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2
]的小天使:加西婭 1個; 感謝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 棗夾核桃 5瓶;加西婭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第87章 面對著眼前年僅六歲的林meimei林黛玉, 妙玉覺得事情的發(fā)展有點迷。 更準確地說,她的回復讓新帝下定了決心要收她做養(yǎng)女,因此下詔讓林如海護送她回京順便述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來年江南布政使就是林如海了, 專管紅薯推廣一事。 這也是林如海就任揚州巡鹽御史的第二年年末。去年的時候, 他攜帶家眷來揚州赴任, 結(jié)果人才進入揚州巡鹽御史府呢, 他們夫婦盼了近二十年的兒子竟然病了,然后直接夭折,年僅三歲。 賈敏當時就瘋了。 她無比后悔當初為什么就不聽賈母的挽留執(zhí)意要帶兒子女兒來揚州。如果她帶著孩子留在京里, 這個兒子是不是就不會夭折? 這個世上沒有后悔藥。 賈敏當時就垮了, 她覺得因為自己之過, 林家肯定要絕嗣了。自己折磨自己的結(jié)果就是一年后她自己也撒手人寰, 留下了悲痛欲絕的林如海和林黛玉。 本來也輪不到林如海護送妙玉進京的, 可是誰讓當時徐涔跟妙玉開口的時候, 問及妙玉認為何人推廣紅薯合適, 妙玉直接就推薦了林如海。 沒辦法, 誰讓妙玉不認得幾個官兒。 她之前隱居的梅花塢,聽著距離西湖很近, 可事實卻是梅花塢在山的南麓, 要去西湖, 還要從云溪竹徑這邊出來, 從鳳凰谷口繞, 從鼓樓望江門進臨安城。從天上看著近, 可是考慮到這個時代的交通工具,這距離可著實不近。 也因此,妙玉就不大可能認識杭州知府, 就跟她隱居在姑蘇郊外的蟠香寺不認得姑蘇知府一樣。但是林如海原籍姑蘇,林氏一族的族學距離蟠香寺挺近的,她聽過林如海的名字,所以點了林如海。 這才有了林如海護送她進京一事。 林如海都進京了,肯定不可能讓女兒林黛玉一個人留在揚州,加上他的官船上有賈雨村,因此才有了林黛玉跟妙玉同行,只不過,考慮到女兒還在服喪,因此林如海包了三條船,他跟賈雨村一條,妙玉一條,林黛玉一條。至于此刻林黛玉為什么會在妙玉面前,完全是因為妙玉無聊,請她過來喝茶。 然后,她們一大一小一左一右地坐在榻上,聽宮里來的嬤嬤給她們講京城里的事兒,自然,這一門雙國公卻偏偏極沒規(guī)矩的賈家,就成了談資了。 賈家是京里著名的反面教材,可以拿來說道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這位游嬤嬤說得繪聲繪色,林黛玉是年紀小,妙玉是養(yǎng)在民間“沒見識”的貴女,自然是聽得一驚一乍的。 妙玉就問林黛玉:“林meimei,這些,你知道嗎?” 林黛玉乖乖地搖頭:“不知道?!?/br> “你不知道?” “不知道。母親從來就沒有帶我去過外祖家。” 雖然說三四歲才記事,但是這要看人的。林黛玉今年才六歲,如果大人說起三四歲的事兒,她多多少少還有點印象,對于自己有沒有去過賈家,林黛玉還是有數(shù)的。 嬤嬤立刻道:“林夫人可是難得的通透人,就連皇后娘娘也贊過?!?/br> 妙玉和林黛玉都點了點頭。 林黛玉雖然年幼,卻不是傻子。她立刻意識到,母親從不帶她去賈家果然是另有原因。 妙玉道:“林meimei,你母喪還有些日子吧?” 林黛玉答道:“是的,我剛出了百日?!?/br> “母喪一年,那豈不是還有兩百多天?”妙玉想了想,道:“游昭訓,我記得你之前說過,我一旦獲封之后,宮里會按例挑選世家名宦之女做伴讀吧?” “是的,殿下。” “如果林大人不介意的話,我能選林meimei做伴讀嗎?” 林黛玉? 游嬤嬤道:“回殿下的話,林小姐的身份是夠了,只是,年齡也太小了。” “小些才好。大了心思多,容易惹麻煩。” “是,小的會如實稟告萬歲?!?/br> “那就勞煩昭訓了?!?/br>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妙玉自然也少不了派人去通知林如海。 林如海能反對嗎? 他當然不能。 連賈敏都看不上娘家,堅決不帶女兒去賈家,更何況是他?不過是因為他是賈家的女婿,因此不好宣之于口罷了。 只是這個世道便是如此,喪父長女,在婚配上總是艱難的,他若是續(xù)娶,林黛玉艱難,他若是不續(xù)娶,女兒的教養(yǎng)和未來婚配一樣艱難,加上揚州巡鹽御史這個位置不好做,稍有差池他就有可能喪命,因此只能送女兒去賈家。 可是現(xiàn)在不同。 他有了第二個選擇。 林如海也知道了妙玉的身份,這位可是老義忠親王嫡女,就是被宮中收養(yǎng),也只有當今皇后有這個資格做她的養(yǎng)母。女兒做了新公主的伴讀,不但在安全上有保障,在教養(yǎng)上也等同于間接被皇后教養(yǎng)。 如此一來,將來誰還能質(zhì)疑她女兒的教養(yǎng)問題? 只是宮里不比別處,卻是要辛苦些,他還要抓緊時間叮嚀女兒一些東西。 那邊林如海還沒有什么表示,賈雨村就已經(jīng)在恭喜他了。 說來也巧。 雖然是乘著寒冬趕路,可是這一路上順風又順水,竟然是一點都沒有耽擱,只花了十多日功夫就到了通州,早就有義忠王府的內(nèi)承奉帶著諸多宮女內(nèi)侍押著車轎在碼頭等著了。 林如海的職責就是護送公主到京,因此不敢懈怠,只拜托了賈雨村護送著林黛玉的車子遠遠地跟在后頭,自己則跟著妙玉的車轎一路把妙玉送到義忠親王府,遠遠地就看見義忠太妃扶著奉儀的手在大門口等候了。 林如海是外臣,不敢久呆,拜見了太妃之后就退下了,而妙玉,等林如海一走,就躥到義忠太妃跟前道:“阿娘,我回來了?!?/br> 義忠太妃當時眼淚就下來了:“好,好,回來就好?!?/br> 義忠太妃一眼就認出了女兒,雖然妙玉的面容酷似年輕時候的老義忠親王,可是那雙眼睛卻像極了她父親,當年自盡而亡的張?zhí)怠?/br> 義忠太妃拉著女兒的手,回到正院,就問起了女兒在外面的事兒,雖然妙玉興高采烈,說外面的天有多藍,山有多高,春天的時候茶山上煙霧繚繞仙氣飄飄如詩如畫,可是她心里卻是滿腹心酸。 妙玉這樣的跳脫的性子,根本就不適合宮廷。如此一來,就只能找個靠譜一點的伴讀了。 義忠太妃就問女兒。 妙玉道:“阿娘,這個游昭訓已經(jīng)跟女兒說過了。女兒想著,這年紀不大不小的,給女兒做伴讀未必沒有旁的心思。萬