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地府探案,壞妖騙錢、小哥兒才不兇、明明可以靠臉吃飯、末世作精指南、金絲雀變鳳凰、對瘋狗A始亂終棄后、卷王小獅子的異世界奮斗史、六十年代之糙漢寵妻、死去的白月光出土了、閨蜜是綠茶怎么辦?[穿書]
正是——登仙梯。 “如何,可曾想到?” 寧和轉(zhuǎn)過頭,只見青衣道人負手立在崖前,望著那濤濤飛瀑。崖風(fēng)獵獵,吹得他衣袍颯颯,長袖當(dāng)風(fēng),云繚霧繞間,好似傳說之中那姑射神人。 這懸崖之上風(fēng)聲如嘯,水聲若雷,而青衣道人開口時,語聲分明不大,卻入耳清晰。 他說:“昔年,青云子發(fā)下青云令有七,可使門人弟子及后輩中之優(yōu)異者,不必過那登仙之梯,亦能憑令入得青云頂中,以得歷練嘉獎,代代相承。” “只是,”青衣道人淡淡道:“旁的便罷,只當(dāng)是提攜后輩。但若有欲要上第九層者,則非得正正經(jīng)經(jīng)走一趟這登仙梯不可。登仙之秘,豈是人人可觀?” 所以,就是要再爬一回登仙梯。 寧和聽了,點點頭道:“晚輩知曉了?!?/br> 說罷,定了定神,就要縱身而下。 然后被青衣道人一拂塵攔住了。 “作什么,你已登過一回梯,還想再來?”青衣道人笑道,“當(dāng)然,若是真想,老道也不是不能允你。” 寧和愣了愣,雙眸一亮:“前輩的意思是……” “不錯?!鼻嘁碌廊说溃斑@第九層于你,自登上這青云頂之初,便已然是通過了?!?/br> 寧和聽了自然高興,捏了捏掌心,想說謝字,又止住,最后只得朝青衣道人拱手揖了一揖,眉梢眼角都是笑意。 青衣道人輕哼一聲,一揮拂塵,稍頃,天邊云涌霧動,轉(zhuǎn)眼便有一只青色大鳥遠掠而至。 其鳴清越,其目赤金,正是青云鳥。 青衣道人身形一晃,便已立在了鳥背之上,對寧和道:“上來罷?!?/br> 寧和忙縱身而上。 青云鳥一展雙翼,便徑直乘風(fēng)扶搖而上,朝那天穹飛去。 一路罡風(fēng)激蕩,但即便是寧和,如今也不會為這些許狂風(fēng)而動了。她與青衣道人并肩立在鳥背之上,二人俱著青衫,身形也都是挺拔,此番乘鳥踏云之景,宛如那畫中仙人。 青云山之高,直埋云中。即便以青云鳥之能,亦飛了數(shù)十息,方至峰頂。 寧和遙遙望見青云頂上巖臺,以為要在此處停下,卻見那鳥兒又一振翅,仍舊往上。 又過數(shù)十息,云海早已在腳下,而青空之上長風(fēng)拂面,舉目與紅日相對,疑心已不在人間。 青衣道人立在寧和身旁,溫聲道:“世人皆知青云頂,謂昔年青云子所居。卻不知這青云頂之上,還有虛峰一座。而此處,才是真正,青云子洞府所在?!?/br> 話音未落,就聞身下青云鳥一聲清鳴,長頸一低,以鳥喙輕啄幾下,眼前景象便忽地一陣變幻,如水波漣漪,憑空顯現(xiàn)出一座青翠山峰來。 此峰相較龐大高聳如青云山,顯得太過尋常了些。峰頭低矮,山勢也不綿長,只平平一坡,半環(huán)而走,中間谷地,仿佛人間許多村落后的任意一座野山,平平無奇。 只這漫山竹海,還算可稱清幽二字。 誰曾想,名傳千載的一代真仙青云子,就住在這樣的一處小山之中? 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三章 山谷中青竹翠蔓, 有清溪穿行竹間。竹枝蔥蘢茂密,只聞水聲,不見溪水何處。 青云鳥羽翼舒展, 乘著流風(fēng)繞著竹梢緩緩盤旋幾圈, 雙翅收攏, 輕輕落在了一處竹樓前。 又是竹樓。 寧和從鳥背上下來,環(huán)視四周。 這里……同先前莊岫云莊兄所住的地方有些像, 也像金河銀葦畔的竹樓。都是高高的、從側(cè)邊而上的竹廊,傘蓋般兩側(cè)撐開的棚頂,不遠處,有清澈溪水從林間潺潺流出。 只是不同的是,面前的這一棟,比先前寧和見過的別的樓都要舊。 滿山竹葉青翠,興興向榮,只這棟林間的竹樓是陳舊的。 那一排排整齊而列的細長竹竿呈現(xiàn)出一種破敗的枯黃,褐色的斑點像是滴滴暈開的褪色墨跡,有的地方已經(jīng)被時光刻上了長長的裂紋。 而且也不像別處,竹樓總是成雙, 隔岸相對。這里的樓,只有一座。 這衰敗的、好像風(fēng)一吹就會支離破碎的舊竹樓, 就是千年來唯一一位飛升仙人青云子的住所? 寧和有些遲疑地立在樓前。 青衣道人輕輕笑了一聲, 說道:“怎么, 不相信么?莫發(fā)呆了,隨我來。” 說罷,身形一晃, 率先踏上了樓邊的竹梯。 寧和默默地跟在他身后,一邊暗自提氣, 落腳時極輕,生怕一不小心,就將這枯黃的竹桿間踩塌出一個洞來。 她感覺這座竹樓就好像一個遲暮的老人,佝僂地、靜默地站在這里,閉著眼睛,行將就木。 走上竹樓,穿過竹廊,掀開葦草織就的門簾,寧和隨著青衣道人走進了里間。 樓里房間很寬闊,里面的陳設(shè)極簡單:窗下一張木床、床邊一面書櫥,另一側(cè)放著一副木桌椅,一眼望去顯得有些空蕩,連只蒲團也不見。 就像某位凡間的清貧學(xué)子之家。 寧和撩起門簾,往里瞧了一會兒,才走進去。 房間里四處都落了一層薄薄的灰,足尖踏過去,便留下一個淺淺的印子。幾縷風(fēng)從支開的窗頁下蕩進來,一股說不出的氣息彌漫開來。 那氣息同這棟竹樓一樣,是老的、舊的,沉寂的。 “來?!辈贿h處的青衣道人說,沒有回頭,只是負手站在一面墻前。 寧和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墻上是掛著畫的。 只是落了層灰,這幾卷畫的顏色也不甚鮮亮,才叫她沒有第一眼瞧見。 青衣道人微微抬袖,遙遙一拂,那層淡淡的灰塵便落去了,露出其下的兩卷畫來。 那畫以淡青細布裝裱,玉軸為輪,長約六尺,由兩根細綢繩懸掛在墻頂處的木鉤之上。 那木鉤有三枚,卻只掛了兩卷畫,中間的那一鉤是空的。 寧和自然先去看那畫中內(nèi)容,卻連著幾眼也未能看清。 在她的眼里,只覺得那畫上的確繪有筆墨圖案,但卻無論如何也看不真切,像被一層捉摸不透的青色霧靄所遮掩,越是用力想要去看,越是看不清。 到最后,竟像是被夢魘了住一般,整個人立在畫前動彈不得。 寧和潛意識里也隱約覺出有些不對,眉頭緊皺,想要掙脫??蓞s也如那夢中之人想要醒來一般無處著力,思緒一片混沌,漸漸的就連自己姓甚名誰也記不清了。 …… 佇立畫前的青衣女子眉心緊蹙,神 情似怔然又似痛苦,整個人就如一根木樁一般長久不動。許久之后,就見她身上的氣息與生機也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弱了下去,似乎便要真將成了死木頑石一段。 面目模糊的青衣道人站在她身旁,目光并沒去看她,也不見任何動作。負著手,也在看墻上那畫。 許久,久到寧和原本自然紅潤的臉龐上逐漸浮現(xiàn)出了一種死寂的青白,忽然,安靜得連風(fēng)都不再有一絲的室內(nèi)忽然響起了一道極輕的“嗶?!敝?。 靜靜觀畫的青衣道人微微偏過頭,終于將目光落在了身旁的后輩身上,不知是贊嘆還是感慨地輕輕嘆了口氣。 寧和的眼仍舊凝望著那畫,腳下也仍舊不曾挪動,身上的青色衣袍卻漸漸無風(fēng)而獵獵鼓蕩。 “嗶啵”。 起初只是一點灼亮紅光,像是余燼里隨風(fēng)而亮的炭星。隨后那火遍“轟”地?zé)似饋怼?/br> 從寧和的胸口之處,眨眼睛將她整個人吞沒。那火分明即亮也極熱,將整座竹樓都映得一片通紅,但火中的寧和卻分毫也不曾傷著,連滿身衣袍亦是完好無損。 “我的樓!” 青衣道人驚呼一聲,連連打出幾道法訣才將那火勢阻住,一道青色流光如水面般鋪開,將寧和腳下與竹樓間分割開來。 寧和立于烈焰之中,面容于火光包裹間若隱若現(xiàn)。她的眼睜著,眼中卻并無神光。只在眉心之處,無聲無息地在這灼燒之中蘊養(yǎng)出了一叢潔白的光。 白光明滅閃爍,吞吐之間,竟隱隱化作一尊小小人形。 那小人懸于空中盤膝而坐,雙手抱元而握,懷中一點金光如丸。那金丸甫一現(xiàn)出,便引得方圓數(shù)里靈氣奔涌如潮,朝著寧和所在之處滾滾而來。如霧海鯨吞,倒漩如錐。 一時間烈火滔滔靈霧繚繞,一片仙家景象。 只見那白光聚成的小小人形抱著那金丸入定幾息,忽地抬手將其打出,任金丸隨風(fēng)而滾,繞著寧和的額間來回旋轉(zhuǎn)。 每轉(zhuǎn)一圈,那金丸便灼亮幾分。 待得轉(zhuǎn)夠九九八十一圈,小小一丸已是璀璨如日,將整座竹樓照得金光煌煌。 就見那盤膝小人將手平平一抬,那璀璨金丸便滴溜溜疾射而返,一頭撞入那小人體內(nèi)。 ——無聲也無形,但就在這一剎那,周圍的無論是靈霧還是火光,都似波紋一般蕩出了無數(shù)細密漣漪,再聽不見一點聲響。 一片寂靜之中,小人睜開了眼睛。 似驚雷劈過夜空,又似白日驚醒蒙昧大地,寧和倏地抬起臉,腦中神智猛地一清,醒過神來! 我這是—— 寧和悚然而驚,忙噔噔噔后退數(shù)步,遠遠離開那兩幅畫卷。 然而就在她站定后,警惕不已地再次瞥過去一眼時,在寧和原本烏黑一片的左瞳之中,忽然泛起淡淡的粉光。依稀是一朵花的形狀。 “嗡——” 那一瞬間,寧和的目光仍停留在那畫卷上。但她的眼里,那繚繞在卷面上的青色霧靄似乎猛地變幻了,她仿佛看見了無數(shù)交織的線條、青茫茫的天際、深厚的黑暗、無邊無際的水面……萬千至理藏于這一卷之間。 耳中腦中,黃鐘大呂,如聞天音。 這是什么? 寧和雙唇微微翕動,只覺得心神陷入了一種巨大的震顫之中。 身側(cè)青衣道人的聲音傳來,像是隔著遙遠的水面,朦朧不清。 他說道:“你不是想看登仙之秘?這就是了?!?/br> “此為青云榜,一榜一仙人?!?/br> ——青云榜。 寧和無聲地念出它的名字,她眉心處的小人也在同一時刻開口,也念出了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