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散關(guān)
從碧秀峰峰主大殿中出來,玉獨秀腳下云霧涌動,化為流光沖天而起?!蟆蟆 蟆f, 玉獨秀的目標乃是大勝邊關(guān),此處與太元道掌控的國家大燕接壤,玉獨秀到此就是為了相助此處軍隊,拿下對面的國土,從此地為突破口,打入大燕內(nèi)部。 玉獨秀的云頭很快,不過是半天的時間,就已經(jīng)到了目的地。 這日大散關(guān)大勝軍隊營帳外來了一道士,自稱乃是太平道碧秀峰門下,與要求見營陣中的將軍。 此地乃是大勝皇朝大散關(guān)的營帳所在,大勝皇朝依附于太平道,太平道就相當于大勝皇朝的太上皇,就連這大勝皇朝的皇帝對于太平道修士都不敢稍有怠慢,更何況是大散關(guān)的將領(lǐng)。 那門外道士通了自號,卻見一面色威武的中年男子,身穿甲貴,腰間跨著一柄長刀,隔著幾十丈的距離,就給玉獨秀一種冤魂沖天的感覺,死在這柄刀下的人一定不少。 “末將李云輝,見過道長”來至近前,那將軍對著玉獨秀一禮。 玉獨秀點點頭,還了一禮:“貧道太平道妙秀,見過將軍,此乃我太平道信物,還請將軍驗收”。 那將軍接過信物,認真的查看了一遍,方才恭敬的遞給玉獨秀:“得罪了,只是如今多事之秋,還請道長不要怪罪,要是有歹人混入大營,末將是小,要是壞了眾多同袍的性命,末將萬死難辭”。 玉獨秀接過玉佩,沒有分毫怪罪之意:“將軍這般做法無可非厚,要是貧道在此,只怕比將軍更加嚴密”。 見到玉獨秀面色如常,那將軍松了一口氣,對著玉獨秀一禮,隨后道:“還請道長入營”。 步入大營,一眼望去,營帳排布有方。蘊含奇妙陣勢,玉獨秀精修奇門遁甲,只一眼就看出了這大陣的玄奧,雖然這營帳排布的有些本事。但卻不放在玉獨秀眼中。 “好叫道長得知,道長的那些同門都在散關(guān)內(nèi)休息,道長若是受不得這軍營的苦悶,還請移駕大散關(guān)內(nèi)”李云輝將玉獨秀請入營帳后道。 李云輝的營帳十分簡單,只是一個方桌。方桌上擺放著一幅地圖,營帳周邊的墻壁上掛著弓箭與長矛。 聽聞李云輝所言,玉獨秀皺了皺眉頭:“我等奉命下山相助將軍破敵,那些同門怎可去散光內(nèi)休息,若是有敵人來偷襲營帳,豈不是大大不妙,真是豈有此理,還請將軍派人傳信,就說太平道碧秀峰首座妙秀到了,請他們?nèi)霠I一述”。 李云輝聞言大喜過望。玉獨秀未來之前,李云輝正在為這件事頭疼呢,那些道士可都是大爺,生活挑剔不說,還不遵守軍中的法度,只是對方是太平道修士,自己也不好說什么,干脆就順著他們的意思,請他們?nèi)氪笊㈥P(guān)內(nèi)休息。 李云輝對一個親衛(wèi)擺擺手,那親衛(wèi)領(lǐng)命而去。看來是為了玉獨秀傳信去了。 大帳內(nèi),玉獨秀端坐左側(cè)的第一把椅子上,看著李云輝,輕輕的道:“還請將軍為貧道介紹一番大散關(guān)的情況”。 李云輝坐回主座。聞言毫不猶豫道:“好叫道長得知,此地名曰大散關(guān),大散關(guān)內(nèi)駐扎著我大勝的十萬軍馬,在對面五十里外,乃是大燕帝國的邊關(guān),也同樣稱之為大散關(guān)。只是我大勝帝國的大散關(guān)被稱之為‘東大散關(guān)’,那大燕帝國的大散關(guān)被稱之為‘西大散關(guān)’,這大散關(guān)乃是第一道屏障,若是能突破西大散關(guān),我大勝帝國的兵馬就可以長驅(qū)直入,沖入大燕帝國的疆土”。 說到這里,看到玉獨秀靜眼中閃過思考之色,李云輝放慢了語速:“只是不管這東大散關(guān)也好,西大散關(guān)也罷,都是易守難攻的關(guān)卡,若要強行攻下,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便是攻下了,我大勝帝國的兵馬怕也是死傷無數(shù),傷了元氣,無力趁機攻入大燕帝國的腹地”。 玉獨秀聞言點點頭:“我大勝此地有十萬兵馬,對方有多少兵馬?”。 李云輝道:“大約是八萬至十萬之間”。 李云輝回答毫無停頓,顯然是這些情況了然于胸。 “對方將領(lǐng)如何?”玉獨秀皺了皺眉,雙方兵馬相差不多,更何況對方占據(jù)地利之勢,這點差距幾乎可以抹平。 “對方能被大燕帝國的皇帝看重,鎮(zhèn)守這大散關(guān),抵御外族邊疆,顯然不是等閑之輩”。 玉獨秀喝了一口茶水,只覺得這茶水甚是苦澀,與宗門中的茶水天差地別,怪不得自己那些同門受不得軍營之苦。 “對方將領(lǐng)不是平凡之輩,而雙方兵力相差不多,對方又占據(jù)地利之勢,想要破敵何其艱難”玉獨秀嘆了一口氣。 “正是如此,此非凡力可以破敵,還要看道長的手段”將軍恭維了一句。 玉獨秀心中嗤笑,看自己的手段,自己是修士,可不能親自上陣殺敵,雖然自己武藝不凡,但玉獨秀卻也不想上陣殺人,兩軍對戰(zhàn),有國運加持,一旦修士大肆殺戮凡人,怕是會被天地感知,到時候麻煩就大了,不但折損氣運,壞了自身的運道,更是平白被天地記上一筆,三災(zāi)五衰,終究有你償還的時候,尤其是如今大劫到來,隨時都有可能應(yīng)劫,玉獨秀才不會用法術(shù)擊殺對方的凡人呢“。 喝了一口茶水,實在是難以下咽,玉獨秀站起身觀察著將軍案幾上的地圖,時不時的思考一下。 “將軍可曾與對方邀戰(zhàn),將對方激出城門,與將軍做一了斷?”。 玉獨秀這么問也是有原因的,各家修士雖然劃分了法域,但征戰(zhàn)卻不斷,只是沒有修士插手,這也是雙方的默契。 可如今太平道悍然派遣修士加入征戰(zhàn),用不了多久對方就會察覺到,這份默契就會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大劫將要真正爆發(fā),不知道這次大劫會死多少人才會罷休。 “那對面的守將也是老油子,激將法對他怕是不管用”李云輝郁悶道。 玉獨秀心中了然,手中不停的掐算,好幾條策略從腦海中閃過,前世不論是孫子兵法也好,三十六計也罷,俱都是征戰(zhàn)的無上殺器,遠非這個世界可比。 這個世界雖然歷史比前世的太多,但由于修士插手,影響太大,兵家之事反而沒有前世那么精彩多變。 “將軍駐扎在此,想必是早有策略”玉獨秀將皮球踢給將軍,在自己下定決策之前,還要看看這位守將怎么說,這守將一輩子都鎮(zhèn)守在大散關(guān),必然有自己考慮不到的地方。 “末將考慮有三點,第一點就是對方的護城河,若是平了這護城河,攻城之時就會容易許多”。 說到這里,看到玉獨秀不置可否的神色,頓了頓說出第二點:“這第二點就是對方的城墻,若是能摧毀對方的城墻,自然可以攻入散光”。 “第三點,就是去了對方的后路,劫了對方的糧草,沒有糧草,必然軍心不穩(wěn)”。 說完之后看向玉獨秀,玉獨秀卻搖搖頭:“將軍所說這三策,都需要有修士出手不可”。 想要填平護城河,玉獨秀搬山移石可以做到,摧毀對方的城墻,對于玉獨秀來說也不算是什么難事,至于說劫了對方的糧草,那必學(xué)要進入地方后營,也需要修士出手,才能跨過那飛鳥難度的大散關(guān)。 只是玉獨秀又不傻,這種要擔(dān)下大因果的事情他能做嗎?。 “將軍此三策雖然都可以破敵,但若是沒有修士,不知道將軍還有什么辦法?”。(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