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雨大宋 第45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殿下他只想咸魚[古穿今]、我行讓我來[電競]、徒弟是個假萌新、當(dāng)暴躁龍崽穿成炮灰男配、桃色對白、舊燈新灣、萬界扮演系統(tǒng):開局扮演波風(fēng)水門、慢慢慢冬
耶律仙童道:“今日聽杜太尉講清楚了這處牢城營的意思,你們怎么看?” 耶律仁先沉吟一會,道:“若杜太尉講的句句是實,這牢城營倒是不壞的去處。我們這些人,若是到了開封城里,實際什么都做不了。前幾日,我到我兄長那里,讓我與他一起經(jīng)營酒樓。我想了又想,覺得終是不妥。說是讓我們做普通百姓,可若是出城,必須要報到官府那里。” 蕭虛烈搖了搖頭:“什么平常百姓,說說罷了。十年之后,或許可以,現(xiàn)在斷無可能。不說被宋軍俘獲的數(shù)十萬大軍,契丹還有許多地方,許多人口,怎么可能讓他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耶律仙童嘆了口氣:“是啊,我也在想,怎么做才好。留守家在析津府,身財帶在身上,我和蕭大王卻不同。不在牢城營里做事,如何過活?而且依我看,把我們安排在牢城營里,說是做官,其實跟其他的契丹人只是做的事情不同。也就是說,我們也是被關(guān)在這里的。” 蕭虛烈道:“大王說的不錯,我們正在被關(guān)在這里。只不過,不用做重活,還有俸祿,宋朝待我們還是不錯的。依我說,不必考慮這么多,只管做事拿錢就是了?!?/br> 耶律仙童道:“此話不錯,只是有一處尷尬處。圣上也關(guān)在這里,若是有事求我們,怎么辦?” 耶律仁先和蕭虛烈不語,一時沉默下來。 其實三人清楚,杜中宵說不讓他們直接管人,但終究是在牢城營里管事情的,手里有權(quán)。有權(quán)就有了問題,其他契丹人求來怎么辦?以三人地位,其他的人可以不管,耶律洪其不能不管啊。 過了好久,蕭虛烈道:“沒有辦法,我們盡量躲著就是。實在躲不過,就只能夠裝傻了。宋人最怕的就是犯人互相串連,防范最深,要盡量避開?!?/br> 耶律仙童只能嘆氣。被俘之前,他是北院樞密使,契丹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如果不管,怎么對得起耶律洪基?可若是管,一旦被宋人發(fā)現(xiàn),就是自尋死路了。 契丹是一國兩種制度,漢人、渤海人用漢制,其他民族用契丹制度。相應(yīng)的,有南北樞密院,南北宰相。與宋朝相比,契丹的樞密院和宰相的權(quán)力剛好反過來,主要權(quán)力在樞密院。樞密北院和北宰相管的是契丹事務(wù),南樞密院和南宰相管的是漢人和渤海人事務(wù),其實權(quán)力主要在北樞密院。北院樞密使,就是通常說的北院大王,是契丹政務(wù)除皇帝外的第一人。 其實宋朝的樞密院也分東西兩院,不過只存其名,官印也有,實際上只有一院。這是從晚唐五代繼承來的,與契丹一樣,不過后來的發(fā)展不同。 作為北院大王,耶律仙童陪在耶律洪基身邊最久,感情也深,一時覺得割絕不下。 耶律仁先道:“大王,到了現(xiàn)在,就不要想那些了。圣上春秋正盛,性格倔強(qiáng)一些正常,我們只當(dāng)不知道罷了。哪怕真有事情求過來,盡量避過就是?!?/br> 耶律仙童道:“真的就是這樣避過?哪怕是圣上親自吩咐,也置之不理?” 耶律仁先搖了搖頭:“我知道你想的是什么。若是平常小事,不必圣上來求,能幫自然幫了。圣上親自求過來的,必然是極大的事。大王,我們已經(jīng)敗了,有的事情不能做。” 耶律仙童不語,看著天上的星星,神色黯然。是啊,已經(jīng)敗了,不管接受,終究是敗了。耶律仙童在耶律洪基身邊的時間久,知道耶律洪基絕不肯就此認(rèn)輸,必然會惹出事情來。牢城營,說到底是契丹的戰(zhàn)俘營,到時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耶律仙童也不知道。 見蕭虛烈不說話,耶律仁先道:“時間不早了,我們早些休息吧。這幾日杜太尉在牢城營,必然有許多事情。我們?nèi)羰潜憩F(xiàn)不好,只怕惹人閑話?!?/br> 說完,與蕭虛烈一起,起身離開。 走到半路,蕭虛烈道:“留守,看北院大王的意思,后邊只怕惹出事來?!?/br> 耶律仁先嘆了口氣:“他在圣上身邊最久,最后也是他,勸圣上投降宋軍的。真要是圣上在牢城營里鬧事,豈能脫得了身?我們多看著他就是,記住不要把事情惹到自己身上,也盡量多提醒他?!?/br> 蕭虛烈沉默了一會,道:“留守,幽州雖敗,契丹實力尚存。你說,若宋朝進(jìn)攻中京的話,能不能守???只要守住中京,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 耶律仁先看著遠(yuǎn)方的黑夜,過了好一會,才道:“我勸你不要心存幻想了。說是實力尚存,不過是騙自己罷了。四十萬大軍南下,本族青壯基本在此,一戰(zhàn)全沒。杜太尉說的清楚,這些人不會放回去,而是留在宋朝修橋鋪路。沒有人了,怎么守住中京?我估計今年秋天,宋朝就會大舉進(jìn)攻?!?/br> 蕭虛烈嘆了口氣:“雖然知道如此,心中卻總想著,有一天會不同。我們契丹大軍能反敗為勝,重整旗鼓。唉,契丹曾經(jīng)多么強(qiáng)大,怎么就會如此!” 耶律仁先搖了搖頭,只覺心亂如麻。自己比蕭虛烈更倒霉。當(dāng)年在河曲路,耶律宗真被杜中宵用炮轟死,自己是北院大王,帶軍主動撤出了河曲路。也正是自己在上京道,鎮(zhèn)懾住了各個蕃部。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打生打死,一直沒有蕃部叛亂。好不容易耶律洪基勝了,自己也該出頭了,沒想到就遇到了這一場大敗。耶律仁先看得清楚,現(xiàn)在的契丹,與宋朝的國力有根本的差距,跟本無法敵對。 后來會怎么樣?無非是宋軍繼續(xù)北進(jìn),把契丹滅掉唄。雙方的實力對比,契丹無法反抗。特別是宋朝有了鐵路,遙遠(yuǎn)的路途已不是障礙,契丹還有什么來對抗宋朝?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農(nóng)耕民族,已經(jīng)打了幾千年了。這場爭斗,要有個結(jié)果了。只是對于契丹人來說,這個結(jié)果有些難以接受。 搖了搖頭,耶律洪基道:“夜深了,早些歇息吧。這些事情,以后不必想了。” 第124章 重新選過 第二日,用罷早飯,杜中宵吩咐人把崔向和一眾將領(lǐng)叫到自己住處。大家站定,杜中宵道:“牢城營一共有犯人一千五百二十一名,有土地七萬兩千五百畝。依此,把犯人分為十五個隊,每隊一百人,各自住個一村子。每個村子相距三到五里,圍繞著營田衙門分布。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隊?!?/br> 崔向拱手:“太尉,不知道要怎么分?” 杜中宵道:“依犯人名冊,每一隊都是隔十五人抽一人。每十人編為一伙,抓鬮選伙長。再從這一百人里,抓鬮選出正副隊正。這是犯人自己的管理編伍,與看守的人無涉。” 聽了這話,崔向沉默一下,便就吩咐人把名冊拿了過來。 杜中宵拿過名冊,隨手點了五個將領(lǐng)過來,讓他們把犯人的隊伍分好。而后對其他人道:“牢城營的兵士,一共一千零八十名。按一百名犯人配三十名看管士卒,再配五名官員算,需派五百二十五人到各村去。剩下的人員,都在牢城營衙門這里。如何分派,崔指使與一眾官員商議來定吧?!?/br> 崔向和幾名官員拱手稱諾。杜中宵起身,道:“你們自回去安排,一個時辰后,我到衙門去看?!?/br> 崔向與一眾官員拱手稱是,告辭離去。臨出門的時候,杜中宵道:“用心做事,不要自作聰明。說是按名冊抽人,那就必須跟名冊對上。對不上的,日后不會輕饒!” 眾將領(lǐng)聽了,心中一凜,稱諾出去。 杜中宵走出院子,看著東邊升起的太陽,默默站在那里。幽州一戰(zhàn),動用五六十萬大軍,加上民夫過百萬人,本以為是了不起的大戰(zhàn),最后卻平平無奇。不過大勝之后,爭功的人卻多?,F(xiàn)在京城里,因為戰(zhàn)功,各路人馬爭得面紅耳赤。 作為樞密使,沒有人跟杜中宵爭功,也沒有人爭得了。但別人爭功,樞密使就是關(guān)鍵人物,給誰說一句話,不給誰說話,甚至反對,可能就是兩個結(jié)果。杜中宵知道,這一切塵埃落定,自己不可能再管軍了,也懶得理這些事情。關(guān)脆出來,拋開那一切,讓他們?nèi)幇伞?/br> 其實現(xiàn)在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救濟(jì)幽州和云州百姓,再一個就是對奉圣州的戰(zhàn)事。不過,契丹主力已經(jīng)被打敗,剩下的根本無法抵擋宋軍,朝廷中的官員就不在意了。而救濟(jì)百姓,現(xiàn)在是中書的事,樞密院不需要管得太多。想來想去,朝中也沒有什么要注意的。 伸了伸胳膊,杜中宵深深吸了一口氣。早春天氣,柳葉泛綠,到處開著各種花朵,空氣里滿是清新的氣息。風(fēng)吹在臉上,沒有一絲涼意,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 出了院子,杜中宵站在住處門前,看著周圍景色。過了好長時間,看看差不多了,走向衙門。 早有士卒稟報,崔向帶著官員迎出來,向杜中宵行禮。 進(jìn)了官廳,崔向道:“太尉,犯人已經(jīng)分好了。各村的將領(lǐng),正在查看名冊?!?/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好,此事做罷,這兩天就要讓他們?nèi)ソǜ鞔宸课荨,F(xiàn)在正是初春,是春耕的時節(jié),牢城營需要的耕牛、農(nóng)具,也要盡早運來?!?/br> 崔向道:“回太尉,本地原來也有一些村落,里面的房屋,可以居住?!?/br> 杜中宵搖了搖頭:“以前的房子全部不要,要另起新的。而且各村如何布置,要仔細(xì)考慮。一要住著方便,還要看管方便。他們是犯人,不是普通百姓,平時要緊緊看住。若是有犯人逃了,看的人罪過不小。所以,各個村子如何居住,看管的人在哪,犯人在哪,一間房住幾個人,都要想好?!?/br> 崔向一下怔住。他還以為,牢城營里就跟普通的百姓一樣,各自分了田地,士卒們看著他們種好就成。卻不想,牢城營終究是監(jiān)牢,必須看得緊了。 過了好久,崔向道:“太尉,牢城營雖然是罪犯,一向都管得較松。若事事看著,犯人們還怎么做活?此事有些難辦。而且村子都不小,也看不過來?!?/br> 杜中宵道:“有什么難辦的?既然看的是犯人,牢房里如何,可以參照著建房屋。每日里要干什么活計,由官員和選出來的隊正商議就是。到了時間,各自敲鐘,一起干活。時間到了,各自回返?;钣嬜龅煤玫挠匈p,做得不好的受罰,簡單明了?!?/br> 見崔向還是不明白,杜中宵嘆了口氣:“算了,此事我以后詳談?!?/br> 在杜中宵心里,牢城營里的生活有些像前世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的時候。每天到點上工,一敲鐘,全村的人集合。安排完了今天要干什么,分派好,便就由隊長帶著去了。一個村有三十多人管理,還有犯人自己的隊正等人,管理應(yīng)該不難。卻不想,這個年代,對那些哪里有概念? 此時的組織,人們最熟悉的是保甲。各家互保,一家出事,其余都受牽連。用的是嚴(yán)刑峻法,以及連帶受罰管理。那些精細(xì)的手法,實在不熟悉。想想也難怪,在禁軍整訓(xùn)之前,禁軍的組織度都低下得可憐,更何況是民間管理呢。一時之間,崔向覺得難辦,也屬正常。 所謂管理,此時大部分人的理解,就是有一個帶頭的,所有人都聽帶頭的話。手下人聽話,說明這個首領(lǐng)管得好,不聽話,說明這個首領(lǐng)管得不好。不管是爭取手下民心,還是嚴(yán)刑峻法,都是人們認(rèn)為有用的手段。軍隊如此,民間也如此。 杜中宵明白,管理是科學(xué),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禁軍整訓(xùn),重新編組,目的是什么?就是用科學(xué)的管理辦法,代替以前的簡單粗暴。幽州一占說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走到官廳里,副指揮使程連捧了名冊,呈給杜中宵。道:“太尉,這是分好各村之后名冊。” 杜中宵接過名冊,展開觀看。一些重要將領(lǐng),如耶律乙辛、十神奴、蕭阿刺等人,由于是隔著十五人編隊,都被分開。這是杜中宵本來的用意,每個村里,各種身份的人都有。再打破契丹原來組織,看他們在新的環(huán)境下,如何適應(yīng)。 看到耶律洪基,見他被選為隊正,杜中宵道:“此事不妥。吩咐下去,凡是契丹帶王爵者,包括耶律洪基,俱不得為隊正,別選人來。若是讓他們做隊正,不跟以前的契丹軍隊一樣?這樣做,你們是自找麻煩!牢城營,一切都要是新的,不許按舊規(guī)矩!回去重新選過!” 程連恭聲稱諾,接過名冊來。心中卻是暗暗叫苦,覺得杜中宵要求古怪。 第125章 提攜舊人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用罷了早飯,站在院子里,看著院中一株桃花開得正艷。不知不覺,春天就來了,連一聲招呼不打。去年閏臘月,今年的天氣提前,春天也來得早了。 一個士卒進(jìn)來,叉手道:“太尉,李復(fù)圭李太尉從京城來,正在門外求見?!?/br> 杜中宵道:“讓他到客廳里等我,我稍候就來。” 士卒告辭離去,杜中宵站在桃樹旁,想了一會心事。李復(fù)圭從在隨州營田時,便就路著自己,算是老班底了。他是大臣李淑的兒子,一向銳意進(jìn)取,官場上少不了鉆營。此次前來,應(yīng)該有京城的消息。 幽州之戰(zhàn)后,朝中官員爭功,各自謀求升遷,一時鬧得不可開交。許多事情涉及杜中宵,讓杜中宵覺得非常棘手。此次親自過來管牢城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躲開京城漩渦。 爭的第一件事,就是杜中宵幽州立大功,應(yīng)該怎么獎賞。收復(fù)燕云要封王爵,雖然最后趙禎親臨前線,戰(zhàn)后還是提起此事。不過杜中宵知道,這個王爵,對自己不是好事,直接推辭掉了。不封王,官職怎么調(diào)整,是現(xiàn)在最大的事情。官員大多估計,杜中宵要進(jìn)中書為宰相,但文彥博不這樣想,他可不想給杜中宵讓位。接替韓琦,對于現(xiàn)在的杜中宵來說,升官幅度太小,也不合適。 第二件,就是樞密院的職位。富弼留在了幽州,樞密副使的職位很多人盯著。除此之外,趙滋和李復(fù)圭立了大功,怎么升遷,也讓人頭痛。 至于參戰(zhàn)的其他將領(lǐng),想升官發(fā)財?shù)娜司投嗔?,杜中宵都不能一一?shù)過來。 嘆了口氣,杜中宵回住處換了公服,到了客廳里。 李復(fù)圭急忙起身行禮,兩人各自落座。 請了茶,杜中宵道:“現(xiàn)在京城事務(wù)繁忙,什么重要事情,要審言親自前來?” 李復(fù)圭拱手道:“牢城營里關(guān)的都是契丹顯貴,圣上怕供給不足,特命我來聽太尉使喚。若是有缺什么東西,我可以立即派人去辦。” 杜中宵道:“這些人在這里種地,能缺什么?稍后,我命指揮使崔向列一個單子給你?!?/br> 李復(fù)圭拱手稱是。不說話,默默喝茶。 杜中宵看著他,過了一會,道:“幽州戰(zhàn)后,朝廷該對功臣加官進(jìn)爵。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定下來,也不知道難在哪里。官職能以調(diào)整想得通,爵位總得升上去?!?/br> 李復(fù)圭道:“太尉,事情哪里那么簡單?誰的功大,誰的功小,誰該升得高,誰該升得低,且吵著呢。什么爵位,可關(guān)系著以后領(lǐng)多少錢,哪個肯讓!” 杜中宵笑了笑,對李復(fù)圭道:“那你讓不讓呢?” 李復(fù)圭一時沒有說話,過了好一會才道:“自在隨州時,我便在太尉身邊,管軍需糧草。后來到河曲路數(shù)年,又入樞密院,加上這一次幽州之戰(zhàn),總是有些苦功的?!?/br> 杜中宵嘆了口氣:“看來你是不讓了。說吧,此次前來找我,為的是什么?” 李復(fù)圭道:“我在太尉身邊十幾年,話便直說了。戰(zhàn)后富太尉鎮(zhèn)幽州,樞密副使空了一人出來。依我看來,禁軍整訓(xùn)之后,樞密副使非以前可比,不是尋常文官可以做的?!?/br>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不錯。怎么,有文官要進(jìn)樞密院?” 李復(fù)圭道:“不錯。據(jù)傳王珪和王拱辰兩人,得圣上垂青,有可能入西府?!?/br> 杜中宵想了一會,道:“看來,你有意樞密副使之位了?” 李復(fù)圭沉默,過了一會才道:“我管糧草多年,功勞多有,難道不合適嗎?” 杜中宵笑了笑,嘆口氣道:“你也知道,圣上看重的是詩詞文章。雖然這幾年對外連戰(zhàn)連用,與以前不同。但契丹一敗,周邊再無強(qiáng)敵,難免又是如此。你雖功大,但與那兩人比起來,文名卻是不顯?!?/br> 李復(fù)圭神色黯然。宰執(zhí)是什么地位?對李復(fù)圭來說,現(xiàn)在是離著宰執(zhí)最近的時候。如果錯過,以后還不知道有沒有機(jī)會。禁軍整訓(xùn)后,宋朝的軍事與以前不同了,他覺得,自己應(yīng)該是最合適的。 杜中宵道:“審言,官場上面,過于銳意進(jìn)取,難免得罪人,會遇到麻煩的。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不過,你說的有一點是對的,現(xiàn)在樞密正副使確實不適合多用文官。與以前不同,現(xiàn)在的樞密院管的事情比以前多多了,對軍隊不熟悉的,很難管好樞密院。兩正兩副,最多只能有兩個文官,而且最好是對軍隊比較了解的文官。這樣吧,我會上書朝廷,說明此事?!?/br> 李復(fù)圭聽了,看著杜中宵,一時間不知道他的意思。過了好一會,才明白過來,起身拱手道:“太尉恩德,下官沒齒難忘!” 杜中宵擺了擺手:“不要急著謝我,你能不能做到樞密副使的位子,我可說了不算。如果做不了樞密副使,以他大功,也會有合適的職位,不必為此憂心?!?/br> 李復(fù)圭當(dāng)然知道,杜中宵雖然這么說,但此事很可能就成了。對于樞密院事務(wù),此時杜中宵的話語權(quán)極重,只是故意避開罷了。一個原因,是杜中宵做官多年,一直游離在主流的官場之外,對于現(xiàn)在的官員并不熟悉。自己熟悉的多是武將,只有李復(fù)圭等少數(shù)人是文官。 杜中宵嘆了口氣?,F(xiàn)在這種局面,是種種原因造成,倒不是自己有意如此。從在隨州練兵,突然到河曲路,接連立下大功,地位一下子漲了上來。中間缺少的,是從提舉常平,而后入朝廷做官的過程。少了這個過程,就導(dǎo)致人脈稀少,沒有辦法。到了現(xiàn)在,杜中宵地位太高,不是最頂級的官員,也不會跟杜中宵交往。幾方面疊加,就是自己有很大的權(quán)力,卻沒有用處。 李復(fù)圭的能力沒有問題,資歷也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此人太急了。對于官職功名,李復(fù)圭看得很重。此次來找自己,是因為機(jī)會太好,他不想放過。 到了現(xiàn)在,杜中宵對官職、爵位已經(jīng)不看重。到了頂峰,還看那些干什么。讓自己做什么官,給什么爵位,是皇帝頭痛的事。給的低了,自己不說什么,其他官員寒心。太高了,其實有什么官職,會讓人覺得高呢?最高的就是做宰相,這是朝廷官員都知道的事。 為什么這個時候到牢城營來?就是因為此時留在京城的話,不只是李復(fù)圭,還會有更多的官員來找自己。此事不但是自己明白,其他官員和皇帝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