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新報紙叫什么名字好
便應允了范寧這個請求。 得了陛下的首肯。 范寧這才放了心,立刻就找到陸活,讓他開始準備印刷報紙的準備工作。 一張報紙大小,雖說還未必有大梁朝學子每天練習寫書法的大字貼大。 但宣紙這類紙的材質(zhì),肯定是不適合的。 用途不同,制造紙的材質(zhì)自然不同。 范寧根據(jù)從電腦系統(tǒng)里查得的資料,指導著陸活調(diào)配,以便能產(chǎn)出合格質(zhì)量的報紙。 紙張問題解決之后,還有字模的難題。 報紙多是小字,這小字可比刻印在書上的字,要縮小了兩三倍不止。 但以陶土制作的模子,若是字太小,成品率就很低,根本沒法每天大量印制。 這沒得字,報紙自然出不來。 但陸活不行、還有王維。 自從范寧讓王維幫忙照看那個印章鋪子。 隨著銀行生意紅火普及,這印章鋪子,更是日日里接單都不停。 并且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經(jīng)營。 王維早就對各種不同材質(zhì)刻印效果有深刻了解。 從象牙雞血石等等都沒得說。 因此,聽完范寧的要求,立刻就給范寧說了一種非常好用且量大便宜的石制材質(zhì)。 最后再用店鋪里的刻章機批量雕刻。 沒過幾天功夫,成套的比米粒還要小的報紙用字模,就成功做成了。 萬事俱備。 就只差稿件了。 不過這才是第一期,范寧打算自己先做一段時間,調(diào)動起大家每天都想看報紙的習慣。 這樣一來,報紙的影響力越大,想著給報紙投稿的人,自然就不用愁了。 但大梁朝的百姓,尤其是這長安百姓,究竟想看什么樣的內(nèi)容。 這是把報紙打出名氣的,最重要的一點。 大家都想看什么內(nèi)容? 笑話?小說?還是緋聞八卦? 這些都好,可是放在第一期,便不好,容易讓人產(chǎn)生花邊街頭小報的不正經(jīng)感。 范寧可不想自己辛苦辦的報紙,成為青樓姑娘們調(diào)笑的最愛。 在系統(tǒng)里瀏覽了一些后世賣的很火的報紙之后。 范寧便有了主意。 民生,從民生角度,便是最好的切入點。 什么是民生。 豬rou雞rou羊rou漲價了,就是民生。 范寧拍了一下大腿。 正好可以在這個青黃不濟,普通百姓沒得蔬菜吃的時候,用報紙來解決大家難題! 這個時候,春天地里剛開始種,新種下的蔬菜還不能吃。 冬天儲備的菜,又快要吃完。 而范寧那個蔬菜大棚里,卻是有大批量蔬菜在收獲。 二娘食肆那邊根本消耗不完。 正好就可以打出廣告說,在某日某時,在某某地方,有蔬菜大賣場之類,歡迎大家來選購。 并且還可以每天只賣一樣。 今天賣白菜、明天賣青菜。 而且賣菜地點也不同。 就算是不想看報紙,想直接去地方堵,都沒法。 范寧想好后,便立刻去了趟城外工廠。 統(tǒng)計了一下庫存情況,便開始著手準備寫第一期報紙的內(nèi)容了。 除了民生以外,范寧還特地選了一些長安城里最近很流行的一些話題,吸引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