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2
來,幽怨地趴在自己的床上遠遠看著還在聊天的爹媽。呂不韋和呂夫人二人有意識地降低了音調(diào),在碎碎細語之中,小孩兒幽怨地看著看著,就呼嚕嚕又睡著了。 呂不韋見兒子趴著的姿勢看著實在難過,還過去給兒子調(diào)整了下姿勢。最后看著兒子沒心沒肺的模樣還是忍不住捏了下肥嘟嘟的雙下巴,又撓了把兒子的腳底心,睡夢中受到sao擾的呂小安唰唰蹬了兩下腳爪子,試圖踢他。 呂不韋躲得及時呂安沒能踢到,但是小胖子也不計較,他將胖腳丫挪了挪就毫不在意繼續(xù)睡了。 呂不韋忍了忍,沒忍住又在兒子肥嘟嘟的腳丫上撓了一把。 呂夫人看著丈夫和兒子的互動,眉目間一片溫軟,她任由丈夫欺負自家沒心沒肺的兒子,只是在兒子即將被丈夫sao擾醒來之前及時制止了幼稚的丈夫。 要是真把安兒從睡夢里頭吵醒,她一定不會去哄兒子睡覺的。 關(guān)于哄兒子睡覺這事,呂不韋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訕訕地回到了床榻之上,表示關(guān)于兒子的事他一定聽媳婦的。 翌日,呂不韋推掉了諸多事務,和媳婦二人齊齊攜禮上門替兒子拜師了。在游學之中回到故鄉(xiāng)暫且歇息的荀卿聽聞夫婦二人的來意后有些意外,在聽聞對方的孩子才六歲卻是搖頭了,哪怕呂不韋說自己會派人照顧孩子也不同意。 “卿才學尚且不足,遠不至于可開門收徒的份上。”荀卿對這一雙伉儷道,“況在下游學未止,不知何時便要離開,令郎年歲太小,著實不便?!?/br> 這個時代的學者很少在年輕時候開門收徒,荀卿亦然,學者們年輕時候?qū)W成出山多半都是奔著治國之路去的,只有到最后仕途不順亦或者思想推銷不出去才會尋一地停駐專心研究學問,并且試圖尋找能夠?qū)⒆约核枷雮鞒邢氯ブ恕?/br> 荀卿現(xiàn)在還在周游列國試圖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自然還沒有到停下腳步的時候。最多也就是走到哪兒便開個班教教學生,收個束脩,起教化之德外也算是在當?shù)伢w會一下民情順便找找有沒有可以切磋的同道之人。 這個只能叫授課,并未經(jīng)過專門的拜師禮,來去隨意,彼此之間有一份情誼在,但緣分清淺。 荀卿本人沒有收徒,但是收了幾個學生在。 學生學生,便是學習生存之法者,其地位和徒弟是不一樣的。 這些人中有想要跟隨荀卿學習的是“謀生”的本事者,也有沖著拜他為師的。 前者便不必多言,大家共行一路,然而到底不是志同道合,隨時有可能分道揚鑣。后者則不然,師生如父子,若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行過拜師收徒之禮,雙方的未來和過去都會被綁在一起,自此榮損與共。 因此先生在收徒之前必定會進行全方位的考量,而一旦收徒,便是傾囊相教。 而顯然,這對夫妻瞅準的就是第二者,而荀卿自覺他連自己下一步都不清楚要如何走,怎可輕易收下這才六歲的小兒做學生?小兒體弱,難道還能跟著他一路繼續(xù)游學? 趙國雖是他祖籍所在,但他也無法確定自己會停留到幾時。若是尋常學生也罷,彼此互相切磋琢磨思想,有緣相聚好聚好散。但呂家小郎實在太小,需要的是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蒙師,他這樣的不適合,要是教了一半就把孩子撇下,很容易會把孩子教歪的。 然而孩子的父親卻幾乎都不帶猶豫地回道:“先生莫要擔心,吾兒聰慧,日常生活亦可以自理,且先生若有一日離開趙國,呂某自也當替我兒盡一份弟子敬意。”簡單的說就是到時候一定派人跟隨,伺候得荀卿舒舒服服的。 以呂家的財富當然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這么直白說出來的人卻是少數(shù),荀卿幾乎有些哭笑不得了。但他最后還是拗不過瘋狂推銷的呂不韋,終是答應見呂安一面。 作者有話要說: 呂夫人:這個少年人我很滿意! ===== 來來來作者君給你們解釋一下學生和學徒弟子徒弟的區(qū)別。 給你們一個寫小作文的素材。(以上內(nèi)容不保證正確,謹慎) 學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生存技能。這個是在學習的最底層,(當然也有謙虛的自稱) 如果對應到現(xiàn)代,那就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學習的是最基礎(chǔ)的生存技能,譬如認字、懂的一些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的大概知識,對大部分事情有個印象。 所以很多小朋友會覺得為什么進入高中之后物理化學生物這種小可愛瞬間變成大魔王啦! 因為高中的知識不是供給你生存下去這么簡單的立意了。 當你進入高中之后,你就需要對于你的未來有個大概認知,最起碼你要明白自己到底對哪方面感興趣,哪方面又是完全不擅長。 譬如文理分科、藝術(shù)生等等情況就開始出現(xiàn)了。 而到了大學之后,你們會更加專精一個方面,但是還是要學習許多雜七雜八看起來沒啥用處的專業(yè),但這些都是給你讀碩博時候打的基礎(chǔ)。 一旦進入碩博階段之后,你看到的東西更是專精一個方面。 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從面到點的過程。 古代時候也一樣。 舉個儒家的例子。 你們以為儒家就是那么點東西嗎?錯啦! 儒家分為很多科目。 你們所知道的詩書禮易春秋五經(jīng)其實是五門,入門時候大家都要學習一遍,認字、明理,這時候就是學生。從儒家學習如何生存,啥意思呢。 早期是認字,保證你以后有一個能活下來的技能,哪怕給人寫寫信謝謝對聯(lián)起碼也餓不死啦! 到了后來那就是科考做官。 中國古代沒有一門學問是將做官當做你的最終目的,做官只是生存的一種方式。 然后呢,你們看科舉文的時候一定會看到當中有分科,譬如什么科,什么科,這就是開始像我們文理分科一樣分開了。 可能有寶寶問儒生不是都學過嗎? 那大概就是初中化學式和高中化學的區(qū)別。 初中分子式是多么簡單啊,背不出湊也能湊出來,作者君初中從來不背分子式,每逢考試都是直接湊的,高中分子式那鬼畫符(喂?。。。。┚筒恍辛恕由蠑?shù)學大魔王在,所以我就去學文科了(喂???) 舉個例子,你入門的時候看他丫就是史書啊,沒錯啊,從小就是這么背的,不就是傳承嗎? 但是旁友們,你們知道漢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把當做法律大百科看嗎?就連高度法制的秦朝很多法律條文也參考了,在法律知識相當全面發(fā)達的宋朝遇到疑難問題時候也會把翻出來從中尋找知識點。 是的,有一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