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xiàn)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cè)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yè)聯(lián)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這么多人一起工作的效率是很快的,沒過多久一盆盆的大紅薯又變成了一盆盆的紅薯塊。 劉姨讓人搬過來的機子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研磨機,工作原理很簡單。 把紅薯塊從上方的投料口投進去,拿一個盆在下面的出料口處接著,源源不斷的被磨碎的紅薯就會從出料口處滑下來。 丹丹好奇的戳了一下,又嫌棄又開心的舉起來手:“jiejie,像泥巴。” 的確像泥巴,因為現(xiàn)在還沒有過濾,里面還有大量的淀粉。 一盆接完之后再換一盆,不得不說科技改變?nèi)祟惷\,用機器的確要比手動的快的多,甚至要比切塊還快,很快就磨好了。 接著劉姨又去找了幾塊大紗布疊在一起,她說:“這紗布一定要夠大,因為要拎起來掛著,小的紗布最多勉強裝住,但是四個角沒有余量,不好綁起來?!?/br> 為什么要拿好幾塊呢,因為農(nóng)家樂沒有專門做紅薯淀粉的大紗布,所以劉姨覺得一塊紗布有點薄,濾不好,還擔心破。 這和之前做秋梨膏的時候不一樣了,秋梨膏當場擠完就行,這個卻要像徐雪筠做干巴酸奶一樣,一點點的濾出來,濾干凈。 不過因為現(xiàn)在紅薯泥還是比較干的,掛一晚上也出不來水,所以得先往里面加點水,讓它成為‘紅薯漿’。 “這水能多加就別少加,多加了反正就是沉淀的時間久一點,要多用幾個盆子裝,也不費事,但要是少加了,太稠,紅薯漿就全部都留在紗布上了,濾不下去。” 劉姨一邊說一邊往里加水。 她加完第一盆,其他幾人大概知道紅薯漿和水的比例是一比二,也開始比照著加水。 劉姨還說:“其實最好用缸,尤其是四川自家的那種大土缸,因為那種比較高,下邊收口還窄,明天好舀水,但是咱這兒沒那么多大土缸,就只能用盆了?!?/br> 農(nóng)家樂不銹鋼盆倒是有很多的,所以劉姨也算是盡力找了幾個最高的不銹鋼盆。 這都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經(jīng)驗,幾人聽得很認真,如果不是他們的東西都帶不回去,說不定還有人會拿本子給記上。 把水加進去之后,就用長柄鍋瓢費力攪開攪勻,全部攪勻之后,劉姨就把紗布給吊起來了。 廚師長這一會功夫也忙完了,過來一瞅給她搭了把手,還奇怪:“你這吊的和我老家吊的不一樣,咋是這個吊法?!?/br> “那一家一個吊法,反正能吊起來就行?!?/br> 劉姨的吊法是找兩根木條做了一個十字架,然后把紗布的四角都給釘在木條的四角上,這木工活都是劉姨自己做的,厲害著呢。 接著就可以過濾了,劉邦這一會兒半點兒都沒插科打諢,嚴肅正經(jīng)的好像不像是他一樣,一瓢一瓢的往紗布里加著紅薯漿。 劉姨就開始握住十字架的兩角開始晃動。 “這濾漿也是有手法的,你不能讓這個紗布一直不動,這樣紗布下邊就被堵住了,紅薯漿就過不去,你得讓紅薯漿在這個紗布里一圈一圈的轉(zhuǎn)?!?/br> 眾人一看,發(fā)現(xiàn)還真是,在劉姨這樣的過濾手法下,紗布中留下來的紅薯纖維都被團成了一個團,而沒有糊在紗布上。 朱棣終于沒忍住問了:“劉姨,如果不想手工做,也沒有研磨機,可以用石磨嗎?” 石磨出現(xiàn)的時間非常早,最初叫做‘硙’,只知道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它,相傳是魯班發(fā)明的,能夠確認的是直到漢代,‘硙’這個名稱才被磨取代。 魯班是我國的建筑鼻祖和木匠鼻祖,戰(zhàn)國《世本·作篇》中記載說,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公輸般發(fā)明了旋轉(zhuǎn)型石磨,公輸般就是魯班,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所以公輸般這個名字有兩種解釋,最被眾人認可的是說魯班其實姓姬,公輸是他的氏,名叫般,“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這一點可以從許多記載中人們所尊稱的公輸子看出來。 就像是孔子孟子墨子一樣,魯班因為他的才能被人認可,所以被稱為公輸子。 那為什么人們常稱他為魯班呢?因為在古代有許多人會依靠地名或者這個人的職位來稱呼人,而魯班是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所以魯班這個名字,意思就是魯國的大師班。 石磨在當今時代有許多孩童都已經(jīng)不認識它了,甚至可能連見都沒見過,但在古代石磨是村子里除了牛之外最重要的財產(chǎn),它可以將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是古代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墓ぞ摺?/br> 但即使古今的工藝有很大的區(qū)別,造型上也都有升級和改造,但石磨的作用在這幾千年來都未曾有過改變。 所以劉姨聽到朱棣的問話后,甚至覺得有些好笑,感覺不愧是年輕人,那恐怕是沒見過他們小時候石磨什么都磨的樣子。 “當然能磨,不過磨紅薯估計得切得更小塊一點,而且就像是磨豆子一樣,得邊磨邊往里面加水,這樣才能磨出來紅薯漿,不然到時候磨出來的都是紅薯泥,就都卡在石磨里了?!?/br> 此話一出,讓不少人都松了口氣,歡呼雀躍起來。 紅薯做成紅薯粉就可以保存的更久了,哪怕中間有些損耗也不礙事——這可是能做食物吃的粉啊,這就是糧食啊! 很快,劉姨紗布中的紅薯殘渣就已經(jīng)快要放不下了,扶蘇把殘渣取出來,準備等會按照劉姨說的去喂豬。 豬真是好東西,什么都吃,如果他們的朝代也能人人都養(yǎng)得起一頭就好了,只可惜在他們的朝代,估計連這紅薯渣都是要被煎來吃的,連人的食物都不夠吃,還有什么余力養(yǎng)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