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
淮軍內部對于正規(guī)軍還有一個說法,叫“中央軍”。 “中央軍”的說法來源于都督陸文宗對從前大順朝廷的說法,熟悉都督的將領基本都聽過都督口中的“中央”二字,久而久之,淮軍將領們也喜歡用“中央”來代替朝廷,有時候也會用“政府”二字。 “政府”倒非陸四的首倡,而是大順的六部就叫六政府。 中央的軍隊,當然叫中央軍了。 局面發(fā)展到現在,永昌皇帝李自成都在襄陽殉了國,大順中央已經成為由陸四主導的新中央,所以作為闖王監(jiān)國的嫡系,淮軍理所當然就從原先的地方軍升格為中央軍。 再細究具體的話,淮軍第五鎮(zhèn)這支原來明朝的中央軍搖身一變成了大順的中央軍。 中央于地方,天然就是有心理強勢的。 更何況眼前的汝州明軍連地方軍都算不上,壓根就是一幫打家劫舍的強盜土匪。 如此,又有何好懼? “殺!” 張士儀拔刀縱馬向著那幾百明軍騎兵沖了過去。 身后部下騎兵呼嘯跟上,揮刀的揮刀,拔箭的拔箭,悍勇勁頭比出城的汝州明軍要高出好幾個級別。 兵力上,明軍占了優(yōu)勢,但心理上“正規(guī)軍”出身的張士儀部卻更具優(yōu)勢。 雙方交手之后,竟是殺得難分難解。 城上許定國看得清楚,他的部下騎兵馬戰(zhàn)技藝不如那些淮賊騎兵。 城頭上的明軍都是怔怔的看著雙方騎兵的廝殺,雖然雙方交戰(zhàn)的人數不多,但慘烈之處一點也不比大戰(zhàn)來得低。 廝殺兩個回合后,城頭上的明軍駭然發(fā)現他們的騎兵落了下風,盡管人數還比那些淮賊騎兵多,可死去的人更多。 是官軍! 許定國終于發(fā)現了那些淮賊騎兵并不是賊兵,而是正兒八經的大明官軍,因為他們的裝備和打法太明顯不過。 多半是山東那邊降了賊人的官兵! 到了此時,許定國還沒明白怎么回事,他也算是白活了。 呼! 已是滿頭白發(fā)的許定國長長的吐了口氣,他算是明白為什么郟縣會敗得這么慘,因為僅僅是這二三百淮賊的騎兵就不是他的部下所能抵擋的,況那些還沒有出現的大隊淮賊。 “父親,怎么辦?”許定國的長子許爾安低聲問道。 許定國面容發(fā)苦,不知如何回答兒子。 城下那位正和淮軍騎兵廝殺的原土匪當家的更是暗暗叫苦,原以為只要他帶人以泰山壓頂之勢沖過去,就能把這兩三百淮賊騎兵嚇得避戰(zhàn)逃奔,他帶人緊追不舍驅趕開來,然后一一絞殺。卻沒想到,人家根本不怕他們,不僅迎了上來與他們廝殺,而且如此能戰(zhàn),很是富有技巧。 觀淮賊騎兵打法,或是拿著弓箭在那里游動射擊,或是拿起馬刀面對面的廝殺。或拿銃射他們,總之,怎么樣對他們有利就怎么打,攪得城下都是煙塵滾滾,雖然只是幾百人的交戰(zhàn),看著卻和千軍萬馬廝殺一般。 時間不斷過去,對方越戰(zhàn)卻勇,根本沒有崩潰跡象,那原土匪當家的明軍將領心往下沉,不時緊張的向南邊看去,他害怕淮賊的大隊人馬會突然出現。 到時候,面對淮賊大隊人馬的雷霆一擊,他能頂得住多久! 終于,這位當家的做了明智決定。 “撤,撤!” 正在苦戰(zhàn)的眾土匪一聽頭領讓撤,個個精神一振,紛紛打馬便欲脫離和淮賊的廝殺。 可惜,人倒霉的時候,吃飯都能夠噎死,就在明軍騎兵準備后撤的時候,又一隊騎兵卷起灰塵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中。 不好! 城頭上的明軍也好,城下的明軍也好,心都陡然涼了下去,只見那些趕到的淮賊騎兵黑壓壓的一片朝著城下殺了過來。 在他們身后數里處,更是塵土飛揚,大隊步卒如一條黑龍般向汝州游來。 明軍騎兵早就被張士儀部拖得疲憊不堪,面對淮軍的大股援軍,他們那里還抵擋得住,又哪里還敢抵擋,紛紛打馬掉頭回奔,也不顧后背是不是露在對手的刀下了。 然而,城中卻拋棄了他們。 許定國不敢命人打開城門放余下的騎兵進來,盡管剛才他曾說過見機不對就回來,可現在卻不敢讓人回來。咬牙狠心把城門緊緊關閉,任出城的部下在外如何敲打、喊叫都不肯打開。 許定國怕了,真是怕了。 趕到的淮軍騎兵配合張士儀部一路追趕明軍騎兵直殺到城下,朝著那些敲打城門的明軍放了幾輪弓箭這才遠遠的離開。 看著下面騎兵一個個倒下,城上的明軍士卒只覺心中冰涼。那些棄了匪號跟許大當家當了明朝官的眾多頭領們,也是一個個面無人色。 他們也怕了。 一柱香后,淮軍第五鎮(zhèn)帥張國柱帶領麾下主力連同降兵俘虜上萬人浩浩蕩蕩向著汝州府城逼近。 隊伍中還攜有15門火炮,炮車的轱轆在地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上萬人在寬闊的平原地帶上行軍,那場面遠遠看著就讓人望而生畏。 汝州城上那些明軍將領壓抑的誰也說不出話來。 許定國緊緊繃著臉,一動不動看著那些正向汝州城逼近的淮軍,心中只反復思量一個念頭:這城,我能守住嗎? 將汝州城團團圍住后,張國柱與諸將查看了汝州四城防御情況后,決定勸降許定國,以求盡快占領整個汝州府,配合綿侯袁宗第收復南陽,并同定南侯董學禮、河南節(jié)度使呂弼周等一同于南陽、河南、汝州三府建立防線,封堵南下清軍北返道路。 勸降許定國不是張國柱的本意,而是來自西安監(jiān)國都督的意思。 監(jiān)國認為許定國部雖降清,但于汝州實際又是孤軍,許定國這人兩面三刀不假,但于大勢面前還是可能投降的。 陸四密令張國柱,若許定國投降,則入城之后借口許定國仍暗通清虜將其斬殺,收編其部。若許定國不降,則不計傷亡,全力攻城,絕不使許定國逃出。 一個時辰后,淮軍陣中奔出一騎駛近城下,馬上騎士取出背后的長弓,從箭壺中取出箭枝“嗖”的一聲朝著城頭射去一箭。 箭上綁著一塊白布,上面綁著的除了一封勸降信外,還有一封屠城書。 降,免死。 不降,屠城,玉石皆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