐李復圭,現在大軍在武清,運輸物資比前些日子強了許多。讓他盡最大努力,讓那里的駐軍物資充足。這幾仗打得很好,多運些rou過去,讓官兵們吃得好一些?,F在冬天,哪怕就是從河曲運rou,也不怕路上壞了。” 趙滋點頭稱是?,F的糧草物資,都是從外邊運來,河北路沒什么儲存了。好在有鐵路,千里之外運過來也不難。草原上的rou和奶,江淮的糧食,都源源不斷運來。 杜中宵想了想,又對趙滋道:“你把我們的進攻計劃詳細寫好,今日就發(fā)往京城。最后決戰(zhàn),要報告圣上,不能由我們獨斷了。這一戰(zhàn),是國運之戰(zhàn),事事都要做好?!?/br> 說完,對富弼道:“劉幾送了些幽州俘虜的契丹人來,我們去會一會。過個一兩日,把他們送到京城去,也算是夸耀戰(zhàn)功了。一次俘這么多契丹大臣,還是沒有過的事情。” 兩人出了房門,到了旁邊的官廳,吩咐人把契丹俘虜帶來。 耶律仁先等人進了官廳,見杜中宵和富弼坐在上面,急忙行禮。 杜中宵是樞密使,官職在那里,官服不同,耶律仁先等人自然認出來。富弼曾經出使契丹,這些大臣許多他都認識。只是多年之后,雙方在這種場合相見,讓人唏噓罷了。 杜中宵道:“留守遠來,著實辛苦了。路上招待不周,還請多多見諒?!?/br> 耶律仁先無奈地道:“敗軍之將,留得一條性命,就是太尉仁心。至于其他,何肯奢望?!?/br> 杜中宵道:“留守和諸位,先在雄州待幾天。等我上奏朝廷,再依旨而行?,F在我大軍已圍耶律洪基在武清城外,估計要不了多久就可圍殲。此戰(zhàn)之后,天下一統(tǒng),說不定還有用到諸位的時候?!?/br> 耶律仁先看看其他人,面色黯淡,心中嘆了一口氣。攻破幽州之后,誰都看得出來,此戰(zhàn)的大局已定。契丹的主力,全部被包圍在武清。不斷退路被封死,國幾也無援軍。 契丹這種游牧政權,傾國之力出兵,軍隊當然非常勇猛。但由于草原人口所限,這樣規(guī)模的大軍一旦被殲滅了,就是滅頂之災。不要說再征集大軍,部落的青壯短時間都補不上來。 如果消滅了耶律洪基,草原可以說是家家哭喪,很難有幸免的。由于缺少青壯,接下來的幾年他們會非常艱難。不要說對宋朝造成威脅,就連基本生產都無法維持。 這是草原與中原大不相同的地方。由于人口差路,短時間喪失大量人口之后,草原很難補上來。不像中原地區(qū),沒了幾十萬軍隊,眨眼就可以再拉出幾十萬人來。 說了幾句閑話,杜中宵道:“聽聞留守寫信給武清的耶律洪基,結果他不但不醒悟,反而還大罵留守。似此是非不分之人,必然時日無多。諸位先在雄州住些日子,等候朝旨吧?!?/br> 說完,吩咐人把耶律仁先等人帶下去,關押起來。 眾人出去,杜中宵對富弼道:“此次幽州俘虜的契丹人中,有不少的漢人大臣。如何處置,朝廷還沒有旨意下來。太尉以為,應該怎么做?” 富弼沉吟一會,道:“既然是契丹大臣,與契丹人一樣處置即可。不過,這些大臣中,頗有些有用之才,若是棄置不用著實可惜。這些人,雖說是漢臣,可從他們出生,這里就屬于契丹,又有什么辦法?” 杜中宵道:“話是這樣說,可若是不懲罰,會給人閑話。雖然自出生起便就在契丹境內,他們可以不做官嗎。做了官,當然就要承擔做官的責任。依我之見,除非是特旨,還是把這些人棄置不用的好。不連累他們的子孫,已是朝廷恩典。若不然,那些及早回歸朝廷的人,如何心服?便如馬懷德屬下,有一個師主孟黨,便就原來是幽州人。去年他帶著人南下,然后進軍校,今年在乾寧軍多立戰(zhàn)功。像這種人,才是要重用的。重要孟黨這些人,給別人做個榜樣?!?/br> 富弼道:“太尉說的是。只是許多大臣棄置不用,覺得可惜而已。” 杜中宵搖了搖頭。有什么可惜的?這個世界,什么人才都缺,就是做官的不缺。不說這些契丹大臣負什責任,他們曾經在契丹為臣,用了之后,就有無窮麻煩。還不如一切棄去,整個幽州地區(qū)全部重新開始得好。重新來過,以前的一百多年就此忘了吧。 幽州地區(qū)漢人最多,其次是渤海人,數量也不少。契丹是一國兩種制度,漢人用漢法漢俗,契丹人用胡俗。渤海人是跟漢人一樣,用的漢法漢俗,跟漢人一樣看待。實際上,在宋朝之后,渤海人也就不存在了。契丹國內的民族,最大的有四個。除了契丹人,還有奚人、漢人和渤海人。契丹人和奚人的關系非常密切,習俗也像。漢人和渤海人的關系很密切,習俗也像。 占領幽州之后,對這里的治理,與內地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不過,杜中宵不想照顧這些區(qū)別。奚人就作為契丹人看待,渤海人直接當作漢人,省卻無數煩惱?,F在朝廷的財力,有底氣這樣做。而這樣做最關鍵的,就是棄置契丹官員不用,全部從內地派官員來,完全用漢法。 富弼說的對,有的契丹官員棄置不用著實可惜。但可惜就可惜了,又能影響朝廷什么? 送走了耶律仁先等人,杜中宵回到住處。泡了一壺茶,坐在椅子上休息。此戰(zhàn)之后,契丹政權很可能就此覆滅。接下來,宋軍可以派一二十萬人北上,平定草原地區(qū)。沒了這些主力,應該就沒什么大的戰(zhàn)事了。平定了草原,修一條鐵路,幾千年來的草原威脅應該就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